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T诊断质量取决于CT扫描工作的质量。而CT扫描工作的质量与准确的CT扫描设计和CT工作流程质量控制息息相关。工作流程的质量控制应包括:病人呼吸的训练,窗口技术的合理应用,CT的准确标记,病灶大小和CT值的测量,胶片的冲洗打印。另外临床医师、影像医师与CT技师的协调也相当重要,只有这样按CT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按既定CT设计要求,实施准确的CT扫描,扫描出高质量的、能充分反映出人体病理状态下的CT征象,从而提高CT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2.
费永春 《医疗装备》2014,27(11):25-26
目的:总结CT检查流程的改进措施,提高CT检查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方法:观察应用措施前后600例CT检查者的检查盲区、CT检查报告准确率、患者满意率。结果:未用措施前,对照组300例患者CT检查有1例存在检查盲区,因患者口述严重头疼故没有离开CT机立即重做CT确诊脑出血、CT检查报告2例书写存在瑕疵、患者满意率93%;应用措施后,观察组300例患者CT检查无盲区、CT检查报告无瑕疵、患者满意率98%。结论:本文措施可提高患者CT检查准确率,杜绝CT检查盲区。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了解CT球管的故障原因以及维修方法,就需要了解CT球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知道CT球管故障的工作条件及原因,掌握CT球管损坏的故障判断方法,同时由于CT机已成为现代医院门诊不可或缺的常规诊断设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CT机本身价格高,使用频率高,主要耗材为CT球管,所以维修保养费用高。因此只有合理使用CT球管,减少CT球管更换次数,延长CT球管使用寿命,才能减少CT机的维修成本。本文对CT球管概述、CT仪器常见故障介绍、原因以及CT机球管的日常维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俞韶华 《医疗装备》2023,(6):31-32+36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132例疑似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和CT血管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6排螺旋CT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132例疑似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89例。16排螺旋CT检查确诊71例,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77例,16排螺旋CT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86例;16排螺旋CT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诊断效能高于16排螺旋CT和CT血管造影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CT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诊断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室护理管理在CT室工作中的意义,从而改善CT室服务,提高工作质量。方法:对CT室护理人员的管理、CT患者就诊管理、CT药品、物品及预防院内感染管理和CT室护理管理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通过CT室护理管理和提供优质的服务,CT室工作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结论:在CT室的所有相关工作中,护理管理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X线CT研究与发展之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十年中,CT理论、技术与应用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鉴于CT的实用性,无疑,CT技术将继续推动生物医学应用和非生物医学应用。在这篇展望中,发表关于CT研究与开发的若干观点,着重提出未来十年内关键性的12个论题,它们是:解析重建、迭代重建、局部/内重建、基于平板检测器的CT、双源CT、多源CT、新扫描模式、能(量)敏(感)CT、纳米CT、伪影消除、模式融合和相衬CT等。文中还列出了CT的若干典型生物医学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针对CT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进行研究,根据CT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阐述了检查CT故障的常用方法,如程序测试法、观察法、测试法、切割法等,然后又分析CT设备常见故障类型和日常维护方式,主要包括正确判断各种故障、进行CT设备检测工作、做好CT设备预防维修与数据调校工作、清洁CT机房、建立健全CT设备管理制度,进而有针对性处理好CT设备常见故障问题。  相似文献   

8.
CT成像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近年来,CT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从非螺旋CT到螺旋CT、从单层螺旋CT到多层螺旋CT、从单源螺旋CT到双源螺旋CT。CT主要的硬件技术发展表现在其探测器、球管、采样重建系统以及3D锥形束反投影重建法的不断进步上。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多层螺旋CT进入临床应用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临床诊断带来了新的立体诊断模式,使CT的临床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可以实现心脏冠脉的无创成像、血管的曲面跟踪重建、CT功能学分析和CAD技术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并且程序化,更加丰富了影像学的信息,将医学影像学技术推向一个更广阔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扫CT和增强CT在判断肠梗阻部位及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或纤维结肠镜理证实为肠梗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平扫CT和增强CT扫描,对比两种方式诊断肠梗阻部位、疾病程度、类型的准确性。结果平扫CT与增强CT诊断梗阻部位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CT与增强CT诊断肠梗阻程度的符合率均为100%,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CT与增强CT诊断肠梗阻类型的准确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扫CT诊断肠梗阻部位、程度及类型与增强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作为诊断肠梗阻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CT值相对电子密度校正及其对TPS计算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强 《医疗装备》2010,23(12):11-12
