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认为《内经》和《伤寒论》奠定了中医学的逻辑思维体系 ,同时非逻辑思维方法 (包括形象思维和直觉心悟 )在中医学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 ,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被进一步揭示 ,因此只有将逻辑与非逻辑两种思维方式结合 ,才能够逐步地认识科学的未知领域 ,并使中医重新与现代科学哲学相结合 ,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述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内经》和《伤寒论》奠定了中医学的逻辑思维体系,同时非逻辑思维方法(包括形象思维和直觉心悟)在中医学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被进一步揭示,因此只有将逻辑与非逻辑两种思维方式结合,才能够逐步地认识科学的未知领域,并使中医重新与现代科学哲学相结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内经》与《诗经》思维方式的比较看中医的学科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内经》与《诗经》思维方式的比较,指出《内经》“比类取象”方法与《诗经》的表现手法“比与兴”十分相似。比类取象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并非逻辑思维。比类取象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并非逻辑思维。《诗经》中的另一表现手法“赋”在《内经》中亦普遍应用。《内经》中黄帝与岐伯的问答式很相似于《诗经》唱和中的问答式。《诗经》中的四字句在《内经》中亦处处可见。因而认为,《内经》的思维方式与《诗经》基本相同。所以《内经》亦是一部艺术巨著,中医的性质是艺术而不是科学  相似文献   

4.
罗任 《国医论坛》2006,21(5):9-10
《温病条辨》是一部辉煌的温病学著作,是书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纲领,并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一炉而冶,相辅而行,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丰富了温病的证治内容,详备了温病病证的理、法、方、药,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1].且抛开《 温病条辨》的学术价值不论,该书所体现的多种逻辑思维方法早已突破了传统中医类比思维的局限,体现了先进的逻辑思维特色.系统论逻辑思维便是其中一种,吴氏灵活运用该思维方法构筑了其温病思想的整体框架,同时向人们传达了其著《温病条辨》的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5.
论中医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医逻辑学,能促进中医学的教育和科研,是中医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认为《黄帝内经》阴阳学说的逻辑思维模式和特点,《伤寒论》的思维确定性原则都是对中医逻辑思维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吴鞠通著《温病条辨》之逻辑思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是温病发展史上一部不可或缺的伟大著作,是书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纲领,完善了温病辨治体系,至今指导着温病临床实践,但《温病条辨》并非温病理论与吴鞠通之临床经验的简单叠加,而是吴鞠通天才逻辑思维综合应用的结果。是书之三焦体系的辨证分析逻辑、条文的各种形式逻辑以及论治的模拟逻辑相结合早以突破了中医传统的形象类比思维局限,与现代科学的逻辑思维紧密融合在一起。拟从逻辑思维角度解读《温病条辨》,揭示吴鞠通著书之天才思维逻辑,为多角度、多方位研究《温病条辨》提供基础资料;为从逻辑思维角度解读中医经典作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7.
形成于秦汉之际的中医学,除受当时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外,还极大地应用了总结逻辑思维和自然科学为核心的"墨辨"逻辑作为说理和论证的工具,为中医学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的"阴阳分类法、取类比象法"以及辨证论治法为例,探析其逻辑思维方法。这种根据疾病运动发展变化来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思想方法,正是中医朴素辩证思维逻辑的体现,也正是现代中医理论研究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8.
通过整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一中风篇、肝风篇、眩晕篇、头风篇具有肝风病证的医案,探讨逻辑思维在叶氏医案中的应用情况,旨在说明中医思维是依据中医理论,经过概括、分析、推理、判断,进而反映和揭示客观现实的逻辑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9.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虽然主要论述外感疾病的辨证和治疗,但历代医家都认为它可以统治百病,对临床各科的辨证论治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为什么对某一方面疾病的特殊诊治会具有指导全面的普遍意义呢?答案显然不在具体的诊治本身,而在于诊治中所体现的思想和方法。有的专家把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方法归结为整体观和动态观,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认为《伤寒论》的思想方法不仅仅在整体现和动态观,也不仅仅在辩证逻辑思维,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是它对放形式逻辑思维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对古代逻辑思维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光  刘爱玲 《中医研究》1998,11(5):15-16
中国古代逻辑思维方法,主要表现为《墨经》“以类行之”,“异类不比”的形式逻辑和荀子“辨合”与“符验”的辨证逻辑。它为张仲景研究伤寒病,撰写《伤寒杂病论》在方法论上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使张仲景对中医学的发展有了创造性的贡献。现就此进行两点探讨。以《...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教学诊疗咨询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德  伍明德 《中医杂志》1996,37(5):264-266
《伤寒论》是第一部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辨证论治专著。该书的六经证治体系,自成诊疗系统,具有创造性。被誉为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的理论、方法和科学内容,一直影响着中医学的临床和理论工作,至今仍为初学中医者必读和国内外中医药专家深入研究的重要医籍。因此,把《伤寒论》的原貌、科学内容和内涵的规律,把张仲景的辨证论治逻辑思维进行数学抽象,编制成电脑程序,以辅助《伤  相似文献   

