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制备载大豆苷元(daidzein,DZ)二氧化硅(Aeroperl~? 300 Pharma,AP)固体分散体(DZ-AP),并对其促进大豆苷元口服吸收作用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利用均匀设计优化DZ-AP处方;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法(XRPD)进行表征;通过检测其体外累积溶出速率和大鼠体内血药浓度变化评价DZ-AP体内外释药行为,并对DZ-AP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均匀实验设计优化出DZ-AP固体分散体的处方为:大豆苷元100 mg,溶解在3倍量的甲醇中,加入300 mg AP,室温搅拌45 min,旋蒸除去溶剂,减压干燥1 h。DSC和XRPD分析表明药物大部分以无定型的状态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与原料药相比,DZAP体外溶出速率显著加快。大鼠药动学数据显示,固体分散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是大豆苷元原料药的137.1%。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DZ-AP在室温及加速条件下放置3个月,大豆苷元的含量、溶出度均未发生明显改变,表明在贮存过程中稳定性良好。结论以AP为载体制备DZ-AP固体分散体可有效提高大豆苷元的溶出速率和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邢雪  郭晓  任晓亮  周立伟  王泰一  刘虹  王萌 《中草药》2019,50(5):1082-1087
目的采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al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对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及杠柳苷元进行生物药剂学分类研究。方法采用实验和计算机预测软件Pipeline Pilot 8.5、ChemDraw研究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和杠柳苷元的溶解性和渗透性,根据实验值和预测值利用BCS分类方法对3者进行分类。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和杠柳苷元均为BCSⅢ类药物,与不同软件预测的分类结果存在差异。基于Clg P的渗透性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基于lg Cs的溶解性及基于Alg P、lg D的渗透性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反。结论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和杠柳苷元均为BCS Ⅲ类药物,3者溶解性依次降低,但仍都属于高溶解性成分。3者的渗透性是影响其吸收的关键因素。基于化学结构对甲型强心苷类药物活性成分进行的生物药剂学属性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对含此类成分的中药制剂的口服吸收进行BCS研究及体内外相关性评价时建议采用多种方法对数据进行校正,增加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溶解吸收特性及两者共存条件下在溶解和吸收方面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溶解度实验技术测定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平衡溶解度;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方法研究大豆苷元和大豆苷肠渗透性相互作用。结果在pH=7.4的K-R试液中,大豆苷的溶解度约为大豆苷元的6倍,两者共存时溶解度均有所增强。大豆苷元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系数约为大豆苷的3倍,大豆苷对大豆苷元的吸收有显著性增强作用,但大豆苷元对大豆苷的吸收有抑制作用。结论大豆苷元的溶解度低于大豆苷,渗透性高于大豆苷。两者合用后大豆苷元的溶解度和渗透性均明显增强,大豆苷的溶解度增强不显著,且渗透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张立 《中草药》2001,32(2):118-119
目的:建立RP-HPLC法分离检测大豆提取物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大豆苷、染料木苷4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用ZorbaxSB-C18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1%,磷酸(30:8:62)和甲醇-乙腈-0.1%磷酸(16:24:60)为流动相分别测定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和大豆苷、染料木苷、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大豆苷、染料木苷4成分的平均回 分别为98.7%,99.5%,98.4%,98.65,RSD分别为1.4%,0.9%,0.9%,1.7%(n=4)。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对大豆苷元溶解度、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的改善。方法:溶剂法制备大豆苷元固体分散体,差示量热法、傅立叶红外、平衡溶解度法、溶出度法考察固体分散体的性质;小鼠血浆动力学比较大豆苷元固体分散体和大豆苷元的生物利用度。结果: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载体的固体分散技术将大豆苷元的溶解度提高了8倍,且明显增加了其溶出度;提高了大豆苷元在小鼠血浆中的达峰浓度和曲线下面积。结论: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载体的固体分散技术可提高大豆苷元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大豆苷元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目的 :研究大豆苷元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 :常规抗心律失常方法。结果 :大豆苷元 (3.0,5.0mg·kg-1)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大豆苷元 (0.8,1.0mg·kg-1)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大豆苷元 (0.2,0.3mg·kg-1)还能对抗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 ,大豆苷元 (0.03% ,0.05%)能明显降低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振幅。大豆苷元 (0.8,1.0mg·kg-1)对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室颤具有预防作用 ,且能明显的降低大鼠的死亡率。以上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大豆苷元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a+内流或Ca2+ 内流及与阻断-β 肾上腺素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新型大豆苷元磺酸酯(DS)进行前体药物(以下称前药)筛选,考察该筛选前药中大豆苷元(DZ)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是否改善.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按100 mg/kg剂量灌胃给DS,于给药后1h内取血处理后分析以筛选前药.大鼠灌胃给予前药DS 50 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液样本.采用建立的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测定的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DS和DZ的含量,运用DAS"2.1.1"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拟合房室模型,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 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实验中,灌胃给予DS的大鼠血浆中能检测到明显的DZ.在临床前药物动力学实验中,该前体药以50 mg·kg-1灌胃给药后,DZ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t1/2为(5.44±14.11)h,达峰时间Tmax-为(0.37±0.36)h,DS中DZ的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只有原药的21.5 %.结论 DS是DZ的前药,前药中原药DZ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虽没有达到预期的改善,但其前药设计思路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毛羽  白杨  王艺  何佳  贾强 《中成药》2008,30(12)
大豆苷元(Daidzein,DD)系葛根的主要成分,是从中分离提取的异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如雌激素样作用、抗肿瘤、抗心率失常、抗脑缺血等[1],对心血管有良好的保护作用[2]。我们曾报道大豆苷元的抗骨质疏松作用[3],所以本文将对其免疫功能进行较为详细的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豆苷元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生长抑制实验(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观察SH—SY5Y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10.0~80.0μg/ml的大豆苷元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且有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大豆苷元处理24h后,各组SH—SY5Y细胞均出现亚二倍体峰(Sub—G1),细胞凋亡率与大豆苷元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大豆苷元可诱导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对SH—SY5Y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豆苷元免疫效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羽  白杨  王艺  何佳  贾强 《中成药》2008,30(12)
