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究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MEP)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经颅对皮层运动区及脊髓行电刺激多导联描记肢体肌的MEP ,对临床拟诊脊髓病变和非典型、非单纯周围神经损害的 39例患者 ,测定皮层刺激MEP的潜伏期 (Lcor)、脊髓刺激MEP的潜伏期 (Lsp)、中枢传导时间 (CMCT) ,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 :观察组Lcor、CMCT明显延长 (P <0 .0 0 1) ;Lsp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9例中 34例分别进行了CT、MRI、椎管造影等相关检查 ,其中 30例 (88.2 4 % )在MEP提示的相应节段发现有压迫脊髓的病灶。结论 :MEP对脊髓病变尤其波及运动系统时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无创、简便而准确的电生理学定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有关参数及其生理评价研究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少存  李支援 《医学综述》2002,8(5):297-299
自 198 5年由Barker等[1] 首先将磁刺激引入临床后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motorevokedpotentials,MEPs)的临床应用引起了广泛重视。目前 ,除了单一脉冲刺激外 ,还可进行成对的以及重复的经颅磁刺激。这对于了解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评价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功能的调控、以及研究脑部损伤的预后都有着重要价值。本文就MEPs的有关参数及其生理学意义简要综述如下。1 MEPs的神经电生理学基础在动物和人的运动皮层表面给予单一刺激 ,可以触发到对侧皮质脊髓束的重复放电 ,一条皮质脊…  相似文献   

3.
1985年Barkcr首先将磁刺激引入测定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并阐述了其临床应用。此后,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在临床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它对于了毹运动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帮助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其在临床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 SD鼠脊髓下行传导束诱发电位 ( MEP)模型。 方法 :刺激颈髓段下行传导束 ,于双侧坐骨神经记录电位变化。采用 8个不同刺激强度区间 ,并结合脊髓部分损伤状态 ,评价其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 :诱发电位主要由 3个正负波峰组成。 N1的潜伏期 :右侧 ( 2 .89± 0 .2 2 ) ms,左侧 ( 2 .89± 0 .2 4) ms。传导速度 47.9m/s。 N1的波幅 :右侧 ( 3 .61± 2 .10 )μV,左侧 ( 3 .83± 2 .3 2 )μV。不同刺激强度组间潜伏期相差不显著 ,但组间波幅有显著性差异 (右侧 F =2 .2 2 ,df =72 0 1,P=0 .0 3 ;左侧 F =2 .11,df=72 0 6,P=0 .0 4)。 T9平面脊髓部分损伤后 ,潜伏期延长 ,右侧 14 % ,左侧 12 % ;波幅下降 ,右侧5 9 % ,左侧 3 1%。结论 :建立的颈髓段下行传导束诱发电位动物模型有效、可靠 ,重复性好。用此模型可准确地检测脊髓传导束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周围神经功能的改变,并对临床神经电生理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神经传导技术检测MS患者双侧正中、尺、胫和腓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以及潜伏期和波幅;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双侧正中和胫神经于不同刺激点引出的潜伏期;采用F波检测双侧正中神经F波的出现率和传导速度.结果:MS患者正中、尺、胫和腓神经的MCV和SCV均不同程度地减慢,MCV的异常率高于SCV ,有48 5 %的患者出现至少1条神经NCV的减慢;MS患者MCV潜伏期的延长以正中和尺神经远端以…  相似文献   

6.
对50名健康人腰骶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方法学进行研究,并应用于诊断4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表明:磁刺激腰骶部最适合参数为MEP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不能作为可靠参数;运动神经根传导时间(MRCT)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异常炫为85%,显示无痛、无创的磁刺激MEP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优于电刺激。  相似文献   

