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朝晖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8,22(4):197-200
机体对视网膜葡萄膜抗原的自身反应与葡萄膜炎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免疫调节来治疗葡萄膜炎是一种前途良好的治疗方法,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点。本文就目前发现的一些免疫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用清开灵治疗葡萄膜炎共29例42眼,其中显效者17例26眼,有效者8例9眼,无效者4例7眼,有效率为83.3%。清开灵治疗眼部葡萄膜炎有如下优点:①病情控制比较好,②与皮质激素有协同作用,③可减少皮质激素用量及其副作用。④副作用少。但疗效作用缓慢,对于炎症重者必须与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感染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至2016年9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诊断为感染性葡萄膜炎并接受住院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18例(19只眼)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其中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8例、弓形虫性葡萄膜炎3例、弓蛔虫性葡萄膜炎1例、弓蛔虫合并弓形虫性葡萄膜炎1例及结核性葡萄膜炎5例。8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分别经过药物治疗或药物联合手术治疗,仅2例患者视力有轻度提高,余病情稳定,但视力无改善。1例弓形虫性葡萄膜炎因延误治疗导致视力降为光感/眼前,另外2例弓形虫性葡萄膜炎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均得到了提高。1例弓蛔虫性葡萄膜炎经过药物治疗后行玻璃体手术,视力由0.5提高到0.6;1例弓蛔虫合并弓形虫性葡萄膜炎经过对症治疗后视力由0.1提高到0.15。结核性葡萄膜炎患者经过抗结核等对症治疗后病情稳定,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弓形虫、弓蛔虫及结核性葡萄膜炎通常经过正确及时的治疗后,病情稳定,视力有改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通常病情较重,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全身及眼局部联合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葡萄膜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并诊断为葡萄膜炎的患者86例157眼,应用甲基强的松龙500~1000mg全身静点冲击3~5d,后改为强的松1mg/(kg.d)口服,并且逐渐减量;患眼局部应用甲基强的松龙40mg球后注射连续3~5d,并逐渐减量,依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镜下所见葡萄膜炎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恢复情况、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荧光渗漏情况及OCT检查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至随访期末,BCVA提高>2行者128眼(81.5%),BCVA无变化16眼(10.2%),BCVA下降13眼(8.3%);葡萄膜炎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完全或基本消退者149眼(94.9%);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渗漏完全或基本消失者131眼(83.4%);OCT检查后极部视网膜厚度降低者134眼(85.4%),不变者14眼(8.9%),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增加者9眼(5.7%)。结论: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葡萄膜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葡萄膜炎症,提高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7.
8.
9.
11.
前葡萄膜炎是葡萄膜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病因复杂,易复发。本文对十年来经治的153例前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53例患者,男性84例,女性69例,男女之比为1-22∶1。年龄6~71岁,其中20~49岁123例占80-39%。双眼31例,单双眼之比为3-94∶1。2 诊断方法与标准本组153例均经治于本院眼科,仔细作裂隙灯检查,散瞳检查玻璃体及眼底。根据病情行血常规、肝功能、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胸透,以及骶髂关节X线摄片等检查。诊断标准参照《眼科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环孢霉素A(CsA)对葡萄膜炎中IL-17+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抽取HLA-B27阳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同时建立正常人为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并加入不同浓度CsA,通过ELISA检测不同浓度CsA对IL-17分泌的影响,通过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检测CsA对IL-17+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CsA可以有效抑制IL-17的分泌,且随着浓度增高抑制程度增加;但是CsA不影响IL-17+细胞对CD69的表达。结论:CsA可以通过抑制IL-17的分泌来实现对HLA-B27阳性葡萄膜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眼球钝挫伤在葡萄膜炎发病中的作用,对26例与眼球钝挫伤有关的葡萄膜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6例葡萄膜炎发病近期均有外伤史。患者多为男性(24例占92.3%)年轻者(平均年龄24.5岁),大部分为单眼(23例占88.4%)提示眼球钝挫伤在葡萄膜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总结了眼球钝挫伤引起的葡萄膜炎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疱疹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7年12月疱疹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患者58例,均为单眼发病;其中男39例,女19例;年龄16~63岁,平均(38.5±12.9)岁,依据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视力预后进行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有16例伴发角膜实质炎,12例伴发树枝状角膜炎,9例伴发带状疱疹病毒感染;31例(53.4%)患者眼压升高。经过2~4周的抗炎及抗病毒治疗后,54例(93.1%)患者角膜虹膜炎症消失,眼压降至正常,视力恢复。3例(5.2%)患者因角膜云翳致视力减退。1例患者(1.7%)发生角膜穿孔,最终因角膜变性和粘连性白斑而致盲。结论病毒感染可导致角膜葡萄膜炎和小梁网炎,并引起眼压升高,通过积极抗炎和抗病毒治疗,可迅速控制炎症及眼压。 相似文献
15.
16.
17.
少儿葡萄膜炎26例临床分析新乡医学院眼科研究所曹宪勇,于连发,刘咏霞新郑市公疗医院眼科李进凯近年来,少年儿童葡萄膜炎在少儿致盲眼病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位置。其年龄界限一般认为不超过16岁I’],由于年龄偏低,患儿感觉及表达能力不够完善,给眼科医生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环孢霉素A(CsA)对葡萄膜炎中IL-17+细胞的作用机制。
方法:抽取HLA-B27阳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同时建立正常人为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并加入不同浓度CsA,通过ELISA检测不同浓度CsA对IL-17分泌的影响,通过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检测CsA对IL-17+细胞活化的影响。
结果:CsA可以有效抑制IL-17的分泌,且随着浓度增高抑制程度增加;但是CsA不影响IL-17+细胞对CD69的表达。
结论:CsA可以通过抑制IL-17的分泌来实现对HLA-B27阳性葡萄膜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葡萄膜炎是一类常见的眼内炎症.其分布类型差异与地理环境、种族以及遗传因素有关.葡萄膜炎的发病率为14/10万~28/10万.以前葡萄膜炎最常见,全葡萄膜炎和后葡萄膜炎次之,中间葡萄膜炎较少见.在葡萄膜炎患者中,以男性略多见.发病年龄在20~60岁之间.前葡萄膜炎的发病或复发有明显的季节分布.葡萄膜炎致盲人数占盲人总数的10%~1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