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剂量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以2015~2016年江门市从事普通放射、介入治疗、核医学、放射治疗等的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外照射个人剂量监进行并结合实验检查进行分析,同时选取93名健康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 2014-2015年平均87.4%的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小于1 m Sv,从事介入治疗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均高于其他人员;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血象异常检出率不相同;介入治疗组的白细胞异常检出率、普通放射组的血小板异常检出率、核医学组和放射治疗组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血象异常率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周围血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周围血象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185、301和300名从事介入诊疗(介入放射组)、医用X射线医护人员(普通放射组)和健康从业人员(对照组)的周围血象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介入放射组周围血白细胞数(WB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WBC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普通放射组(P<0.05),2个放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介入放射组周围血血红蛋白(Hb)含量低于普通放射组和对照组(P<0.01),其Hb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和普通放射组(P<0.05);血小板数(Plt)和异常栓出率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介入放射组周围血象的异常检出率与工龄无明显关系.结论 电离辐射对放射学工作者的周围血象有一定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对从事介入治疗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监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职业性电离辐射对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237名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依照外照射年个人有效剂量均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年个人有效剂量为0.357 7~4.704 3 mSv,平均剂量为0.536 8(0.441 2~0.893 8)mSv;对照组年个人有效剂量为0.031 2~0.350 8 mSv,平均剂量为0.199 2(0.143 8~0.252 8)mSv。收集两组2017—2019年2次职业健康检查中外周血象的检查结果,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外周血象的影响。【结果】与首次体检相比,工作人员末次体检血红蛋白异常的风险升高(OR=1.029,95%CI:1.006~1.053),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工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后发现,观察组血红蛋白异常的风险比对照组低(OR=0.422,95%CI:0.198~0.898),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异常的风险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职业性电离辐射会增加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血红蛋白异常的风险,而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未见明显变化,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需注重个人防护,做好职业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4.
370例医用X射线工作者外周血象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通过对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的外周血象分析,以了解从事放射工作的年限与受照射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染色法测定血细胞和分类计数,氰化法测定血红蛋白,草酸铵法测定血小板。结果 对370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和38名对照组成员进行的观察和分析显示,男子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女子组5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白细胞总数随累积剂量、年均剂量、放射工龄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梁纪文  何寿国  陈水江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475-1476
目的分析茂名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受照剂量与机体损伤效应之间的关系,为提出放射工作场所的整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0年576名茂名市电离辐射工作人员做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受照剂量;选取150名健康医务工作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分析2010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包括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放射工作人员的眼晶状体混浊检出率(25.52%)明显高于对照组(9.33%),并有随工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检出率除了年接触剂量<1 mSv和工种为普通放射组的放射工作人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年接触剂量≥1mSv的各剂量组和工种为工业探伤组、介入放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辐射剂量、工种、工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主要表现为皮肤损伤、眼晶状体混浊、外周血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并随着年接触剂量、工龄增加异常检出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某医院219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15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低剂量电离辐射暴露组,其余104名非放射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人群的血压,同时收集暴露组的个人年剂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人群血压进行比较,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暴露组个人年剂量与血压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暴露组高血压与个人年剂量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暴露组血压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暴露组个人年剂量与血压无显著关联,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暴露组女性患高血压的风险高于男性,个人年剂量与高血压无显著关联;结论放射工作人员中女性患高血压的风险高于男性,低剂量电离辐射与放射工作人员血压改变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7.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近十年前后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长期小剂量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 放射工作人员近十年前后的健康监护档案资料的外周血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以非放射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由1995年的2.36mSv降至2001、2002年人均年有效剂量1.50mSv,降低了36.4%。放射工作人员的血细胞分析参数十年前后在总体上有增高的趋势,而白细胞、血小板异常发生率降低;放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白细胞均值低于对照组,其异常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随着放射防护管理的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逐渐下将,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细胞总数、血小板均值随年度增加而增高,异常发生率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总数降低,异常率增高。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细胞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女性医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 了解个人剂量;比较各工龄组间外周血象异常率的差异、比较放射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中血细胞数量的差异。结果 女性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象异常率各工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Х^2检验,P〉0.05);女性医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中自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t检验,P〈0.05和P〈0.01)。结论 女性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象异常率与暴露时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放射人员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较低,提示仍需加强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目前防护条件下长期低剂量辐射对基层卫生院放射工作人员机体血象的影响,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对2010年我市基层卫生院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组)301名和其他健康人员(对照组)298名体检资料中的血象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放射组血象中白细胞数(WBC)低于对照组(P〈0.05),WBC的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Hb)含量和血小板(PLT)数及其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组血象的异常检出率与工龄无明显关系。结论我市基层卫生院放射工作人员仍有不同程度的WBC减少,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院的放射防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与阴性者血象变化的关系,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提供鉴别指标.方法 对497名放射工作人员及194名健康人员(对照组)的HBsAg及血象检测,对两组间及组内的HBsAg阳、阴性人员各项数据的比较.结果 ①放射组HBsAg阳性、阴性者白细胞(WBC)总数合并后均数低于对照组HBsAg阴性者(P<0.01),但放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WBC总数<6.0×109/L累计放射组为41.9%,对照组为25.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1);③血红蛋白(Hb)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中HBsAg阳性者血小板(PLT)均数低于对照组HBsAg阴性者(P<0.01).