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亨廷顿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以舞蹈症为特征的运动障碍、认知功能受损及精神行为症状。亨廷顿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对于临床疑似该病的患者,可通过对其致病基因HTT的检测以明确诊断。但在这些具有类亨廷顿病表型的患者中,有1%~3%的亨廷顿病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1],其诊断需综合分析病史、家族史、症状与体征、神经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等作出判断,并可通过分子诊断技术,筛查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评价工具临床评分与步态分析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因骨性关节炎需行单侧TKA患者30例,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和步态分析评定,统计手术前后临床评分与步态分析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术前相比,步长、步速、最大髋关节伸直角度以及双腿支撑时间趋于改善,KSS和HSS的疼痛评分和总分都明显改善(P<0.038),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膝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前,摆动相最大膝关节屈曲角度与KSS和HSS的功能评分以及KSS的总分有中度相关性(0.563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周期中空间—时间参数对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 10m步行速度法测定 8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以及步态周期参数 ,线性回归分析步长和步频对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与步长和步频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r =0 .849-0 .915 ,P <0 .0 0 1) ,步长可预测自由步行速度84%的变异量 (P <0 .0 0 1) ,步长和步频可共同预测自由步行速度 94%的变异量 ;步长可预测最大步行速度 83 %的变异量 ,步长和步频可共同预测最大步行速度 96%的变异量。结论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自由或最大步行速度的最重要因素是步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评价工具临床评分与步态分析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因骨性关节炎需行单侧TKA患者30例,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和步态分析评定,统计手术前后临床评分与步态分析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相比,步长、步速、最大髋关节伸直角度以及双腿支撑时间趋于改善,KSS和HSS的疼痛评分和总分都明显改善(P<0.038),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膝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前,摆动相最大膝关节屈曲角度与KSS和HSS的功能评分以及KSS的总分有中度相关性(0.56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老士兵的脑电频率特征及其与抑郁量表评分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某部2010年至2012年新入伍(入伍时间3个月)及待退役老兵(已服役2~5年)共计123例作为研究对象,3年内所研究的时间段及面临应激情况均相同(新兵由新兵营分配至连队,老兵面临退伍即将离开部队)。对所有士兵分别进行脑电图检查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①根据士兵入伍时间分为新兵组(55例)和老兵组(68例);②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评分异常组(35例)和评分正常组(88例);③将123例中脑电和抑郁量表均异常者和单纯抑郁量表异常者分为双异常组(18例)和单纯异常组(35例);④将18例脑电和抑郁量表双异常者分为量表评分较高组(9例)和评分较低组(9例)。在Matlab 7.0平台上对新老士兵脑电进行频谱分析。 结果①新老兵脑电异常46例,占总例数37.4%;抑郁量表异常35例,占总例数28.5%,其中脑电及抑郁量表双异常者18例,占量表异常例数的51.4%;②δ频段功率百分比老兵全部导联均低于新兵(P<0.05),θ频段左侧均高于新兵(P<0.05),α频段和γ频段老兵左侧各导联均低于新兵左侧(P<0.05);③抑郁量表评分异常者较正常者脑电δ频段功率百分比呈全部导联增高(P<0.05);④脑电及抑郁量表双异常较单纯抑郁量表异常者δ频段百分比增高(P<0.01),且双异常中评分较高的9例比评分较低的9例各导联δ频段功率百分比增高(P<0.05)。 结论脑电各频段功率百分比改变与士兵的抑郁程度及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脑电δ慢波频段功率百分比越增高,抑郁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抑郁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背景:6 min步行试验是一种亚极量水平的运动试验,其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因而应用较广泛,然而将步行距离转换为最大运动能力是不易的.目的:课题组创新性地在6 min步行实验中引入做功的概念,将无线遥测呼吸气体分析仪同时应用于6 min步行试验和心肺运动试验,分析6 min步行试验中的距离、做功与峰值摄氧量与Bruce方案测得的最大摄氧量之间的相关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9-03/05在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完成.对象:健康受试者来自在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的学生,共25名,男14名,女11名;年龄(22.0±2.3)岁.方法:25名志愿者先按Bruce方案进行极量心肺运动试验,检测每位受试者极量运动时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再接受6 min步行试验,测量每位受试者的6 min步行距离、做功和峰值摄氧量.心肺运动试验和6 min步行试验均采用便携式K4b~2气体分析仪实时检测气体交换参数,以获得最大摄氧量和峰值摄氧量.主要观察指标:①摄氧量、心率、呼吸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②步行距离、做功、摄氧量、心率、呼吸频率的前后比较.③心肺运动试验中的最大摄氧量、无氧阈与6 min步行试验中的峰值摄氧量比较.