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体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顽固性腹水是肝硬化患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病因较多,治疗较困难,我院采用腹水浓缩回输入腹腔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 20 例 54 例次,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000年7月~200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伴大量腹水患者 36 例(男 23,女13),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 62 岁。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其中乙肝肝硬化 14 例,丙肝肝硬化 2例,酒精性肝硬化3 例,隐源性肝硬化 1 例;对照组16例,其中乙肝肝硬化 12 例,丙肝肝硬化 3 例,酒精性肝硬化1 例。所有患者治疗前无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治疗与方法 3…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变异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过程中YMDD变异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 对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249例慢乙肝和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检测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YMDD变异,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YMDD变异发生率和影响YMDD变异发生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随治疗时间的延长,YMDD变异的累计发生率逐渐升高;慢乙肝和乙肝肝硬化患者YMDD变异率于12、24、36、48个月分别达8.84%和17.19%、20.91%和32.40%、26.92%和39.56%、26.92%和58.79%。时序检验及Cox回归分折的结果均表明:未联台干扰素治疗,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较低、HBV DNA水平较高和治疗前诊断为肝硬化者均与YMDD变异的较早出现有关(P<0.05)。 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患者,未联合干扰素治疗、基线ALT水平较它低、HBV DNA水平较高和乙肝肝硬化可作为YMDD变异发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商连琴  岳冬黎  朱炳喜 《肝脏》2021,26(5):497-501
目的 研究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UGB)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UGB的无创性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5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以乙肝肝硬化UGB者为试验组,未出血者为对照组).通过Logistic...  相似文献   

4.
贺普丁在肝炎肝硬化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2月至2002年6月,我们对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贺普丁联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肖琨  刘爱华  刘琨 《肝脏》2022,27(1):51-53,62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膜上静脉内径在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78例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其中血吸虫肝硬化33例,乙肝肝硬化45例,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且身体健康的39名志愿者纳入研究对象。血吸虫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及健康人入院后均使用西门子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门静脉主干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PV)、肠系膜上静脉内径(DSMV)进行测量。对比血吸虫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DPV、DSPV及DSMV水平差异,借助ROC分析DPV诊断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的价值。结果健康人DPV、DSPV及DSMV水平分别为(10.4±1.8)mm、(7.1±1.1)mm、(6.9±2.4)mm,血吸虫肝硬化患者DPV、DSPV及DSMV水平分别为(11.9±2.6)mm、(9.3±2.2)mm、(10.7±2.0)mm,乙肝肝硬化患者DPV、DSPV及DSMV水平分别为(14.8±3.3)mm、(9.4±2.4)mm、(10.8±2.3)mm;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患者DPV、DSPV及DSMV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吸虫肝硬化患者DPV水平显著低于乙肝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证实DPV诊断血吸虫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734,标准误为0.056,95%CI为0.624~0.845,最佳截断值为10.750,敏感度为0.822,特异度为0.590,P<0.05;经ROC分析证实DPV诊断乙肝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825,标准误为0.053,95%CI为0.722~0.928,最佳截断值为12.300,敏感度为0.727,特异度为0.923,P<0.05。结论相对于健康人,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患者DPV、DSPV及DSMV呈现出明显的增高,且血吸虫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患者DPV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经ROC分析证实DPV最佳截断值为10.750 mm、12.300 mm时能够为两种疾病的诊断、鉴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对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2017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中选取1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治疗的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8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护理中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护理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乙肝肝硬化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测,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吸烟、饮酒、糖尿病史、酒精肝、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载量、不良饮食、e抗原阳性等因素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方面差异显著(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长期饮酒(OR=10.274,95%CI=2.886~30.891)、未抗病毒治疗(OR=9.366,95%CI=1.373~14.119)、糖尿病史(OR=1.218,95%CI=1.104~4.860)和乙肝病毒载量阳性(OR=4.382,95%CI=1.368~7.096)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长期饮酒史、HBV DNA阳性、糖尿病史和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是主要危险因素,具有以上因素的乙肝肝硬化患者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长期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120例乙肝相关肝硬化抗病毒初治患者,按1∶1原则随机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60例和拉米夫定对照组60例,进行144周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在48周内共死亡7例(5.83%),均为50岁以上的失代偿期Child-Pugh C级患者。治疗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4例,1例患者因肝细胞癌(HCC)接受肝移植。治疗组57例、对照组55例完成144周随访。治疗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 L)、Alb复常率高于拉米夫定对照组,Child-Pugh评分改善优于拉米夫定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毒学应答率高于拉米夫定对照组(100%vs 85.4%,χ~2=4.46,P0.05)。治疗组血清学应答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终点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与对照组相近(P0.05)。对照组耐药率高于治疗组(14.5%vs 0%,χ~2=5.72,P0.05)。结论恩替卡韦长期治疗乙肝相关肝硬化比拉米夫定具有更优异的抗病毒效力,其疗效优于拉米夫定;年龄、Child-Pugh评分与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终点不良事件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与乙肝肝硬化及肝癌的关系。方法观察2 0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在是否合并高血压病的基础上,肝癌及糖尿病的发病率。结果乙肝肝硬化组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组(P<0.001);乙肝肝硬化合并高血压组的肝癌患病率高于乙肝肝硬化未合并高血压组(P<0.001);乙肝肝硬化组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组(P<0.001)。结论乙肝肝硬化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对于患者患肝癌及糖尿病有影响,乙肝肝硬化合并高血压病以后,患肝癌的几率会增加。  相似文献   

