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结构,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进行解剖,并观察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胫骨、比目鱼肌血供的关系。结果由近及远,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来自隐动脉3~5支,外径0.7±0.4mm;膝下内动脉皮支,外径0.7±0.2mm;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7支,外径1.0±0.2mm,其肌支营养比目鱼肌内侧半;骨皮穿支1~2支,外径1.3±0.3mm;踝前内侧穿支,外径0.6±0.2mm;踝上穿支,外径0.8±0.3mm。各穿支穿深筋膜时,发出深筋膜支、骨膜支、皮支和神经静脉血管,构成骨膜、深筋膜和皮神经浅静脉3个层面的血管丛。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与肌、骨及皮营养血管同源,是构成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与逆行胫后动脉皮支蒂复合瓣修复足跟部瘢痕的疗效。方法:应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与逆行胫后动脉皮支为蒂的复合瓣修复足跟部瘢痕共11例。设计的皮瓣面积为6cm×8cm~9cm×16cm。结果:1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患者3~24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隐神经一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与逆行胫后动脉皮支蒂复合瓣相对较长,血供可靠,皮瓣可切取面积大,是修复足跟部瘢痕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3.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复合组织瓣移位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erstelli和Masquelet(1991,1992)相继报道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以来,该类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效果。但以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肌皮瓣和骨(膜)瓣等复合组织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报道不多。我们从2002年11月~2004年2月,应用各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和尸体解剖,设计了3种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复合组织瓣,临床应用1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方法 1996年6月~2002年10月,对18例膝、小腿及远端的皮肤缺损创面,根据不同缺损部位分别采用以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远端蒂皮瓣(11例),近端蒂皮瓣(4例)及交腿皮瓣(3例)移位修复.皮瓣范围4 cm×5 cm~9 cm×20 cm. 结果 17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蒂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致远端1/5坏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设计灵活多样,切取简便快捷,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一种修复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皮瓣,但皮瓣成活面积与胫后动脉皮穿支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远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的常用皮瓣,具有血管丰富、解剖恒定、操作方便等优点,在下肢修复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该皮瓣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解剖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优势与不足等研究报道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解剖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探索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与移位修复的临床解剖与应用.方法选取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20侧,自愿捐献新鲜成人下肢标本8侧;其中左下肢12侧,右下肢16侧.解剖20侧成人下肢标本,观察大隐静脉、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源、大小、分支、分布和吻合;4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股动脉灌注朱砂滤过液,静脉灌注泛影葡胺后,钼靶X线片显示静脉周围血管网分布;另4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行大隐静脉显微解剖,观察静脉周围血管分布及吻合情况.临床应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修复虎口、带蒂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及小腿下段、顺行皮瓣修复胫前及膝关节周围创面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7~53岁.车祸伤7例,碾压伤4例,炸伤1例,中厚皮术后瘢痕2例,足底肿瘤扩大切除1例,外伤术后长期溃疡3例.创面部位:虎口1例,小腿上段及膝关节周围3例,小腿下段及足部14例.其中骨质外露7例,肌腱外露3例,钢板外露1例.创面范围:4 cm×4 cm~13 cm×7 cm.皮瓣切取范围6 cm×4 cm~15 cm×8 cm,蒂长8~11 cm,筋膜蒂宽2.5~4.0 cm,蒂部带窄条皮肤宽1~2 cm.结果膝降动脉在股骨内侧髁上9.33±0.81 cm处发出,分出隐动脉支伴隐神经下行,在股骨内侧髁下平均7.21±0.82 cm浅出,位于大隐静脉旁,隐动脉与胫后动脉穿支成"Y"或"T"形吻合,接力构成纵行血管链,达内踝前下方,形成皮瓣的轴心血管.大隐静脉周围5~8 mm内分布有波浪状小血管,直径约0.05~0.10 mm,也吻合成纵行链状,钼靶X线片示小血管沿静脉一侧或双侧呈平行波浪状走行.临床应用18例,术后皮瓣均成活, 2例远端3 cm出现小水泡,经拆线减张、换药后愈合.13例经6~12个月随访,修复后创面获得保护性感觉,功能接近正常,外观满意,无溃疡.结论隐神经及大隐静脉周围均有血管网伴行,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游离移植,也可形成近端蒂或远端蒂皮瓣移位修复小腿近侧或足踝部创面.皮瓣血运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是下肢创面修复的良好供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内踝前动脉穿支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踝前内侧区的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其邻近动脉吻合.结果踝前内侧区动脉,前侧来自内踝前动脉和胫前动脉踝上支穿支,外径平均0.6~0.8mm;后侧来自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和骨皮穿支,其中胫后动脉的肌间隙支2~3支,平均外径(0.9±1.2)(0.5~2.5)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3±0.3)(0.7~2.0)mm.动脉穿支均发出骨膜支、深筋膜支、皮支、皮神经及浅静脉营养支,构成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以及深、浅筋膜血管网.结论踝前内侧区的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及皮肤营养血管同源,呈明显的纵向性分布.设计以内踝前动脉筋膜穿支为蒂的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远端蒂的旋转点在内踝尖平面,可用于转位修复前足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8.
