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体需加强上报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体这一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现行报告制度下出现的问题及产生该问题的原因,讨论了如何加强报告主体的上报意识,从而转变其观念,提高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陕西省药品经营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开展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药品经营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陕西省药品经营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基本建设、制度建设、经费支持、培训交流和上报情况等信息。结论针对统计结果,在基本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现状与策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20世纪以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药品不断上市,过去许多认为无法治疗的疾病通过新药的研究、开发与临床应用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药品在人类防病、治病、保障健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用药问题的重点已经从缺医少药转变为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5,(30):4185-4187
目的:了解陕西和四川两省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单位的工作开展现状,为ADR监测工作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ADR监测工作的概况,以陕西省和四川省ADR报告单位(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为研究对象进行整群抽样,发放调查问卷,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98份,陕西省100份,四川省98份。陕西和四川受访ADR报告单位专门建立ADR监测部门的分别为61家和63家,专门配备人员负责ADR工作的分别为98.0%和100%;ADR监测工作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绝大多数隶属于质量管理部门,在医疗机构大多隶属于药剂科;大多数都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等基本办公设备;但大多数工作职责不够明确;有专门用于ADR监测工作的预算的分别为13家和23家;与当地ADR监测中心有交流沟通的分别为87家和89家,但信息反馈情况不理想;对工作人员有进行了相关培训的分别为80.0%和83.0%;制度建设方面,建立标准工作流程的情况相对较好,其他相关制度建设尚不够理想;发现ADR后会立即上报的分别为89.0%和96.9%,会对上报的ADR进行备份记录的分别为88.0%和96.9%,上报形式以网络报告形式为主;工作满意度评价方面陕西省的平均分高于四川省。结论:针对调查结果,建议通过调整人员构成、购买相关软件资源、完善工作职责、加强资金支持等措施促进其ADR监测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孙鑫晔  袁耀辉 《河北医药》2012,34(21):3333-3334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的发生除了药品自身原因外,还存在很多其他因素。本文对我院2010年上报的ADR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35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35例ADR报告中,无性别差异,中老年人比例较高,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引起ADR的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中药制剂、营养药、抗肿瘤药物、血液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应重视医院ADR监测工作,加强对ADR的认识和报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推进药品不良反应(ADR)检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9月收集到的17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6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较多;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84.09%,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检测和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时间,为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收集到的新的、严重的ADR发生时间、上报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在当天的占60.03%;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上报时间符合规定的仅占26.09%;死亡病例上报时间符合规定的比例仅占21.95%。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宣传培训力度,强化报告意识,提高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9.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004年3月4日正式颁布实施。这对上市药品的安全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笔者作为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人员,对基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现状提出个人的一些想法,与同行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特别是儿童和妊娠期、围产期妇女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2011-2012年我院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66例ADR为研究对象,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66例ADR患者中,女性107例,男性59例;0~12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共82例,其中1~3岁的儿童为40例;抗菌药物引起ADR最多,共118例,占71.1%;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共150例,占90.36%;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共105例,占63.25%;166例ADR中,新的ADR为2例,严重的ADR为2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知识的培训和普及,使每位医务工作者都能充分认识到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特别要加强特殊人群的用药监测,防止不良反应重复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集的55例ADR报告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5例ADR报告中,药物以X线造影剂和诊断药物居多(占52.38%)。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占76.36%)。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49.09%)。结论医院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99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描述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2~2005年医务人员自愿呈报的990份ADRs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我院ADRs报告数逐年增加;990例ADRs中涉及25类1174例药品,抗感染药占其中45.9%,其次为抗肿瘤药;抗感染药中喹喏酮类药品所占比例最高,为29.5%,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分别占26.7%、15.6%;ADR累及系统多为皮肤及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990例ADRs经过停药或治疗后,59.3%治愈,39.0%好转,仅0.5%有后遗症或死亡;进行关联性评价,肯定占13.0%,很可能占65.4%,可能占15.4%。结论:应继续加强ADR监测工作,降低漏报率,逐步提高ADR报告质量,尽量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我院2011年监测到的128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最易引发ADR(92.2.%);抗感染药的ADR发生率居首位(69.5%),其中由头孢替安引起的急性结膜炎怀疑为新的不良反应,其次为中药剂制(16.4%)等;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7.17%)。结论通过开展ADR监测,不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促进医院临床药学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运作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金贞姬  姜莲花  杨长青 《中国药房》2006,17(10):726-728
目的:探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制度的运作情况。方法:分析我国现行ADR报告制度运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必须从人员素质、硬件设施、日常监管等方面入手,建立行之有效的规范措施和运作方法,方可发挥ADR报告制度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321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程度、药品类别、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1例ADR中,19~44岁年龄段患者ADR发生率较高(113例,占35.2%),男性与女性间无差异;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重要途径(248例,占77.3%);ADR发生率最高的为抗感染药(139例,占43.3%),其次是消化系统用药及中药制剂;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63例,占50.8%),其次是全身性损害。结论:应加强抗菌药物及中药制剂的合理使用与管理,以减少ADR发生;同时加强ADR监测的培训工作,提高上报意识,完善并提高ADR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7月收集到的398例ADR报告,按来源、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8例报告中,涉及抗感染药242例,占55.4%;中药注射剂66例,占15.1%;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387例,占97.2%。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红斑疹、瘙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乏力、心悸和身体不适等。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以达到用药合理。  相似文献   

17.
我院76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家跃 《中国药房》2012,(18):1702-170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情况。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学的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到的769例ADR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在769例ADR报告中,年龄≤10岁和>50岁组其ADR构成比远高于其他组;抗微生物药是引起ADR的首要药物,有342例(44.47%);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最主要给药途径,构成比高达64.50%;ADR临床表现最多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235例(占30.56%)。结论:年龄、用药种类、给药途径三者可能均是ADR的影响因素;临床医师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降低ADR的发生率,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联用药品进行统计分析,探索联用药品分析方法。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6月淄博市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据为目标数据,对数据结构进行转换,采用严重不良反应构成比筛选联用药品风险。结果:1 421份存在联合用药的报告中,严重不良反应构成比为9.8%;9 477份单独用药的报告中,严重不良反应构成比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严重不良反应构成比筛选,头孢曲松和炎琥宁的联合使用可能存在风险。结论:采用严重不良反应构成比筛选联用药品风险的方法可行,但需要将报告其他信息纳入分析,补充该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2015年我院收集的共6 382份ADR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6 382例ADR报告的男女患者比例为1∶1.07,41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最高(>60%)。一般的ADR报告数量最多,报告主体为医生(91.21%);静脉用药引发ADR有5 100例(79.91%),单一用药引发占88.55%;ADR主要导致消化系统损害(45.46%);ADR涉及22类药物,肿瘤药物居首位(1 677例,占26.28%);奥沙利铂(34.43%)、氨甲环酸(11.52%)和复方氨基酸(20AA)(9.65%)位列引起ADR的单品种前3位;严重不良反应共104例,以肿瘤药物(36.54%)和抗感染药(25.00%)为主。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ADR报告与监测,促进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15年上报的476例有效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76例ADR报告中,年龄分段在0~10岁的婴幼儿患者 ADR构成比较高,占49.16%;静脉给药导致ADR占87.39%;ADR构成比最高的为抗感染药,占66.15%,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0.1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60.81%。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 ADR的监测与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