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干预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阿仑膦酸钠、埃本膦酸钠和泰舒对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手术切除雌性大鼠卵巢制成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阿仑膦酸钠组、埃本膦酸钠组、泰舒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干预药物持续处理6个月。治疗模型给药前、给药后2个月和6个月,分别测定全身骨密度。治疗结束后,进行股骨干重、灰重、骨矿含量、骨生物力学 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阿仑膦酸盐和埃本膦 钠组治疗后6个月后全身骨密度有明显升高,分别增高6.49%和7%;而泰舒组仅上升1.7%,对照组几无变化。埃本膦酸盐治疗后大鼠全身、腰椎骨密度及股骨干重、灰重、最大抗弯曲载荷和骨小梁面积均较其他组高。结论;埃本膦酸钠是比阿仑膦酸钠更有效的一种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双膦酸盐药物治疗中发生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行双膦酸盐治疗期间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53例作为研究组,按照1:2的比例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双膦酸盐治疗未出现压缩性骨折的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一般特征、骨密度、治疗前实验室指标、功能测试指标等潜在因素对椎体骨折发生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年龄、病程和女性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羧化不全骨钙素(ucOC)、骨碱性磷酸酶(BAP)、1型胶原N端肽(N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同型半胱氨酸(Hcy)、戊糖苷水平高于对照组,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起立行走试验(TUG)和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睁眼单腿站立测试(OLS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74岁、戊糖苷≥44.08 pmol/mL、跌倒风险评分≥6分是发生椎体骨折的风险因素(P<0.05),O...  相似文献   

3.
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OP)要求患者有很高的用药依从性,即按时按剂量并坚持用药,否则不能实现和保证双膦酸盐升高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效果,还会无谓增加医疗费用.因此,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OP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的现状势在必行.临床上可做的事情很多,包括加强患者教育,促进医患之间沟通互动,而选择用药频率低、用法简单、医生能够控制的有效药物治疗OP,无疑极具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潜能,值得向往和推崇.  相似文献   

4.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双膦酸盐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骨质疏松妇女360人,随机分成3组,所有患者每天在接受元素钙500 mg和维生素D200IU治疗的同时,分别接受羟乙膦酸钠、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治疗,其中羟乙膦酸钠200 mg,bid,用2周,间歇11周后再次重复;阿伦膦酸钠10mg,qd;利塞膦酸钠5 mg,qd。3种药物治疗时间均为1年。观察内容包括:骨痛,尿N肽端交联Ⅰ型胶原,NTx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骨密度,不良反应,脊柱新骨折。结果 3组患者经1年治疗,与用药前比较,骨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骨代谢指标N肽端交联Ⅰ型胶原和骨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P<0.01);腰椎和髋部骨量均有显著上升(P<0.01):其中阿伦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腰椎L2-4上升5.51%,股骨颈上升2.66%,股骨粗隆上升4.37%,Ward’s区上升3.13%;利塞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腰椎L2-4上升4.18%,股骨颈上升2.05%,股骨粗隆上升2.81%,Ward’s区上升3.08%;羟乙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腰椎L2-4上升3.70%,股骨颈上升1.84%,股骨粗隆上升1.96%,Ward’s区上升1.50%;新骨折发生羟乙膦酸钠组4人,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组均为1人;各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新型双膦酸盐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更方便、高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08-2011年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的30%抽样人群,筛选出在2009-2010年服用过双膦酸盐的骨质疏松症确诊患者,以患者首次服药的时间为研究开始时间。排除首次服药前12个月内有过服药记录的患者、首次服药时年龄小于45岁、首次诊断为骨折诊断、研究期间患有肿瘤和Paget’s骨病的患者,并要求患者在首次服药前12个月和后12个月均持续参保。研究开始前12个月为基线期,后12个月为随访期。以药物持有率(Medication Possession Ratio,MPR)量化患者在随访期内的药物依从性。描述患者在研究开始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内的MPR,并统计不同MPR的患者人数和百分比;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控制患者的基线特征,以患者在研究开始后12个月内的MPR为因变量,分析影响药物依从性的可能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200例,其中,65.0%(N=1430)为女性,84.2%(N=1852)的患者已经退休,患者入组时的平均年龄为64.1(64.1±10.5)岁。随访期内患者的MPR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研究开始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内的患者MPR均值分别为0.34(±0.29)、0.22(±0.24)、0.15(±0.19);12个月的随访期内只有2.1%(N=46)的患者MPR大于0.8。