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1932年美国胸科医生Hyman制造了第一台雏形的心脏起搏器,1952年Zoll将起搏技术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心脏起搏技术不断发展,临时心脏起搏器技术是心脏起搏生物工程的一个很小的分支,但临时起搏器的植入常常在无症状的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需作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可逆的缓慢心律失常、永久起搏器术前紧急过渡性起搏等特殊时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临时起搏器的植入过程简单,但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是保证有效起搏的关键。1方法  相似文献   

2.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用心脏临时起搏器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用心脏临时起搏器的探讨。方法:对28例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植入临时起搏器,观察术中和术后心电图监测记录及临床转归。结果:围手术期起搏器工作状态,窦性心律3例,窦性心律与起搏心律交替18例,全部为起搏心律7例,28例顺利完成手术。起搏电极术后最早3 d,最迟7 d拔出,无1例并发症。结论:非心脏手术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围手术期植入临时起搏器,可有效预防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伴有心律失常的围手术期老龄患者逐年增多。现总结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围手术期心动过缓的心律失常患者床边放置心脏临时起搏器的回顾性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非心脏手术中常合并有心脏起搏及传导系统的功能障碍应用的必要性。方法:对60例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外科患者在手术前1天或术前4h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术中和术后行心电图监测记录,观察起搏器的工作状态。结果:60例中起搏器起搏有71.67%,其中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Ⅱ度AVB、房颤伴长间歇(>2s)和双束支阻滞的患者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多,患者合并心肌梗死和心肌病时,是术中发生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具有临时起搏器植入的明显指征。结论:在非心脏手术中合并有缓慢型心律失常、Ⅱ度AVB、房颤伴R-R长间歇和双束支阻滞者在行外科手术前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可以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外科围手术期应用的必要性。方法对67例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外科患者在手术前1天或当天(术前4~24h)在DSA下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术中观察起搏情况。结果本组67例中56例起搏器起搏,占本组的83.58%,其中有黑朦和晕厥史的6例病例全部起搏。结论有潜在心脏疾患,尤其是缓慢型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及房颤伴R—R长间歇者在行外科手术前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可以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安全保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腹部手术中合并有心脏起搏及传导系统障碍患者中应用的必要性。方法对42例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外科患者在术前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术中和术后行心电图监测记录,观察起搏器的工作状态。结果 42例中起搏器起搏有64%,其中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心房纤颤伴长间歇(>2 s)和双束支阻滞的患者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多,患者合并心肌梗死、瓣膜病和心肌病时,是术中发生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具有临时起搏器植入的明显指征。结论在腹部手术中合并有缓慢型心律失常、Ⅱ度AVB、心房纤颤伴R-R长间歇和双束支阻滞者在行外科手术前,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可以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缓慢心律失常患者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38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时心脏起搏器在缓慢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结果 38例患者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手术顺利,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病情稳定出院.结论 对已确诊窦房结或心脏传导异常的患者,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可有效帮助患者渡过疾病危险期,为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置入临时起搏器的患者在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原则进行探讨.方法:对该院因缓慢性心律失常置入临时起搏器的肿瘤患者行非心脏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起搏状态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所有患者均逐渐调低起搏频率,在出现稳定的窦性节律后顺利拔除临时起搏器电极.结论:置入临时起搏器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需充分的术前准备加之合理的麻醉方法和科学严谨的围手术期管理是保证患者成功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临时心脏起搏器在非心脏围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在伴心动过缓的非心脏外科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和重要性。方法:48例外科住院的心动过缓患者均于手术当日在心导管室顺利置入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结果:在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保护下91.6%的患者顺利完成麻醉及手术,43.1%的患者度过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早期。结论:需行外科手术伴心动过缓尤其是老年患者,术前常规置入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不仅可大大提高麻醉及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围术期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发生,也可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缓慢心律失常的处理办法。方法回顾分析66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结合病情分为药物治疗组及临时心脏起搏组(其中围手术期择期王入临时心脏起搏器27例,紧急床旁置入17例)。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使用药物能维持血液动力学正常的不到50%,11例因外科择期手术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使用药物能耐受麻醉及手术,17例紧急床旁起搏器置入者16例成功,其余均在导管室置入成功,所有患者均安全起搏。