④距离、做功与峰值摄氧量、最大摄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心肺运动试验测得的无氧阈与6 min步行试验测得的峰值摄氧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6 min步行距离与峰值摄氧量和最大摄氧量均无明显相关;6 min步行做功与峰值摄氧量呈线性相关(r=0.779 7,P < 0.001);6 min步行做功与最大摄氧量亦呈线性相关(r=0.894 1,P < 0.001).结论:6 min步行试验是一种无氧阈水平的运动试验.6 min步行做功既可反映受试者亚极量运动的能力,也能反映受试者极量运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不对称性与平衡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可以独立步行10m以上的单侧偏瘫的脑卒中患者30例设为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中老年人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步态与平衡功能训练评估系统(AL-600型)对受试对象进行步态测试,经分析评估软件提取各步态时空参数(站立期时间、摆动期时间、步长及步宽),其步态时空参数的不对称性评估用双侧下肢步长不对称比(SLA)、摆动期时间不对称比(SWTA)和站立期时间不对称比(STA)表示。并对3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各时空参数不对称比(SLA、SWTA、STA)及步宽的差异,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SLA、SWTA和STA分别与步宽及BBS评分之间的相关程度。 结果病例组患者步行时,患侧的步长及摆动期时间均较健侧增加(P<0.05),患侧站立期时间较健侧缩短(P<0.05);而对照组下肢步态分析,各时空参数左右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病例组患者的步宽及各时空参数不对称比(SLA、SWTA和STA)的比值均较对照组增大(P<0.01)。病例组患者的步宽[(15.90±2.60)cm]与BBS评分[(41.57±7.27)分]之间呈中度负相关(r=-0.564,P<0.01),而患者的SLA与步宽呈轻度正相关(r=0.432,P<0.05),与BBS评分呈高度负相关(r=-0.849,P<0.01);患者SWTA与步宽呈高度正相关(r=0.726,P<0.01),与BBS评分呈中度负相关(r=-0.630,P<0.01);患者STA与步宽和BBS评分之间均未见明显相关性(r=0.352,r=-0.126,P&rt;0.05)。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存在不对称性,其步态的不对称程度与平衡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定量分析减重支持训练系统(partialbodyweightsupport,PBWS)对偏瘫痉挛步态步行时间距离参数、平衡等的影响,定性分析PBWS对步行功能影响。分析步态各参数与步行功能、平衡之间的内在规律,探讨其相关性。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收治20例脑卒中和脑损伤患者,均经CT,MRI确诊,有明显的步行功能障碍,有或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能站立,有良好的认知功能,排除合并其他步行障碍、认知障碍和超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PBWS进行步态训练,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步态训练。治疗前后分别用足印法评定步行参数,用步行功能分类(FAC)评定步行功能,用Berg量表评定平衡功能。结果:治疗组患者步行速度加快,治疗前为(5.45±2.97)m/min,治疗后为(11.37±6.41)m/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6,P<0.05),两组步行能力及平衡能力的改善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6.09~11.7,P<0.01)。但两组治疗后上述3项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的步行功能主要与步行速度和平衡功能有明显相关性(r=0.615,P<0.05),而步行速度与平衡能力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r=0.607,P>0.05)。结论:PBWS与传统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步行功能和平衡能力,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来判断。患者的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功能与步行能力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可独立步行10m以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并将其纳入患者组,同时选取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纳入对照组。采用AL-600型步态与平衡功能训练评估系统对2组受试对象进行站立平衡功能及步态测试,步态检测指标包括步宽、步速、双下肢步长不对称比(SLA)、摆动期时间不对称比(SWTA)及站立期时间不对称比(STA),平衡功能检测指标包括足底压力中心总轨迹长(COPD)、足底压力中心在左右方向的平均偏移(COPD-X)、足底压力中心在前后方向的平均偏移(COPD-Y)。采用t检验比较2组对象步态及平衡指标间差异,同时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2组对象步态与平衡参数间的相关性。 结果 患者组对象步宽[(14.45±4.17)cm]、COPD[(66.75±29.04)cm]、COPD-X[(2.04±1.41)cm]、COPD-Y[(2.48±1.28)cm]、SLA(1.30±0.46)、SWTA(1.65±0.67)及STA(1.18±0.16)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步速[(37.64±18.29)cm/s]则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患者组对象COPD-X与步速、步宽、SLA、SWTA呈轻度至中度相关(P<0.05);COPD-Y与步宽呈轻度相关(P<0.05)。 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其站立平衡功能与步宽、步速、步态时空不对称参数间具有相关性,并且以左右方向平衡功能指标(如COPD-X)与步态参数间的相关性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三硝基丙酸诱导亨廷顿病模型为切入点,从记忆功能、平衡协调能力、脑组织的生化指标以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表达等多角度探讨白藜芦醇缓解亨廷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雄性3月龄无特定病原体级ICR小鼠,体重18~22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三硝基丙酸诱导亨廷顿病模型,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0、100、200 mg/kg白藜芦醇灌胃,1次/d。