7.
1985年Barker等首先将磁刺激引入测定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并阐述了其临床应用。以后,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在临床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它对于了解运动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帮助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将其近年来国内外在临床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运动诱发电位与体感诱发电位的脊髓等电位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ian W  He D  Zhao LF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7):1525-1528
目的 研究体感诱发电位 (SEP)和运动诱发电位 (MEP)在脊髓横断面上传导通路的分布特点。为临床上应用复合脊髓诱发电位 ,提高监护水平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刺激Wistar大鼠的皮质感觉运动区和坐骨神经 ,用微电极在大鼠腰膨大记录SEP和MEP。采用不同刺激强度、频率观察它们对SEP和MEP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在半侧脊髓上分 4 0~ 6 0个点记录每点的SEP和MEP。根据SEP和MEP的波幅变化 ,制作大鼠腰膨大部位的等电位图。结果  ( 1)SEP的N1 P1波幅从脊髓腹侧至背侧逐渐增加 ,中央较外侧部显著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 2 )MEP的N2 P2的波幅从腹侧至背侧逐渐下降 ,中央较外侧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 1)证实了大鼠的SEP主要传导通路分布于后索 ,大鼠的MEP传导通路主要分布于前索。二者在脊髓横断面上各自有明显的代表区域 ,可以涵盖脊髓横断面的主要部分。 ( 2 )大鼠MEP的兴奋起源可能是锥体外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电刺激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us,NTS)对心包内注射辣椒素诱发的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ardiac-somatic motor reflex,CMR)的影响,以及脊髓鞘内注射受体拮抗剂对NTS这一电刺激效应的影响,探讨参与NTS对心脏伤害性信息调控的脊髓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对照组、育亨宾组、纳洛酮组.分别单独电刺激NTS或电刺激NTS结合脊髓鞘内注射溶媒、生理盐水、去甲肾上腺素α2受体阻断剂(育亨宾)或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观察以背斜方肌肌电(electromyogram,EMG)活动为指标的CMR变化.结果 与对照比较,电刺激(10、20、50μA)NTS,CMR呈强度依赖性的减少(P<0.05);鞘内注射育亨宾的溶媒或生理盐水10 μL,对20 μA电刺激的抑制效应没有明显影响(P>0.05);鞘内注射育亨宾(20、50μg)或纳洛酮(50、100 μg),电刺激对CMR的抑制效应被翻转(P<0.05);鞘内注射小剂量的纳洛酮(10μg),使电刺激对CMR的抑制效应增强(P<0.05).结论 电刺激NTS对心脏伤害性感受信息有下行抑制作用,脊髓的α2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和阿片受体介导NTS的下行抑制作用,小剂量的纳洛酮对该下行抑制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电刺激大鼠丘脑束旁核 (PF)对丘脑腹内侧核 (VM)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为临床高频刺激PF治疗帕金森氏病提供电生理学依据。方法 应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不同频率电刺激 (强度 0 4mA ,波宽0 1ms ,时程 5S ,频率 1、 10、 2 0、 5 0、 10 0、 130、 2 0 0Hz)大鼠丘脑束旁核时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放电的变化。结果 高频刺激 (130Hz)PF可使大多数VM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较刺激前明显增加 (P <0 0 1) ,该作用具有频率依赖性。结论 高频刺激大鼠PF对VM主要为兴奋作用 ,揭示高频刺激PF对帕金森病人的运动症状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运动诱发电位(M EPS)在诊断马尾和腰骶干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37例患有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患者的M EPS。M R I检查显示有10例患者脊髓受累和27例患者马尾损伤。重复测量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 CT),计算皮层与椎旁磁刺激响应诱发潜伏期的差异,计算皮层M EPS的潜伏期和由F波潜伏期计算出的全外周传导时间的差异,沿近根的延迟与沿皮质脊髓束的延迟之间允许有差异。采用两种技术计算出的异常CM CT预示着中枢神经运动通路的损伤。反之,一个由椎旁磁刺激响应诱发潜伏期计算出的异常CM CT与由F波潜伏期计算出的正常CM 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应用于动物实验的可行性。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将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电极置于大鼠C2颈髓背侧硬膜外,脉冲发生装置及电源植入背部皮下。分别于术前(0 h)及术后12、24、36 h,测试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的参数(电压、刺激频率和脉宽);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评分(BBB评分)和斜板实验,并测量大鼠体质量。结果脊髓电刺激系统各项参数在0 h、12 h、24 h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参数在0 h与36 h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评分、斜板实验和体质量检测显示:0 h与12 h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 h与24、36 h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过程中大鼠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应用于动物实验是安全可行的,可用于脊髓电刺激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立体定向技术及电刺激装置的迅速发展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功能性治疗方法 ,在国外渐发展成熟并被认为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措施。本文结合文献对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简史、刺激部位选择、刺激方法及参数选择以及刺激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等情况作一简要综述。1 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 (PD)简史深部脑刺激 (Deepbrainstimulation ,DBS)的临床应用已有近 3 0年的历史 ,最先只是应用于顽固性疼痛的治疗。在 5 0年代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开展的初期 ,神经外科医师就在术中采用电刺激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髓病变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经颅和椎骨的电刺激技术检查19例脊髓病变患者上下肢的MEP反应。结果 对锥体束产生压迫和(或)破坏的病变、可造成潜伏时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波幅降低。下肢异常比上肢异常明显。异常改变在肢体的分布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结论 MEP可作为脊髓病变的神经电生理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应用于动物实验的可行性.方法 取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将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电极置于大鼠C2颈髓背侧硬膜外,脉冲发生装置及电源植入背部皮下.分别于术前(0 h)及术后12、24、36 h,测试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的参数(电压、刺激频率和脉宽);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评分(BBB评分)和斜板实验,并测量大鼠体质量.结果 脊髓电刺激系统各项参数在0 h、12 h、24 h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参数在0 h与36 h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评分、斜板实验和体质量检测显示:0 h与12 h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 h与24、36 h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过程中大鼠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应用于动物实验是安全可行的,可用于脊髓电刺激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面神经磁运动诱发电位(MEP)测试技术,对30例正常人头颅顶枕部磁刺激。结果在同侧额肌诱发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的潜伏期比常规在茎乳孔进行电刺激(ENOG)诱发的潜伏期长1.3±0.6ms。面神经传导速度约为50~60mm/ms,面神经自脑干发出至茎乳处的长度约为65mm,依此计算出面神经自脑干至茎乳了孔的传导时间应为1.1~1.3ms,提示面神经MEP的刺激部位在该神经自脑干发出至进入内听道口前这一段,并可能更靠近脑干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与电刺激MEP在刺激方式、信号特征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导同。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经静脉麻醉后采用Mag2型磁刺激仪和Cantada型肌电图仪分别进行单次经颅磁及电刺激,观察不同刺激强度下,在T12硬膜外和双侧前肢伸肌和后肢腓肠肌记录的MEP变化特征。结果:磁刺激脊髓MEP先正后负,以P1或N1波最显著,波形不够稳定,个体间差异较大,随着刺激强度增大,MEP潜  相似文献   

