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辛不过钱”的说法由来已久,然而仍存在争议,致使临床细辛用量受到一定的制约。文章从文献源流、细辛用量、剂型及给药方式4个方面再谈“细辛不过钱”,得到结论:“细辛不过钱”的确切说法为《本草别说》之“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钱匕”是量药器,“钱”是质量单位,“半钱匕”约合0.3 g,而“一钱”约合3 g;《本草别说》中的“细辛末”可能是一种粒度较为细小的散剂,而非“粗末”;给药方式很可能是外用鼻吹法,而非内服。综合分析可知单用细辛末可因剂量较大、粉末剂型及外用鼻吹法等多重因素,导致“气闷塞,不通者死”的症状,非后世“细辛不过钱”这一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2.
“细辛不过钱”这句中药临床传统术语历时已久 ,其意是说 ;细辛在临床运用时 ,刻求用药剂量 ,如超过一钱就会出现危情。如《本草新编》所述 :“细辛 ,止可少用 ,而不可多用 ,亦止可共用 ,而不能独用。多用则气耗而增痛 ,独用则气尽而命丧”。〔1〕历代医家无不尊此古训 ,且从清代罗国纲的《会约医镜》中可窥一斑 ,其曰“按细辛燥烈 ,不可过用 ,过用一钱 ,闷绝而死”。〔2〕这条良训至今乃不失为医家遣方用药的一盏鉴灯。然而 ,现代临床运用细辛已不太受此约束 ,临床上超“钱”疗疾的实践不胜枚举 ,且疗效可佳。如陈氏等人选用小青龙汤治疗哮…  相似文献   

3.
谢永俊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786-787
对“细辛不过钱”之说澄清了其本源,指出此说只是对“单用末”而言;列出古今著名医家所使用细辛的剂量和经验,又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对“细辛不过钱”之误说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一、“细辛不过钱”的提法并非定论“细辛不过钱”已成为临床用药的一条戒律,有的医书上也有如是的记载。然而,仔细推敲,却不尽然。缪希雍《本草经疏》曰:“细辛味辛温而无毒,入手少阴、太阳经风药也,风性升……温则发散,故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别录》谓:“湿中下气、破疾开胸……上乳结、汗不出、血不行,益肝胆、通精气,皆升发辛散开通绪窍之功也。”诸医家并未认为细辛为剧烈有毒之品,剂量上也无不能过钱之说。  相似文献   

5.
细辛味辛性温,主祛风散寒,温肺化饮,止咳逆上气,为治疗风寒湿邪留滞肝肾而导致筋骨疼痛的首选药物之一。中医界有“细辛不过五”“细辛不过钱”的说法,而余认为细辛用量不宜太小。前人确有“细辛不过钱”的说法。如:《本草纲目》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本草别说》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非常明确,这是针对“单用末”口服的用量而言,而在汤剂中的用量,就不一定受这种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细辛的临床新用周红英山东省中医护士学校,泰安271000细辛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良好的散寒止痛、温肺化饮等作用,为古今医家公认。临床应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自陈承、李时珍以来,“细辛不过钱”似乎已成医学界的一条清规戒律,细辛...  相似文献   

7.
“细辛不过钱”之说源于《本草纲目》引《本草别说》:“若单用药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此后,“细辛不过钱”之说在医界风行,尽管时珍是指散剂,但即使汤剂,细辛用量也大多在一钱左右。近年,愈来愈多的临床研究发现,若入煎剂,仍拘泥于“不过钱”...  相似文献   

8.
细辛用量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辛用量琐谈陈桂苍福建省诏安县中医院363500几百年来,中医药界流传“细辛不过钱”之戒律。鉴此,笔者浅谈如下。1误解《别说》,以讹传讹至今据说,“细辛不过钱”出自宋·陈承《本草别说》,书佚,无从考证。笔者查《证类本草》曰:“《别说》云:“细辛若单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材越来越“畏细辛如虎”。如《中药学讲义》第 1版、第 2版教材定细辛用量为 2 5~ 10 g ,《中药学》第 4版定为 5g ,第 5版定为 3g ,以至于 2 0 0 0年药典规定 :细辛用量为 1~ 3g ,成了地道的“不过钱”。考“细辛不过钱”之说最早源于宋代陈承《本草别说》 :“细辛 ,  相似文献   

10.
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Asarumheterotropoides Fr.Var.mandshuricum(Maxim) Kitag.汉城细辛A.sieboldii Miq Var.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ieboldii Miq 的干燥全草。首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并言“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二千多年的临床应用,历代医家对其祛风散寒、温阳止痛的卓著功效,皆予赞誉,而为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关于细辛的用量,自南宋·陈承著《本草别说》曰:“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闭塞,不通者死。”之后,多数医家认为细辛量大可致中毒,随之渐有“辛不过五  相似文献   

11.
“细辛不过钱”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辛不过钱”刍议怀化地区第一人民医院(418000)金兰,金卫平“细辛不过钱”之说源于《本草纲目》卷十三,草部《发明》载:(承曰)“细辛非华阴者不得为真,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承乃宋代《本草别说》作者陈承。时珍自注“一钱”具大...  相似文献   

