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浩军  林英华 《医学争鸣》1995,16(3):239-239
多幅图像拼接技术在大鼠脑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王浩军,林英华(神经科学研究所西安710033)关键词大鼠;形态分析;图像分析仪中图号R319大鼠脑形态分析主要对大鼠脑细胞片和纤维片的形态进行辨认,对具体核团确切定位,进行核团面积、纤维束的多少、长短及走向等...  相似文献   

2.
应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对10例肝癌细胞,不典型增生肝细胞进行形态定量分析,以正常肝细胞为对照组,发现细胞核,浆面积比,核等效直径,核面积,核灰度,核形态因子五项参数对鉴别正常肝细胞不典型增生肝细胞和肝癌细胞具有诊断意义,各项参数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均为P<0.01),研究结果从计量形态学方面进一步证实了肝大泡状核细胞为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3.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47例脑星形胶质瘤细胞核形态,包括核球形直径,核面积,核周,长,球形体及形态因子进行定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癌细胞核形态参数及DNA含量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82例原发性肺癌标本进行细胞核形态和DNA原位定量测定。结果 在肺腺癌,癌细胞的DNA含量,核面积,核周长及核形态因子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人预后均有明显关系,且肿瘤长径〉3cm组,淋巴结癌转移组的DNA六倍体(6C)以上病例数,均显著于肿瘤长径≤3cm组及淋巴结癌转移阴性组(X^2=7.83,5.25  相似文献   

5.
乳腺及其良,恶性病变的上皮细胞核的形态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图像分析仪,对104例乳腺及良,恶性病变的标本进行形态计量研究。提取了6项细胞核的参数。它们是核最大灰度、核最小灰度,核中心平均距,核周长,核面积和形状因子。结果证明;核最大和最小灰度的数值,按照正常乳腺、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病乳腺增生病(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的顺序依次减小,而核面积、周长、核中心平均距和形态因子则依次增加,但形态因子的值以正常乳腺为最大。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比较,6项参数的方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乳腺肿瘤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表达在病理学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乳癌、乳腺结构不良、乳腺纤维腺瘤及正常乳腺组织各20例,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和嗜银染色技术,对乳腺病变组织的AgNORs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观察每个细胞的胞核面积、核周长以及AgNOR颗粒数目、颗粒面积、AgNOR的大颗粒数、形态因子、面积比值、平均面积等8项参数。结果:正常乳腺及乳腺结构不良、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的细胞核面积、核周长以及AgNOR颗粒数目、颗粒面积明显小于乳癌组织(P<0.01),AgNOR的大颗粒数、形态因子、面积比值、平均面积在乳癌组织与乳腺纤维腺瘤及正常乳腺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8项参数4组间多类判别分析回代符合率为72.5%,癌和非癌的判别回代符合率达100%。结论:图像分析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精确、客观的AgNOR定量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7.
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民 《华夏医学》2008,21(1):160-161
目的:初步研究探讨双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已知结肠癌患者进行结肠充气行全结肠容积扫描,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结肠的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法(SSD)和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VE)以及多平面重建技术(MPR)、Raysum技术运用并经结肠镜和手术病理证实的CT三维图像,将这些图像作对照分析。结果:多平面重建(MPR)在检出病灶的同时可显示病灶的密度、形态、范围、肠壁受损程度以及肠外情况做出准确判断,而CT仿真内窥镜(CTVE)对病灶检出率及对病灶大体形态显示略有优势。结论:通过容积扫描发现病灶后,再通过表面遮盖法(SSD)、CT仿真内窥镜(CTVE)对全结肠进行浏览以及MPR图像对病灶进行多视角、多方位观察,将能提高结肠三维成像技术对结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大肠腺瘤早期癌变核形态的量化分析,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对139例大肠病变标本进行核形态定量学研究。结果:腺瘤不典型增生至早期癌变,其细胞核形态的各项参数值均随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通过参数逐类判别建立的函数式,其四代矩阵分析与原诊断的符合率为71%.结论:核形态图像量化分析对大肠腺瘤早期癌变具一定的鉴别能力,建立的函数判别式显示出一定的判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肠肿瘤中细胞核形态参数和p53、PCNA定量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对40例腺瘤、80例腺癌及15例正常粘膜细胞核形态参数和p53、PCNA含量进行研究。结果 腺瘤及腺癌中核面积、核周长、核平均直径均大于正常粘膜(P〈0.05,P〈0.01),腺癌组p53及PCNA相对含量均高于腺瘤组(P〈0.05)。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差分化有关(P〈0.05)。核面积及核平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图像分析方法在卵巢上皮性肿瘤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图像分析方法对110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肿瘤进行形态测量,选用参数为核心面积(NA)、核周长(NP)和核形状因子(NEF)。结果:(1)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图像分析比较:各组间NA,NP,NFF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2)形态测量学结果与预后关系研究表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生存≥5年及<5年两组病例中,NA,NP,NFF参数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图像分析法可为不同性质的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断和预后提供正确可行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肠腺瘤与大肠癌细胞核DNA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细胞核DNA含量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肠粘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亚性转化中的意义。方法应用Feulgen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分别对53例结肠癌及直肠癌、30例大肠腺瘤、10例正常肠粘膜进行DNA含量分析。结论DNA含量测定对早期发现大肠腺癌有重要意义,为判断大肠疾病的性质提供细胞生淀粉淀粉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蛋白质C-erb B-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结肠癌中含量及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自动化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C-erb B-2及PCNA在10例正常肠粘膜,30例结肠腺瘤,53例结肠癌中的表达。结果 阳性总面积、积分光密度、阳性率1、平均光密度1及半定量测定的阳性率等6个参数值均按正常肠粘膜→Ⅰ级不典型增生腺瘤→Ⅱ级不典型增生腺瘤→Ⅲ级不典型增生腺瘤→腺癌的顺序呈递变趋势,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腺癌组中,上述各参数值明显增高。