18.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上位中枢的下行通路可改变脊髓的感觉或运动机能。痛觉研究中发现,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对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具有重要的作用。行为实验证明:电刺激脑干特定区域,可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而有效区域包括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第三脑室周围灰质(Periventricular  相似文献   

19.
孙宝春  许勇  许国忠 《医学争鸣》2003,24(17):1584-158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乌拉地尔对大鼠脊髓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方法 :2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乌拉地尔 0 .0 75mg ,乌拉地尔 0 .15mg和乌拉地尔 0 .3mg 4组 ,行坐骨神经电刺激 ,在脊髓近心端记录其复合动作电位 .结果 :脉冲电压的幅度改变及传导时程的改变不显著 (P >0 .0 5 ) ;乌拉地尔 0 .15mg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脉冲电压的幅度及传导时程的改变差异显著 (P <0 .0 5 ) ;乌拉地尔 0 .3mg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两项指标差异十分显著 (P <0 .0 1) ;乌拉地尔 0 .3mg组与 0 .15mg组相比以及乌拉地尔 0 .0 75mg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两项指标相差均不显著 (P >0 .0 5 ) .结论 :乌拉地尔在脊髓水平上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与剂量有关 .  相似文献   

20.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膈神经传导的临床应用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Zhuang L  Tang X  Xu X  Li B  Du H  Ji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3):152-154
目的 探讨膈神经传导在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特点。方法 以表面电极在肋间隙处记录电刺激 4 4例ALS患者及 31例正常对照者颈部膈神经时产生的膈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之潜伏期和波幅。 2 8例ALS患者同时接受了用力肺活量百分比 (%FVC)测定。结果 ALS患者右、左侧膈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 (PDML)分别为 8 4ms± 2 2ms和 7 6ms± 1 4ms ,均较对照者延长 ,波幅对数为 2 6 8± 0 37,比对照者低 ;以右侧为例 ,PDML与 %FVC相关 ,但与临床呼吸困难无关 ;波幅与 %FVC和临床呼吸困难均无关。PDML阳性率 (47 7% )高于临床呼吸困难出现率(2 5 0 % )。结论 PDML是膈神经传导参数中反映ALS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 ,但只有将其与膈肌运动诱发电位的中枢运动传导时间结合 ,方能更全面揭示呼吸受累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