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肿瘤之一,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3倍,膀胱癌组织中发现有雄激素受体(AR),雄激素受体在膀胱癌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膀胱癌也属于激素相关性肿瘤成员之一,这就可以很好解释发病率的性别差异。雄激素介导的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然而,雄激素受体是如何调节膀胱癌的进展也没有特征性,而且在膀胱癌进展过程中,雄激素受体途径是否发挥主要作用目前仍有争论。这篇综述主要总结了AR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异常、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异常参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雄激素经雄激素受体途径引起膀胱肿瘤,也许去势治疗可以为膀胱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了新途径。雄激素受体诱导膀胱癌的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雄激素受体(AR)属于类固醇激素受体家族,分布于雄激素效应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在介导某些雄激素的生物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雄激素不仅能够通过促进造血生长因子的释放刺激造血,而且能够直接作用于造血细胞,促进造血。此外,雄激素尚有其他对造血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雄激素是一类含有19个碳原子的甾体激素,能促进雄性性征的出现并维持其正常状态。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是一种配体依赖性反转录调节蛋白,主要位于睾丸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的胞核内。雄激素通过与特异的AR结合发挥生理学作用。近年来,痛风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中95%的痛风患者为男性,提示雄激素在痛风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往,雄激素及其受体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遗传性疾病等领域,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雄激素及其受体与痛风的发病和发展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近年来从雄激素及其受体与细胞因子、细胞免疫等方面的研究来对雄激素及其受体与痛风的关系进行综述,希望对以后痛风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雄激素及其受体对造血系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雄激素受体属于类固醇激素受体家族分布于雄激素效应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在介导某些雄激素的生物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雄激素不仅能够通过促进造血生长因子的释放刺激造血,而且能够直接作用于造血细胞,促进造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在鼻咽纤维血管瘤中的状况及其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鼻咽纤维血管瘤细胞浆及胞核内雄激素受体,并与正常组织进行对比。结果:肿瘤组中胞核和胞核内雄激素受体全部为阳性或强阳性,而对照组内胞浆阳性率为13%,胞核为6.67%;肿瘤组细胞浆和细胞核内雄激素受体明显离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的发生可能与该部位组织内雄激素受体异常增多有关,肿瘤细胞内雄激素受体异常增多的患者更易复发,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型肿瘤。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表达率70%,与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率和预后密切相关。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在不同乳腺癌亚型中增殖效应不同。多项抗雄激素受体临床试验正在进行,雄激素受体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新靶点。本文就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信号通路、临床预后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病因未完全阐明,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变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种受体在前列腺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11在沈阳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完成。选择中国医科大学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增生症标本45块,前列腺癌标本30块及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中12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标本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雄激素受体表达情况(表达强度为0~,>为强阳性,阳性表达强度高,为细胞分化率强)。结果:①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91%,87%,50%)。②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和正常组织(90%,71%,58%),而增生组织中雄激素受体强阳性率又明显高于正常组织(51%,8%)。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雄激素受体表达在正常组织中呈负相关(r=-0.706,P<0.05),增生组织中两者表达无相关(r=0.132,P>0.05),而癌变组织中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578,P<0.01)。结论:在病理状态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雄激素受体之间的关系没有减弱,而是进一步增加,并且其各自的强阳性率也均显著提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这种超敏状态,在基质-上皮的相互作用中介导雄激素的生物学效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雄激素受体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失衡对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的发生起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德林 《新医学》2003,34(9):540-541
1引言雄激素-睾酮主要由睾丸间质细胞合成,极少量雄激素-脱氢表雄酮由肾上腺网状带分泌。正常男子睾丸每日合成4~9mg睾酮。睾酮由孕烯醇酮经17羟化并脱去侧链形成,在5α还原酶作用下转变为5α双氢睾酮,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循环中的大部分睾酮与性激素结合蛋白结合,没有生理活性,部分与白蛋白结合,只有2%是游离的。与白蛋白结合的睾酮和游离睾酮可被组织利用,统称生物活性睾酮。年轻人睾酮有昼夜节律,早上8时最高,午夜最低。2雄激素缺乏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2.1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近年的资料证明内源性睾酮与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雄激素及其受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HAPC男性患者40例和体检健康男性40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睾酮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雄激素受体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HAP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雄激素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而血清睾酮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雄激素可能通过雄激素受体介导的生物学效应,在HAPC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病因未完全阐明,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变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种受体在前列腺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11在沈阳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完成。选择中国医科大学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增生症标本45块,前列腺癌标本30块及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中12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标本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雄激素受体表达情况(表达强度为0- ,&;gt;++为强阳性,阳性表达强度高,为细胞分化率强)。结果:①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9l%,87%,50%)。②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和正常组织(90%,71%,58%),而增生组织中雄激素受体强阳性率又明显高于正常组织(51%,8%)。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雄激素受体表达在正常组织中呈负相关(r=-0.706,P&;lt;0.05).增生组织中两者表达无相关(r=0.132,P&;gt;0.05),而癌变组织中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578.P&;lt;0.01)。