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为规范胸腺瘤分类,公布了WHO组织学分型标准.现通过对我们收治的110例胸腺瘤病人进行同顾性分析,探讨WHO分型与胸腺瘤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为规范胸腺瘤分类,公布了WHO组织学分型标准.现通过对我们收治的110例胸腺瘤病人进行同顾性分析,探讨WHO分型与胸腺瘤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为规范胸腺瘤分类,公布了WHO组织学分型标准.现通过对我们收治的110例胸腺瘤病人进行同顾性分析,探讨WHO分型与胸腺瘤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为规范胸腺瘤分类,公布了WHO组织学分型标准.现通过对我们收治的110例胸腺瘤病人进行同顾性分析,探讨WHO分型与胸腺瘤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为规范胸腺瘤分类,公布了WHO组织学分型标准.现通过对我们收治的110例胸腺瘤病人进行同顾性分析,探讨WHO分型与胸腺瘤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为规范胸腺瘤分类,公布了WHO组织学分型标准.现通过对我们收治的110例胸腺瘤病人进行同顾性分析,探讨WHO分型与胸腺瘤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为规范胸腺瘤分类,公布了WHO组织学分型标准.现通过对我们收治的110例胸腺瘤病人进行同顾性分析,探讨WHO分型与胸腺瘤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为规范胸腺瘤分类,公布了WHO组织学分型标准.现通过对我们收治的110例胸腺瘤病人进行同顾性分析,探讨WHO分型与胸腺瘤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为规范胸腺瘤分类,公布了WHO组织学分型标准.现通过对我们收治的110例胸腺瘤病人进行同顾性分析,探讨WHO分型与胸腺瘤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为规范胸腺瘤分类,公布了WHO组织学分型标准.现通过对我们收治的110例胸腺瘤病人进行同顾性分析,探讨WHO分型与胸腺瘤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与重症肌无力(MG)、Masaoka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64例接受胸腺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15~74岁。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标准对胸腺瘤进行组织学分型,分析胸腺瘤组织学分型与MG、胸腺瘤的Masaoka病理分期,MG与Masaoka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胸腺瘤组织分型:A型6例,AB型6例,B1型12例,B2型18例,B3型10例,C型(胸腺癌)12例。胸腺瘤组织学各亚型与MG发生之间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60,P〈0.05),伴有MG的组织学分型为B2型〉B3型〉B1型〉AB型。Masaoka病理分期:Ⅰ期8例,Ⅱ期26例,Ⅲ期20例,Ⅳ期10例,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病理分期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χ2=11.650,P〈0.05)。结论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与MG的发生关系密切,同时与Masaoka病理分期有相关性,对评价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外科手术治疗胸腺瘤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8年收治的152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重症肌无力、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Masaoka分期、TNM分期、WHO病理分型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25~76岁,平均(51.91±14.87)岁,肿瘤直径平均(6.86±2.36)cm,术中出血量平均(155.72±118.84)mL,手术时间平均(132.96±45.26)min。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重症肌无力状态(P=0.015)、手术方式(P<0.001)、Masaoka分期(P<0.001)、TNM分期(P<0.001)、WHO病理分型(P<0.001)对预后有影响。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手术方式(P=0.006)、Masaoka分期(P=0.042)、WHO病理分型(P=0.002)是影响胸腺瘤患者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胸腺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利于提高患者无病生存期,手术方式、Masaoka分期、WHO病理分型利于评估患者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用自制改良经颈胸腺手术牵开器开展经颈切口胸腺及胸腺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u例;年龄14~69岁,术前临床诊断均为胸腺瘤。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经颈切口行胸腺及胸腺瘤切除术,术中利用自制改良胸腺手术牵开器向上牵开胸骨,扩大前纵隔手术操作空间,确保经颈部切口可施行胸腺及胸腺瘤的完整切除。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l~2h,术中出血量30~50ml,平均术后引流量20ml,住院时间2~4d。21例患者均在术后第2d拔除颈部引流管。21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胸腺瘤12例(2例伴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l例(不伴胸腺瘤),胸腺增生4例,胸腺囊肿3例,胸腺脂肪瘤1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无切口疼痛主诉,咳嗽、胸闷及眼睑下垂等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结论利用自制改良胸腺手术牵开器行经颈胸腺及胸腺瘤切除术,术中切口湿露好,肿瘤、胸腺及周围脂肪组织切除彻底,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疼痛感轻,切口美观,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胸腺瘤WHO分型、Masaoka分期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09~201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468例,其中男234例、女234例,年龄21~83 (49.6±18.7)岁.