大豆苷元(Daidzein,DD)系葛根的主要成分,是从中分离提取的异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如雌激素样作用、抗肿瘤、抗心率失常、抗脑缺血等[1],对心血管有良好的保护作用[2].我们曾报道大豆苷元的抗骨质疏松作用[3],所以本文将对其免疫功能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剂学中试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丽  刘勇  艾璐  马群 《中医教育》2010,29(2):36-39
以培养实用型高水平中药制药技术人才为目标,对中药药剂学中试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改革。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等途径,形成"实践—合作—开放"的全新中试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教学实践证明,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秀丽  马群  艾璐  刘勇 《中医教育》2012,31(2):23-26
针对现阶段中药制药专业高等教育学生成绩评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整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组成项目、分配比例,以及根据教学过程阶段成果灵活修正教学计划,对形成性评价在中药制药中试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结果形成性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促进了授课教师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在“教”与“学”两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丹参制剂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随机对照试验库(CCTR)、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CNK I)、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和2009年1—10月的10余种中文医学期刊。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 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3个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试验,共计1 285例患者。M eta分析显示丹参制剂治疗带状疱疹与同期随机对照的西药基础治疗组相比临床疗效更好,且能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结论本研究提示丹参制剂治疗带状疱疹与西药基础治疗相比,可提高临床疗效。但由于纳入的临床试验方法学质量相对偏低,样本量偏小,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中药滴丸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特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生物利用度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对滴丸剂的现代研究作了概述,分析认为滴丸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李羿  杨胜  万德光 《中草药》2012,43(10):2066-2070
环糊精包合可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增加挥发性或不稳定性成分的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环糊精包合对药物吸收及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探讨包合物胃肠道给药后环糊精对包合的客分子药物吸收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阐明包合物中药物在胃肠吸收过程中释放与跨膜转运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3DP) is a solid freeform fabr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employs powder processing and a liquid binder materia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in a layer-wise manner. 3DP can accommodate much geometric outline and be made with many materials due to its unprecedented flexibility. The technology can control over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and surface texture so it attracts great attentions in the pharmaceutics field. 3DP can offer many novel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for the research and is widely focused in the field of the controlled-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s. Through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3DP in pharmaceutics field are discussed and reviewed. It is expected that 3DP technique may play a tremendous role in pharmaceutics fiel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从提取工艺、剂型制备、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等方面 ,简要介绍和分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近 5年 (1999~ 2 0 0 3 )对中药制剂学研究项目的受理和资助情况 ,并对申报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白藜芦醇是虎杖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神经保护、抗肿瘤、抗菌等广泛的药理活性。然而白藜芦醇因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体内代谢迅速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基于白藜芦醇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探讨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改善白藜芦醇靶向递送的现代药剂学应用,为研究开发白藜芦醇新型给药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唐静  张付利  决利利  王美丽  郭娟娟  王晓静 《中草药》2024,55(14):4700-4710
目的 制备黄豆苷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缓释片(daidzein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Dai-MSNs-SRT),并考察Beagle犬的口服药动学行为。方法 选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K4M,HPMC K4M)用量、羧甲基淀粉钠(carboxyl methyl starch sodium,CMS-Na)用量和聚乙二醇400(polyethylene glycol 400,PEG 400)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Dai-MSNs-SRT在2、6、12 h累积释放率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IMP-SD-HMSRT最佳处方优化处方工艺。对Dai-MSNs-SRT释药模型和释药机制进行探讨。按10 mg/kg(以黄豆苷元计)进行ig,比较Dai-MSNs-SRT口服药动学行为,并计算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采用Loo-Rigelman法评价Dai-MSNs-SRT体内外相关性。结果 Dai-MSNs-SRT最佳处方为Dai-MSNs粉末350 mg/片,HPMC K4M用量为15.2%,CMS-Na用量为9.5%,PEG 400用量为2.1%。Dai-MSNs-SRT缓释特征明显,12 h累积释放率达94.87%。Dai-MSNs-SRT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模型,释药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并存。药动学结果显示,Dai-MSNs-SRT血药浓度(Cmax)波动幅度小,达峰时间(tmax)由(1.53±0.42)h延后至(4.26±0.44)h,半衰期(t1/2)由(3.26±0.56)h延长至(6.63±2.17)h,与上市品相比,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其1.88倍。Dai-MSNs-SRT在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相关性良好。结论 Dai-MSNs-SRT工艺重复性良好,Cmax波动幅度小,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0.
姜黄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余美荣  蒋福升  丁志山 《中草药》2009,40(5):828-831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常用于色素和多种食物的调味添加剂.姜黄素具有多种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和抗微生物等作用.通过对近年姜黄素临床前和临床药动学,以及其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为姜黄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