结论:在病理状态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雄激素受体之间的关系没有减弱,而是进一步增加,并且其各自的强阳性率也均显著提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这种超敏状态,在基质一上皮的相互作用中介导雄激素的生物学效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雄激素受体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失衡对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的发生起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雄性大鼠一生中成骨细胞内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的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雄性大鼠血清睾酮含量变化及规律来进一步探讨雄激素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7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用放免法对不同月龄大鼠进行睾酮测定,采用二次酶消化、反复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并进行鉴定,应用半定量Westernblot法对不同月龄雄性Wistar大鼠成骨细胞内雄激素受体进行检测。结果:①AR表达在1,2月龄组呈低度表达,分别为87.70±2.68,90.74±2.06(染色法)。4月龄组AR开始呈现上升趋势,6月龄组以后AR表达开始明显增高,至10,12,14月组AR达到高峰,分别为142.9±4.73,154.2±6.67,190.6±5.80(染色法)。16月组以后表达呈现下降趋势。②不同月龄雄性大鼠血清睾酮浓度亦呈规律性分布。③血清睾酮与雄激素受体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关系(R=0.1675,P<0.01)。结论:①AR表达在不同月龄大鼠呈规律性分布,AR的表达应与雄激素水平是相一致的。②雄激素直接与成骨细胞的AR结合或在5-ɑ还原酶的作用下变成双氢睾酮(DHT)后与AR结合来调控成骨细胞的一系列功能是雄激素在体内维持骨稳态的主要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背景:国内外对雄激素受体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心肌,忽视了心内神经系统,而心内神经系统在心脏的功能调节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雄激素受体蛋白及其mRNA在睾丸切除后大鼠心内神经节的表达及其是否受雄激素的影响,并与正常及睾丸切除后睾酮替代大鼠比较。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解剖学系。材料:实验于2003-01/05在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质量150~250g,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不切除睾丸。②睾丸切除组:切除大鼠双侧睾丸。③睾酮替代组:大鼠睾丸切除后注射睾酮0.2mg/次,1次/3d,持续3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心内神经节雄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及其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心内神经节雄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的阳性率(阳性细胞数/总细胞数×100%)及其平均吸光度值。结果:大鼠6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3组大鼠心内神经节均存在雄激素受体阳性神经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睾丸切除组大鼠心内神经节雄激素受体及其mRNA表达的阳性神经细胞阳性率和平均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睾酮替代组(P<0.05),但睾酮替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心房后壁心内神经节存在雄激素受体,并且受雄激素调节。  相似文献   

13.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ndrogeninsensitivitysyndrome,AIS)是一类主要与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是男性假两性畸形中常见的类型[1]。患者的染色体为46,XY,性腺为睾丸,由于雄激素受体的异常,导致雄激素的正常效应全部或部分丧失而出现多种临床表现,可从完全的女性表型到男性表型仅有男性化不足或不育。临床根据患者有无男性化表现,将AIS患者分为无男性化表现的完全型(completeAIS,CAIS)和有男性化表现的不完全型(incom.pleteAIS,IAIS)2大类[2]。  相似文献   

14.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也是性别差异较大的肿瘤之一,男性恶性肿瘤中列第四位,女性列第六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3.5倍[1]。早在几十年前就有学者发现膀胱癌组织中存在性激素受体,并提出除了吸烟和化学致癌物等环境因素外,性激素的影响可能与这种性别差异有关,并且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2]。在性激素中,雄激素及其受体(AR)对膀胱癌的作用较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区CAG重复序列缺失的突变重组体,观察CAG重复序列的有,无对雄激素受体转录及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5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完成。按照重叠延伸反应的原理扩增CAG重复序列两端的基因片段,再将两片段混合,在加入一个引物的情况下进行8个PCR循环以有效完成重叠延伸,然后再加入另一引物进行22个循环,完成目的片段指数扩增,将目的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AR-IRES2-EGFP,转染HEK29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EK293细胞雄激素受体蛋白。结果:构建的CAG重复序列缺失的突变重组体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转染真核细胞可检测到雄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结论:重叠延伸PCR是进行体外基因拼接、体外缺失突变的简单、快速的基因重组技术;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区CAG重复序列缺失的突变重组体的成功构建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Kennedy病也称脊髓延髓性肌肉萎缩,是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是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内三核苷酸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重复序列异常增多导致的疾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肌无力和肌萎缩,累及四肢近端肌肉及延髓肌,可伴有男性乳房发育、性功能减退等雄激素不敏感表现。由于患病率较低,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特别是对患者雄激素不敏感表现认识不足,造成许多误诊及诊断延误。本文对Kennedy病患者的雄激素不敏感表现做一系统讨论,以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和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癌中的相互关系。方法病例来自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增生患者45例,前列腺癌患者30例,应用免疫SABC法探测KGF和AR在所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0.05)。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和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中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研究显示KGF和AR的过度表达及相互间的调控异常可能是导致前列腺癌的原因,其中KGF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抗雄激素药物来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绝大多数患者都进展为侵袭性更强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HRPC),HRPC的患者通常雄激素受体(AR)基因表达增加。现已证实第一代AR拮抗剂如康士德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表达更高的AR。作者介绍了两种化合物RD162和MDV3100,它们在AR表达增加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抗雄激素活性。其结合AR的亲和力比临床上常用的抗雄激素药物康士德更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和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癌中的相互关系。方法病例来自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增生患者45例,前列腺癌患者30例,应用免疫SABC法探测KGF和AR在所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0.05)。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和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中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研究显示KGF和AR的过度表达及相互间的调控异常可能是导致前列腺癌的原因,其中KGF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阴茎勃起是一个由生物因子及激素调控的神经-血管生物过程.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松弛而诱发勃起的过程主要是由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 介导的.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ede,CO) 是继NO之后发现的重要气体信使分子,在细胞间通讯调节中发挥信号转导作用,二者有相似的作用机制.阴茎是雄激素的靶器官,其组织结构受雄激素调控,雄激素如何参与阴茎勃起调控的分子机制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