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力  张华  乔庆 《武警医学》1998,9(11):642-643
肝脓肿传统治疗方法是大剂量抗生素和外科手术引流。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应用介入性超声治疗肝脓肿的报告[1~2]。介入性超声治疗包括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抽吸术和置管引流术。该方法与传统治疗比较,有操作简单、经济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近5a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细菌性肝脓肿96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及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结果典型的超声表现为肝内不规则的圆形无回声或低回声包块,包膜光滑完整。脓腔的平均直径为(8.12±4.31)cm,其中脓肿直径5cm 51例,脓肿直径≥5cm 45例。细针抽吸组和置管引流组中脓肿直径≥5cm患者经过治疗后随访3个月,其中细针抽吸组中治愈21例,治愈率为95.45%;置管引流组中治愈22例,治愈率为95.65%;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细针抽吸组和置管引流组中脓肿直径≥5cm患者的治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细针抽吸组和置管引流组中脓肿直径5cm患者经过治疗后随访3个月,其中细针抽吸组中治愈22例,治愈率为100.00%;置管引流组中治愈23例,治愈率为100.0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细针抽吸组和置管引流组中脓肿直径5cm患者的治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组织活检能快速明确肝脓肿诊断,对于直径≥5cm直径5cm的细菌性肝脓肿应分别首选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细针抽吸术等介入性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肝脓肿是一种常见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疾病,起病急,肝脏广泛受损,此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70%。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加药物治疗。对患者而言,创伤大,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重。部分老年患者因全身状况差而无法接受手术治疗。我院采用超声导引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治疗肝脓肿,从2003年-2008年共完成9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38岁。患者 2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口渴、乏力、多饮、多尿 ,服药治疗后症状无减 ,日渐加重 ,出现寒战高热 ,体温 39~ 4 0℃ ,并出现盗汗症。行胸部CT扫描提示右肺中叶占位性病变 (周围型肺癌 ) ,右肺中叶炎性假瘤而转入我院。查体 :T 38.6℃ ,P 90·min-1,R 18·min-1,BP 16 / 10kPa ,一般情况尚好 ,肺部听诊 :右肺中下部呼吸音减弱 ,听诊为实音 ,左肺正常。肝脾未触及无压痛 ,余均正常。X线检查右肺球形阴影多虑为结核球 ,右侧胸膜炎并少量胸腔积液。CT检查 :①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多为肝癌 ,脾增大 ;②右肺及胸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方法(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优势。方法68例肝脓肿住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治疗组(30例)和外科手术组(38例),对比分析两者的疗效。结果微创治疗组术后患者疼痛持续时间、术后自主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外科手术组(P<0.01或P<0.05)。结论微创治疗肝脓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应作为肝脓肿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置管引流与药物联合治疗肝脓肿。方法 :使用ALOKASSD - 2 5 6EUB 4 0 5超声诊断仪 ,探头为穿刺引导探头及凸阵探头 ,频率 3.5MHz;使用日本八光引流管。治疗时在超声动态监视下将猪尾引流管置入脓腔 ,抽尽脓液并冲洗注药。结果 :16例肝脓肿共 2 3个病灶 ,其中单发脓肿 11例 ,多发 5例 ,脓肿直径 3.6cm× 2 .5cm~ 10 .8cm× 8.6cm ,抽出脓液 15~ 4 6 0ml,共行穿刺 2 6次。 13例一次穿刺治愈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本方法具有适应证广 ,创伤小 ,副作用小 ,疗效可靠等优点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及联合用药治疗肝脓肿6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对肝脓肿 6 7例在超声引导下及联合用药进行治疗 ,并与 2 8例手术组相对照。结果超声引导治疗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手术组 ,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86~ 2 0 0 2年 ,我院收治肝脓肿 95例 ,其中超声引导治疗组6 7例 ,男 4 6例 ,女 2 1例 ,年龄 11~ 72  相似文献   

8.
