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循证评价万古霉素血药峰浓度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CNKI、WanFang、CBM),获取公开发表关于万古霉素血药峰浓度和临床结局相关性的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6篇观察性研究,共971例患者。4篇研究评价万古霉素血药峰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有2篇按临界值分组),其中仅1篇研究显示峰浓度>25 mg·L-1时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其余研究均显示血药峰浓度高低与临床疗效无相关性;4篇研究评价血药峰浓度和肾毒性的关系(2篇按临界值分组),3篇研究显示两组患者血药峰浓度高低与肾毒性无相关性。结论:现有证据无法支持万古霉素血药峰浓度与临床结局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万古霉素静脉滴注联用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2000年1月-2017年5月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中的数据,收集万古霉素静脉滴注联用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RCTs,4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万古霉素静脉滴注,联用鞘内注射能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RR=0.70,95%CI(0.61,0.81),P < 0.001]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RR=0.90,95%CI(0.81,1.00),P=0.04],缩短治愈时间[SMD=3.26,95%CI(2.84,3.68),P < 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0.73,95%CI(0.35,1.49),P=0.38],但中枢神经根刺激症发生率较大[RR=0.05,95%CI(0.00,0.92),P=0.04]。结论 万古霉素静脉滴注联用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氨曲南与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差异。 方法 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获得相关检索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2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 荟萃分析(Meta)结果显示,氨曲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头孢他啶组(RR=1.15,95%CI为1.09~1.21);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RR=1.03,95%CI为0.98~1.09;RR=0.66,95%CI为0.39~1.12)。 结论 氨曲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头孢他啶。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系统评价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在肥胖感染患者较普通感染患者的必要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CNKI、WanFang、CBM,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 2014 年 1 月。纳入使用万古霉素的肥胖感染患者的临床研究。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研究质量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队列研究。肥胖感染患者较普通感染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后肾毒性风险有增加趋势,1篇研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药浓度达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感染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后肾毒性有增加趋势,且存在药物特殊体内过程及较大个体差异,更需通过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导给药。上述结论尚需开展高质量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与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NKI和VIP数据库,搜集使用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治疗儿童CAP患儿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0年7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所需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有13篇文献纳入研究,共1 788例儿童患者。结果显示,试验组联合用药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11, CI=1.07~1.15, P<0.000 01],发热消退至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MD=-1.31, CI=-1.58~-1.05, P<0.000 01],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RR=-1.75, CI= -2.13~-1.37, P<0.000 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对于儿童CAP感染患者,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的有效性优于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其不良反应两者无明显差异。因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所限,本研究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高质量RCT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评价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或顺铂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或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RCT,合计1 601例患者。卡培他滨化疗组在总有效率[RR=1.28,95%CI(1.15,1.42),P<0.001]、完全缓解率[RR=1.58,95%CI(1.09,2.30),P=0.02]、部分缓解率[RR=1.23,95%CI(1.09,1.39),P<0.001]和疾病控制率[RR=1.12,95%CI(1.06,1.20),P<0.001]方面均优于氟尿嘧啶化疗组。安全性方面,卡培他滨化疗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氟尿嘧啶化疗组,而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较低。对于腹泻、神经毒性、肝脏毒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氟尿嘧啶联合铂类相比,卡培他滨联合铂类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更高,安全性更好。