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与水通道蛋白4(AQP 4)的关系及尼膜同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尾状核法制成大鼠脑出血模型,RT-PCR法观察AQP 4 mRNA的表达,伊文思兰法测量BBB通透性,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表示脑水肿。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及尼膜同组BBB通透性均在出血后6h开始升高(0.5955±0.0956、0.5092±0.0309),1d~3d最高(0.8889±0.0968、0.7826±0.0339和0.7914±0.0520、0.7442±0.0753),尼膜同组低于脑出血组(P<0.05);两组AQP 4 mRNA表达也于6h即开始升高(1.06±0.12、0.90±0.15),3d时达到高峰(1.34±0.14对1.27±0.14),尼膜同组低于脑出血组(P<0.05);BBB通透性与AQP 4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86,P<0.01),与脑水肿变化趋势一致。结论脑出血后可能通过上调APQ 4 mRNA表达,增加BBB通透性,参与脑水肿形成;尼膜同可抑制此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水通道蛋白4(AQP4)和血脑屏障(BBB)超微结构在脑水肿形成中的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特征,探讨二者在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体非抗凝血注入尾状核制做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AQP4的表达,伊文思蓝检测BBB的通透性,干湿重法检测脑水肿含水量,电镜观察BBB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脑出血组在脑出血后6h脑含水量、AQP4表达和伊文思蓝含量开始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72h达到最高峰(P<0.05),之后开始下降,到第7天仍高于正常。AQP4表达与BBB通透性呈显著正相关(r=0.726,P<0.05);AQP4表达与脑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也趋于一致(r=0.793,P<0.05)。BBB电镜观察:脑出血后6h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吞饮小泡增多、线粒体堆积。72h胶质细胞足突内线粒体逐渐肿胀、模糊,细胞充满大量空泡,基膜断裂。7d内皮细胞回缩,毛细血管基底膜形态开始恢复。结论脑出血后AQP4表达和BBB的通透性有显著相关性,提示脑出血后可能通过提高AQP4的表达水平,增加BBB的通透性,参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加压素1a受体(V1aR)拮抗剂对脑出血(in tracerebra l hem orrhage,ICH)后水孔蛋白-4(aquaporin-4,AQP 4)表达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立体定向技术,尾动脉采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治疗组侧脑室注射V1aR拮抗剂,对照组仅注射等量人工脑脊液。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血肿周围组织AQP 4蛋白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渗出到脑血管外的伊文斯蓝(Evans B lue,EB)的含量来定量观察BBB的通透性。结果脑出血后6h尾壳核血肿周围组织AQP 4蛋白表达开始增高,在脑出血1d达高峰(P<0.01),持续到3d以后逐渐下降,到7d仍高于正常水平。而用V1aR拮抗剂脑室注射后,AQP 4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表达明显降低。BBB通透性在脑出血后6h开始升高,1d达高峰(P<0.01),3d后回落,侧脑室注入V1aR拮抗剂后,BBB通透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V1aR拮抗剂能抑制AQP 4蛋白的表达,保护BBB,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关系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尾状核法制成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AQP-4的表达,伊文思蓝法测BBB的通透性,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表示脑水肿。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依达拉奉组BBB通透性均在出血后6h开始升高,1~3d最高,依达拉奉组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2组AQP-4也于6h开始升高,1~3d达到高峰依达拉奉组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BBB通透性与AQP-4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80,P0.01),与脑水肿变化趋势一致。结论脑出血后产生的AQP-4增多,从而增加BBB通透性,参与脑水肿形成和发展,依达拉奉可抑制AQP-4的表达,从而有减轻脑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后尼膜同对AQP9 mRNA表达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缺血后尼膜同对AQP9 mRNA表达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以及脑缺血后尼膜同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脑缺血大鼠模型,通过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方法测定梗死区AQP9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电镜进行对应部位的病理观察,并检测缺血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外渗的量.结果 脑缺血后,在尼膜同组和对照组缺血组织均出现缺血性病理变化、AQP9 mRNA表达上调、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其变化趋势一致,随着脑缺血时间延长其改变加重.尼膜同组AQP9 mRNA的表达变化与生理盐水对照组,虽有差别,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尼膜同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病理变化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脑缺血后,尼膜同可能阻滞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起到脑保护作用,但不影响AQP9 mR-NA的表达.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imotop on the expression of AQP9 mRNA and the changes of BBB penetrability,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Nimotop on the brain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Methods The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a was made by occluding uni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 of the rats with the suture method. The expression of AQP9 mRNA was assessed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imaging analysis.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ultrastructure were observed under TEM. The BBB permeability of ischemic brain was determined by Evans Blue (EB) extravasation method. Results In Nimotop groups, the expression of AQP9 mRNA, the increasing of BBB permeability and the ultrastructure changes of the tissues were as same as those in control groups. The changes of two groups became remarkable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Changes of AQP9 mRNA expression in Nimotop group were as same as those in control groups(P > 0.05) ;BBB permeability and the uhrastructure changes were more slight in Nimotop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P < 0. 