结论 C-erb B-2及PCNA一起可作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评价预后的指标,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结肠癌及癌前病变进行多指标多参数的计量分析,具有鉴别诊断的重要意义,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探讨CT对胸廓内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14 例胸廓内甲状腺病变的CT检查资料,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甲状腺肿6 例,甲状腺腺瘤4 例,甲状腺癌4例。③结果 CT能较好显示病变的范围,病变内部的钙化、囊变,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邻界关系,并能提示出血征象。④结论 CT对于胸廓内甲状腺病变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对于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之间的鉴别缺乏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雌孕激素对摘除卵巢大鼠子宫内膜增生与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雌孕激素对摘除卵巢大鼠子宫内膜增生与抑制的影响。 方法  4 5只 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9只 :(1 )假手术 (Sham )组 ,(2 )双卵巢切除 (OVX)组 ,(3)双侧卵巢切除加苯甲酸雌二醇 (OVX+BE2 )组 ,(4 )双卵巢切除加黄体酮 (OVX+P)组 ,(5 )双卵巢切除同时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 (OVX+BE2 +P)组。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大鼠子宫内膜进行形态计量测定 ,结合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观察内膜的增生与抑制情况。 结果 在内膜厚度、腔上皮和腺上皮厚度、腺腔内径、腺体体积分数及上皮细胞PCNA指数方面 ,与 OVX组相比 :OVX+BE2 组、OVX+BE2 +P组均明显增大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OVX+P组各指标的变化不显著。 结论 雌孕激素单独或联合使用对摘除卵巢大鼠子宫内膜的影响各异 ;形态计量分析及 PCNA指数联合使用能较客观直接敏感地反映内膜的增生与抑制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cyclin)D1与p53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其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结肠癌中cyclin D1基因mRNA和p53蛋白的表达。统计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发现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yclin D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4%(40/63)及44.44%(28/63),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cyclin D1表达程度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cyclin D1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无关(P〉0.05)。p53蛋白在结肠癌中阳性率为38.09%(24/63),p53阳性的患者其cyclin D1的表达较之p53阴性者为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yclinD1的过表达及p53突变在结肠癌的癌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压、血脂、尿酸、左室肥厚、性别及肥胖的关系。方法 实验组为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24例健康志愿者。心脏彩色多普勒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用生化自动分析测量血糖、血脂,用放射免疫法测量瘦素水平,并测量体质量指数(BMI)、腰臂比(WHR)、血压等指标。结果 高血压组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后者瘦素水平与SBP、MBP呈正相关(P<0.01),与BMI、WHR呈正相关性(P<0.05);男性与女性瘦素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血压组瘦素水平与LVMI、IVST的相关性无显著性(P<0.05),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酸(UA)、血糖(Glu)、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明显相关。结论 瘦素水平在高血压患者中增高,但与血压的分级无关;瘦素水平与左室肥厚无明显相关;与性别、BMI、WHR有显著相关;与血脂、血糖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对裸鼠肝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对裸鼠人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接种传代培养的人肝癌细胞于裸鼠皮下,接种后24h内局部注射PCNA反义寡核苷酸进行治疗。观察裸鼠的体重变化、瘤体大小,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肝癌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PCNA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裸鼠肝癌的生长受到抑制,抑瘤率为72.8%。瘤重、肿瘤体积明显小于正义寡核苷酸治疗组及对照组。镜下见PCNA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肝癌细胞部分细胞形态呈梭形,核分裂相较少见,细胞的异型性较小。结论 PCNA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抑制裸鼠肝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核酸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核酸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增殖效应。方法 设计针对PCNAmRNA的18个碱基的反义核酸,分反义组、正义组和空白组作用于HepG-2肝癌细胞,MTT法和^3H-TdR掺入法观测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反义组肝癌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制作用于培养48h达高峰,达50%左右,72h后减弱,96h已基本消失。反义组肝癌细胞与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 (PL G)的临床类型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2~ 1999年收治的 10 3例 PL G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除 2 3例无临床症状外 ,其余的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不适或疼痛 ;有 2 1例合并胆囊结石。以上病例全部手术治疗。病理检查发现胆囊腺瘤同胆囊癌的关系密切 ,其癌变率高达 38.9%。 结论 在PL G中 ,<1cm的多发病灶良性占多数 ,>1cm单发病灶以恶性居多。应将 >5 0岁的 PL G患者定为高危人群 ,如有发现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肾血流动力学多普勒超声变化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76例经临床、肾穿病理证实的PNS患者分成两组:甲组40例(未治疗者),乙组36例(经治疗症状改善但仍未完全缓解者)。另有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PW)观察肾段动脉血流的收缩期最大流速(Vs)、舒张期末速度(Vd)、平均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甲、乙组与对照组间三项参数(Vs、PI、RI)差异有显著性,但甲、乙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多普勒超声可评价PNS患者的肾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为临床PNS诊断提供一种无创性辅助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