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可有不同程度的WBC和PLT减少,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否加重血细胞的减少,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放射工作人员辐射剂量进行监测,探讨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中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唐山市内1 392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观察组,选取无射线接触史且其他条件与观察组具有可比性的143名身体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行一般情况调查、放射剂量测量、微核检测、染色体畸变检测.结果 放射线接触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按不同工种分组,观察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依照医学放射诊断组、工业探伤组、工业用放射源组、医学放免放疗组的次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递增趋势.按不同工龄分析,<10、10~ 20和>20a工龄组的放射工作人员细胞微核异常率分别为10.8%、16.2%、24.8%,对照组为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染色体畸变异常率亦随放射工龄的增加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累积辐射剂量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累积微核异常率、累积染色体畸变异常率也随之增加.结论 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将会有所增高.从事不同放射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损伤不同,放射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损伤与接触射线年限有关,放射工龄越长,累积电离辐射剂量越高,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越高,其对机体造血系统的损伤越严重,细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与累积辐射剂量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在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中发现,有些人员虽然受照剂量并不高,但其血象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给放射损伤的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考虑到乙型肝炎患者常有一时性血象和免疫功能改变,为验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血象和免疫功能有无影响,本文调查了放射工作人员(照射组)和非放射工作人员(对照组)HBsAg阳性和阴性者外周血象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变化,以便为放射损伤的鉴别诊断提供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成都市郫都区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方法选择2018年1—9月成都市郫都区从事医学放射工作的49名医护人员(观察组)与同期非放射工作人员49名(对照组)进行调查。对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射剂量进行检测,所有调查对象均由同一组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超声检验人员对甲状腺进行检查。对比两组调查对象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左、右叶左右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左、右叶前后径及峡部前后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单发结节、多发结节、总异常率分别为18.37%、14.86%和44.90%,明显高于对照组(4.09%、2.04%和1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囊肿及其他情况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侧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动脉内径、阻力指数及右侧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右侧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及动脉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次调查的49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射剂量在0.15~1.73 m Sv/a之间,平均照射剂量为(0.73±0.27)mSv/a。结论成都市郫都区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异常率明显较非放射工作人员高,对成都市郫都区放射科工作人员进行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甲状腺病变的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对50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介入组)、50名非介入放射人员(普放组)和48名非放射人员(对照组)进行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介入组血清8-OHdG水平高于普放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随着年有效放射剂量及工龄的增加,血清8-OHdG水平呈上升趋势(均P<0.05)。提示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会引起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血清8-OHdG水平升高,导致DNA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宁夏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宁夏放射工作人员1 077名作为接触组,非放射人员204名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的差异;对接触组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分析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结果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淋巴细胞微核率,均为接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0.07%>0.02%,0.28%>0.19%);淋巴细胞微核率女性高于男性(χ2=8.722、30.056,P<0.05);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淋巴细胞微核率最高,为0.31%;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率均随着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趋势=23.553、87.614,P<0.05);晶体混浊率均伴随着工龄的增长而增加(χ2趋势=4.410,P<0.05)。结论 小剂量电离辐射对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放射作业人员肝功能与染色体损伤水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珠海市443名无肝脏病史、工龄≥1年的在职放射人员作为观察组,202名拟接触放射性作业的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信息并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应用比色法和胞质分裂阻滞试验分别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采用腹部B超进行肝脏疾病筛查,并计算频率比(FR)及其95%CI值。结果观察组中,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升高者(50 U/L)微核率[(0.76±1.43)‰]也显著升高(FR=2.59,95%CI为1.66~4.05,P0.001),两者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_(趋势)0.001);而ALT升高者(40 U/L)微核率[(0.35±0.70)‰]显著降低(FR=0.54,95%CI 0.31~0.94,P=0.030),两者也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_(趋势)=0.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与微核率则未见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_(趋势)均0.05)。对照组中未发现各肝功能指标与微核率的关联性。结论γ-GGT和ALT升高与放射人员染色体损伤水平有关联,放射人员肝功能异常与染色体损伤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放射工作作为一种有害作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对造血系统及眼晶体的损害。为了解我省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健康。笔者选取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全面体检的结果进行分析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供同行参考。1 对象与材料来源选取本省从事放射工作人员 112名作为放射组 ,男 98名 ,女 14名 ;工探 2 1名 ,医用 X线 6 7名 ,核医学6名 ,其它 18名 ;平均年龄 30 .5 (2 2~ 5 9)岁 ;选取非有毒有害作业的行政人员 86名 ,作为对照组 ,男 77名 ,女 9名 ,平均年龄 2 9.8岁 ,两组人员的性别构成及年龄均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低剂量医用电离辐射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长期小剂量医用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者健康的影响,为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改进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530名医用电离辐射工作人员做为调查对象,监测其受照剂量,选取87名健康医务工作者做为对照组,同时进行健康检测(包括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放射组的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47mSv。放射组神经衰弱样症状、皮肤损伤和晶体混浊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有随放射工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放射组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有随工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结论 长期小剂量接触电离辐射仍可使机体产生一定的辐射损伤,应该进一步加强辐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放射线对作业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除外)609例从事放射作业人员做为观察组,同一地区随机抽取202名非射线接触者的职工作为对照组,进行肝肾功能指标的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LB、AST、BUN、CREA、U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不同工龄组放射工作者GGT含量、不同工种放射工作者ALP、BUN、CREA、UA含量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长期从事放射作业,对人体肝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射线对放射工作者健康的影响,为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547名放射工作者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分别进行了受照剂量临床查体、实验室检查.结果个人年受照有效剂量约为4.5~15 mSv.血象异常检出率以医用同位素应用者的血细胞效应最为明显.白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均有随放射工龄的延长而降低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球蛋白IgG、IgA相对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长期小剂量的电离辐射照射可使机体受到一定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