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晓芬 《医学综述》2011,17(10):1543-1547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 I)技术发展较快,各种成像方法及硬件设备不断更新改进,在临床和科研方面的应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泛。随着多通道线圈以及显微线圈在眼部的应用,已明显提高了正常眼部解剖结构的显示及眼部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水平。现依据眼部不同解剖位置介绍各部位常见疾病的MR I特点以及该领域的部分科研情况。在总结眼部MR I的临床应用与科研发展的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在显示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价值及对三又神经痛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收集2011年10月一2012年10月在我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T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检查(包括T2一SPC序列和T1-VIBE序列)。由两位神经系统影像学专家一同分析三叉神经成像中三叉神经和邻近血管的走行关系,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相关性,使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X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朵35例三叉神经痛(均为单侧疼痛)患者中,三叉神经成像显示症状侧三叉神经存在血管压迫或毗邻者31例,与周围血管无关者4例,无症状侧三叉神经存在血管接触或毗邻者6例,与周围血管无关者29例;经统计学分析,三叉神经成像显示周围血管压迫或毗邻与三又神经痛症状存在密切关系,有统计学差异。结论3.0T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可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情况,诊断阳性率高,并且与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成像(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现代影像学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发展。MRI日益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MRI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五个方面:磁共振水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磁共振波谱以及磁共振造影介入技术。MRI可提供病变组织在形态学改变和生理功能方面的信息,因此MRI已成为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亦是介入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成像 (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现代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发展,MRI日益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MRI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五个方面:磁共振水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磁共振波谱以及磁共振造影介入技术。MRI可提供病变组织在形态学改变和生理功能方面的信息,因此MRI己成为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亦是介入技术导引的手段。由于MRI具有无创性和信息容量多等点,使其能在生物学医学领域内作深入的研究。MRI将提供生物化学的信息。总之,MRI是现代医学的新领域,代表着影像医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近十余年的实践,证明它的优点非常突出,是一项尚待进一步完善和开发,很有潜力和崭新的影像学诊断检查手段.归纳起来,MIR技术近年来的发展,主要是快速扫描技术、磁共振频谱学检查、磁共振扩散(弥漫)加权成像技术(MRDWI)、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磁共振成像造影剂、脑功能性MRI检查(FMRI)等.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液体成像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磁共振成像新技术之一,是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磁共振泌尿系成像(MRU)、磁共振椎管成像(MRM)、磁共振内耳成像及磁共振涎腺管成像(MRS)等的总称。磁共振液体成像技术主要利用静态液体具有的长T_2弛豫时间,在很重的T_2加权序列上,胆汁、胰液、尿液、脑脊液、内耳淋巴液及唾液等流动缓慢或相对停滞的液体均呈明显的高信号,而周围实质器官和快速流动的血液则表现为低信号,从而使含液体的器官显影。作为一种安全、无需造影剂、无创伤性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磁共振液体成像技术作为传统影像学检查的重要补充,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代替诊断性ERCP、PTC、IVP、X线椎管造影、X线涎管造影等传统造影检查。目前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日益广泛,在某些胰胆管疾患、泌尿系梗阻及椎管狭窄性病变等的检查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尽管该技术仍有其限度,如空间分辨率较传统X线造影差,仅能作为诊断性检查而无法进行介入治疗等。但我们相信,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磁共振液体成像技术将会展现出更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确立其在影像学检查中适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液体成像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R)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由神经外科医师及2名神经放射科医师共同参与,盲法分析88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过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图像,对照应用开颅微血管减压术术中探查结果及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术前行MR检查,在3D-TOF序列图像上显示血管神经压迫症状侧阳性率86.4%(76/88),非症状侧阳性率12.5%(11/88),两侧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所见周围血管压迫神经者83例(94.3%),未压迫神经者5例(5.7%),3D-TOF诊断符合率97.6%(81/83)。术后症状消失或缓解81例(92.0%)。结论 MR可清楚地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春庆  李峰 《医学综述》2001,7(12):755-757
