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细胞经低渗膨胀的微核制片观察法,报导了人外周血细胞体外经受~(60)COγ-线不同剂量照射、不同培养时相观察的微核出现率——效应关系的实验研究结果,认为人体淋巴细胞微核率与辐照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正比关系,符合Y=a bD的模式。以细胞微核率作为一种辐射损伤的生物学诊断指标是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微核试验用于全血γ射线的辐照效果。方法分别用15、25、35Gy射线剂量的137Cs辐照血液,注入含有PHA的RPIM1640培养基的小瓶中培养(37℃,72h),收集淋巴细胞,制片,观察和计算微核细胞率;另分离淋巴细胞,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微核细胞率显著升高(P<0.01),而淋巴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P<0.01)。微核细胞率与淋巴细胞增值率之间有高度相关性,曲线拟合方程为:^Y=1021.246613-43.872036X 0.825340X2-0.004886X3,R2=0.999999,P<0.01。结论微核试验用于评价γ射线灭活淋巴细胞的效果有一定的应用前景,35Gy剂量的137Csγ射线对淋巴细胞的灭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核姊妹染色体互换试验研究酸角的抗突变作用。全血经^60Coγ射线照线,37℃温育2h后加酸角培养,微核发生率比阳性对照组显著降低,有剂量-反应关系,最高剂量组降低了3.65倍。全血、丝裂霉素c,酸角同时加入,4℃放3h后培养,微核发生率核姊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比阳性对照组明显降低,剂量.反应关系明确,最高剂量组分别降低了2.30和0.85倍。结果表明,酸角对丝裂霉索C和^60Coγ射线所致人体细胞的遗传损伤有阻抑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葡多酚对60Coγ射线照射引起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抽取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的外周血培养淋巴细胞,分成3份,分别于照射前、后加入10、20、40、80和160μg/ml的葡多酚,及在照射后5、30、60和120min加入80μg/ml的葡多酚,观察3组淋巴细胞的微核变化。结果照射前加入10、20、40和80μg/ml葡多酚,照射后即刻加入20、40、80和160μg/ml葡多酚及照射后5、30、60min加入80μg/ml葡多酚均可明显降低淋巴细胞的微核率(P<0.05,或P<0.01)。结论葡多酚对γ射线的辐射有防护作用,且该作用与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γ射线照射诱发人精子与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剂量60 Coγ射线事故照射和离体照射对人精子与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 :应用人精子穿透金黄地鼠卵获得精子中期分裂相和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淋巴细胞中期分裂相 ,分析两例在60 Co辐射事故中全身受到大剂量γ射线照射的急性放射病患者照后 6( 7)年的精子和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以及60 Coγ射线离体照射人精子与淋巴细胞诱发染色体畸变 ,并对全身照射与模拟离体照射进行比较。结果 :两例事故受照患者的畸变精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亦显著高于同期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水平 ;两患者精子染色体断裂型畸变是重接型的 2倍 ,而淋巴细胞重接型畸变是断裂型的 2倍 ,两患者的Y 精子与X 精子的比例明显增高 ( 1 60∶1)。在离体照射条件下 ,人精子和淋巴细胞的畸变细胞率基本相同 ,均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 ;结构畸变类型明显不同 ,精子染色体断裂型畸变是重接型的 8倍 ,淋巴细胞重接型畸变是断裂型的 4倍 ;Y 精子与X 精子的比例为 1∶1。在相同剂量点 ,模拟照射组的人精子染色体畸变率显著高于全身照射组 ,两受照组精子染色体均以断裂型畸变为主 ,但事故照射组精子重接型畸变的比例显著高于离体照射组。结论 :在全身照射情况下 ,电离辐射对生殖细胞影响的重点是精原干细胞 ,而且在精子发生的过程中有  相似文献   

6.