12.
祝茜  赵明君 《河南中医》2016,(6):936-939
中医经典确立了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基本范式,蕴含着中医学的基本逻辑思维方法,汇集着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规范着中医学术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医学术发展的源头活水,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建构、演变以及中医临床诊疗活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也是中医学区别于西医学的内在原因。"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思维方法贯穿于中医经典专著《伤寒论》的始终,它既可以体现在六经证及其兼证、变证方面,也可以体现在"病证相应""异病同治"及六经病治法等方面。因此掌握中医学逻辑思维,掌握"从一般到特殊"的诊疗逻辑思维方法是决定诊治活动趋近于诊治目标的核心因素,利于理解和认识方证间互相关系及方证的病变本质、临床表现。同时,是争取最佳疗效的重要条件,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要运用逻辑思维,善于逻辑推理研究任何问题,要想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必须运用逻辑思维,善于逻辑推理,不然的话,就会错误百出。历代《伤寒论》注家,之所以往往犯有死抠字眼、咬文嚼字、牵强附会、故弄玄虚、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画蛇添足、主观想象等错误,除了如前所述,未与《内》《难》相结合,或缺乏临床实践外,大都是缺乏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的缘故。抠字眼等问题,前面已讲了一些,下面再就其余的问题,略作举例。牵强附会。如前述之少阴三急下证,解为中阴溜腑,把少阴表证当作太少两感,就是牵强附会。下面再举一例作说明: 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不差者,与  相似文献   

14.
"以形正名",是先秦名家的"形名"逻辑思维方法。《黄帝内经》引进"形名"理论,运用"以形正名"方法,在积累的医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名称、概念的制定。中医理论的概念性质,是在整理和保留事物形象基础上,反映人体生命状态的一种思维成果。  相似文献   

15.
艾碧琛  赵国荣  肖碧跃 《光明中医》2011,26(7):1317-1318
从柳宝诒《温热逢源》的两篇文字分析其阐述伏气学说时比较法的运用,发现柳氏通过反复比较,将伤寒与温病、伏气温病与新感温病,这两个概念清晰区别开来,认为比较法是柳氏系统论述伏气温病理论不可或缺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尤怡于仲景之学,致力尤深,治伤寒之学,宗以法类证、以证论治的研究思路,且能跳出具体治法之窠臼,继承发扬钱氏研究方法,从临证逻辑思维角度分析归纳《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外感病的专书,书中以理辨证、按证立法、依法选药组方,运用六经证治体系,创造性的阐述了外感病发生、发展、变化、结局的规律;体现了张仲景惯用的逻辑思维和辨证论治的方法。对这些方法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和研究,不仅能增强我  相似文献   

18.
论中医反逻辑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明 《国医论坛》1998,13(4):15-18
中医反逻辑思维根植于古代《周易》和道家思想,其本质特征是思维缺乏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逻辑内涵,其特点是认识的直觉性,概念命题的不确定性,思维重主体性以及表述的言简意眩性等,反逻辑思维常用的方法有心悟法,猜想法,形象比喻法,象数推演法,意境描述法以及寓言神话隐喻法等。在中医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形成自身理论体系,指导临床辨证论治诸方面起着不可磨灭和仍然不可代替的作用,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套反映《伤寒论》的原貌、科学内容和内涵的规律,把张仲景的辨证论治逻辑思维进行数学抽象以辅助《伤寒论》的教学、医疗和文献工作的电脑程序,最近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通过了专家鉴定。该系统使用dBASEⅢ语言,全部操作采用人机对话、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该系统软件由教学系统、诊疗系统和咨询  相似文献   

20.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中医药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学科,是学好中医药学各门学科的基础。作为中医药学的基础学科和入门学科,《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要全面介绍中医药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反映中医药学的特点,因而涉及范围较广,名词术语较多,知识结构较为独特,逻辑思维方法独具特色,为高等中医药远程教育的初学者学好这门基础课带来了一定困难。为学好中医药基本知识,为将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