磁共振成像 (nuclearmagneticresonanceimage ,NMRI)技术是近 2 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检查手段。已知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是磁共振成像的基础 ,1946年美国科学家Bloch和Purcell几乎同时发现了磁共振现象 ,并由此获得 195 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MRI被用于分子结构的研究 ,直至 1974年Lauterbur才首次获得活体大鼠的MRI。从八十年代开始MRI进入了临床使用阶段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人体组织成像、生化代谢及脑功能的研究 ,近年来又开展了动物脑MRI的研究。1 MRI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三维容积采集技术神经形态成像在三叉神经痛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患者49例,18~80岁,性别不限,均行3.0T磁共振常规及容积成像序列扫描。所有图像均进行后处理,予以最大程度显示三叉神经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诊断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患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CT扫描,观察组给予多体位磁共振扫描,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阳性37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阴性3例,对照组10例;两组异常阳性率相比,观察组为92.50%,对照组为75.00%。比较两组数据,差距显著(χ~2=16.189 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诊断中,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诊断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患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CT扫描,观察组给予多体位磁共振扫描,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阳性37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阴性3例,对照组10例;两组异常阳性率相比,观察组为92.50%,对照组为75.00%.比较两组数据,差距显著(x2=16.189 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诊断中,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W-MRI)是以动脉血管壁作为成像目标来获得血管壁及相应管腔等结构的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方法。VW-MRI作为磁共振血管造影术、CT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等常规头颈部血管成像的补充和优化,可以全面评价血管管壁,帮助鉴别管腔狭窄的原因,清楚地显示管壁、管腔的结构,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形态、组织成分以及纤维帽完整性,还可以评价斑块内出血、附壁血栓以及斑块内新生血管等特征。VW-MRI是目前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最佳无创性影像学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指纹(MRF)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磁共振(MRI)定量技术,通过非侵入性方式,同时量化多种组织特性,以不同的生物标志物(QIB)定量成像反映疾病的多种病理特征。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准确性以及可重复性,可以缩短扫描时间,减少运动伪影,从而提高患者检查舒适度和检查成功率。本文基于MRF技术成像原理,总结近年来该项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脏、腹盆部、放射治疗计划、骨关节、肌肉组织、女性疾病、以及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 (magneticresonanceurography,MRU)技术是近年来一项新的技术手段 ,具有安全无创的特点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对于泌尿系疾病 ,尤其是泌尿系梗阻性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1~ 15] 。现将其原理、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综述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射频线圈、脉冲序列、频谱分析和磁共振对比剂等四方面内容,对心脏大血管磁共振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癌症发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渐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其早期筛查对提高患者预后极为重要。而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作为重要的功能影像学方法,在乳腺疾病诊断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尤其在乳腺癌诊断、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及患者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MRI在乳腺癌上述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乳腺MRI诊断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一种较新的、无创的血管成像技术,其基本成像原理是流动相关增强效应和相位改变效应,具有无辐射、便捷、价格低廉的优势,随着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筛查、早期诊断中充分展示了其优势。本文对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原理、优缺点以及临床应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以明确诊断。MRI技术利用自由感应衰减信号或回波信号获取多维K空间数据,受呼吸运动、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的限制,成像速度在MRI技术中至关重要。压缩感知技术通过欠采样K空间方式加快MRI采集参数的速度,利用MRI图像的稀疏性减少扫描时间,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从而提供更优质的图像。本文就压缩感知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MRI检查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的发展,不仅能够无创性观察活体内器官的情况,并且能够评价它们的功能。随着示踪剂的不断研发和图像融合技术的不断进步,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已经应用于帕金森病、颅内肿瘤、癫痫、外伤、痴呆、药物滥用成瘾及脑科学研究中,成为当代脑功能研究的热点。作者将PET和fMRI的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