微核测试法(Micronucleus test)能否用来评价放射线职业人员所受的慢性辐射损伤,至今文献报道结果尚不一致。本实验以~(60)Coγ线对狗进行了持续三年的低剂量率全身照射,动态观察了实验狗淋巴细胞的微核率-剂量和剂量率效应,以及微核率与染色体无着丝粒断片率之间的关系,并对停照后微核率的恢复过程作了长达三年的观察,以期对M.t作为慢性辐射损伤“生物剂量计”的可能性作一初步讨论。材料和方法动物分组:江浙地区健康雄性狗30条,年龄2~3岁,体重11.6~14.9kg,随机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DNA聚合酶β(polβ)表达水平与60Coγ射线放射敏感性的关系,为增加临床放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polβ野生型(polβ+/+)、polβ缺陷型(polβ-/-)及polβ高表达型(polβoe)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探讨3种细胞对60Coγ射线的敏感性;同时通过2’,7’-二氯双氢荧光素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测定不同剂量60 Coγ射线照射后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6,0Coγ射线照射后继续培养72h,3种细胞的存活率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0.976、r-/-=-0.977、roe=-0.982,P均<0.05);相同剂量中,细胞存活率polβ-/-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接触医用射线工作人员血常规及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规律,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某医院73例放射作业人员进行血常规及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并与22例对照进行比较,分析工作岗位及工龄对血常规及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结果接触医用射线组淋巴细胞微核异常率(42.47%)高于对照组(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正相关(P<0.05,r=0.28)。血常规异常率(20.55%)与对照组(18.1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作岗位的年有效吸收剂量均低于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其中年有效吸收剂量最高的介入放射组与最低的诊断放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淋巴细胞微核率及血常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触医用射线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增高,与工龄正相关,与年有效吸收剂量无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60)CO_γ射线(0.5-8.0Gy)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电泳的影响.结果表明:淋巴细胞电泳迁移率下降与~(60)CO_γ射线的剂量呈线性负相关,其直线回归方程为 Y=1.014-0.00035X在此剂量范围内淋巴细胞电泳迁移率的下降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一步验证微核率作为测量生物照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8例未经放疗 (xRT)和化疗的前列腺癌 ,经标准分区骨盆xRT治疗方案 ,收集前列腺癌患者xRT前和xRT中外周血 ,测定阻滞胞质分裂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微核率。检测项目包括 :(1)检查微核率和估计的等效全身吸收剂量之间的关系 ;(2 )评价xRT前PBL微核率的辐射剂量效应关系的个体差异。结果  (1)患者PBL微核率随估算的全身吸收射线量 [y =1.46 + 9.2D (R2 =0 .7,P =0 .0 72 ) ]增加而呈线性增加 ;微核呈广泛分布 ;每10 0 0个双核PBL微核率相应增加的比例分别高于基线水平 0 .9~ 8.2倍 (中位数 4.1)。 (2 )xRT前 ,微核率也随体外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 ,每 1照射剂量下 ,大多数患者微核率呈高度离散分布。 3例因xRT引起的早期副反应患者中 ,2例的PBL微核率明显高于无xRT引起副反应者。结论 PBL微核率可用来测定体外生物照射剂量。因xRT前PBL微核率与体外辐射剂量效应关系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 ,开始应用xRT前可用PBL微核率判定患者个体固有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用不同剂量~(60)Coγ线照射离体血液后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结果。染色体断片、双着、着环、易位、四倍体细胞和总畸变率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升高。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表明,四倍体细胞与剂量呈线性回归(R=0.966492),其余均为幂函数关系(R≥0.990373)。在观察到的1103个双着丝点体中,有194个无伴随的断片,占总数17.59%。比较不同供血者的血样,双核淋巴细胞率、四倍体细胞率和D/D+F比率越高者,其总畸变细胞率就越低,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淋巴细胞转化率低的供血者。资料表明人体的免疫反应程度可影响到畸变细胞的数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照前给予VitC ,观察其对60 Co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VitC实验组 1,2 ,3(照前连续 10d灌胃VitC 15、30、45mg/kg体重 ) ,检测各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 ,并作 30d存活率实验。结果 VitC可显著降低 2 .0Gyγ射线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微核 ,可提高受照小鼠30d存活率 ,延长平均存活时间 ,保护指数达 2 .0 9。