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基线接受过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与MPR呈正相关,患有心脏病与MPR呈负相关。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药物依从性较差,患有其他慢性病会影响患者骨质疏松治疗时的药物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否能够证明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应用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死亡率降低相关。 方法依据Meta分析要求,对CBM、CNKI、MEDLINE、PubMed、Springer、Embase、万方、维普、Cochrane Library、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网、专利数据库等进行检索,严格评价纳入以双膦酸盐药物作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文献,并收录有效的相关的数据资料,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20年5月。采用NOS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R值及其95%可信区间评估关联强度。根据是否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并根据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法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受试者共42 849例,双膦酸盐组患者22 605例,死亡855例,安慰剂组20 244例,死亡880例。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与总死亡率相关性的为RR=0.949(95% CI:0.866,1.040,P=0.264)。阿仑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与总死亡率相关性的为RR=0.996(95% CI:0.705,1.407,P=0.982),伊班膦酸盐为RR=0.802(95% CI:0.496,1.298,P=0.369),利塞膦酸盐为RR=0.915(95% CI:0.757,1.105,P=0.354),唑来膦酸盐为RR=0.898(95% CI:0.770,1.047,P=0.168),尚未发现双磷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与总死亡率的关联性。 结论经meta分析发现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总死亡率未见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双膦酸盐氨基双膦酸钠(alendronate,商品名 fosam ax)和依膦(etidronate)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依据 B M D 减少量,结合脊柱 X 线片诊断骨质疏松,女> 65岁、男> 70岁,且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来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伴疼痛者入选作药物观察。结果 20例疼痛患者服药后17例获疼痛缓解,其中4例获明显缓解。 Alendronate 与etidronate 的疼痛缓解率近似,但后者必须间断用药,停药期疼痛常复发。药物副反应仅见到烧心与消化不良。结论 双膦酸盐alendronate 和etidronate 可以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疼痛,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青年去势及老龄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探讨两种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组织微观结构、骨矿及骨负荷改变情况及潜在机制.为女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护理干预寻找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32只1月龄雌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同等条件下饲养,饲养至4个月按体重随机分成青年去势及假手术对照组大鼠16只、老龄雌性及对照组大鼠16只,进行去势及老龄骨质疏松造模。比较青年去势组(Ovariectomized rats.8只,OVX组)和老龄骨质疏松组(Senile Female Osteoporotic Rats.8只.SF组)大鼠骨质改变情况。结果OVX组大鼠去卵巢8周出现骨质疏松改变,SF组大鼠22月龄自然衰老出现骨质疏松改变。OVX组骨小梁宽度显著大于SF组(P〈0.05);两组模型之间腰椎及股骨密度差异不显著(均P〉0.05),但OVX组股骨最大负荷显著高于SF组(P〈0.01);OVX组骨钙水平显著高于SF组(P〈0.01).但两组血钙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4月龄大鼠去卵巢8周以及自然饲养22月龄雌性大鼠可分别作为女性绝经后及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模型。老龄骨质疏松模型在骨微观结构、骨生物力学特性、骨矿水平含量方面的负性改变更甚于青年去势模型。提示对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应侧重于不同年龄阶段及骨代谢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青年去势及老龄雌性大鼠骨质琉松模型,探讨两种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组织微观结构、骨矿及骨负荷改变情况及潜在机制,为女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护理干预寻找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32只1月龄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同等条件下饲养,饲养至4个月按体重随机分成青年去势及假手术对照组大鼠16只、老龄雌性及对照组大鼠16只,进行去势及老龄骨质疏松造模.比较青年去势组(Ovariecromized rats,8只,OVX组)和老龄骨质疏松组(Senile Female Osteoporotic Rats,8只,SF组)大鼠骨质改变情况.结果 OVX组大鼠去卵巢8周出现骨质疏松改变,SF组大鼠22月龄自然衰老出现骨质疏松改变.OVX组骨小梁宽度显著大于SF组(P<0.05);两组模型之间腰椎及股骨密度差异不显著(均P>0.05),但OVX组股骨最大负荷显著高于SF组(P<0.01);OVX组骨钙水平显著高于SF组(P<0.01).但两组血钙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4月龄大鼠去卵巢8周以及自然饲养22月龄雌性大鼠可分别作为女性绝经后及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模型.