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Ag85A与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DNA疫苗对原位膀胱癌小鼠的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以N-甲基亚硝基脲(MNU)灌注小鼠膀胱,建立小鼠原位膀胱癌模型。5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空载体组、A。g85A组、联合应用组和BCG组。模型确定后d,、d。t天和dzt各肌注1次,末次注射后d,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的cD4’和cD8’T细胞亚群数量及cD4。。/CD8’比值和血清7一干扰素(IFN一7)。【结果】单独应用Ag85A和联合应用Ag85A与GM-CSFDNA疫苗均能够升高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比及CD4^+和CD8^+T的比值,提高血清IFN-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尚不及单纯应用BCG的免疫治疗效果。【结论】联合应用Ag85A与GM—CSF DNA疫苗能够提高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其效果明显优于Ag85 ADNA疫苗。  相似文献   

2.
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msgroupBtype3,CVB3)是引起人类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体,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的防治措施。我们将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acrophage—derivedchemokine,MIC)基因和志贺毒素(Shigatoxin,STx)B亚单位基因分别与CVB3VP1基因融合构建DNA疫苗pcDNA3/MDC-VPI和pcDNA3/SYxB—VPI,免疫小鼠,用7LD30CVB3致死攻击,比较两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为柯萨奇病毒疫苗的研制奠定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基因工程研究中构建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侯选基因疫苗,并评价其诱导体液免疫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05/12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生物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物二室完成。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柯萨奇B2病毒的主要中和抗原毒粒蛋白基因,通过分子克隆构建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基因免疫质粒。选择3周龄BALB/c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组:对小鼠进行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免疫;空载体对照组对小鼠进行pcDNA3免疫;磷酸盐缓冲液组:对小鼠进行磷酸盐缓冲液免疫,每组10只。每组免疫时间和接种量、接种方法相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pcDNA3、磷酸盐缓冲液免疫小鼠后2,4,6,8周柯萨奇B2病毒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C水平。结果:①获得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基因免疫质粒,可在HeLa细胞中表达。②免疫后6,8周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组柯萨奇B2病毒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G水平明显高于免疫后4周似4靠0.153&;#177;0.013,0.150&;#177;0.011,0.142&;#177;0.014,P〈0.01,0.05);免疫后4周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组柯萨奇B2病毒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G水平明显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和磷酸盐缓冲液组(0.120&;#177;0.007,0.119&;#177;0.009.P〈0.011。结论: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做为候选基因疫苗,以基因免疫的角度参与心脏基因工程研究.有望为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起到一级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一些实验已经证明在同一载体上构建含多个基因的共表达载体,可提高转染和表达效率。目的:利用多形上皮黏蛋白(polymorphic epithelial mucin,MUC1)多肽骨架中含有许多连续重复系列,构建人MUC1重复序列串联体基因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基因重组的真核共表达质粒pcDNA3.1(+).MUC1-GM-CSF,并观察重组质粒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设计、时间及地点:基因重组体设计实验,于2005—09,2006-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由英国Taylor-Papadimitriou教授惠赠,pGEM-3zf(-)-GM-CSF质粒、COS-7细胞、pUC18载体及E.coli DH5α为自备,雌性BALB/c小鼠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将信号肽及编码MUC1基因片段合成、合成的片断经退火等方法获得MUC1基因重复序列串联体,酶叨鉴定及序列分析后,与GM—CSF基因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真核共表达质粒pcDNA3.1(+)-MUC1-GM—CSF。以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主要观察指标: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及ELISA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表明,重绍质粒含育人MUC1重复序列串联体与GM-CSF的融合基因,在COS-7细胞中可检测到MUC1表达,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抗GM—CSF抗体。结论:成功构建了人MUC1基因重复序列串联体与免疫佐剂GM—CSF基因重组成为双基因多表位抗原的真核共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5.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4):2750-2751,F012
背景:葡聚糖结合蛋白B(gbpB)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但能否作为免疫防龋的候选基因疫苗有待研究。目的:观察gbpB真核表达质粒在哺乳动物细胞COS-7的表达情况。设计:设立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病科完成,对象为Pbs-gbpB质粒(本实验室构建)。干预: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gbpB,脂质体转染法将其转染至COS-7细胞。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DAB显色。主要观察指标:转染后细胞胞浆、胞核着色情况。结果:pcDNA3.1( )-gbpB质粒转染的细胞胞浆中呈棕黄色染色,胞核中无着色,pcDAN3.1( )空载体转染的细胞胞浆及胞核无着色,空白对照组也无着色。结论:质粒pcDNA3.1( )-gbpB转染COS-7后能够在细胞内翻译、表达,表达的蛋白质位于胞浆中,可与抗GbpB抗体特异性结合,具有抗原性,可作为基因疫苗。  相似文献   

6.
