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脑出血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脑出血的病理改变 1.早期血肿扩大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血肿扩大是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的观点认为,活动性脑出血一般不超过6h。近年来,通过CT观察发现发病后6h出血仍可继续。在Brott等报告的103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患者中,至少38%的患者在24h内血肿扩大,偶见发病后2~14d病情加重血肿扩大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影响因素及其防治和预后。方法回顾285例脑出血患者在病情变化后行CT检查动态观察颅内血肿量,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6.8%,多数发生在24h内,早期血肿扩大与血压过高、血肿形态、凝血功能障碍、出血部位、不适当应用脱水剂等有关系,多数患者血肿扩大后病情加重,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导致病情加重与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相关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分析38例脑出血血肿扩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33.7%,主要发生在24h尤其是6h内,早期血肿扩大与肝病及酗酒史、凝血功能、出血部位、血肿形态等有关,血肿扩大增加了病人的死亡率。结论 血肿扩大的发生影响病人预后,应尽早确诊,采取积极防治措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全球范围内脑血管疾病中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而在脑卒中的入院患者中,脑出血占10%~30%,3个月内的病死率为20%~30%,且有早期神经功能不稳定和恶化的倾向及风险[1].传统观点认为,ICH是一短暂、迅速、单向的过程,最多不超过1 h,即可依靠机体自身防御机制使出血终止.然而近年来利用头部CT对脑出血进行动态观察发现,部分患者早期血肿继续扩大,表现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且常常导致患者死亡[2,3].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自发性ICH后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脑出血致残率、病死率皆居脑血管性疾病的首位,其早期继续出血或再出血致血肿再扩大是导致脑出血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报道早期给予止血剂可减少血肿再扩大的发生几率[1].本文作者将其在临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促凝剂血凝酶的疗效进行总结报道.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病情恶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病情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症状恶化且在24h内行2次头颅CT检查的病历资料,并分为血肿扩大组及血肿稳定组,分析各组病情恶化原因。结果 42例血肿扩大组经治疗后死亡18例。22例血肿稳定组经治疗后死亡5例。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病情恶化死亡率高,导致早期病情恶化的因素主要是血肿扩大,血肿扩大与血压、出血部位、血肿形态等有关,血肿稳定但病情恶化与首次头颅CT血肿大小,出血部位、颅腔代偿能力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的特点.早期血肿扩大是其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预防早期血肿扩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经确认一系列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总结了最新进展,并将其分为4类:临床特征(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血压、血糖)、实验室参数(凝血及其他炎症相关因子)、影像学(CTA征象)和预测评分量表(9 点或24 点临床预测算法、PREADICT A/B、HEAVEN评分、NAG评分及BAT评分).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0%~30%,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血肿扩大(Hematoma expansion,HE)是近1/3的ICH 患者在入院后24~48 h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长期临床结局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2].HE一般发生在发病初始6 h以内,尤其是发病2~3 h以内.血肿体积每增加10%,死亡风险比就会增加5%.绝对体积每增加1 mL,临床结局产生生活依赖的几率就会增加7%[3].因此,探讨ICH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了76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4.1%,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时间多数在发病后24h以内(86.8%),早期血肿扩大与血肿形态、出血部位、早期血压过高、凝血功能障碍、不适当应用脱水剂等有关。结论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导致病情加重与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引起自发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病例.结果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9.8%,发生时间多数在发病后24h以内(84.6%),早期血肿扩大与血肿形态、出血部位、肝肾功能、长期饮酒、凝血功能障碍等相关.结论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导致病情加重与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 2 4 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 6h内、2 4h内、1周内、2周内作CT动态观察。结果 本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为 16 3% ,继续出血发生在 2 4h内为 6 1 5 %。不规则血肿 (4 7 7% )及丘脑出血 (4 1% )多出现血肿扩大 ;2 4h内应用甘露醇组发生早期血肿扩大 2 8例 (2 2 2 % ) ,明显高于未用组 10例 (8 8% ) (P <0 0 1)。结论 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多发生在 2 4h内 ;早期血肿扩大的主要因素是血肿部位、形态及早期不适当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  相似文献   

11.