老龄骨质疏松模型在骨微观结构、骨生物力学特性、骨矿水平含量方面的负性改变更甚于青年去势模型,提示对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应侧重于不同年龄阶段及骨代谢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双膦酸盐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融合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Science Direct、Google Scholar、CNKI、VIP和Wan Fang Data自建库以来到2017年1月的文献,运用Stata11.0定量分析纳入的文献。结果最终有9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膦酸盐组与对照组的对比中,植骨融合情况[RR=1.138,95%CI(1.064,1.217)]、终末随访骨密度T值[MD=0.038,95%CI(0.025,0.052)]、ODI指数[MD=-4.36,95%CI(-6.372,-2.348)]、骨吸收生化标志物CTX值[MD=-0.401,95%CI(-0.511,-0.291)]、VAS评分[MD=0.940,95%CI(0.548,1.332)]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末随访术后骨形成生化标志物PINP值[MD=-4.328,95%CI(-8.954,0.298)]、不良反应情况[RR=0.725,95%CI(0.420,1.25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和P=0.248)。结论腰椎术后应用双膦酸盐并不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融合结果,而且通过治疗能有效抑制骨吸收代谢,改善其骨量和术后功能恢复程度,且与对照组安全性相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复合脉冲电磁场(PEMFs)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OP)的预防作用,以寻求防治OP的新途径。方法 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去卵巢组(O)、去卵巢加苯甲酸雌二醇处理组(E)及去卵巢加PEMFs处理组(EM),治疗8周后测定骨生物力学、骨密度、骨形态学。结果 生物力学性能测定显示,经PEMFs治疗后股骨最大抗拉强度和椎骨最大抗压强度明显提高,较O组分别增加39.2%、37.9%(P<0.01),并超过N组和E组(P<0.01);EM组骨密度(BMD)尽管未恢复至正常(P<0.05),但与0组相比仍有明显改善(P<0.01),且已基本达到E组水平;骨形态学分析发现EM组骨小梁增宽、致密,分布有序,结构优于O组和E组。结论 PEMFs能够增加骱密度,改善骨生物力学性能和骨结构。鉴于其对OP的预防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骨质量来实现的,我们认为在PEMFs一定程度上优于苯甲酸雌二醇,是颇具潜力的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以药物为主要手段.近年来一些实验初步表明,维生素K可通过促进骨矿化和抑制骨吸收等作用减少绝经后骨量丢失.且无明显副作用。本实验进一步探讨维生素K3对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并将其效果与尼尔雌醇(CEE8)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维生素K3组椎体和股骨端骨密度显著高于()VX组(P<0.001).光镜下骨小粱较0VX组增宽、致密,透射电镜下维生素K2组骨细胞呈功能活跃状态.胶原纤维排列较()VX组致密,分布亦均匀。CEE3组各项结果优于维生素K3组,VTK3 CEE3组优于单一用药组。以上结果表明.维生素K。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效果逊于尼尔雌醇,二者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苯并二氢吡喃衍生物xy2004对去势雌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genistein组、xy2004高、低剂量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给予蒸馏水10 mL·kg-1,给药组分别给予小剂量xy2004 3 mg·kg-1和大剂量xy2004 7 mg·kg-1,genistein组给genistein 6 mg·kg-1,灌胃给药。观察xy2004对去势雌鼠骨密度的影响;检测大鼠体内血清钙、血清磷及碱性磷酸酶、白细胞介素-6等生化指标;用放射性配体结合法考察化合物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ic receptor,ER)的亲和力。结果去势后大鼠骨密度下降,使用xy2004灌胃3个月后,能明显抑制去势雌鼠骨密度的下降,降低血中ALP含量,抑制IL-6分泌。Xy2004与ER有亲和力,对ERα和ERβ的IC50分别为4.12×10-7M和7.38×10-5M。结论化合物xy2004通过与去势雌鼠体内雌激素受体结合,影响去势大鼠骨代谢,增强去势雌鼠骨密度,抗去势雌鼠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野葛叶总黄酮提取物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6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己烯雌酚组、野葛叶总黄酮提取物低和高剂量组。观察各组胫骨抗弯力,右股骨和腰4椎体的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性能,血清中钙(Ca)、磷(P)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结果野葛叶总黄酮高、低剂量组及己烯雌酚组大鼠胫骨抗弯力,股骨和腰椎的骨生物力学性能均高于模型组(P0.05);野葛叶总黄酮高剂量组及己烯雌酚组大鼠股骨和腰椎骨密度,ALP的变化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野葛叶总黄酮提取物通过提高大鼠胫骨抗弯力,增加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改善股骨和腰椎的骨生物力学性能,提高血清ALP含量等因素防治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仙汤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实验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尼尔雌醇组和二仙汤高、中、低剂量组等6组,除假手术组施行假手术外,其余均行手术彻底摘除卵巢,术后连续10d以阴道涂片检测动情周期筛选动物,然后依照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尼尔雌醇组灌胃尼尔雌醇(1.2 mg/(kg.w)),二仙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淫羊藿提取液(剂量依次为含生药12、8、4 g/kg),连续给药90 d,考察骨密度、骨生物力学,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二仙汤能明显提高去卵巢大鼠骨密度(P0.01)、股骨三点弯曲最大弯应力(P0.01)和L5腰椎压缩载荷力(P0.01),提高血清ALP和SOD活性(P0.01),降低血清ACP和MDA的含量(P0.01)。