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该结论尚需高质量、多中心和大样本的RCT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治疗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否优于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收集直接比较OXC和CBZ治疗VP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检索时限为建库以来到2022年4月,使用RevMan5.4软件对临床总有效率、眩晕障碍程度评定(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发作频率、眩晕程度、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7个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按照GRADE标准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6项RCT,包含425例患者,其中OXC组211例,CBZ组214例。Meta分析显示,OXC和CBZ在治疗VP总有效率[RR=1.04,95%CI(0.90,1.20),P=0.57]和降低VP患者眩晕程度[SMD=-0.80,95%CI(-2.14,0.54),P=0.24]方面无明显差异;OXC组在降低患者DHI评分[MD=-8.81,95%CI(-14.59,-3.03),P=0.003]、发作频率[SMD=-1.86,95%CI(-3.32,-0.41),P=0.01]、SAS评分[MD=-7.77,95%CI(-14.09,-1.46),P=0.02]、SDS评分[MD=-10.45,95%CI(-15.36,-5.54),P<0.000 1]方面均优于CBZ组,且不良反应较少[RR=0.43,95%CI(0.29,0.63),P<0.000 1]。GRADE证据质量评价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低质量证据,其余指标为极低质量证据。结论 OXC对眩晕发作频率、生活质量、抑郁焦虑状态的改善效果优于CBZ,且不良反应较少。但目前研究的样本量较小,证据级别较低,因此还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新生儿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临床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为医师调整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新生儿31例,对其一般情况、病原学检查、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影响血药谷浓度的因素、药物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例患儿中,新生儿脓毒血症占46.34%;病原学检查88.00%为革兰阳性菌,其中多重耐药菌占77.27%。初次血药谷浓度监测范围在10~20 μg·mL-1的患儿仅占32.26%,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干预建议后谷浓度的达标率提高至83.33%(P<0.05);给药间隔与血药谷浓度呈负相关(P<0.05)。本次研究万古霉素治疗有效率80.65%,且未发生万古霉素相关ADR。结论 万古霉素在TDM下治疗由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新生儿重症感染疗效确切,但经验性用药后血药谷浓度达标率低,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干预建议、减少给药间隔可显著提高血药谷浓度,为医师调整给药方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评价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6 年8月~2017 年 1月使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治疗MRSA感染的病例,统计不同用药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部位、病原学检查、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等,评价比较3组疗效。结果:共纳入260例患者,主要是中老年患者,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肺部、腹腔、颅内、皮肤软组织及血液。万古霉素组(100例)、替考拉宁组(80例)、利奈唑胺组(80例)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8.00%,70.00%,7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23.00%,7.50%,30.00%,替考拉宁组与万古霉素组、利奈唑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万古霉素组发生肾功能损害16例,利奈唑胺组发生血小板减少16例。〖HTH〗结论:〖HTK〗3组药物有效率不高可能分别与感染部位用药选择、血药浓度监测较少、不良反应发生、首剂负荷剂量不足、合并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治疗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添加依匹哌唑治疗重度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获取依匹哌唑添加治疗重度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RCT,5个研究,重度抑郁患者1 6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添加依匹哌唑组能更有效地降低治疗末期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总分[P=0.02,MD=-1.58,95%CI(-2.89,-0.27)],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P<0.000 01,RR=1.59,95%CI(1.31,1.94)]、缓解率[P=0.000 4,RR=1.55,95%CI(1.22,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严重不良反应、头痛、失眠发生率方面,依匹哌唑组与安慰剂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体质量增加[P<0.000 01,RR=4.36,95%CI(2.45,7.77)]和静坐不能[P<0.000 01,RR=3.39,95%CI(2.08,5.51)]发生率,依匹哌唑组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添加依匹哌唑治疗重度抑郁症疗效较好,但会增加一些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有关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文献,评估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及预防再狭窄的有效性。方法 在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检索有关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随机对照试验,并且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文献中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项随机对照试验,合计1 3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防PTCA 再狭窄支架管腔面积[WMD 0.80,95%CI(0.41~1.20),P<0.000 01]、管腔直径[WMD 0.24,95%CI(0.17~0.30),P<0.000 01]、再狭窄率[RR=0.66,95%CI(0.56~0.78),P<0.000 01]、再狭窄程度[WMD=-11.20,95%CI(-17.02~5.38),P=0.000 02]、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RR=0.57,95%CI(0.48~0.67),P<0.000 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普罗布考能够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状况,有效预防支架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去势疗法是否会增加前列腺癌(PCa)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方法 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 Central关于去势疗法(ADT)应用于PCa并报道该治疗与糖尿病相关性的临床试验研究,对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Meta分析。