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焱  林春燕 《海南医学》1996,(2):122-127
采用WHO推荐的RD,HEP2两种细胞株对全省1994年送检的24例患者的45份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阳性率为33.33%(15/45),其中,非脊灰肠道病毒占60%(9/15);其余3例(6份)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分别为I型疫苗相关株,Ⅱ型疫苗相关株。较之1993年,海南省脊灰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但疫苗相关病例及非脊灰肠道病毒引发病例有增长趋势,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1989年~1992年4年中,脊髓灰质炎(脊灰)发病1152例,1990年为流行高峰,共发病990例。流行特征为:从地区分布看,平原高于山区,农村高于城市,从季节分布看,发病主要在春夏季节;从年龄分布看,出现年龄偏小现象;流行毒株以Ⅰ型为主。究其原因,是计划免疫工作不落实。1992年脊灰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又与强化了免疫工作有关。作者认为,加强疫情快报制度、提高病例随访率、抓好标本及时采集、做好疫情监测工作是加快消灭脊灰步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我省2000~200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脊髓灰质炎(脊灰)阳性病毒分离情况,了解分析脊灰(PV)病毒阳性分离率与患者年龄、免疫史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0~2009年AFP病例脊灰病毒分离阳性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从1 192例AFP病例粪便标本检出脊灰疫苗类似株病毒(PV)54例,其中PVⅠ型14例,PV Ⅱ型10例,PV Ⅲ型18例,PV 混合型11例,PV+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例.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类似株病毒.结论 实验室监测质量在保证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脊灰实验室要提高病毒检出的敏感性,为维持无脊灰提供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4.
消灭脊髓灰质炎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智豪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867-1869
自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决议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以来,消灭脊灰的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WHO的美州区、西太平洋区和欧州区分别宣布实现了无脊灰目标。全球目前只有非洲区、东地中海区和东南亚区的6个国家仍有脊灰流行。随着全球消灭脊灰目标的临近,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疫苗衍生病毒(VDPV)的流行、疫苗相关麻痹型病例(VAPP)的发生等对无脊灰状态成果的巩固威胁很大。采取的应对措施是继续保持高水平、高质量的免疫接种率,在高危地区开展“扫荡”免疫和开展高质量的AFP(急性驰缓性麻痹)监测。  相似文献   

5.
采用WHO推荐的RD,HEP2两种细胞株对全省1994年送检的24例患者的45份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阳性率为33.33%(15/45),其中,非脊灰肠道病毒占60%(9/15);其余3例(6份)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分别为Ⅰ型疫苗相关株,Ⅱ型疫苗相关株。较之1993年,海南省脊灰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但疫苗相关病例及非脊灰肠道病毒引发病例均有增长趋势,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海南省2005—200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病原学监测结果,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方法,用RDa和L20B细胞对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粪便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2005~2009年从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966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33株脊髓灰质炎病毒(PV)毒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96株;33株PV毒株中PVI型8株、PVⅡ型6株、PVⅢ型5株、PV混合型(Pmix)13株、PV+NPEV混合株1株。所有PV毒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均为脊灰疫苗相关株。结论海南省2005~2009年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中未发现脊灰疫苗衍生毒株(VDPV),且脊灰实验室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都达到WHO的标准,表明海南省AFP病例的病原学监测敏感、高效。  相似文献   

7.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泪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15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急性期的泪液细胞学,其中重症肌无力5例,急性脊髓炎4例,多发性肌炎2例,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2例,多发性硬化1例,视神经脊髓炎1例,并以9例正常人泪液的细胞学作对照。结果表明,实验组泪液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反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6,P=0.014),单核细胞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泪液中有激活淋  相似文献   

8.
脊髓灰质炎9例李蓉,枟国军,杨秋格,王秀霞,苏静,张子荣附属二院儿科(050000)石家庄铁路防疫站病毒室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疫苗;口服;病毒分离1992年8月~1993年2月对门诊与病房因发热下肢乏力或破行疑为脊瞩灰质炎(以下旬称脊灰)的26名患儿进...  相似文献   

9.
海东地区1992~1993年脊髓灰质炎流行情况分析青海省海东地区卫生防疫站王有义我区1987年发生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流行后。间隔4年,又于1992和1993年连续发生局部地区脊灰爆发流行。虽经连续三年进行了六轮强化免疫活动维持了较高免疫率,有...  相似文献   