徐波  费秀英  卞度宏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2):1305-1306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E6/E7与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HSP70)重组DNA免疫对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肌肉注射DNA的方法免疫小鼠,用ELISA检测细胞免疫因子的表达水平,用RT-PCR的方法检测细胞中细胞免疫因子mRNA的水平。结果:以HPV16 E6/E7为基础的DNA免疫小鼠后,检测到的细胞免疫因子IL—2、IFNγ的含量明显升高;与结核杆茵HSP70重组后,IL—2、IFNγ的含量也较重组前明显升高。结论:以HPV16 E5/E7为基础的DNA免疫能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反应,与结核杆菌HSP70重组后更能提高DNA免疫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基因工程研究中构建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侯选基因疫苗,并评价其诱导体液免疫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05/12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生物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物二室完成。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柯萨奇B2病毒的主要中和抗原毒粒蛋白基因,通过分子克隆构建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基因免疫质粒。选择3周龄BALB/c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组:对小鼠进行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免疫;空载体对照组对小鼠进行pcDNA3免疫;磷酸盐缓冲液组:对小鼠进行磷酸盐缓冲液免疫,每组10只。每组免疫时间和接种量、接种方法相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pcDNA3、磷酸盐缓冲液免疫小鼠后2,4,6,8周柯萨奇B2病毒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G水平。结果:①获得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基因免疫质粒,可在HeLa细胞中表达。②免疫后6,8周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组柯萨奇B2病毒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G水平明显高于免疫后4周(A450:0.153±0.013,0.150±0.011,0.142±0.014,P<0.01,0.05);免疫后4周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组柯萨奇B2病毒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G水平明显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和磷酸盐缓冲液组(0.120±0.007,0.119±0.009,P<0.01)。结论: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做为候选基因疫苗,以基因免疫的角度参与心脏基因工程研究,有望为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起到一级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卢敏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4):577-578,581
【目的】探讨钙调蛋白在介导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中Ca^2+内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酶解分离好的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随机分为以下4组:①对照组;②EGTA组;③EGTA+Veraparmil组;④EGTA+W7组。荧光探针Fura-2/AM标记细胞内游离Ca^2+,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Ca^2+浓度。【结果】在无Ca^2+缓冲液中加入EGTA(1mmol/L)使Ca^2+浓度由静息时(82.24±3.65)nmol/L升高至(267.45±4.86)nmol/L,继之,向细胞外液中引入两种浓度的Ca^2+(1.5mmol/L和3.0mmol/L),导致Ca^2+浓度进一步升高,分别为(470.23±4.21)hmol/L、(945.32±3.56)nmol/L.上述升高效应对L型电压操纵性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verapamil,5μmol/L)不敏感(P〉0.05),但钙调蛋白抑制剂W7对上述升高效应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钙调蛋白参与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的钙内流。钙调蛋白抑制剂W7能抑制由EGTA引起的细胞钙内流。这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钙通道活性改变,为预防和控制因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消化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新鲜宫颈癌组织中扩增HPV16型晚期蛋白L1基因全长,构建表达载体,并验证目的蛋白的表达。方法根据基因全长设计一对特异引物,用PCR的方法从宫颈癌组织DNA,中获得L1基因,以pMD18T为克隆载体,构建重组质粒进行亚克隆,再以pcDNA3.1(+)为载体构建表达质粒,转染至人肝细胞系H7702,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PV16-L1蛋白的表达。结果从长春地区宫颈癌临床标本克隆到的HPV16型L1蛋白编码序列与Genebank报道序列高度同源,其真核表达产物与特异性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HPV16-L1,为进一步研制HPV预防性疫苗创造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杨磊  高建华  王甲汉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95-97,i0003
目的:构建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V—tk,并观察其在烫伤大鼠皮肤中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3~07/12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卫生学系实验室进行。在原核表达质粒pUChHyTk基础上,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SV—tk。取20只Wistar大鼠,全麻后背部浸入95℃水浴锅中,烫伤12s,造成30%Ⅲ度烫伤,烫伤后随机分为两组(n=10):①pcDNA3.1/tk组:烫伤后当天及第1,2,3,4周后于大鼠左后背部创面边缘(距创面边缘0.5cm)皮下注射脂质体和重组质粒的混合物192μL[3.6μg pcDNA3.1/tk(2μL)+10μL脂质体+180μL生理盐水】。②pcDNA3.1组:注射时间和方法同前,脂质体和质粒混合物为3.0μg pcDNA3.1(2μL)+10μL脂质体+180μL生理盐水。伤后5周断头处死大鼠,取注射点附近皮肤,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SV—tk基因的表达。结果:2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大鼠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DNA测序结果表明tk基因已正确插入到pcDNA3.1质粒,说明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V—tk已成功构建。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脂质体介导的HSV—tk基因转移可在创面成纤维细胞中出现阳性表达。结论: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成功地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V—tk,并在烫伤大鼠皮肤中得到了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近10 a来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21例诊治情况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胆管癌在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发生率为3.3%;术前诊断正确率61.9%;CA199阳性率为76.2%,术前诊断正确率B超为56.3%,CT为67.8%,MRI/MRCP为82.3%,根治性切除肿瘤42.8%,姑息性手术57.2%,根治性切除肿瘤1、2、3a生存率分别为91.3%、71.5%和50.7%;姑息性手术1、2、3a生存率分别为30.3%、18.4%和0.00%.