肝脓肿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秀峰  倪家连 《人民军医》2005,48(11):672-673
肝脓肿(liver abscess,LA)是肝脏外科常见的严重疾病,多发生于胆道疾病、糖尿病、肝移植术后及钝性肝外伤非手术治疗后的病人;而艾滋病、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囊癌和肺结核等病人也可发生LA。LA以细菌性脓肿多见,致病菌多为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还包括变形杆菌和肺炎杆菌等。近年来,随着外科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LA的病死率显著下降。Hashimoto等报道LA病死率已由原来的70.0%下降到15.0%。现将LA外科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应用超声进行诊断以治疗,观察其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治细菌性肝脓肿患者89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切开引流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0.91%)没有太大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发生肺炎与腹腔出血的人数与对照组相比没有较大差异,两组结果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发生感染的概率(38.64%)与观察组发生感染的概率(4.44%)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 在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能够更加准确的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做出判断,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颜朝晖  张卫兵  刘华  陈建 《武警医学》2013,24(2):143-145
 目的 对比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细针抽吸术与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方法 细菌性肝脓肿98例,其中直径≥5 cm 46例,直径<5 cm 52例。对以上两种大小的脓肿,分别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细针抽吸术和置管引流术两种方法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脓肿消失时间、患者住院时间、血象、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等。结果 直径≥5 cm肝脓肿,置管引流术组在住院天数、脓腔消失时间等方面优于细针抽吸术组(P<0.05),在术后血象、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方面两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径<5 cm肝脓肿,两种方法在住院天数、脓腔消失时间、术后血象、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直径≥5 cm、直径<5 cm的细菌性肝脓肿,应分别首选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细针抽吸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穿刺抽吸、冲洗治疗肝脓肿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对35例肝脓肿进行抽吸及冲洗治疗,冲洗液采用庆大霉素与甲硝唑混合溶液。结果 本组35例肝脓肿中多房脓肿8例、单房脓肿27例;其中8例脓肿腔内见有气体。经过一次抽吸冲洗治愈者25例,二次治愈者4例,三次治愈者6例。抽吸冲洗出脓汁的量在35mL-760mL。绝大部分病人治疗后于当日体温恢复正常。5例未住院,其余30例病人住院时间平均6.5d。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脓肿是一项操作简便安全、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定位准确、损伤小、适应性广泛、便于广泛推广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脓肿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DSA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并采用不同冲洗液冲洗脓腔治疗肝脓肿116例,进行资料分析,患者平均(59.98±16.73)岁,其中男性76例,女性40例。既往有糖尿病49例,无糖尿病67例;脓肿单发者48例,多发者68例;住院期间有并发症者104例,无并发症的12例。对穿刺液经行细菌培养,大肠杆菌阳性者20例,肺炎克雷白杆菌52例,其他致病菌8例,培养阴性36例。按冲洗液不同分为两组:A组,置管后先使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明确后改用含敏感抗生素液体冲洗脓腔,共68例;B组,置管后全程使用甲硝唑冲洗,共48例。 结果116例肝脓肿患者治疗有效率100%。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有无并发症对住院时间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与住院时间无相关关系;糖尿病、脓肿数目及不同冲洗方法对住院时间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DSA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治疗肝脓肿疗效确切,糖尿病是影响住院时间的重要因素;多发肝脓肿的住院时间较单发的明显延长;采用敏感抗生素溶液冲洗肝脓肿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儿童肝脏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1例实施肝脏血管瘤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 d至9岁;先天型肝脏血管瘤26例,婴儿型肝脏血管瘤5例;肝脏多发病变5例,单发病变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CT增强扫描以及肝脏血管瘤硬化栓塞术。依据患者治疗前后CT影像学表现,分析肝脏血管瘤硬化栓塞术对不同分型患者治疗疗效。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婴儿型及先天型肝血管瘤介入治疗术前、术后体积差异。 结果23例接受单次介入治疗,6例接受2次介入治疗,2例接受3次介入治疗。26例患儿接受随访,包括先天型肝血管瘤23例,婴儿型肝血管瘤3例。11例瘤体完全消失,患儿完全康复,15例瘤体部分缩小(4例缩小70%以上,效果显著;6例缩小30%~50%,部分有效;5例缩小低于30%,效果欠佳)。先天型肝血管瘤术前、术后平均体积分别为(161.86 ± 21.40)cm3、(41.46 ± 9.73)cm3,婴儿型肝血管瘤术前、术后平均体积分别为(22.73 ± 1.92)cm3、(11.18 ± 3.18)cm3,术前、术后体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肝脏血管瘤硬化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对儿童肝脏血管瘤治疗效果较好,且术前分型是儿童肝脏血管瘤介入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细菌性肝脓肿螺旋CT的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螺旋CT的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资料完整并经手术或治疗后证实的细菌性肝脓肿的螺旋CT表现,包括临床、平扫、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临床特点:发热或1个月内发热病史,血常规-白细胞增高;病灶单发24例,2个病灶以上15例,病灶总数57个。平扫表现:肝内低密度灶,边缘模糊或清晰,病灶内密度不均,可见环形带及分房样改变;可伴气体、结石以及胸腔少量积液。增强表现:a)动脉期表现:低密度病灶周围肝组织强化明显,而病灶本身或边缘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伴肝段一过性强化12例。b)门静脉期表现:(a)病灶呈不规则强化4例;(b)环征(单、二、三环)30例;(c)多房状征或花瓣征5例。c)延迟期表现:病灶缩小或不变,水肿带消失或模糊,脓肿壁或分隔呈“持续强化征”。结论 临床发热及白细胞增高和螺旋CT扫描病灶表现为病灶积气、动脉期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呈“环征”强化、延迟期呈“持续强化征”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介入性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介入性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96例乳腺疾病患者均经超声引导自动活检和病理组织学诊断。