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向勇 《吉林医学》2013,34(21):4243
目的:探讨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观察组采用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胫骨平台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膝关节骨折复位满意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膝关节后内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暴露直接、操作方便、疗效明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丙 《吉林医学》2015,(6):1072-1073
目的:观察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以6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病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通过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骨折伤处恢复情况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方案术野更为清晰,便于医师操作,且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过程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漂浮体位下通过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2016年21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34 ~ 68岁,平均(47.86±8.60)岁,其中Schatzker分型中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8例,Ⅳ型1例,V型2例,Ⅵ型1例,所有患者均合并后柱骨折,均采用后内侧倒L形路治疗后柱骨折,疗效采用HSS评分系统对患肢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1.23±3.14)个月.术后下肢力线及关节面高度恢复满意.术后无内固定失效、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其中20例患者末次随访膝关节屈伸度可达到5°~ 120°.HSS评分平均为85.36±9.13.按照HSS评分分级标准,优17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5.2%.结论 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可有效恢复下肢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按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6)、观察组(n=36),对照组行后内侧入路,观察组行内侧入路,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42例,后侧柱骨折均采用胫骨平台后内侧入路,累及内、外侧柱者结合外侧入路或/和正中入路.[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为14~30分,优良率为90.5%; 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3~18分,优良率为95.2%.术后2例膝关节伸屈活动明显受限,经康复科康复锻炼后改善;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经向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及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后疼痛缓解.[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有利于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复位和固定,结合外侧入路或/和正中入路可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位和有效的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有效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运用恰当的康复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经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手术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经内侧入路单切口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6月间经内侧入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21例。取膝关节内侧切口显露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块,撑开骨折间隙,C臂机监视下经此间隙撬拨,植骨填充复位外侧平台满意后以克氏针固定;直视下复位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以4.5 mm空心螺钉和支持钢板内固定。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随访终末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和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评分。结果 15例患者随访10~13个月,平均11.5个月。6例患者失访,剔除出组。术后即刻和随访终末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和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终末时,屈膝100°~135°,平均122.3°;伸膝0°~7°,平均2.9°。膝关节HSS评分78~94分,平均86.8分;13.33% (2/15) 患者为轻度骨关节炎;无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内侧手术入路能够同时修复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和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坚强内固定可以充分防止力线改变和骨折再移位,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8.
9.
杜昆仑 《求医问药》2014,(15):194-195
目的:观察为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施行改良的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典的胫骨平台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的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情况,统计其对骨折复位的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及骨折复位的满意率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理想,操作简便,术野暴露良好,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经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8月~2013年8月新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经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效果。结果对58例患者进行为期1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13%的患者表现为轻度骨关节炎,所有患者无明显皮肤坏死、感染、内固定物断裂以及松动等并发症,膝关节HSS平均评分为(87.7±1.4)分。患者术后即刻与随访结束时刻胫骨平台内翻角与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给予经内侧入路治疗能有效防止出现骨折再移位、力线改变等,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手术中改良后内侧倒L型入路的实践效果。方法:对62例实施手术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路方式分为A组(32例,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方式进行手术)和B组(30例,采用常规入路方式进行手术)。对比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恢复下肢力线及关节面高度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结果:A组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恢复下肢力线及关节面高度时间均短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2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均远高于术前(P<0.05),且A组数据均远高于B组(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手术中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方式能够减轻创伤,加快术后恢复,并且有利于改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比较前内侧入路与后侧倒L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前内侧入路组、后侧倒L入路组,前内侧入路组25例采取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后侧倒L入路组25例采取后侧倒L入路手术治疗。术后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 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度、骨折复位情况、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后侧倒L入路组的骨折愈合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前内侧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后侧倒L入路组较前内侧入路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后侧倒L入路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前内侧入路组(P<005);后侧倒L入路组的膝关节活动度也明显优于前内侧入路组(P<005)。结论 后侧倒L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较前内侧入路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更快,患者满意度更高,可作为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的首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内侧入路单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采取后侧入路术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经内侧入路单切口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9%,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采取经内侧入路单切口内固定术治疗,不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也有助于患者骨折的快速愈合,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内侧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自愿选择原则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后侧入路治疗,研究组采取经内侧入路单切口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实施经内侧入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26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取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多钢板固定,术后通过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等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26例患者均进行6~18个月随访(平均11.4个月),切口均I/甲愈合,未出现皮肤坏死感染及内置物外露等情况,术后定期行患肢影像学检查,患侧胫骨平台关节面未见再次塌陷.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16例、良6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4.6%.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佳.  相似文献   

16.
陈智琨 《中外医疗》2016,(27):54-56
目的:分析并探究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一2015年4月间该院接诊的88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膝关节前外侧+前内侧入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各纳入病患4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评分、骨折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评分平均为(91.4±4.8)分,骨折复位良好率为93.2%,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可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单切口显露直视下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后髁骨折的效果。方法:10例胫骨平台双后髁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经腓肠肌内侧头比目鱼肌内侧入路,暴露后内侧、后外侧2个象限骨块,予以复位及钢板固定治疗,采用影像学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随访12~22个月。1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裂开,清创后重新缝合而愈合;1例出现后外侧关节面轻度丢失(<3mm),无力线改变。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3周,术后1年HSS评分为80~95分,平均87.9分,膝关节屈伸幅度为95°~135°,无其他的重要结构损伤及膝关节不稳。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单切口经腓肠肌内侧头比目鱼肌内侧进入,可以同时显露胫骨平台后内侧及后外侧象限,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是处理胫骨平台双后髁骨折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8.
陈永飞 《河北医学》2015,(2):309-311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2年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20例患者,调查患者病情,并对其行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结果: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24个月回访,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骨性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无感染或固定失败情况发生。按照Kellgren-Lawrence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功能评定,优12例,占60%,良6例,占30%,优良率达90%。结论:对患者行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能直视骨折位置,便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伊涛 《当代医学》2016,(5):65-66
目的:探究应用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40例,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20)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n=20)采用后侧入路治疗手段,比较2组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内外侧平台后倾角的愈合参数以及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5.0%较对照组的60.0%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后的内外侧平台后倾角的愈合参数分别为为(8.89±1.47)°、(7.88±0.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4±0.83)°、(5.45±0.89)°,而且骨折愈合时间(10.09±1.37)周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8±1.35)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骨折后康复得更快、更好。而且内外侧平台后倾角的愈合程度也大大地提高了许多,提高了该医院的治疗质量,值得医疗界引进及推广使用该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47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进行复位骨折钢板固定。[结果]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定,本组患者治疗后优24例,良1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5.16%。术中解剖清晰,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结论]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能充分显露骨折部位,准确复位和牢固固定,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解剖清晰,出血少,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是适合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