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运用小动物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大脑中动脉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缺血侧运动皮层-纹状体神经传导束完整性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后两组线栓法制备缺血2 h再灌注模型。术后24 h,电针组电针患侧曲池、足三里穴,每天1次,连续14 d。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转棒测试观察大鼠运动功能;小动物磁共振成像系统行T2加权成像(T2WI)、DTI扫描,测量脑梗死体积,运动皮层、纹状体区神经传导束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 FA)和相对神经纤维数。结果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较假手术组m NSS评分显著增加;干预7 d、14 d后,电针组评分较模型组降低(P0.05);转棒测试电针组较模型组转棒上停留时间延长(P0.05)。T2WI成像显示,电针组较模型组脑梗死体积减少(P0.05);DTI成像发现,电针组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运动皮层、纹状体r FA增加,运动皮层相对纤维束数增多(P0.05)。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与促进缺血侧运动皮层-纹状体神经传导束损伤的修复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综述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能力恢复的起效机制。CIMT可促进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神经元的新生,并促进缺血半暗带区新生神经元的存活和分化;还可促进来自健侧大脑的皮质脊髓束纤维在脊髓颈段向患肢侧的交叉,进而对神经传导通路产生可塑性影响。生长抑制蛋白勿动蛋白(Nogo-A)可因CIMT训练而下调,从而减弱神经损伤后对纤维生长的抑制。除此之外,CIMT还可通过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Rho激酶等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尽管如此,CIMT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结构重塑是否在肢体功能支配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证实,分子机制的研究也多缺乏必要的相关分子抑制与促进效应的论证。  相似文献   

3.
罗媛媛  王欢  关爽  刘忠良 《中国康复》2010,25(3):229-231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的基本思想为通过适度限制健侧肢体的活动来强制使用患侧肢体,经过几个阶段的综合运动训练后,随着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患肢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根据CIMT的治疗原理,也可将它归入神经康复技术范畴。经典的CIMT主要集中在脑卒中或脊髓损伤后的偏瘫、截瘫等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训练上,  相似文献   

4.
7.0T Mn2+增强MRI追踪大鼠神经传导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7.0T Mn~(2+)增强MRI(MEMRI)追踪活体大鼠神经传导束的作用.方法 SD大鼠9只,立体定位下向右侧运动皮层内注射1 mol/L MnCl_2溶液0.4 μl,分别于注药前、注药后24 h、48 h、72 h、7 d行7.0T micro-MR扫描,观察皮质脊髓束及相关神经传导束的走行.结果 MnCl2皮质内注射后分时间段进行MR扫描可以完整地显示活体大鼠皮质脊髓束从运动皮层、丘脑、大脑脚、脑桥的走行区结构,24~48 h显示最佳,部分Mn~(2+)通过胼胝体到达对侧运动皮层功能区.结论 7.0T Mn~(2+)增强MR能够清晰、动态地显示大鼠皮层内神经传导通路,Mn~(2+)增强后的皮质脊髓束的解剖定位与Paxinos等大鼠解剖图谱定位一致;MEMRI能够显示两侧大脑半球间的联系,对活体研究大脑功能及损伤后脑的神经可塑性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肢体运动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DTI在评估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梗死时间为23~90 d的慢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在康复治疗前后进行两次DTI扫描,对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rctional anisotropy,FA)伪彩图,并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按病灶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把患者分为A、B两组,然后分别测量梗死灶、梗死同侧大脑脚及对侧相应区域皮质脊髓束的FA值。每次磁共振检查之前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和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然后分析临床评分与FA值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3例患者康复前病灶处FA值为0.221±0.085,对侧相应区域FA值为0.514±0.071,梗死灶同侧大脑脚皮质脊髓束FA值为0.550±0.081,健侧FA值为0.682±0.051,经配对t检验两侧脑组织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两组患者梗死灶同侧大脑脚皮质脊髓束FA值与对侧相应区域FA值的比值(rF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6,P<0.01);康复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大脑脚皮质脊髓束FA值下降的百分数与Fugl-Meyer运动评分增加的百分数之间呈负相关(r=-0.624,P<0.01),与BI变化的百分数没有相关性。结论:通过对梗死区远端皮质脊髓束FA值的测量,可以判断其变性程度,并预测患者的运动功能转归。FA值下降越明显则变性程度越重,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就越差。  相似文献   

6.
端侧吻合与自体神经移植神经再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尚咏  张正之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4):2077-2078
目的 比较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与自体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Wister大白鼠60只,随机分成3组。A组:切断左侧腓神经1cm,造成神经缺损,取对侧相应的腓神经桥接缺损。B组:切断左侧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C组:方法同B组,但束膜开窗。各组分别于术后8、12周取材并进行大体、组织学、形态定量学和电生理检测。结果 自体神经移植体修复神经缺损后,再生神经的数目、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端侧吻合的外膜、束膜开窗组(P<0.05);外膜开窗组与束膜开窗组之间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 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其再生神经纤维质量优于端侧吻合法。  相似文献   