结果 共8项临床研究,涉及65 695名应用ADT及91 893名未应用去势疗法(non-ADT)的PCa患者纳入分析。应用ADT的患者其糖尿病的发病率较non-ADT者高出39%[RR=1.39,95%CI(1.27~1.53),P<0.01];亚组分析发现,不同的ADT对糖尿病发病率亦有不同的相关性,促雄性激素释放激素抑制剂能明显增加PCa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RR=1.45,95%CI(1.36~1.54),P<0.01];促雄性激素释放激素抑制剂联合口服抗雄性激素药物[RR=1.40,95%CI(1.01~1.93),P<0.01],以及睾丸切除术也可明显增加糖尿病患病的风险[RR=1.34,95%CI(1.20~1.50),P<0.01],而单纯服用抗雄性激素的药物则与糖尿病无明显相关性[RR=1.33,95%CI(0.75~2.36),P=0.33]。结论 ADT可明显增加PCa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提示临床应用该疗法需考虑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阿托伐他汀对比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远期心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搜集阿托伐他汀对比瑞舒伐他汀治疗心脏病患者PCI术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10月30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RCTs,2 6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瑞舒伐他汀组[MD=-5.56,95% CI=(-7.56,-3.56),P<0.01],MACE高于瑞舒伐他汀组[RR=1.51,95% CI=(1.23,1.85),P<0.0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瑞舒伐他汀组[RR=0.79,95% CI=(0.40,1.18),P<0.01],总胆固醇(TC)高于瑞舒伐他汀组[RR=0.45,95% CI=(0.35,0.54),P<0.01],而支架内再狭窄[RR=1.17,95% CI=(0.84,1.63),P=0.36]和不良反应[RR=1.12,95% CI=(0.89,1.41),P=0.33]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心脏疾病患者PCI术后远期心功能改善程度、降低hs-CRP和TC水平,减少MACE的发生均优于阿托伐他汀,但该结果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生血宁片辅助治疗妊娠期贫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7月30日,筛选生血宁片辅助治疗妊娠期贫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系统工具评价文献质量。结果 共纳入10篇RCTs,1 2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生血宁片辅助治疗妊娠期贫血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RR=1.20,95% CI=(1.14,1.26)];红细胞水平[SMD=2.08,95% CI=(1.51,2.60)]、血红蛋白水平[SMD=1.91,95% CI=(1.51,2.31)]、转铁蛋白水平[SMD=2.12,95% CI=(1.95,2.29)]、血清铁水平[SMD=2.67,95% CI=(1.88,3.45)]均有一定的升高作用,同时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R=0.17,95% CI=(0.08,0.38)],所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血宁片辅助治疗妊娠期贫血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及血清铁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纳入文献质量较低,存在一定发表偏倚,仍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碳酸镧联用醋酸钙或碳酸钙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纳入碳酸镧联用醋酸钙或碳酸钙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0年10月,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RCTs,1 06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相对于醋酸钙或碳酸钙单用,碳酸镧联用醋酸钙或碳酸钙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RR=1.32,95% CI=(1.22,1.42),P<0.01]、降低血磷水平[MD=-0.35,95% CI=(-0.44,-0.27),P<0.01]、血钙水平[MD=-0.17,95% CI=(-0.23,-0.11),P<0.01]和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水平[MD=-50.44,95% CI=(-69.71,-31.16),P<0.01],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RR=0.96,95% CI=(0.62,1.50),P=0.87];(2)相对于碳酸镧单用,碳酸镧联用醋酸钙或碳酸钙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RR=1.26,95% CI=(1.09,1.45),P<0.01],降低血磷水平[MD=-0.24,95% CI=(-0.31,-0.17),P<0.01]、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水平[MD=-30.09,95% CI=(-52.76,-7.43),P<0.01],未增加血钙水平[MD=0.09,95% CI=(-0.04,0.23),P=0.18]和不良反应发生率[RR=1.03,95% CI=(0.46,2.33),P=0.94]。结论 碳酸镧联用醋酸钙或碳酸钙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临床疗效优于醋酸钙或碳酸钙单用和碳酸镧单用,且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结合雌激素联合甲硝唑阴道给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中结合雌激素软膏(乳膏)联用甲硝唑栓(复方甲硝唑栓)与甲硝唑栓(复方甲硝唑栓)单用对照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时间为2000年1月—2017年8月,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3篇文献(1 26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甲硝唑栓(复方甲硝唑栓)单用组相比,结合雌激素软膏(乳膏)联用甲硝唑栓(复方甲硝唑栓)组治愈率高[RR=1.55,95% CI(1.39~1.72),P<0.001]、复发率低[RR=0.35,95% CI(0.24~0.49),P<0.001],同时血清雌二醇(E2)低[MD=-12.94,95% CI(-14.45~-11.42),P<0.001]和血清促卵泡(FSH)水平高[MD=44.56,95% CI(41.25~47.87),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高[RR=2.66,95% CI(1.37~5.15),P=0.004],但是不良反应以乳房胀痛、轻度恶心等为主,停药后明显好转。