本文使用CIRS 062 CT电子密度模体标定西门子Volume Zoom型CT机的CT值与材料相对电子密度关系,用以研究CT值相对电子密度校正对CMS治疗计划(TPS)计算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CT机CT值与相对电子密度关系随扫描条件不同而略有改变,其中高密度骨组织CT值受其影响较大,材料的CT值与其相对电子密度关系对于高剂量梯度区TPS剂量计算精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型显像技术PET/CT存在的优势与的问题。方法PET/CT与MRI、SPECT进行对比。结果PET/CT将PET功能代谢信息与CT解剖结构信息结合在一起,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形态结构变化。结论PET/CT能够独立完成多排螺旋CT的临床显像,大大提高临床使用价值。但是,PET/CT定量分析精度受PET/CT设备本身、PET/CT图像采集方式和图象处理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和限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了PET/CT图像融合设备在PET、CT和PET/CT三个方面的质量控制,得出PET/CT的质量控制是在完善的PET和CT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加上PET/CT融合的质量控制才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牙科CT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为此方向的医务工作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因牙科问题就医患者60例患者通过传统CT与牙科CT拍摄的资料的比较,分析牙科CT的成像原理、牙科CT与传统CT的比较、牙科CT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结果:传统CT空间分辨率低、剂量高、扫描时间较长、占用空间大、价格昂贵等,而牙科CT克服这些缺点能获得准确、全面、清晰的图像资料。结论:牙科CT将盲视操作可视化,让医师诊断与治疗的安全性提高,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让患者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合理操作对球管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螺旋CT同一般CT有很大区别,随着螺旋CT快速普及,了解螺旋CT结构,机器原理,正确操作规程,是很有必要的,CT球管是凹机中最大的易耗品,正确操作使用CT对其寿命有很大影响,CT球管价格昂贵,在有限的曝光寿命,正确使用可以节约费用,有效地利用资源,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SPECT与诊断CT和MRI图像融合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awkeye CT"桥"技术的图像融合方法。方法:选择在核医学及诊断CT或MRI同时进行显像的病人影像资料,试用GE第三代图像融合软件,把核医学图像与诊断CT或MRI图像进行融合。结果:诊断CT与Hawkeye CT扫描范围相近时,核医学与CT图像融合非常容易,融合精度非常高。当诊断CT与Hawkeye CT扫描范围不同时,核医学图像只能与解剖重叠位置的CT图像融合。MRI图像也能通过Hawkeye CT"桥"技术与核医学图像进行精确图像融合。结论:通过Hawkeye CT"桥"技术,可实现核医学图像与其他诊断设备图像的精确融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莱州市CT机运行质量状况,保障受检者医疗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标准,使用CT机性能检测模体和CT剂量模体对CT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结果 我市在用的14台CT机中,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均合格的CT机有12台,合格率86%;有2台CT机存在不合格项。结论 应加强对CT机的质量控制检测,确保在用CT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应加强监管,强制淘汰质量性能差又不能修复的CT设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为降低PET/CT中CT扫描部分的辐射剂量提供数据依据。方法:用GE Discovery ST16型号PET/CT系统,在管电压分别为80 k V、100 k V、120 k V及140 k V条件下,对CT剂量模体和Catphan?500CT性能模体进行扫描。测量在各种管电压下的CT加权剂量指数(CTDIw),计算给定螺距下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测量CT图像的相关性能指标;分析CT图像质量与CT剂量的关系。结果:CTDIvol随管电压的增加而线性增加;CT图像高对比度分辨力不受管电压影响;CT图像的低对比度分辨力、CT图像均匀性及噪声性能均随管电压的增加而提高,而性能提高规律并非线性。结论:CT图像性能均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性能提高规律并非线性,当剂量达到一定值时,其图像性能随剂量的增加幅度变缓,因此,在保证一定的CT图像质量的条件下,可以通过降低管电压适当降低PET/CT检查中CT部分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CT设备的应用质量检测现状及常见问题。方法:对37台CT设备的床位移精度、定位光精度、头部剂量指数、空间分辨率、噪声、水CT值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分析引起CT设备泄露的原因。结果:在本次检测的37台CT设备中,指标合格率均超过90%;导致CT设备泄漏的原因主要为无屏蔽防护、铅当量不足、结合位置密封不实等。结论:CT设备机房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较多,应机枪CT设备质量检测与控制,优化改进CT设备机房,确保医院CT设备使用效果的实现,在降低辐射的同时,提升CT检查与诊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北京市现有CT设备的性能和机房防护情况进行检测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北京市CT设备性能和机房防护合格率,促进北京市CT设备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GB 17589-2011《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规定的检查项目、要求及其检测方法,对北京市320台CT设备进行性能状态检测。按照GBZ 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规定的要求和方法,对320台CT设备机房进行防护检测。检测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对320台CT设备性能和机房防护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北京市CT设备性能检测合格率和机房防护检测合格率较高,均达到99.7%,CT设备中≥ 64排CT比例比以往明显提高。在进口CT和国产CT的两项重要指标对比中,进口CT在高对比分辨力(高对比算法)优于国产CT(P=0.03),而国产CT在低对比可探测能力上优于进口CT(P=0.03)。结论 北京市CT设备性能和机房防护检测合格率均较高,归功于持续监测和不断推进新的监督措施,如开展"医用辐射监测网"和医院"稳定性检测"等,未来需继续推进相关工作。在CT设备配置优化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入国产CT设备,并通过购置≥ 64排CT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朔州市属医院CT机质量控制状况及放射防护情况,分析市属医院CT机质量控制和防护现状,探讨提高CT机质量控制,改进放射防护的措施。方法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CT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对CT机房进行放射防护监测。结果 大部分CT机质量控制结果都能符合国家标准,部分CT机房放射防护不符合要求。结论 加强CT机质量控制检测,对不合格CT机房进行整改,加大对市属CT机房的放射防护监管,确保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