7.
强制性运动治疗脑损伤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亚急性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并对比该疗法与传统康复治疗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6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每天强化训练患侧上肢5h,每周训练5d,连续训练3周,同时采用休息位手夹板和吊带限制健侧手的使用,每天8h。对照组采用传统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等方法,每天训练患肢5h,每周训练5d,治疗期间不限制健侧手的使用。采用运动活动记录表(MAL)、Wolf运动功能实验(WMFT)和Barthel指数作为疗效评测工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存在明显的组内效应(P〈0.01),其疗效持续至随访期;在提高患侧上肢灵活性及上肢使用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2周时和3周时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Barthel指数及WMFT时间得分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MT能显著提高亚急性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加强患侧上肢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在不同程度上肢运动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中的康复效力。方法 2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平均病程8.3个月)参与此研究。在CIMT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来限制健侧肢体动作,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连续12d。同时接受塑形训练,密集地训练患侧肢体活动,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连续两周共10个工作日。在接受CIMT治疗前和治疗后用上肢功能测验(UEFT)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根据CIMT治疗前UEFT评定结果进行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分类。结果 在CIMT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重度组和中度组患者的UEF得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01),而且CIMT在重度组患者中比在中度组患者显现出更大的康复效力(ES分别为2.2和1.8)。在UEFT的改善值方面,重度组和中度组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IMT可以有效地改善不同障碍程度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特别是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的脑卒中患者中显现出更大的康复效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 15例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平均病程13.5个月)在CIMT治疗期间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限制肢体动作,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连续12d;同时接受塑形训练,密集训练患侧肢体活动,完成日常生活动作,连续两周共10个工作日。在CIMT治疗前2周的基线期、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上肢功能测验(UEFT)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患者在CIMT治疗前2周的基线期内,UEFT和STEF显现出微小改善(ES;0.11,0.13);接受2周CIMT治疗后,UEFT和STEF显现出较为明显的改善(ES:0.8,0.5)。结论 C1MT是改善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短期CIMT介入可以促进患侧上肢功能多方面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背景:脊髓全横断模型在造模时常难以保证神经纤维的完全离断。目的:构建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构建脊髓T10节段全横断模型;假手术组动物仅打开椎管与硬脊膜而后缝合,但不损伤脊髓。建模后1,3,5,7d分别进行BBB评分以评估后肢运动功能,检测其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来评估神经传导通路的完整性,并行形态学观察来评估脊髓肉眼观病理形态。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建模后1,3,5,7d时,其BBB评分降低(P〈0.01),未检测出体感和运动诱发电位。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脊髓完全横断,而假手术组脊髓形态完整。结果提示实验成功构建了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大鼠前肢运动功能及情绪相关脑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方法选取22只健康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6只)、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正常组(4只)。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模型,假手术组手术中不阻断大脑中动脉,正常组不予以特殊处理。术后,实验组大鼠进行CIMT治疗。术前、术后7d、术后22d,采用错步实验(FFT)对大鼠的前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术后7d及22d,采用微型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micro PET)对大鼠情绪相关脑区的葡萄糖代谢情况进行扫描。 结果实验组缺血期血流值占基础值的比例(0.23±0.01)与对照组缺血期血流值占基础值的比例(0.24±0.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实验组、对照组大鼠错步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与术后7d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大鼠术后22d的错步率显著降低(P<0.05)。与组内术后7d比较,实验组大鼠术后22d伏隔核的葡萄糖代谢水平较高(P<0.05)。术后7d,实验组和对照组右侧中脑腹侧背盖区呈明显激活状态。术后22d,实验组情绪相关激活脑区位于右侧岛叶皮质、伏隔核及中脑腹侧背盖区。术后22d,对照组右侧中脑腹侧背盖区的葡萄糖代谢水平(1.72±0.04)较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增高(P<0.05)。 结论CIMT可提高MCAO大鼠患侧前肢的运动功能,同时可能会引起其产生厌恶情绪,关注并消除CIMT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对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患者上肢灵活性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36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CIMT组和传统治疗组。CIMT组每天强化训练患侧上肢5h,5d/周,连续3周,同时使用休息位手夹板和吊带限制健手的使用,每天8h。对照组采用传统PT和OT等康复方法,每天训练患肢5h,5d/周,不限制健手的使用。使用上肢动作研究(ARk,)试验和Barthel指数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同时使用ARA试验比较CIMT组强化治疗2周和3周对上肢灵活性的疗效差异。结果CIMT组与对照组间ARA试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CIMT组2周和3周强化训练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Barthel指数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CIMT组可见治疗前后BI明显改善(P〈0.01)。结论CIMT能明显提高偏瘫患者上肢灵活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优于传统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心包经穴对MCAO大鼠不同时相点NR2A、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电针心包经组和模型组,再将每1组二次随机分为1d、3d、7d、14d、21d5个亚组。对电针心包经组进行电针治疗,用Western blot检测NR2A、NR2B的蛋白表达,用行为学评分评估大鼠处理前后运动功能障碍与恢复情况。结果:①行为学评分:同1时相点与处理前比较,模型组21d亚组处理后评分降低;电针心包经组3d、7d、14d、21d亚组处理后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NR2A、NR2B蛋白表达:同1时相点与模型组相比,电针心包经组1d、3d、7d亚组的NR2A、NR2B表达均明显降低,而14d、21d亚组的NR2A、NR2B表达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对不同时相点NR2A、NR2B的表达进行差异性调节,从而提高缺血耐受性,保护受损的神经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MCAO)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配体-B2(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yte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B2,Ephrin B2)/受体-B2(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yte receptor-B2,Eph B2)信号通路上突触重塑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以期揭示针刺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穴位组、非穴位组(n=30);各组再分为术后3d,14d及21d三个亚组(n=10)。