结论暂时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应首选临时心脏起搏,因需外科手术且伴有缓慢心律失常者可结合病情决定是否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导管室或床旁置入起搏器成功率均较高,值得在基层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在非心脏手术中推行临时起搏器植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5月我院接收的68例外科手术患者(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作为该研究对象,按照分层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于术前4 h或术前1 d行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对照组未行临时起搏器安置,详细分析临时起搏器工作状况,并对比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存在双束支阻滞、Ⅱ°AVB、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起搏器工作状态相对较多,而并发冠心病、扩心病时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相对较高;实验组心输出量、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心脏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心脏手术中推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治疗,对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手术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临时起搏器在外科手术中的适应证及应用价值。方法:16例合并有缓慢型心律失常患术前均安置了心脏临时起搏器。结果:所有患在临时起搏器的保护下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对合并心动过缓需外科手术常规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使手术适应证扩大。麻醉及手术安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临时起搏器植入在骨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西安市红会医院2014-06~2016-06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97例,患者术前均存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术前予以临时起搏器植入。结果 所有97例患者均一次性电极植入成功,植入后即刻起搏率100%;所有患者在临时起搏器的起搏或备用起搏状态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明显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对于骨科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围手术期植入临时起搏器,可提高骨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1例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胆囊结石的患者,术前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完善起搏器及专科手术的各项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重视起搏器使用及护理,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临时起搏器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可发挥抢救或预防性治疗作用,帮助患者顺利完成麻醉及手术,未发生意外及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手术前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外科手术中的适应证及应用价值。方法:43例住院外科手术合并有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术前均安置了临时心脏起搏器。结果:43例患者在临时起搏器保证下,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对心动过缓需外科手术患者常规安置时心脏起搏器,使手术适应证扩大,麻醉及手术的安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心外膜心肌临时起搏在治疗心外科术后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46例心脏手术后因各种心律失常而安置心外膜心肌临时起搏器。结果:43例康复出院,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症,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1例术后3周转为窦性心律,1例术后4周安装永久性人工起搏器,1例出院半年后猝死。结论:正确使用临时起搏器,对于心脏术后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输出量降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经心尖介入主动脉瓣植入术(TA-TAVI)是对于常规手术高危的患者可选的一种新手术方式,临时起搏器在此手术中的特殊作用已被广泛认可。本文报道1例TA-TAVI术中临时起搏电极穿孔后拔除穿孔的电极,改成心外膜起搏后成功进行主动脉瓣的植入。方法及结果护士在术中对电极穿孔后心电图的识别,以及在改成心外膜起搏后通过对临时起搏器的熟练操作及与术者的默契配合,很好地帮助术者发挥临时起搏器的作用:使心脏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也起到了"保驾"作用,从而使主动脉瓣支架进行成功和安全的植入。术后密切注意心律及心率的变化,及时调整临时起搏器参数,有效防止了TA-TAVI术后可能出现的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结论 TA-TAVI术中护士需要对临时起搏器植入后心电图进行密切的关注,对可能发生的起搏器电极穿孔或脱位的心电图进行及时地识别并提醒术者,娴熟的临时起搏器操作与配合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有效地降低了围手术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伴严重过缓性心律失常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过缓性心律失常患者行球囊漂浮导管床旁临时起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时起搏均安置成功,其中1例安置永久起搏器。结论临时起搏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时因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9.
对于急性颈髓损伤合并四肢瘫痪的患者行前路颈椎手术可以有效固定损伤颈椎,解除脊髓压迫,改善呼吸状态,促进功能恢复,但手术风险较大。尤其对于患有窦性心动过缓的老年患者风险更大。临时起搏器一般用于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时抢救或预防性治疗,对合并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在进行外科手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可有效预防术中心脏停搏、阿一斯综合征、严重致命性心律失常等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背景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常植入保护性临时起搏或静脉注射阿托品来防治再灌注心律失常,但上述2种方法均有较多缺陷。目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不常规植入临时起搏器及静脉注射阿托品,而是通过冠状动脉内注射小剂量阿托品治疗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现该方法效果较好,患者获益较大。而国内目前尚未见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托品及术中保护性临时起搏防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对比研究。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托品与临时起搏器植入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8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品治疗组、临时起搏器植入组,4例患者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托品无反应而紧急行临时起搏器植入,10例患者术中未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未行阿托品及临时起搏心率干预,最终阿托品治疗组纳入58例,临时起搏器植入组纳入50例。记录阿托品冠状动脉内注射后起效时间(心室率>60次/min),临时起搏器植入所需时间,穿刺-球囊扩张时间,人均住院天数、费用,术前及术中平均动脉压、缓慢性心律失常、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术中及术后以多巴胺10 μg•kg-1•min-1以上维持循环情况,并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 阿托品治疗组患者阿托品冠状动脉内注射后起效时间为(11±5)s,少于临时起搏器植入组患者临时起搏器植入所需时间(360±120)s(t=20.54,P<0.001)。阿托品治疗组穿刺-球囊扩张时间、人均住院天数、人均住院费用均少于临时起搏器植入组(P<0.05)。术中阿托品治疗组平均动脉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临时起搏器植入组,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临时起搏器植入组(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托品起效迅速,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大部分患者中疗效优于术前常规临时起搏器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