连续灌胃14 d后检测各组小鼠记忆功能、平衡协调能力、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ase酶表达水平、AMPK和PGC-1α阳性表达情况及脑组织中AMPK和PGC-1α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比较,随白藜芦醇剂量的增加,白藜芦醇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中心Wilson病(WD)患者在中西医结合长期驱铜治疗前后WD综合评定量表(GlobleAsessmentScale,GAS)各项目评分的改变并评估其疗效,为建立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WD长期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参与研究的4个中心共纳入1001例WD确诊患者,随机分成青霉胺(PCA)组、二巯基丁二酸(DMSA)组、肝豆片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肝豆片+PCA/DMSA)4组(各组按1︰1︰1︰3平行设计,各组的条件除了治疗方案不同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在首次入院时、维持治疗1年时(第2次入院时)、维持治疗2年时(第3次入院时)进行GAS量表各项目(GAS-L、C、M、O项目及神经功能)评分,通过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及组间比较,评估各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各治疗组WD患者GAS各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在维持治疗2年时的疗效较维持治疗1年时更为明显,尤以中西医结合组评分改善最显著。结论:4种长期驱铜治疗方法均可改善WD患者的病情,中西医结合长期驱铜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是目前WD患者长期治疗最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陈迪  张耀  胥慧慧  展翅飞  宋孟泽 《全科护理》2022,(18):2564-2567
目的: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病人病耻感现状,探讨其与自我关怀水平的相关性,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6月—2021年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河南省某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230例女性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女性不孕症病人病耻感量表、自我关怀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病人病耻感与自我关怀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多重线性回归进一步探讨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病人病耻感得分为61.50(39.00,82.00)分;自我关怀总分为87.00(78.00,100.00)分,病耻感得分与自我关怀得分呈负相关(r=-0.50,P<0.001);月收入、不孕不育花费、自我关怀总分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病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病人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且与自我关怀水平密切相关,受月收入、不孕不育花费影响,提高自我关怀水平可以降低其病耻感。因此护理人员应制订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病人提升自我关怀能力,有效地减低不孕及辅助生殖带来的病耻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使用智能化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设备测定多病共存慢性病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探讨6MWD与肺功能、生活质量、临床指标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的多病共存慢性病患者138例。测量6MWD,监测并记录试验前后患者肺功能,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身高、体重、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肝功能[白蛋白(AL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肾功能[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AD)、E峰、A峰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并对入选患者进行SF-36量表测评,分析6MWD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38例患者中,2、3、4、5种疾病共存的患者分别为58例、47例、23例、10例。6MWD与身高、试验前后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  相似文献   

15.
原肌球蛋白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肌病发生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哺乳动物的 4个原肌球蛋白( TM)基因及其突变时与骨骼肌无力、肥大性心肌病的关系,以期为预防性措施和康复干预提供支持.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 Medline、万方数据库 1987- 01 /2004- 08期间有关 TM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的研究原著,英文检索词" tropomyosin, gene, mutation";中文检索词"原肌球蛋白、基因、突变",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和中文. 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初审,排除题目含"个案、经验、体会"等综述及非研究原著类的文章,然后对剩余文献查找原文,以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RCT)作为纳入标准.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 30篇关于原肌球蛋白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进展的随机和非随机试验.其中 21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 9篇. 资料综合研究提示,原肌球蛋白( TM)是肌肉收缩过程中重要的调节蛋白质,它以大量异构体形式广泛分布于各种真核细胞中.哺乳动物中的 4个 TM基因已被确认,至少可表达出 20种 TM异构体.不同的 TM基因突变分别可引起不同的疾病. 结论 4个已被确认的 TM基因分别命名为 TPM1, TPM2, TPM3, TPM4.其中 TPM1基因突变与家族性肥大性心肌病有关;而 TPM3基因突变与线状肌病和骨骼肌无力有关.