其中,54例良性乳腺结节性病变患者又经超声引导经皮注射无水酒精硬化治疗。治疗后,对54例患者随访了0.5a~5a,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96例中,超声引导自动活检获得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者181例,诊断率为92.3%。54例良性乳腺结节病变患者中,在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无水酒精硬化治疗后,结节消失或仅留痕迹者45例,治愈率为83.3%。研究发现,治疗效果与结节的大小及物质性质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本组病例中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性超声在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癌的介入性热化疗:最佳灌注温度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肝癌经肝动脉行介入性热化疗的最佳灌注温度。方法 实验猪 8头 ,按不同灌注温度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头 ,分别灌注 4 5、5 0、5 5和 6 0°C(导管流出温度 )的生理盐水。术后 14d将实验猪处死 ,取出肝脏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观察热灌注前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一般情况的变化。评价热灌注的适宜温度。临床上选取肝癌 35例 ,采用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将 80cm 5F导管超选至肿瘤的供血动脉内 ,先灌注 6 0~ 6 5°C ,导管流出温度 (4 7.5 5± 0 .4 4 )°C ,化疗药液。再用 6 0~ 6 5°C化疗药碘油乳剂栓塞。定期随访 ,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猪肝动脉热灌注显示 ,出导管温度 >5 0°C热灌注导致肝功能明显受损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等不良反应 ;其中 6 0°C组 ,热灌注区见大片状热凝固坏死 ,5 5°C组热灌注区可见点灶、斑片状的热凝固坏死。≤ 5 0°C对肝功能和机体影响不明显 ,热灌注区未见明显异常的病理改变。临床上以 (4 7.5 5± 0 .4 4 )°C进行介入性热化疗治疗肝癌 ,近期随访肿瘤的生长率为 - (0 .35± 0 .32 ) ,有效率 (PR +CR)为 79.2 % ;0 .5、1和 1.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 (35例 )、80 % (2 8例 )和 6 0 % (2 1例 )。不良反应与文献报道的常规介入  相似文献   

17.
It is an era of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US).Various new techniques such as three-dimensional US(3D US),interventional US,and contrastenhanced US(CEUS)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clinical practice.Dr.Xu and his colleagues have taken advantage of these techniques and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relevant studies.Their use of 3D US in the liver,gallbladder,liver tumor volumetry,guidance for ablation,and 3D CEUS has widened the application of 3D US in the clinic.They found that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after thermal ablation with curative intent was determined by treatment response to ablation,pretreatment serum AFP,and liver function reserve.Tumor response to treatment was the most predictive factor for long-term survival.They compared the use of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an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CC and found that both are effective methods in treating HCCs.The local tumor control,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treatment, and long-term survival were equivalent for the two modalities.They first compared the enhancement patterns of HCC and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nd proposed the diagnostic clues for ICC,liver angiomyolipoma(AML),gallbladder cancer,renal carcinoma,and renal AML,which have greatly enhanced the role ofCEUS in the clinic.They also evaluated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CEUS in characterizing complex cystic focal liver lesions and the agreement between two investigators with different experience levels;and found that CEUS is especially useful for the young investigator.They assessed the effect of anti-angiogenic gene therapy for HCC treated by microbubble-enhanced US exposure and concluded that gene therapy mediated by US exposure enhanced by a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 may become a new treatment option for HC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典型肝脓肿的CT动态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肝脓肿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2例不典型肝脓肿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具有多样性:CT平扫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区,形态呈类圆形,边缘模糊或较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呈小环状、蜂窝状、花瓣状、网格状、簇状表现,夹杂不明显强化的低密度区,延时期病灶仍有强化表现。其多样的CT征象与肝脓肿所处时期密切相关。结论:螺旋CT动态多期增强扫描有助于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对判断脓肿的病理过程和指导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CT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肝脓肿穿刺引流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本组20例肝脓肿患者,均经临床、生化和影像学(CT)检查确诊为肝脓肿,行CT引导下定位穿刺抽吸并置管引流.脓肿位于肝左叶6例,肝右叶9例,肝2叶5例.结果 14例为单个脓肿,6例为多发脓肿,单个脓肿经1次抽吸后脓肿完全消失9例,1例经2次抽吸基本消失,多发或多房脓肿穿刺先抽较大脓肿,后抽较小脓肿,或分次抽吸,20例均放置引流管并冲洗,平均引流置管时间为19.2 d,所有患者至随访截止日未见复发.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抽吸引流足治疗肝脓肿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