行胸腔镜手术132例,胸骨正中切口手术336例,平均随访时间(5.7±2.8)年.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胸腺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01—2014-06经3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23例(74.2%)。全组完全切除率为87.1%。临床Ⅰ、Ⅱ期完全切除率100%,Ⅲ期完全切除率66.7%。全组无手术死亡。80.0%的A型和75.0%AB型分布在Ⅰ期,而100%的B3型分布在Ⅲ期。AB型胸腺瘤中合并重症肌无力占50%,其余各型中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比例均超过50%。结论胸腺瘤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二者结合对判断预后更准确。AB型胸腺瘤患者中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比例最低,其余各型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比例则较大,诊治胸腺瘤患者时需警惕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的WHO组织学分型与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WHO(2015版)胸腺上皮性肿瘤分型,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低危组、高危组和胸腺癌组;以同期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腺良性肿物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于术前4 d内获取外周血内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计算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比较各组间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46例(低危组20例,高危组19例,胸腺癌组7例)和对照组患者34例。胸腺癌组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09)。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胸腺上皮性肿瘤的恶性程度显著相关(r=0.244,P=0.032)。 结论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基于WHO分型的胸腺上皮性肿瘤恶性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胸腺上皮肿瘤恶性程度的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53的表达在不同类型胸腺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科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29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瘤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在胸腺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良性胸腺瘤7.70%,恶性胸腺瘤I型50.00%,胸腺癌100%。P53的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胸腺组织学类型及是否伴有重症肌无力(MG)无关(P>0.05)。结论P53的表达在不同类型胸腺瘤中差异显著,对于判断胸腺瘤良恶性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相关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收治的5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22~81岁,平均(57.6±14.1)岁.结果 GIST发生部位食管1例,胃33例,十二指肠4例,小肠8例,结肠2例,直肠4例,肠系膜1例,腹膜后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R0切除52例,R1切除1例,R2切除2例.术后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按照NIH分级,低危险度23例,中危险度15例,高危险度17例,成功随访55例患者,术后共有8例高危险度患者行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术后共死亡患者7例,其中患者预后与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手术方式及危险度有关(P〈0.01).结论 GIST主要通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手术治疗特别是完整的肿瘤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行恶性潜能分级指导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肾脏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例肾脏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围手术期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并根据肿瘤最大径分为肿瘤≤4 cm组(5例)和肿瘤>4 cm组(7例),比较两组间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及手术方式等方面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2例肾脏平滑肌瘤患者中,男3例,女9例,年龄25~71岁,其中8例为体检发现,4例因腰背部疼痛或酸胀不适症状而发现。1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患者行肿瘤剜除术,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前有11患者肾脏增强CT提示恶性可能性大,1例提示良性可能性大,术后病理均确诊为肾脏平滑肌瘤。术后平均随访(58.0±46.1)个月,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另外,肿瘤≤4 cm组与肿瘤>4 cm组相比,在年龄、性别、BMI、临床症状、肿瘤位置(左、右侧肾脏)、手术方式、增强CT结果、术前血红蛋白、Ki-67、SMA、Desmin、H-cald及术后是否复发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脏平滑肌瘤临床上罕见,术前容易误诊,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