10.
报告南通市崇川区1955-1994年40年脊髓灰质炎流行情况分析,本区平均发病率为2.85%/10^5,其中1977,1978,1981-1994年有16年无脊灰病例报告;4岁以下儿童病例占总病例数的63.30%,1992,1993年开展强化免疫,服苗率均达95%以上;1993年开展AFP监测,确认无脊灰病例漏报。分析认为,为达到1995年消灭脊灰的目标,当前尤应加强对市我流动人口的计算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1991-1995年共报告AFP病例418例,确诊脊髓灰炎78例,排队非脊灰AFP病例340例。脊灰发病率波动在0.01-0.06/10万之间。已确诊的78例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病年龄全部集中在2岁以下的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4.6%.通过落实报病奖励,标本采集,送检经费及开展联合监测等多项措施,使1995年AFP报告发病率达了1/10万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糖丸,是预防脊灰最有效的生物制品,是消灭脊灰最好的方法,塔城市1995年5月以来已经连续11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但是,在脊灰强化免疫过程中,有个别婴幼儿出现过敏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了解宁波市应用口服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AFP)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后,有效地控制脊灰发病率的效果,为进一步巩固消灭脊灰成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葫芦岛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中和抗体水平,为及时制定免疫策略,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调查葫芦岛市2个县区7个不同年龄组人群420名,采用细胞中和实验法检测脊灰中和抗体。结果被检测的420名人群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性率为98.17%,其中Ⅰ型为99.05%、Ⅱ型为98.33%、Ⅲ型为97.1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cmetric mean titer,GMT)值分别为1∶109.43、1∶69.16、1∶46.62。结论葫芦岛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性率较高,均〉95%,显示葫芦岛市健康人群有较高的脊灰免疫覆盖率。GMT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已形成抵御脊灰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5.
吴小玲 《中国热带医学》2006,6(3):432-432,423
目的 分析高州市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的监测情况,以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对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和口服脊灰疫苗(OPV)免疫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0-2004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22例,确诊为非脊灰AFP病例21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大于1/10万,其它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五年来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大于99%,强化免疫接种率均大于96.5%。结论 高州市AFP病例监测运行高效,OPV继续保持高水平免疫接种率,全市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云南省临沧市1例缅甸输入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病例调查中实验室的监测情况,为云南省应对缅甸输入VDPV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与缅甸接壤地区入境就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标本进行脊灰病毒(PV)特异性引物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快速检测,现场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及边境地区健康儿童粪便标本开展脊灰病毒监测和肠道病毒型别特征分析;在病例所到过的临翔区和与缅甸接壤的镇康县连续6个月采集环境污水标本开展PV检测分析;采集境内外健康儿童血标本开展脊灰中和抗体水平分析,对输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经实验室分析证实在中国消灭和维持无脊灰工作进程中监测到首例缅甸输入VDPV病例,病毒型别为Ⅰ型VDPV,有21个核苷酸变异,变异率2.3%。在病例密切接触者、健康儿童及外环境中未检测到同类病毒。在健康儿童中检测到NPEV 13株,在环境标本中检测到NPEV 5株,PVⅢ1株,境内儿童脊灰中和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是100.00%、100.00%、98.00%;境外儿童三型阳性率分别是94.34%、100.00%、84.91%。结论云南省脊灰监测系统敏感性高,具备及时发现输入疫情的能力,病例输入后开展人际监测和环境监测,证实边境地区有较好的免疫屏障,未在云南省境内引起二代病例,但云南省面临再次输入的风险较大,应充分发挥实验室监测作用,严防病例或病毒输入后引起本地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7.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玉艳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8):1018-1020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以肢体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自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脊灰的目标后,世界各国大力开展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免疫,脊灰的发病率明显下降。目前本病的流行国家已由1988年的125个降至2008年的4个。  相似文献   

18.
炎痛宁喷雾液治疗褥疮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炎痛宁喷雾液治疗褥疮49例,并与1/5000南西林溶液(34例)作对照。临床观察结果表明:(1)炎痛宁组总有效率达95.92%,高于呋喃西林对照组(41.18%),P〈0.001。(2)炎痛宁对1-2期褥疮疗效最好,地阻断褥疮向深度发展有积极意义。(3)炎痛宁组褥疮治愈时间指数均明显估于呋喃西林对照组(4)炎痛宁使用方便,对皮肤无明显刺激性,无皮肤过敏反应,安全而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经MRI确诊的85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资料进行了分析。MRA显示脑内血管形态异常者58例(68.2%),其中脑梗塞组47例(71.2%),比传统的血管造影术显影率高。脑卒中急性期脑血管成像表现为4种类型:①完全闭塞;②不完全闭塞;③血管稀少、血流减慢;④血管移位变形。脑梗塞组以①、②型表现者占91.7%,而脑出血组则以④型为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邱宏  杨力群 《宁夏医学杂志》2001,23(10):610-610
1999年在银川市的幼儿园和小学随机抽取2-8岁儿童的60份血清,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麻疹、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监测。结果,麻疹、脊灰Ⅰ、Ⅱ、Ⅲ型的抗体阳转率均为100%,达保护水平者均为95%以上。提示,银川市2-8岁儿童麻疹与脊灰疫苗的抗体水平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随年龄的增长而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