12.
<正> “细辛不过钱”之说乃古今临床施药之清规。据我临床体会,此说似不尽妥,今陈异议,期与同道商榷。细辛性温燥,味辛辣,有通经止痛之功,适用于诸头痛、牙痛及风湿痹痛等证。《证治准绳》中治小儿疯痫的“细辛麻黄汤”,《千金方》中治胸痹背痛的“细辛散”,《太平圣惠方》中治耳聋的“细辛膏”等,皆属细辛为君之效方。至于“细辛不过钱”之说,似与细辛的先兴奋后麻痹,过量可致呼吸中枢麻痹之弊有关。但却不应局限在“钱”内为其用量的永恒标准,而应据病情、体质之不同因人制宜。为验证其  相似文献   

13.
细辛具温经散寒,止痛化饮等功效,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就其用量,历来有“细辛不过钱”之说,但确切用量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细辛过量可抑制呼吸中枢,甚至可致呼吸麻痹。历代虽有“细辛不过钱”之说,但《伤寒杂病论》中小青龙汤、当归四逆汤等方中,均用至2~3两;宋·陈承的《本草别说》曰“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  相似文献   

14.
“细辛不过钱”之源与误 :源出《本草纲目》,其引北宋·陈承语谓 :“若单用末 ,不可过一钱 ,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随出“细辛不过钱 ,过钱赛人言”、“细辛不过钱 ,过钱命相连”等语。“细辛不过钱”是“细辛不可半钱匕”之误 ,系此单味研末吞服 ,并非指复方煎剂。柯雪帆云 ,小青龙汤中用细辛 1 0~ 1 5g,煎药汁顿服不会中毒 ,而能更好地发挥其镇咳、镇痛、强心等作用 ;当代细辛用量一般在 3g左右 ,但接近或超过仲景用量者屡有所见 ,有人用独活寄生汤化裁治寒痹坐骨神经痛 ,细辛加至 30g而收全功 ;治慢性支气管炎细辛用至 4 0 g,而疗效方…  相似文献   

15.
<正> “细辛不过钱”这句口头禅,在中医药界流传很广,司药人员首先要知道十九畏、十八反和剧毒药物,把细辛不过钱也列入在内,所以遇到一个细辛过钱的处方,不是拒不调配、就是让处方医生签字.问其然?答复是师付传授:“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再进一步问其究竟,也答不出所以然,只是人云亦云,不求甚解的流传着,仅举祖国医学的有关论述和临床体会,谈谈自己的管见,不妥之处尚希医药界同志们给予指正. 一、是否传讹细辛辛温无毒,《本经》  相似文献   

16.
临床解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辛不过钱”,临床应如何掌握?答:“细辛不过钱”本来是针对“单用末”而言,并不包括饮片入煎,后世曲解原意,不问用法,一概予以限量,实属讹传。《本草别说》“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而死”,陈承言“不可过一钱”。其它著作皆系引录上文,并已明示“单用末”。对于人煎剂,中药文献中并无类似说法,临床上也无明确限制。《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当归四逆汤诸方中,细辛用量与麻、桂、芍药、当归等  相似文献   

17.
诊余话细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用细辛,乃马兜玲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细辛之全草。主产于辽宁、陕西等地,辽宁产者为辽细辛,陕西产者为华细辛。其性味辛温,入心肺肾经。功能发散表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兼能开窍。历代医家对细辛的运用,亦各有心得,代有发挥,使细辛更扬其所长,成为内服外用、一药多能的临证良药。然自宋《本草别说》提出:“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之后,李时珍倡其说:“细辛不过钱”之说也随之而生,使不少医者不敢越雷池半步,畏细辛如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关细辛用法用量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顾苏俊 《中草药》2006,37(6):956-957
细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药性辛温,既能外散风寒、祛风止痛,又能内祛阴寒;有温肺化饮、镇咳祛痰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风湿痹痛,痰饮咳喘等症。细辛虽属常用中药,但因其毒性较大,用量过大则会导致呼吸中枢完全麻痹而死亡,所以中医早有“细辛不过钱”的说法,我国历版药典也均规定其常用量为1~3g。“细辛不过钱”的说法据考证出自陈承《本草别说》中“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半钱匕”改为“一钱”,乃至后世均将此视为前人通过经验总结出的一条用药法则…  相似文献   

19.
细辛用量与用法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辛作用较多,其用量、用法也应各有选择。尤其用量有传统的不过“钱”之说。如《本草纲目》“发明”载:“若单用为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大部分药书均不越雷池,有的参考书曾有水煎用3克~4.5克的记载(上海中医学院方药教研组编《中药临床手册》)。而一些临床文献中,用量破格的记载却屡见不鲜。如:张仲景小青龙汤中用“细辛三两”(约合现在9克);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用量“二两”(约合6克),张隐菴对不过“钱”之说,  相似文献   

20.
细辛的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或细辛的带根全草。 辛、温。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用量一 般为1.5~3g。临床上有“细辛不可过钱” 之说,所以,临床上对细辛的用量要求比较 严格,现就古今报道考证之,与同行商讨。 1 临床用量1.1 本草论述《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注:一钱=3. 12g)《本草经疏》“细辛,其性升燥发散,即入风药亦不可过五分,以其气味俱厚则性 过烈耳”。《本草纲目》“细辛不过钱”。1.2 古代用量《伤寒论》太阳篇40条小青龙方:“麻黄三两(去节)。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