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为研究总结本市近十年来食物中毒发生的特征和规律,探讨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方法,进一步提高预防与控制食物中毒的能力,本文就我市1996年~2005年报告食物中毒情况作以统计分析并对应急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食物中毒事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重大的食物中毒危及社会安全,属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事故是食品卫生监督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之一,由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食物中毒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缺陷,食物中毒事故仍不能彻底杜绝。根据梨树县近10年来发生的几起食物中毒资料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占相当大的比例,中毒人数多,无人员死亡;化学性食物中毒偶有发生,中毒人数少,但死亡率高。下面就一起食物中毒的事故的调查进行分析,以便从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3.
2000-2004年全区重大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控制和预防食物中毒工作的领导,有效地减少了食物中毒的发生,但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仍时有发生,我区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任务依然十分艰巨。1 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潮阳区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制订行之有效的预防食物中毒发生的措施,有效地防控食物中毒。方法对潮阳区2004年食物中毒情况,从中毒发生季节、区域行业的分布、中毒食品分类、中毒致病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中毒原因以化学性的食物中毒为主,有机磷农药残留污染蔬菜最多。结论结合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做好预防控制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5.
《家庭用药》2009,(2):40-40
春节前后,正是食品消费高峰,为保障节日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发生,提请您注意:  相似文献   

6.
食物中毒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其预防工作在国家立法与民众的意识中逐渐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我国有较健全的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但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一些不法分子受经济利益驱动,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为了解和探索本市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有针对性地预防食物中毒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太原市1993年以来发生的食物中毒情况进行了资料收集与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预防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对食物中毒人员和食物中毒发生地点进行调查,对剩余食物、和可疑食物进行现场采样做定性和定量检验。结果经确认这是一起误食添加了高含量的亚硝酸盐食物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结论提高餐饮行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8.
相对数是医疗预防工作实践中经常应用的统计指标,包括率、构成比、相对比和动态数列。它们各有其特定的涵义,不能混淆,不可代用,否则就会出现错误,现举例分析如下。1对各种率的涵义混淆不清例1张国义等主编《农村卫生学》,实习六《食物中毒案例讨论》:1992年...  相似文献   

9.
2000~2003年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当前食物中毒防治对策。方法:对河南省2000~2003年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食物中毒事故第三季度高发。致病因素依次为化学性污染、微生物污染、有毒动植物污染和不明原因污染。家庭和集体食堂为中毒高发场所。化学性中毒伤亡最为严重。结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仍是当前食品卫生安全的主要问题;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食物中毒种类的快速甄剐方法研究急需加强。  相似文献   

10.
1983~1999年福建省食物中毒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物中毒的发生与社会经济、文化和人民群众的饮食、生活习惯的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探讨十几年来我省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及其流行特点 ,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现将我省 1983~ 1999年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 ,为决策部门在制定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工作提供参考。1 资料来源1983~ 1999年福建省食物中毒年报表。2 结果与分析2 .1 基本情况 :1983~ 1999年全省共发生食物中毒 1175起 ,中毒人数为 2 16 11人 ,中毒死亡人数为 188人 ,病死率为0 .87%。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详见表 1。表 1   1983~ 1999年福建省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常见的食物中毒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所采用的预防和急救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在本疾控中心2014年至2016年中,随机挑选50例常见的食物中毒的患者,对其中25例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急救,记为对比组(A组),然后剩下的25例患者在除了进行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急救,记为观察组(B组)。结果 A组患者的急救效果明显要低于B组的疗效;A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要高于B组,P<0.05。结论对常见的食物中毒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急救,能够较为有效的提高食物中毒的患者的急救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市食物中毒的原因、分布情况,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并有效防治。方法通过我市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发生的食物中毒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增城市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共发生81起,中毒人数161人,死亡5人。占3.11%;家庭食物中毒的起数最多,占46.91%,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死亡人数的60%,中毒人数以集体食堂最多,占49.07%;中毒分类以有毒动植物中毒最多,占32.1%。结论加强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全民卫生素质和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3.
正夏季气温高,食物存储或处理不当易腐变,不慎误吃易致食物中毒。居家生活,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管曾青山介绍,常见的食物中毒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有:1.生熟交叉污染。2.食品存储不当。3.烧制时间不足、烹调前未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利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食物中毒课堂搬进利津街道、农村,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食物中毒课堂紧紧围绕当前广大农村举办红白喜事宴请以及日常生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相关危害因素,从食品原料的采购、储存、加工流程,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食品及食品原料的容器、餐饮用具的清洗消毒等环节进行细致全面的讲解,针对夏季特点,强调熟肉制品的储存、芸豆扁豆等四季豆的加工、豆浆的加热、韭菜的清洗、啤酒调味品的食用效期等作为食物中毒预防的重点内容,最后对食物中毒发生后的应对措施以及饮食安全定律进行说明,目前,利津街道受益群众已达3000余人。  相似文献   

15.
卫生部、教育部近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完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有效预防学校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发生,保证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6.
食物中毒是生活实践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食品安全事故,从具体的分析来看,轻微的食物中毒会造成患者的身体不适,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食物中毒问题不容小觑。就当前的研究分析来看,食物中毒的原因是多样的,所以具体分析食物中毒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做预防措施构建,这对于保证人身健康和安全来讲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食物中毒的具体原因和预防措施做分析,旨在指导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张占存 《河北医药》2009,31(5):607-608
食物中毒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影响较大。我们通过对我市2003~2007年食物中毒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其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来探讨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的措施和方法,保障广大群众的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马吉辉  陈卫武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117-117,122
目的:查明本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类似事件提供借鉴。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在10份患者肛拭样品及1份剩余食品中检出生物学形状一致的鸭沙门菌4株。结论:这是一起鸭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山西省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0年10月1日,卫生部启动了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报告系统。本文对山西省2011年通过该系统报告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以了解山西省2011年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基本特点,为提供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定义:本文所指食物中毒事件为山西省各级卫生行政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种类和特点,并根据该食物中毒特点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本地区2010年~2014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报告等资料进行收集,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2014年,本地区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69起,病原菌检出率76.81%,副溶血性弧菌占比42.03%、致泻大肠埃希菌占比17.39%、沙门菌占比10.14%、变形杆菌占比7.25%;二季度、三季度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数高于一季度、四季度;饮食服务单位细菌性中毒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集体食堂;粪便病原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肛拭子。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由溶血性弧菌引起,二、三季度为高发期,饮食服务单位发生率最高,相关卫生管理部门需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做好监督工作,落实相关制度,以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