结论 结合雌激素联合甲硝唑局部阴道给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轻,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夫西地酸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至2014年在Pub Med、Ovid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以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为对照,研究夫西地酸钠治疗MRSA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纳入的文献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 Man 5.2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1篇英文,5篇中文。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RR=0.95,95%CI(0.90,1.00),P>0.05]、细菌清除率[RR=0.91,95%CI(0.82,1.01),P>0.05]及安全性[RR=0.83,95%CI(0.63,1.09),P>0.05]均无显著差异。夫西地酸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小于万古霉素[RR=0.54,95%CI(0.31,0.95),P<0.05]。结论夫西地酸钠治疗MRSA感染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百令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筛选并纳入 2022 年 9 月 20 日以前发表的百令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COPD 稳定期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 Cochrane 风险评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然后用 RevMan 5.4 软件对临床疗效指标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 14 项 RCTs,1 082 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常规治疗加用百令胶囊可提高患者 1 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MD=0.37,95%CI(0.19,0.56),P<0.000 01]、肺活量(FVC)[MD=0.32,95%CI(0.14,0.49),P=0.000 4]、FEV1/FVC[MD=5.33,95%CI(3.36,7.29),P<0.000 01],延长 6 分钟步行距 离[MD=57.05, 95%CI (45.91, 68.18), P<0.000 01], 降低1年内COPD急性发作次数[MD=-1.12,95%CI(-1.54,-0.70),P<0.000 01]。所纳入的研究均未报道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百令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以改善COPD 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活动能力,减少急性发作次数,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补益强心片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5月收录的补益强心片联合治疗CHF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4.1及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3项RCTs,共1 570例患者,其中试验组874例、对照组6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可能明显提高CHF患者的临床有效率[RR=1.16,95% CI (1.11,1.22)],改善射血分数[MD=4.63,95% CI (4.08,5.18)],降低N-末端脑钠肽前体[SMD=-2.02,95% CI (-3.02,-1.02)1,增加6 min步行距离[MD=41.34,95% CI (37.50,45.18)],降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MD=-9.54,95% CI (-10.80,-8.28)],改善L氏心衰评分[MD=-1.09,95% CI (-1.36,-0.83 1,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001);降低不良反应[RR=0.28,95% CI (0.12,0.66),P=0.004]。结论 补益强心片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CHF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限于纳入文献质量低等不足,需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为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2月,搜集大剂量[>2 mg/(kg·d)]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对比常规剂量[1~2 mg/(kg·d)]治疗中国儿童RMPP的临床对照研究(RCTs),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13个RCTs,1 017例患儿,涉及甲泼尼龙剂量≤10 mg/(kg·d)和>10 mg/(kg·d)。Meta-分析结果显示:(1)大剂量组临床有效率(RR=1.12,95% CI=1.07~1.1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亚组分析显示≤10 mg/(kg·d)剂量组临床有效率(RR=1.03,95% CI=0.99~1.08)与常规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18);>10 mg/(kg·d)组临床有效率(RR=1.20,95% CI=1.12~1.28)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组(P<0.01)。(2)大剂量组退热时间(MD=-1.82,95% CI=-2.06~-1.57)、咳嗽消失时间(MD=-1.57,95% CI=-1.91~1.23)、肺部啰音消失时间(MD=-1.58,95% CI=-1.86~-1.31)和肺部阴影消失时间(MD=-5.30,95% CI=-7.84~-2.76)均显著小于常规剂量组(P<0.01)。(3)≤10 mg/(kg·d)剂量组的肺部阴影吸收率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组(RR=1.32,95% CI=1.05~1.65,P=0.02)。(4)大剂量组C反应蛋白水平(MD=-5.08,95% CI=-5.95~-4.21)显著小于常规剂量组(P<0.01)。(5)大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剂量组相当(RR=1.30,95% CI=0.99~1.71,P=0.06)。亚组分析显示≤10 mg/(kg·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RR=0.99,95% CI=0.70~1.41,P=0.97)与常规剂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10 mg/(kg·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RR=2.05,95% CI=1.30~3.25,P<0.01)显著大于常规剂量组。结论 大剂量甲泼尼龙能显著提高儿童RMPP的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其中≤10 mg/(kg·d)是较佳剂量,在此剂量下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