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Zea-longa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穴位组和非穴组电针治疗,其余两组只绑不针。对大鼠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法行相应指标检测。结果:模型组术后3d梗死灶周Ephrin B2/Eph B2表达明显减少,但随时间呈递增趋势,21d恢复到假手术水平。穴位组较模型组和非穴组增加更明显,术后21d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Ras相关的C3肉毒毒素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1,Rac-1)和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2,MAP-2)的表达随时间逐渐递增,且均与神经功能改善相吻合;其中穴位组增加最明显,术后21d超假手术组水平(P0.05)。结论:Ephrin B2/Eph B2信号通路参与了MCAO大鼠突触重塑,电针肝俞、肾俞穴可能通过激活Ephrin B2/Eph B2信号通路,促进MCAO大鼠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27例)和强制组(31例)。强制组和改良组采用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穿戴吊带和夹板,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强制组每日6 h,每周训练5d,连续2周;改良组在治疗环境中进行,每日2 h,每周3次,其它时间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进行训练,连续10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量表(STEF)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TEF和Barthel指数中的10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组内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ST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提高偏瘫患者上肢的灵活性和运动速度。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强制性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行为训练对双侧海马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及颞叶皮层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2B亚单位(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行为训练前、训练7d、14d、21d组;制动前、制动7d、14d、21d组及正常对照组。于造模3d后开始分别给予行为训练或制动,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海马梗死灶周围及颞叶皮层NR2B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海马及颞叶皮层内均有NR2B的丰富表达,造模后明显下降,给予行为训练后逐渐增高,较制动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行为训练能促进海马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及颞叶皮层内NR2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探索学习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巢蛋白(nestin)及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0只,其中60只以电凝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后,随机分为探索学习组(n=30)居于探索笼,对照组(n=30)每5只一组群居于标准笼,假手术组(n=10)仅开颅不电凝大脑中动脉,居于标准笼。探索学习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1周、第2周、第4周各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处死,假手术组分别于MCAO第1周、第4周时随机选取5只大鼠处死,即进行巢蛋白及NGF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其在脑梗死灶周围皮质巢蛋白及NGF的表达情况。结果:探索学习组巢蛋白及NGF阳性神经元数在MCAO术后第7天、第14天明显多于手术对照组(P<0.05)。结论:探索学习能促进梗死灶周围皮质巢蛋白及N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gait training using a constrained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IMT) technique applied to the non-paretic upper extremity on the balance ability of stroke patients. [Subjects and Methods] Twenty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n experimental group or a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gait training with CIMT for 30 minutes per session, three sessions per week for four weeks,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ait training alone.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howed improvements in dynamic balance and the degree of improvement in this group was greater than that observed in the control group. Furthermo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howed improvements in movement distances to the paretic side.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balance indice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Gait training of stroke patients using CIMT techniques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treatment that can improve the balance of stroke patients.Key words: Constrained-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Gait training, Balance  相似文献   

19.
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亚急性期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强制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择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3例,按入院先后时间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均接受2周的常规康复训练.然后,对照组继续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接受2周的CIMT治疗.两组均在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PI-1095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90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6组:BPI-1095大剂量组(240mg/kg)、BPI-1095中剂量组(80mg/kg)、BPI-1095小剂量组(27mg/kg)、阿司匹林组(80mg/kg)、安慰剂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于线栓法复制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模型术后10min,动物分别以灌胃的方式给予不同剂量的观察药物及对照药物。于给药后4h、24h采用动物行为学量表对缺血动物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24h评分完成后,在造模成功且存活的各组动物中,每组随机取7或8只(使每组各剩余5只)用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大脑半球梗死面积百分数。结果大剂量及中剂量BPI-1095可以改善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障碍(P<0·05);大、中剂量治疗组梗死面积百分数小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80~240mg/kgBPI-1095可以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缩小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