结论二仙汤能明显改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抗氧化应激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杜仲及其盐制品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并探讨盐制对其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40只SD雌性大鼠分为伪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杜仲生品治疗组和杜仲盐制品治疗组,除假手术组施行假手术外,其余均行手术彻底摘除卵巢,术后4周开始杜仲生品及盐制品水提液灌胃给药(4.0 g/kg?d),实验过程称体质量,连续给药12周后,颈动脉取血,测定血钙(S-Ca)、血磷(S-P)含量,ELISA试剂盒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雌二醇(E2)含量;动物处死后剥取完整子宫称重,采用HE染色法进行子宫病理学检查,剥离双侧股骨,双能X射线衍射法测定大鼠股骨骨密度。 HE染色法观察股骨骨小梁形态和成骨细胞数量,micro-CT扫描观察股骨骨小梁微体系结构。结果杜仲生品及盐制品能有效抑制去卵巢所致的大鼠体重增加,升高血清钙、雌二醇的含量,降低血磷、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含量。增加大鼠股骨骨密度,改善股骨骨小梁微体系结构,增加股骨骨小梁成骨细胞数量,且长期用药对子宫无明显刺激作用。结论杜仲生品及盐制品对于大鼠去卵巢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有良好治疗作用,且盐制品效果优于生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车轴草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引起的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切除大鼠双侧卵巢方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以尼尔雌醇作阳性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实验大鼠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骨钙素(BGP)、白细胞介素6(IL-6),用生物化学法检测大鼠血浆抗酒石酸盐酸磷酸酶(TRAP)。同时用定量超声检测大鼠股骨近端超声振幅衰减(BUA)及大鼠股骨骨干重和骨灰重。结果红车轴草总异黄酮可显著提高E2水平,降低LH及BGP、TRAP和IL-6活性,显著提高实验大鼠股骨干重、灰重。同时大鼠股骨近端BUA明显升高。结论红车轴草异黄酮具有提高雌激素作用,可有效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化率,加强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对去卵巢引起的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骨形态蛋白-7基因转染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外科去势的方法造成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用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蛋白-7基因通过椎体髓腔注射的方法转移至大鼠椎体内,骨干重测量来检测全身骨丢失的情况;骨组织形态学观察椎体骨小梁骨质疏松的情况;骨形态定量方法评价椎体骨小梁的动静态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的骨干重的测量显示注入AdBMP-7组的动物骨量明显大于其余各组;骨形态学检测结果显示注入AdBMP-7的椎体骨小梁结构较完整,而其余各组的骨小梁变细、断裂。5周后用骨形态定量进行检测显示AdBMP-7基因注入的椎体的各项动静态指标都明显优于其余各组椎体。[结论] 腺病毒介导BMP-7基因植入去势大鼠椎体髓腔可以分泌BMP-7,并可以在早期阻止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9.
Phytoestrogens play a role in maintaining bone mass in the post-menopausal period for their putative function as osteoprotective agent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Ferutinin, a phytoestrogen found in the plants of Ferula genus, on bone loss in ovariectomized rats. Such an animal model can simulate the various clinical syndromes deriving from osteoporosis. The effect of the dail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ferutinin to ovariectomized rats (dosed at 2 mg/kg per day for 30 and 60 days) was compared to that of estradiol benzoate (subcutaneously administered at the dose of 1.5 μg/rat twice a week). After the sacrifice, histomorphometr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trabecular bone of L4–L5 vertebrae and distal femoral metaphysis, as well as on cortical bone of femoral diaphysis; biochemical parameters (bone mineral components and markers) were also evaluated from the rat serum. The histomorphometrical analyses of trabecular and cortical bone from lumbar vertebrae and femur showed that ferutinin has the same antiosteoporotic effect of estradiol benzoate on bone mass, and in some cases is even stronger. This fact suggests that it could prevent osteoporosis caused by severe estrogen deficiency in ovariectomized rats.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ferutinin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commonly employed hormonal replacing therap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