10.
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8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英  吴锦瑜  黎明  张琴 《山东医药》2008,48(48):23-23
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常规保肝、降糖治疗效果不理想。2003年5月~2007年10月,我们对84例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行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2年的疗效。方法对初治的慢性乙肝32例(慢性乙肝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10例(肝硬化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1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组)应用ADV治疗2年,治疗前和治疗后每3个月检测Au等生化指标及HBVDNA等病毒学指标。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基线水平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ADV治疗1年和2年时,3组ALT的复常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年时慢性乙肝组HBVDNA水平下降的中位数为5.9log10 U/ml,肝硬化代偿期组为6.2log10 U/ml,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为2.9log U/ml。肝硬化失代偿期组在治疗6个月后的病毒学应答比慢性乙肝组和肝硬化代偿期组差。结论接受ADV治疗2年的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病毒学应答差。  相似文献   

12.
李诺  温艳惠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98-2699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困难,预后差,多数患者有诱因可循.本文回顾性分析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常见诱因及预后. 1 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95例,乙肝后肝硬化75例,丙肝后肝硬化7例,乙型肝炎伴有酒精性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例,不明原因肝硬化2例.其中男69例,女26例,年龄30~79(55.2±12.1)岁,40~79岁81例,按照单次住院的治疗结果分为存活组71例和死亡组24例. 1.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率的x2检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增大与血清叶酸变化的关系。[方法]选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50例,乙肝肝硬化40例和正常对照40例,采血测血常规、MCV和叶酸。[结果]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CV为(104±12.4)fI,显著高于乙肝肝硬化和正常对照组(P<0.05)。酒精性肝硬化血清叶酸为(7.3±3.6)μg/L,显著低于乙肝肝硬化和对照组(P<0.05)。[结论]酒精诱发MCV增高可能与血清叶酸降低有关。同时,MCV增高及叶酸降低也有助于酒精性肝硬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疾病,每年约有2.0%~5.5%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而一旦进入肝硬化失代偿阶段,治疗难度加大,生存率低。大量研究证实,早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肝硬化的进程,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但对于病毒载量相对较高的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干扰素应答率低,单用一种核苷(酸)类似物疗效不稳定,耐药率高,进而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初始联合无交叉耐药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肝肝硬化不仅能够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提高远期疗效,还能预防耐药的发生,为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肝动脉超选灌注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20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体外分离纯化骨髓源性干细胞,通过肝动脉超选注入肝脏,在移植后2、4、8、12周复查肝功能,观察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时选取常规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20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入院后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单纯的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及肝脏Child-Pugh评分,血清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及Child-Pugh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HBeAg转阴率及HBeAg/抗-HBeAb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拉米夫定治疗,能有效增加抗病毒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56例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0例,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同时加用LAM 100 mg/d联合ADV 10 mg/d抗病毒治疗;对照组26例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同时加用LAM 100 mg/d抗病毒治疗,疗程均为96 w,观察疗效。结果 96 w时,观察组70.0%(21/30)、对照组53.8%(14/26)(P0.05)患者治疗后病情持续稳定,肝功能好转;观察组患者HBV DNA水平80.0%(24/30),对照组53.8%(14/26)在检测水平以下(500拷贝/ml)(P0.05)。结论 LAM联合ADV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能有效快速抑制病毒,改善肝功能,尤其在长期抗病毒中,可以减少病毒耐药的发生,延长存活率,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使用拉米夫定治疗3~5年、治疗后肝功能持续稳定、HBVDNA持续阴性的33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测量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后的脾脏厚度、门静脉(PV)和脾静脉(SV)的内径(D)、最大流速(V),计算PV的血流量(Qpv)和SV的血流量(Qsv),并比较其前后变化。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前后患者的脾脏厚度分别为(5.3±1.6)cm和(4.5±1.3)cm(t=2.699,P<0.01);脾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为(596.13±277.71)ml/min和(587.88±214.26)ml/min(t=2.137,P<0.05);肝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为(1271.33±321.65)ml/min和(1207.14±296.77)ml/min(t=14.828,P<0.01)。结论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长期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我们回顾性地研究了111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其中包括400例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各种细菌感染的发生率。探讨乙肝肝硬化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结果显示肝硬化病人的细菌感染率为15.4%,与肝硬化肝癌病人的细菌感染率15.3%相近,当肝硬化程度按 Child-Pugh 分级时,肝硬化病人 A 级感染率为2.3%,B 级为8.0%,C级为26.4%;肝硬化肝癌病人 A 级感染率为3.3%,B 级为11.1%,C 级为31.2%。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增加,细菌感染率越高,严重的细菌感染发生在 B 级和 C 级患者。说明乙肝肝硬化病人的细菌感染率主要与肝硬化有关,与肝癌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0.
张睿  朱礼尧  赵艳 《传染病信息》2019,32(6):539-54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3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资料,按照是否并发肝癌分为肝癌组(120例)与非肝癌组(118例),分析乙肝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肝癌组在性别为男性、肝癌家族史、其他肿瘤家族史、糖尿病史、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HBV阳性及抗病毒治疗的比例方面均高于非肝癌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糖尿病史、有长期饮酒史、有长期吸烟史、HBV阳性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患者发生乙肝肝硬化的几率高于女性患者。糖尿病史、未接受抗病毒治疗、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HBV阳性均是乙肝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