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疹发生的致病因素、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附属省立医院皮肤科1998年12月~2007年12月间1 133例住院药疹患者资料,按照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致病药物种类、皮疹类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系统分析药疹发生的诱因与药物种类,比较药疹发生与原发疾病、致病药物与皮疹类型、致病药物与疾病程度的相互关系,以及重症与非重症药疹的临床转归等。结果药疹发生的平均年龄为(42.52±19.94)岁,男女性别比为1∶1.06,常见的致病药物种类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40.60%)、镇静催眠抗癫痫药(11.39%)和解热镇痛类(10.24%)。药疹类型中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占45.46%,荨麻疹型占18.71%,多性红斑型占15.71%。引起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药疹的致病药物为青霉素类(33.39%)、头孢菌素类(14.76%)和解热镇痛类(10.49%);引起荨麻疹型药疹的致病药物为头孢类(26.89%)、青霉素类(25.47%)、血清制品及疫苗(18.40%)、镇静催眠抗癫痫药(15.57%);引起多形红斑型药疹的致病药物为头孢菌素类(22.47%)、中(成)药类(13.48...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2004年1月2006年6月,门诊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及临床分型。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6年6月间的药疹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致病药物及药疹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药疹病例186例,常见致敏药物中抗生素类占38.7%,中成药类占26.9%,多种药物合用致敏占19.9%,解热镇痛类占3.8%,生物制品和精神神经类各占2.1%,原因不明占6.5%。主要的药疹类型为麻疹及猩红热样发疹型占69.4%、荨麻疹型占18.8%、固定型占7.0%。引起麻疹及猩红热样发疹型、荨麻疹型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均为抗生素类,分别占34.9%和45.7%,其次是中成药,分别占27.9%和34.3%。重症药疹如重症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主要由抗生素引起,也可以由中药引起。结论本组病例中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和中成药。由中药引起的药疹比例大幅度增加,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药疹2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临床用药过程中的药物反应。方法:全部门诊及住院部病人,进行皮疹类型及药物类型分类、统计。结果:242例患者的药疹类型分为7种,麻疹样型或猩红热样型108例,荨麻疹型71例,多形性红斑型19例,固定性药疹型23例,重症多形红斑型7例,红皮病或剥脱性皮炎型6例,紫癜型8例。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占第1位,以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最常见;解热镇痛类占第2位;中药占第3位。结论:青霉素及头孢类制剂品种增多和临床滥用抗生素是抗生素类药疹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磺胺类及解热镇痛类等传统药物应用减少和临床对其不良反应较为重视,使其引起药疹比例下降,也使临床严重药疹比例下降。中草药及中成药引起的药疹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疹的临床特点,分析常见致敏药物及药疹的防治。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经皮肤科诊治的85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敏药物明确者78(91.8%)例。抗生素类40例,解热镇痛类6例;中药11例;血塞通5例。药疹类型:多见的是麻疹样/猩红热样型34例,荨麻疹型18例,湿疹样型12例。结论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主要是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解热镇痛类、中药、血塞通。药疹类型以麻疹样/猩红热样型、荨麻疹型、湿疹样型最常见。为避免药疹的发生,首先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化学结构,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在用药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一旦确诊为药疹,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时给予抗过敏治疗;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重症药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郝立松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773-3774
目的:了解本院药疹的发病情况。方法:对60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药疹中,致敏药物以青霉素类居多,占26.7%,其次为解热镇痛类,占23.3%,中药及中成药居第三位,占16.7%。皮疹类型以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居多,占60%,其次为荨麻疹样型(18.3%)。结论:应警惕中成药引起的药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引起小儿药疹的药疹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分析98例药疹患儿的临床特点、药疹类型及药物的种类.结果 药疹类型以麻疹型荨麻疹型为主(66.3%).致敏药物以抗生素为主,占71.4%解热镇痛药占9.2%.抗癫痫药占7.1%.轻型药疹86例,重型药疹12例.结论 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的排序已发生了变化,抗生素(阿莫西林类其次头孢菌素类)已成为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7.
83例药疹住院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药疹病人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皮肤科1990-1999年间83例药疹住院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药疹病例占同期住院病例的12.6%。重症药疹5例,占6.0%;致敏药物主要是抗生素类及解热镇痛类;皮疹类型主要是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型,其次是荨麻疹型。结论 药疹是一种常见的,危害健康的皮肤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新药的广泛应用和患者存在着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药疹患者会日渐增多,而且过敏药也渐趋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氨苄青霉素药疹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74例氨苄青霉素药疹患者初次发病的潜伏期、症状、皮疹类型、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74例氨苄青霉素药疹潜伏期平均8.4天,疗程平均13.6天,药疹主要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90.37%)。结论 氨苄青霉素药疹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但也可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和荨麻疹型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410例药疹临床分析,发现最常见致敏药物分别为头孢菌素和氨苄青霉素类、解热镇痛类、狂犬疫苗、磺胺类和四环素类等,表现多为猩红热样型、麻疹样型、荨麻疹型及粘膜水肿或溃烂型。  相似文献   