目前,对 TM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类型转换的作用等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对 TM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 TM基因突变与各种疾病的关系会越来越明了,基因工程的应用将会从本质上诊治疾病,从而彻底地改变医学行为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躯干核心肌群等速定量测定与步态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等速测试仪获得2组受试者的躯干核心肌群肌力参数,屈肌峰力矩(FPT)、伸肌峰力矩(EPT)、躯干屈/伸肌群峰力矩(F/E)比值,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获得2组步态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速、步频、步宽、支撑相所占比、摆动相所占比、双支撑相所占比、单支撑相所占比及步态周期),所得数据使用SPSS 19.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揭示其相关性。 结果 选择30°/s、60°/s和90°/s三种不同的角速度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肌力参数FPT、EPT、F/E比值,3种不同速度下测定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PT、EPT、F/E比值比较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步态参数比较,除支撑相所占比及摆动相所占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步态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s角速度的肌力参数指标FPT[(159.32±74.82)N·m]、EPT[(132.88±82.75)N·m]、F/E比值[(66.14±27.03)%]与步态参数指标步长[(34.12±12.09)cm]、步幅[(65.49±17.47)cm]、步速[(42.14±13.56)cm/s]、步频[(62.41±10.68)steps/min]、步宽[(20.11±4.98)cm]、支撑相所占比[(65.25±6.38)%]、摆动相所占比[(34.77±7.18)%]、双支撑相所占比[(19.18±9.47)%]、单支撑相所占比[(26.70±5.68)%]、步态周期[(1.95±0.52)S]均呈正相关(P<0.05);其中F/E比值与步速的相关性最大(r=0.57),其次为步频(r=0.54)。 结论 强化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核心肌力及优化其躯干肌群间协调能力,能够纠正其异常步态,提高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肾细胞癌CT表现特征及其与时间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CT表现在动态增强CT扫描中随时间推移变化过程.方法 18例肾细胞癌患者行病灶靶平面同层动态CT扫描.由二位副高职称以上腹部影像专业医师共同评价肾细胞癌出现的征象及其与时间窗的相关性.结果肾细胞癌CT征象包括:瘤区异常血管、肿瘤实质显著性强化、RCC与肾实质交界区形态.肿瘤CT征象显示与时间窗的相关性:①异常肿瘤血管出现,显示最佳及消退时间平均分别为23.9 s,38.2 s, 46.3 s;②肿瘤实质强化出现最早时间为28.9 s, 最佳时间为显示征象最丰富层面的时间,即70.2 s;③低密度包膜的演变与肿瘤实质一致.结论靶平面充分显示了肿瘤的关键的CT征象,这些征象随时间窗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肾脏肿瘤以动脉供血为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原肌球蛋白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肌病发生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哺乳动物的4个原肌球蛋白(TM)基因及其突变时与骨骼肌无力、肥大性心肌病的关系,以期为预防性措施和康复干预提供支持。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lne、万方数据库1987-01/2004—08期间有关TM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的研究原著,英文检索词“tropomyosin,gene,mutation”;中文检索词“原肌球蛋白、基因、突变”,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和中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初审,排除题目含“个案、经验、体会”等综述及非研究原著类的文章,然后对剩余文献查找原文,以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作为纳入标准。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0篇关于原肌球蛋白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进展的随机和非随机试验。其中21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9篇。资料综合:研究提示,原肌球蛋白(TM)是肌肉收缩过程中重要的调节蛋白质,它以大量异构体形式广泛分布于各种真核细胞中。哺乳动物中的4个TM基因已被确认,至少可表达出20种TM异构体。不同的TM基因突变分别可引起不同的疾病。结论:4个已被确认的TM基因分别命名为TPM1,TPM2,TPM3,TPM4。其中TPM1基因突变与家族性肥大性心肌病有关;而TPM3基因突变与线状肌病和骨骼肌无力有关。目前,对TM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类型转换的作用等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对TM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TM基因突变与各种疾病的关系会越来越明了,基因工程的应用将会从本质上诊治疾病,从而彻底地改变医学行为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的特点及其与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56例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DCE-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构建Ktrans、Ve、Kep参数图,并分析TIC、Ktrans、Ve、Kep值的特点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将直肠癌及肿瘤周围正常直肠壁的TIC分为3种类型,其中Ⅱ型8例,Ⅲ型48例,肿瘤周围正常直肠壁Ⅰ型为41例、Ⅱ型15例。直肠癌的Ktrans值随肿瘤分化程度减低,Dukes分期增加而升高(P值均0.01);Ve、K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CE-MRI能反映肿瘤内部的血流动力学情况,TIC及Ktrans值与直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具有一定相关性,TIC及Ktrans值可能用于评价直肠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