结论 VitC对中、高剂量γ射线的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X线照射离体人血检测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建立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剂量-效应曲线,用于受照者的受照剂量估算.方法 用BG-6B医用直线加速器在0~5.0Gy的剂量范围内分别选0、0.1、0.5、1.0、2.0、3.0、4.0及5.0Gy共8个剂量点照射离体的健康人血,经细胞培养收获染色体并检测其畸变,用CB微核法检测淋巴细胞微核,建立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剂量-效应曲线,并用F检验和曲线拟合指数R2进行验证.结果 人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自发率(本底值)很低,照射后各剂量点的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在0~5.0Gy范围内,随着吸收剂量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剂量-效应曲线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046×10-2+5.8570×10-3D+8.8984×10-2D2和(y)=4.3260×10-3+2.3248×10-2D+1.4278×10-2D2,经F检验,染色体"dic+r"细胞和微核细胞与剂量(Gy)的回归关系(P<0.01)有高度的统计意义,而曲线的拟合指数R2分别为0.999和0.998.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剂量-效应曲线的回归方程式,经F检验和拟合度指数的验证,证明dic+r细胞和微核细胞与剂量的回归关系有高度的统计意义且曲线拟合度好,可作为本地区X线事故剂量估算的数学回归方程式,为慢放病、辐射损伤事故的医疗救治方案的确定和进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γ射线照射后小鼠脾赃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与Fas(CD95)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PI染色、双荧光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的ABC方法研究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及CD95表达的规律。结果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不同剂量照射的凋亡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4Gy照射后凋亡率最高(在2~6Gy之间观察),淋巴细胞表面Fas的表达随照射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而改变。结论 B细胞较T细胞具有更高的辐射凋亡敏感性;脾脏淋巴细胞在辐射后表现出明显的Fas介导凋亡。  相似文献   

15.
野罂粟总生物碱对人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野罂粟总生物碱 (TAPN)对人淋巴细胞的毒性效应。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 ,检测TAPN对人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结果 :TAPN 3μg及 5μg组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 (P>0 .0 5 ) ,其余各浓度组均能诱导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升高。结论 :TAPN各浓度组与微核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 ,但 TAPN在正常使用剂量内不会引起人遗传物质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6.
辐射诱发人体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作为早期诊断辐射损伤的一项指标,已被人们所证实。离体人血在一定剂量的γ射线照射下,通过对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分析,探讨辐射剂量和畸变率的关系,为今后利用这一指标进行事故剂量分析提供依据;同时,为建立本实验室条件下的染色体畸变量与照射量之间的“刻度曲线”,用来估计受事故照射人员的吸收剂量。我们于1982年7月~12月对离体人血用~(60)CO—γ线进行了8个不同剂量组的照射,现将实验方法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辐射对职业接触射线者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 用常规微核检验法测定介入疗法、医用X线、工业探伤 3类工种共 10 3名X线接触者及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 职业接触射线者的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1) ,且不同工种受损强度有所不同 ,从大到小依次为介入疗法组 (3.0 6± 1.48)、工业探伤组(2 .40± 1.6 5 )、医学X线组 (2 .0 4± 1.2 4。结论 淋巴细胞微核率在研究辐射对接触者的损伤中 ,可作为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初步观察了小剂量(0~0.96Gy)X线离体照射人血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染色体畸变率、畸变细胞率、微核率、微核细胞率与剂量间均存在良好的直线关系。同时也探讨了在小剂量照射条件下染色体畸变类型特点,以及染色体畸变与微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低剂量γ射线与香烟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低剂量γ-射线和香烟烟雾的诱变作用。方法取人外周血随机分成香烟烟雾组,γ射线组和香烟烟雾与γ射线联合组,进行微量全血培养,然后分别用不同剂量(0、0.25、0.5、1.0Gy)的60Coγ射线和不同浓度(0、0.2、0.4、0.6、0.8、1.0支)香烟烟雾进行处理,并检测和统计淋巴细胞微核。结果香烟烟雾(0.8、支)与低剂量γ射线(0.5、1.0Gy)均能提高淋巴细胞微核的形成(P<0.01),并具有剂量依赖效应;低剂量γ射线联合香烟烟雾处理淋巴细胞,诱发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单独照射组和香烟烟雾组(P<0.01)。结论低剂量γ射线联合香烟烟雾可加强遗传物质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以健康人离体外周淋巴细胞的微核和SCE为指标,检测受Co~(60)γ射线辐射的“妇女痛经丸”有无诱变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