05). Conclusion Nimotop could decrease the permeability of BBB and brain damage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However, Nimotop had no effect on the expression of AQP9 mRNA.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ICH周边组织AQP4表达、细胞内Ca2+浓度变化及对BBB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参考Rosenberg等方法复制大鼠ICH动物模型,随机将120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20)、脑出血组(n=50)和尼莫地平治疗组(n=50),脑出血后分别观察6h、1d、3d、5d、7d等5个时间点.用免疫组化法测定ICH周边组织AQP4的表达,用荧光标记检测胞内Ca2+及EB作为示踪剂监测BBB的损伤程度,用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1)脑出血组3d含水量达到高峰,第7天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尼莫地平组3d含水量达高峰,但低于脑出血组;(2)脑出血后6h血肿周边组织EB含量增加,1d达高峰,7d已明显下降;尼莫地平干预后各时间点EB含量明显低于脑出血组,高于假手术组,7d后EB含量恢复正常;(3)脑出血后6h血肿周边组织AQP4表达及细胞内Ca2+浓度逐渐增高,3d达高峰,7d后下降明显;尼莫地平组血肿周边组织AQP4表达及细胞内Ca2+浓度逐渐增高,3d达高峰,明显低于脑出血组.结论 (1)Ca2+能促进AQP4的过度表达,使BBB通透性增加,参与出血性脑水肿的病理过程;(2)尼莫地平可阻断Ca2+向细胞内过度内流,进而降低AQP4的表达,减轻脑水肿程度,为脑出血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自体血注入法脑出血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局部亚低温减轻脑出血后水肿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0只,随机分为脑出血(ICH)组和脑出血加局部亚低温(ICH H)组。每组分为对照、脑出血后6h、24h、72h、5d、7d共6个亚组,ICH H组于注血后立即给以4h的局部亚低温治疗,各亚组分别进行血脑屏障(BBB)通透性、脑水含量的检测以及应用RT-PCR及Western印记对MMP-9进行测定。结果ICH组大鼠脑内注血后6h开始出现脑组织水含量(P<0.01)及BBB通透性(P<0.05)的显著增加,二者在72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ICH组MMP-9蛋白表达量与脑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呈正相关(r=0.88和r=0.96),ICH组MMP-9 mRNA表达量也与脑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呈正相关(r=0.78和r=0.85)。ICH H组大鼠脑组织水含量、BBB通透性以及MMP-9蛋白的表达与ICH组各时间点相比较,明显降低,而MMP-9 mRNA的表达与ICH组相比仅有轻度下降。结论脑出血后MMP-9的变化与BBB通透性和脑水肿密切相关,局部亚低温可以抑制脑出血后MMP-9蛋白表达的增加以及脑水肿的形成。提示局部亚低温可能通过影响MMP-9的变化来抑制脑出血后的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8.
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AQP4)在大鼠重型脑外伤急性期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脑水肿间的关系。方法49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伤后4h、8h、12h、24h、5d共5组)。制作重度冲击加速性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4h、8h、12h、24h、72h、5d采用干湿比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Na^+、K^+含量,Evans Blue(EB)测定法观察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变化,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脑组织AQP4 mRNA表达及其变化。结果脑组织AQP4 mRNA在伤后4h开始表达上调,8h、12h依次增高,24h达到峰值(P〈0.05),3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伤后5d有所降低。脑含水量、Na^+含量的变化与AQP4 mRNA表达变化一致。经相关性分析,AQP4 mRNA的表达与脑含水量及脑EB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重型脑损伤急性期,AQP4 mRNA表达的变化与颅脑损伤后BBB的破坏及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AQP4可能参与重型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尼膜同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 脑屏障 (BBB)通透性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采用插线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的大鼠模型 ,缺血 2h后再灌注。实验分尼膜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每组分再灌注 6h、12h、2 4h、4 8h、72h 5个时段 ,再灌注后立即分别腹腔注射尼膜同 2mg/kg或等量的生理盐水 ,每12h注射 1次。用荧光法及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段BBB通透性破坏的情况 ,TTC染色后计算梗死体积百分比。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随时间延长 ,BBB通透性和梗死体积百分比逐渐增加 ,且BBB通透性的增加呈现两个高峰 ,分别为再灌注后 12h和 4 8h ;尼膜同组BBB通透性及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增加BBB的通透性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 ,再灌注后给予尼膜同可加重这些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脑出血后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大鼠苍白球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用冰块降温及白炽灯照射加温的方法调节体温;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表达,采用干湿重法观察脑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脑出血模型大鼠病灶侧脑含水量、血肿周围AQP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01);各个时间点亚低温组大鼠病灶侧脑含水量以及血肿周围AQP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AQP4表达水平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r=0.977,P<0.001)。结论亚低温能明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及AQP4的表达,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AQP4的表达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脑出血后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目的 研究出血性脑水肿病理过程中水通道蛋白 4 (aquaporin 4 ,AQP4 )的表达与脑水肿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胶原酶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QP4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 ,并用电镜技术和微血管灌注法观察脑水肿区的超微结构和微血管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脑出血后 6h ,AQP4mRNA和蛋白质在脑水肿区表达增强 ,AQP4mRNA(吸光度值 ,A)由 0 2 9上升到 0 5 7(P <0 0 1) ,AQP4蛋白A值由 0 0 6上升到 0 15 (P <0 0 1) ,电镜下可见脑组织轻度水肿 ;至 72h ,AQP4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达到高峰 ,AQP4mRNA的A值为 0 88,AQP4蛋白A值为 0 2 5 ,此时脑组织严重水肿 ,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肿胀 ,毛细血管造影可见毛细血管开始增生 ;第 7天 ,AQP4的表达已减少 (尤以mRNA明显 ) ,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此时脑水肿已减轻。