远端蒂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远端蒂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踝足部特殊病例的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远端蒂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踝足部特殊病例的软组织缺损12例,其中胫骨下段软组织缺损伴慢性骨髓炎2例,足后跟软组织缺损伴死腔6例,足底软组织缺损伴跟骨表层骨质缺失(5~8mm)4例。皮瓣切取的面积为16cm×13cm~10cm×7cm,切取的腓肠肌厚度1~4cm,肌瓣的面积比相应的皮瓣面积小。结果12例远端蒂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肌皮瓣外形满意,肌皮瓣和足背外侧感觉大部分恢复,行走负重良好,供区未见明显功能障碍。结论远端蒂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血供可靠,容易成活,切取简便,是修复踝足部特殊病例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旋转点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9月至2018年12月,以胫后动脉发出的最低点穿支为蒂,沿隐神经-大隐静脉轴线切取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3~75岁,平均29岁,皮瓣面积为4 cm×5 cm~9 cm×16 cm,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足部、踝部及小腿下端的皮肤缺损创面,采用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逆行移位修复。结果3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有部分皮瓣坏死,须再次行游离植皮术。32例获6个月~3年随访,28例皮瓣外观、血运、质地、色泽、弹性好,4例皮瓣须二期修整。结论远端为蒂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操作简单,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皮瓣质地好,厚度适中,是一种修复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1.
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目的 报道改进手术方法的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 方法 在多普勒血流仪引导下设计以胫后动脉发出的筋膜皮穿支为血管蒂及旋转点 ,沿隐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逆向转位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缺损创面。 结果 临床应用 7例 ,皮瓣全部成活 ,皮瓣面积为 15cm× 8cm~ 5cm× 4cm ,穿支血管蒂位于内踝上方 8~ 2 0cm处。随访 6~ 18个月 ,皮瓣质地优良 ,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该皮瓣设计灵活 ,切取方便 ,血供可靠 ,适于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 ,为一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穿支蒂皮瓣相结合的新型皮瓣。  相似文献   

12.
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转移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7例下肢软组织缺损,应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远1/3胫前、足背、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8 cm×6 cm~18 cm×10 cm。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40个月,平均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静脉血回流通畅,适合修复小腿远1/3胫前、足背、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皮肤缺损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10  
目的研究利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下肢皮肤缺损的新方法。方法以内踝上缘至股骨内髁连线为轴线,根据受区大小、形状及部位设计皮瓣,修复7例下肢皮肤缺损。结果除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经6~10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颜色与受区皮肤接近;7例均恢复了负重、行走和原先工作。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具有可靠的血液供应,操作简便,为下肢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逆行筋膜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瓣联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小腿远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在小腿后侧设计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的筋膜瓣联合全厚皮片移植治疗小腿远段及足踝部单纯软组织缺损12例,软组织缺损伴胫骨骨髓炎3例、跟骨骨髓炎2例,皮肤缺损范围3cm×5 cm~9 cm×13 cm,切取筋膜瓣最大13 cm×18 ca.供筋膜瓣区保留皮肤及髂腹股沟取皮区皮肤均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17例筋膜瓣联合全厚植皮均完全成活,成功治愈软组织缺损及骨髓炎,筋膜瓣供区、受区以及髂腹股沟取皮区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个月,外形平整美观,供区保留皮肤感觉正常. 结论 带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瓣联合全厚皮片移植既能充分治愈小腿远段及足踝区软组织缺损以及骨髓炎,同时也能最大程度保护患肢功能及整体外观.  相似文献   

15.
隐神经营养血管复合组织瓣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顺行及远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复合组织瓣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侧成人下肢灌注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观测小腿内侧区浅层中血管、神经的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胫后动脉的肌间隙支中有1~2支较粗大的肌皮支,2支者起始处动脉外径为(1.1±0.3)mm,由该肌皮支发出2-3个肌支,外径为(0.5±0.2)mm,穿入比目鱼肌肌质中,与肌内的血管网吻合;骨皮支2支,起始处外径为(1.2±0.3)mm,均发出1~2支骨膜支分布于胫骨骨膜;同时,比目鱼肌中有3~4支肌皮穿支穿出肌质,外径为(0.3±0.2)mm,出肌质后在筋膜内与隐神经营养血管链吻合。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携带比目鱼肌内侧部肌质、胫骨(膜),应用该组织瓣进行转位术修复特殊类型的小腿及踝足部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是值得推荐的良好供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与胫后动脉皮支蒂联合皮瓣修复足部慢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应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与胫后动脉皮支为蒂的联合皮瓣修复足部慢性溃疡共18例,6例手术前创面先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成后再行联合皮瓣移植修复。足部术中清创后创面面积为8cm×13cm至1cm×17cm,设计的皮瓣面积为8cm×14cm至11cm×18cm。结果18例中,经疗效判断标准评定,优10例,良8例。其中17例创面Ⅰ期愈合,1例因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小面积坏死,经皮片移植后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与胫后动脉皮支蒂联合皮瓣对修复足部慢性溃疡,特别是足跟部创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以小腿隐神经营养血管为蒂没计并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跟部、足背及足内侧皮肤缺损10例.结果 10例皮瓣中除1例修复前足内侧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余9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2年,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无破溃发生.结论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具有血供可靠、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以及不牺牲重要血管等特点,是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跟部、足背及足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但该皮瓣切取后需牺牲大隐静脉和丧失隐神经支配区的皮肤感觉是其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