结论 肝胆胆管癌患者中血清CA199升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对胆管癌的患者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且血清CA199在监测术后复发中也具价值.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根治性手术能明显延长患者寿命,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液离子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46例合并肺心病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测定其血清、红细胞、白细胞及24h尿K、Na、Ca、Mg离子含量。结果:患者自细胞Ca增高,红细胞Ca、Mg、K及白细胞Mg、血清Mg、Na均显著降低。红细胞Mg与白细胞Mg显著正相关。该组患者尿Ca增多占54%,尿K、Na、Mg减低者分别占92%,65%及32%。结论:COPD患者存在K、Mg缺失,用红细胞Mg评价机体的Mg状态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对早期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方法:将48例CT诊断早期肝炎后肝硬化组及96例慢性肝炎分轻、中、重组行肝脏穿刺活检。活检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素(HE)、网状纤维Gomori法、范基森(VG)、结缔组织Masson三色法染色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与临床及CT影像特征相对照。结果:CT检查提示早期肝硬化病理检查结果仅6例符合(6/48,12.5%)。慢性肝炎轻、中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各为85.7%(36/42)、75%(36/48)。但两组不符合部分仅为轻-中度之间的交叉。慢性肝炎重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6/6)。CT肝脏形态缩小的影像特征,与肝组织病理学纤维化指征符合率达100%。与无肝缩小征象组对照,无一例符合。结论:CT肝脏形态缩小是早期肝硬化的较可靠诊断依据。慢性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符合率高,如非必要,可免将肝活检用于慢性肝炎的常规诊断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颗粒酶B(grmazymeB,GrB)、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及穿孔素(pefforin,又称pore-formingpro—tein,PFP)三种免疫效应分子在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meningitis)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首先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2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tmclearcells,PBMC),其次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其中的GrB、GNLY、及PFP的蛋白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RVQ)-PCR方法测定其中GrB、GNLY、及PFP的mRNA含量。并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蛋白含量与一些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PBMC中GNLY、PFP蛋白含量和mRNA均明显降低,而GrB无明显变化。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GNLY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IgG、IFN-γ水平成正相关(r=0.477,P〈0.05;r=0.534,P〈0.05),与IL-10水平成负相关(r=-0.505,P〈0.05)。结论GNLY、PFP)可能参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疾病进程,这为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情监控和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胸外科1990-01-2009-08间收治的胸膜孤立性纤维瘤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胸闷、胸痛、咳嗽、咯痰、发热是SFTP的主要症状。诊断主要依据免疫组化分析,所有患者的CD34、vi mentin、bcl-2和CD99均阳性表达。随访5个月至19 a,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分析,根治性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误诊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分析1例胆囊癌肉瘤的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了解该肿瘤的特征。结果:胆囊癌肉瘤罕见,女性多于男性,恶性度高,预后差。组织学检查显示有癌和肉瘤成分,免疫组织化学对鉴别诊断有帮助。手术及放、化疗均疗效不好。结论:原发于胆囊的癌肉瘤较罕见,预后与肿瘤分期有关。临床实践中要特别重视本病与胆囊的一些相似疾病鉴别。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停药后的血脂变化.[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3组,首发未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33例(A组),持续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31例(B 组),停止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者30例(C组).另外选择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D组).采集所有入组人员的一般临床资料和人口学资料,并测量其体质量,腰围和臀围,检测其空腹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A2 (apoA2)水平.[结果]A组血清HDL-C、apoA1水平显著低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BMI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血清HDL水平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停药后短缺内不能逆转已经出现的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KChIP2 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家兔36只,随机等分为手术组、药物组、假手术组;各组按术后1周、4周分成2个亚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各组梗死周围区心肌KChIP2 mRNA的水平。结果手术组和药物组在AMI后1周、4周,KChIP2 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01)。与手术组相比,药物组1周、4周后KChIP2 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缬沙坦能够提高家兔AMI后KChIP2 mRNA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1例阴囊特发性钙盐沉着症。方法:分析1例阴囊特发性钙盐沉着症的诊断与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37岁,阴囊起白色硬性结节7a,病理符合阴囊特发性钙盐沉着症。结论:阴囊特发性钙盐沉着症临床罕见,本病需与多发性脂囊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氯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0卑3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氯沙坦50mg/d,B组给予氨氯地平5mg/d,治疗6周。观察患者服药后舒张压、收缩压、血尿酸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A组降压总有效率(84.38%,27/32)低于B组(93.75%,30/32)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1),B组尿酸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氯沙坦适用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