CT血管造影斑点征对急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出血的病死率高,而血肿扩大的患者病死率更高[1].最初的血肿体积是30 d死亡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之一,然而,最初的血肿体积并不是固定的,常常是进展的,通常发生在发病的最初几个小时内.许多患者来医院时意识清楚,但很快昏迷,复查CT后发现血肿扩大,这时治疗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大约有38%的患者血肿会增大[2],最常见的是在发病的最初6 h之内,血肿扩大是脑出血病死率和残存功能减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发生率、时间及影响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0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h以内、6~24h、24-48h、48-72h及72h以上进行分组CT动态观察。结果血肿扩大发生率26.30%,其中发病6h内为48.80%,6~24h为30.69%,24-48h为17.35%,48-77h为15.00%,72h以上为6.4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72h内血肿均处于不稳定状态,病程愈短,发生血肿扩大机会愈大;血肿形态不规则、合并有鼾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长期服用阿斯匹林者可能是引起血肿继续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病死率及再出血情况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个月(21.39±4.29)、4个月(11.34±4.39)、病死率(6.98%)、再出血率(11.6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可有效解除血肿占位,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更好保护,且其术后病死率和再出血率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1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CT检查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和对照组,对首次CT检查距发病时间、血肿部位及形态、出血量、入院时血压、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饮酒史等逐一对比研究。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存在早期血肿扩大的现象,发生率为15.7%,病后血压水平、出血部位及血肿形态、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长期饮酒等因素与血肿扩大存在因果关系。结论脑出血后血肿扩大多发生在出血后24h内,高血压、出血部位靠近中线、血肿形态不规则、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长期饮酒等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7-10—2012-10急诊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0例,按降压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早期强化降压组(80例)和指南标准降压组(80例),分别给予强化降压和标准降压治疗。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24h后2次头颅CT血肿体积变化情况。结果早期强化降压组发病0~24h平均收缩压控制在145mmHg,24h内血肿体积扩大6例(7.5%);指南标准降压组平均收缩压控制在170mmHg,24h内血肿体积扩大14例(17.5%),2组血肿扩大发生率比较,早期强化降压组明显小于指南标准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可预防和减少血肿扩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超早期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5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超早期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治疗推广应用研究中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起病后6h内施行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 尿激酶溶解术.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痊愈13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6例,死亡率24%.结论 超早期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术方式,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病情恶化或死亡的重要原因,是出血后血肿扩大或脑水肿导致脑疝形成而引起。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持续时间,即从发病至血肿扩大终止的时段,与患的诊断、药物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死亡和预后的判断等一系列的临床问题密切相关。同时脑出血后脑水肿也是导致病人死亡和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化对脑出血病人早期血肿扩大和脑水肿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本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和其后脑水肿的病理机制等相关问题,以及目前可能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回顾与评价,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病情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症状恶化且在24h内行2次头颅CT检查的病历资料,并分为血肿扩大组及血肿稳定组,分析各组病情恶化原因。结果42例血肿扩大组经治疗后死亡18例,22例血肿稳定组经治疗后死亡5例。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病情恶化死亡率高,导致早期病情恶化的因素主要是血肿扩大,血肿扩大与血压、出血部位、血肿形态等有关,血肿稳定但病情恶化与首次头颅CT血肿大小,出血部位、颅腔代偿能力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枕骨开窗血肿清除术,7例行脑室外引流+环枕减压+血肿清除术。结果6个月后按GOS标准评估预后,死亡4例,重残3例,恢复良好14例。结论早期动态CT扫描和积极的手术干预是降低自发性小脑出血病死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87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6 h内和发病后24 h内完成第1次和第2次脑部CT检查,根据其有无早期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未扩大组,记录2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CT图像等信息,分析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87例患者中血肿扩大组30例(34.48%),血肿未扩大组57例(65.52%)。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扩大组入院时SBP、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FPG、TG水平、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血肿形态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SBP≥200 mmHg、入院时GCS评分≤8分、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FPG水平高、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3 h、血肿形态不规则是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肿扩大组不良预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血肿未扩大组(P<0.05),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包括入院时SBP、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FPG、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和血肿形态,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