在整个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 ,AQP4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 (rs>0 82 ,Ps<0 0 1)。结论 脑出血后AQP4表达明显增强 ,提示AQP4参与了出血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 ,在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水通道蛋白4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表达及作用。方法以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干湿法测定模型的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氏蓝含量;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Blot)技术分析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脑内AQP4的表达情况,以及AQP4与脑含水量和伊文氏蓝水平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氏蓝水平在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AQP4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均P<0.05),并随着缺血再灌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亦逐渐增加,在再灌后24~48h达到高峰。缺血再灌注后AQP4脑内的表达与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氏蓝水平呈正相关(r=0.38、r=0.45,均P<0.05)。结论AQP4的高表达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的血脑屏障的开放和脑水肿的发生,是脑水肿产生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3.
AQP4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AQP4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脑损伤、脑水肿形成等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复制脑局限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内AQP4蛋白,记录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脑屏障通透性、脑水肿程度的动态变化。结果:1.脑局限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AQP4蛋白水平迅速降低,至再灌注后12~24小时达最低水平,至再灌注7天时恢复到正常水平。2.脑水肿程度峰值出现在再灌注损伤第24~72小时、Evans蓝最大通透率出现在再灌注损伤第24~72小时。3.神经功能缺损最重的时间点出现在再灌注损伤的第24小时。4.分析再灌注24小时伤侧半球AQP4与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AQP4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负相关性(R=-0.9767,P=0.023)。结论: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AQP4水平的迅速下降,是机体对脑损伤所作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具有阻止血脑屏障破坏、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和细胞源性脑水肿的效应。2.调节缺血后脑内AQP4的功能和表达水平可望成为新的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β--七叶皂甙钠对实验性脑出血后AQP4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出血后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探讨β--七叶皂甙钠治疗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大鼠苍白球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采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表达。结果脑出血模型大鼠病灶侧脑含水量、血肿周围AQP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各个时间点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病灶侧脑含水量以及血肿周围AQP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AQP4表达水平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r=0.976,P〈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能明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及AQP4的表达,β--七叶皂甙钠可能抑制AQP4的表达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5.
脑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脑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创伤性(TBI)组和假手术(SO)组。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致重度脑创伤模型。于伤后4h、8h、12h、1d、3d、5d、7d取出大鼠脑组织,进行以下实验:①测创伤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外渗的量,以EB外渗的量反应BBB通透性的变化;②免疫组化(IHC)和原位杂交(ISH)检测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脑损伤后,BBB通透性增加,其增加有两个高峰,分别在TBI后12h和3d,后者尤为更明显。IHC和ISH显示,脑损伤后AQP4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逐渐上调,1d达高峰,持续至3d后下降,7d接近SO组水平。AQP4的表达变化与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r=0.894,P〈0.05)。结论脑损伤后BBB通透性的增加与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TBI后BBB通透性增加,可能与AQP4表达上调有关,两者的变化影响TBI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观察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和Caspas-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脑H{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损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出血模型组,分为术后3h,6h,12h,24h,48h,3d,5d,7d共8个时相点,采用尾状核注射自体非抗凝动脉血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制作冰冻切片,对切片进行TUNEL染色,以及Caspase-5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之后利用图像分析仪,观察阳性细胞数。结果脑出血后3h血肿周围尚无凋亡细胞出现,6h有凋亡发生,以后逐渐增多,3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生理盐水对照组仅有少量TUNEL阳性细胞。假手术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3h无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生理盐水对照组6h以后有少量表达,脑出血模型组在6hCaspase-3蛋白和mRNA开始表达,3d时Caspase-3的蛋白达到高峰,5d以后逐渐下降,24hCaspase-3mRNA表达达高峰,5d以后逐渐下降。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TUNEL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r=0.515,P〈0.05);Caspase-3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25,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损伤有凋亡机制参与,在出血后6h发生凋亡,第3天达高峰。Caspase-3的表达在Caspase-5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与脑m血后细胞凋亡的趋势一致,Caspase-3的mRNA水平的表达高峰时间先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凋亡的发生,提示Caspase-3的表达决定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的发生,在脑出血后细胞凋亡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