10.
青霉素类药物药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丽颖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154-155
目的探讨青霉素所致药疹的原因、治疗和预防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5年5月37例口服青霉素所致药疹,其中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发疹型27例,荨麻疹5例,多样红斑型3例,麻疹样发疹型与紫癜混合型1例,同定药疹与麻疹样发疹混合型1例。采用抗组胺药非特异性脱敏疗法及大剂量维生素C等治疗。结果青霉素类药物所致药疹中,潜伏期长短不一,皮疹广泛,多形性;致敏药物以羟氨苄青霉素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其次为荨麻疹型。结论临床用药中,应注意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避免药疹的发生。对于皮疹较重者或合并内脏器官受累者,应早期足量应用皮质类同醇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住院药疹的常见致病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1例患者,重型120例,非重型171例。主要药疹类型是多形红斑型,占27%,剥脱性皮炎型23%,发疹型20%。常见致病药物中,抗生素占28%,抗痛风药占15%,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占13%,中药占7%,解热镇痛药占6%。重型药疹26%由剐嘌呤醇引起,24%由抗生素引起。致病药物比较,青霉素类潜伏期最短,主要致非重型药疹;剐嘌呤醇主要致重型药疹,其潜伏期、病程均较长,激素使用量较大,皮疹难控制。重型药疹在平均年龄、潜伏期、病程、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激素用量及皮疹控制时间等与非重型都有显著差异。结论药疹最常见的类型是多形红斑型和副脱性皮炎型。抗生素、别嘌呤醇和镇静催眠抗癫痫药是引起药疹的最常见药物。引起重型药疹的主要为别嘌呤醇和青霉素类.  相似文献   

12.
查永生 《河北医学》2005,11(7):610-612
目的:观察药疹与致病药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02例住院药疹的致病药物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引起或可能引起药疹的药物有20余类,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抗癫痫药、生物制品等。多型性红斑药疹是最常见的,其次为荨麻疹型。生物制品和呋喃唑酮多引起荨麻疹型药疹;磺胺类药多引起固定型药疹。结论:不同致病药物与不同药疹类型之间存在某些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疹的致敏药物及药疹类型.方法:按照一般情况、疹型和致敏药物分类等,回顾性分析107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7例患者由抗生素引起75例,其中最多的是由青霉素类引起,共34例,其次由头孢菌素引起.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药疹共19例,抗痛风药物、生物制剂和抗癫痫药物分别3例.107例药疹患者中麻疹样/猩红热样型...  相似文献   

14.
刘蓉  周东  马银燕 《四川医学》2009,30(11):1713-1715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物(AEDs)引起重型药疹(SDE)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1999年12月~2005年11月收治住院的药疹患者1265例,筛选出由抗癫痫药物(AEDs)引起重型药疹(SDE)患者33例临床资料。结果33例重型药疹(SDE)患者致敏药物为卡马西平(CBZ)占63.64%;重症多形性红斑(SEM)发生率为69.7%;并发药物性肝损害为63.64%。结论引起重型药疹的抗癫痫药物(AEDs)以卡马西平(CBZ)最常见,且以重症多形性红斑(SEM)发生率最高;并发药物性肝损害最常见。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能迅速控制病情,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毕连红 《当代医学》2010,16(32):24-25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30例儿童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6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9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5例。致敏药物以解热镇痛药为首位。结论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儿童给药引起药疹的问题,糖皮质激素仍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药物、机体与药疹发生的相互关系及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和列表法对208例药疹病例报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8例药疹病例报告中由抗生素引起的为132例,占63.46%,其中以青霉素类所占比例最高,药疹的分型以麻疹样型最多,占40.38%,其次为荨麻疹型和猩红热样型。结论:引发药疹最多的药物是抗生素,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和抗感冒药。  相似文献   

17.
阿莫西林药疹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2例阿莫西林药疹进行临床观察,皮疹发疹潜伏期平均4.9天,皮疹发病率与用药剂量不相关,皮疹类型多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疹型,也可见到紫癜型、荨麻疹型、多形红斑型、红皮病型及脓疱型皮损,病程中皮疹类型可以转变。皮疹经治疗后多在一周内消退,合并病毒感染者消退较慢且反复发作,对阿莫西林药疹临床上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急骤,全身症状严重,皮损为水肿性鲜红色或暗红色虹膜样红斑或瘀斑,迅速扩大,相互融合,泛发全身,其上出现水疱、大疱或血疱,累及多部位黏膜,口鼻黏膜可发生糜烂,若继发感染会引起败血症,死亡率5%~15%。因合并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导致病情变化迅速,大大增加了死亡率。因此护理上需注意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消毒与隔离、加强黏膜护理,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等。同时注重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包括消除歧视、心理支持等。艾滋病患者出院后需长期药物维持治疗,要注意指导其用药,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避免应用易过敏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各型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常见致敏药物及治疗,为重症药疹的合理防治、减少其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9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6例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性分析。结果:126例重症药疹中,男女比例为1:1.38;住院时间为(12.7±9.8) d。最常见类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最凶险的类型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死亡2例。抗生素为本组患者最常见的致敏药物类别;最常见的单一致敏药 物为卡马西平,其次为别嘌呤醇。结论:本地区重症药疹多见于中青年人群,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为最常见类型,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病死率最高,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住院时间最长。及时停用致敏药物,早期足量应用糖皮 质激素,适时联合使用非激素治疗手段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lin,IVIG)、血浆置换、血液透 析,有助于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