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取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观察6个月,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疗效.结果两组BPRS有明显差异.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社会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枣庄市立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干预组(对照组)和认知行为疗法组(观察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BPRS量表、社会功能(SSPI量表)、生存质量(WHOQOL-BREF)及干预方式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BPRS量表、SSPI量表及WHOQOL-BREF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3个月后BPRS量表、SSPI量表及WHOQOL-BREF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干预方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生存质量,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利培酮和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利培酮和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疗程为8周,采用BPRS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的BPRS评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进行2周、4周、8周的治疗后其BPRS评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X2=3.93,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86.67%(52/6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70%(42/6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X2=4.9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利培酮和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帮助其重新建立健康和正确的认知模式,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其病情的痊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行为疗法对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照顾工作里的使用成果。方法:将满足CCMD-2-R诊断条件的1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便分成几个小组,研究组依据护理诊断判断认知行为医治的靶症状,每周开展两次认知行为心理照顾。两组病人进入医院的时候还有之后每隔20 d开展一次BPRS、SANS、SAPS、NOSIE的测定。结果:接受认知行为心理呵护病人的BPRS、SANS的分数一直在降低,NOSIE的分数在增加,SA分数没有明显改变。结论:认知行为心理呵护过程中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有了显著的好转,可以尽早减缓病人的患病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照常规干预,治疗12周.采用SCL-90、BPRS量表,分别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组干预前后SCL-90、BPRS量表评分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702~18.364,P<0.05).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康复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芳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42-1442
目的:评价认知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把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4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认知心理治疗,对照组20例为单纯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两组间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总分下降分数、自知力恢复程度、治疗依从性方面的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在BPRS总分下降分数、自知力恢复程度、治疗依从性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心理治疗能够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即认知行为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各39例,采用(SAN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定,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阴性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增强病人回归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强迫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6例伴有强迫症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传统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患者只采用传统治疗;两组患者均以Yale-Brown强迫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作3、6个月的评定。结果:3、6月末观察组患者的Yale-Brown强迫量表及CGI-SI评分与治疗前和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而对照组患者前后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强迫症状的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系统家庭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的综合性治疗效果,及其对人格特征变化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60例,随机分为家庭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两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仅对研究组辅以家庭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并于治疗前后采用BPRS量表和MMPI量表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和个性特征测查。结果:家庭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结论:家庭组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优于单纯用抗精神病药物,并能矫正病人的其些病态人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氯氮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质量(WHOQOL-BREF量表)评分、社会功能改善情况(SSPI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WHOQOL-BREF和SSP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氯氮平治疗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日常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艺术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50例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除药物治疗外进行艺术心理治疗3个月,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研究组进行艺术心理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BPRS、SANS评分明显降低,NOSIE病情总估计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艺术心理治疗能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80例随机分成药物治疗(对照组)40例和药物加心理护理(研究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测定。结果:BPRS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NOSIE和ITAQ在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2周末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自知力恢复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防残,康复的作用。方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训练组患者进行程式训练,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精神康复干预,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用BPRS量表评价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用SDSS量表评价病人的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并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复发情况及(再)就业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12个月训练组病人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训练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训练组的病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训练组的再就业率高于对照组,1年后两组间SDSS第1、5、6、9、10项及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疗效,减少复发,有效延缓社会功能缺陷,尽早重返社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小军  饶小燕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796-2797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对40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进行分组,奇数入研究组,偶数入对照组,分别使用利培酮、奋乃静进行对照研究;采用BPRS、SANS和TESS进行评定。结果:利培酮和奋乃静组疗效相当,但前者不良反应较少且轻。结论:利培酮是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增强自我效能干预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4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维思通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增强自我效能干预,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服药依从性评定分析。结果入院和出院时BPRS评分两组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入院时服药依从性两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出院时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强自我效能干预可提高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舒必利与氯氮平维持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8例服用舒必利、36例服用氯氮平临床痊愈或显著进步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院半年时用精神症状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副反应量表(TESS)及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SR、LSIA、LSIB)进行评定。结果:舒必利组LSR评分高于氯氮平组(P<0.01)。SANS、SDSS评分低于氯氮平组(P<0.05,P<0.01),BPRS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舒必利维持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优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17.
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向阳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80-208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而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服务与护理、健康宣教、个性化心理调适、生活关怀、情感支持和文化护理等方面的人性化护理管理,8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BPRS总分值及各因子分(除激惹性与敌对猜疑外)、SDSS评分及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及焦虑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有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依从性的有关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患的依从性。方法:随机抽取100例缓解期或残留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及N—BPRS对患有关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结果:影响缓解期或残留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化程度、婚姻、病人病情、药物剂量、药物副反应、护士服务质量、护患关系、健康教育方式等。结论:控制病情、减少药物副反应、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采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依从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分裂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测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并测BPRS和TESS。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2,3、4周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第2、4周BPR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t=2.40,P〈0.02;t=5.24,P〈0.01。结论:利培酮对分裂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无明显影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徐静文  沈宣  徐维安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07-708,710
目的:评价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氯氮平组40例,利培酮组4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15周末各作一次韦式成人智力量表,韦式记忆量表,威斯康新卡片分类测验,言语流利性测验,连线测验A,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TESS副反应量表。结果:治疗15周末氯氮平组显著改善迟滞、活动过多、敌对猜疑因子分,利培酮组显著改善BPRS评分,对于认知功能,氯氮平可改善言语流利性,而其余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利培酮组明显低于氯氮平组。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具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但利培酮较氯氮平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