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可行性,并总结术后处理体会. 方法 以低钾右旋糖酐液为肺保存液,采用顺灌结合逆灌的肺灌注方法,在非体外循环下为1例终末期肺气肿患者进行同种异体右肺移植术,术后采用新三联免疫抑制剂. 结果 术后移植肺再灌注损伤轻,43 h顺利脱离呼吸机;术后第6天发生1次急性排斥反应,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消退;术后移植肺感染轻,但自体左肺反复感染.术后73 d出院,肺功能改善明显,目前生存14个月,生活质量良好. 结论 单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有效手段,术前充分的准备和细心的围术期管理,特别注重单肺移植后自体肺感染的防治,是肺移植能否成功和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3例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防治的经验和教训。方法2005年6月-2008年10月在非体外循环下右单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1例(受体1)、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1例(受体2)、体外循环下双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矽肺1例(受体3)。结果3例手术基本顺利,受体1术后第4天出现移植肺感染,第7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和左侧自体肺感染,术后2年10月伴发左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存活至今。受体2术后第6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左侧声带麻痹和声音嘶哑,反复并发严重的移植肺细菌感染、霉菌感染和吻合口狭窄;术后9月因双肺严重感染并移植肺慢性排斥反应而死亡。受体3双肺移植术后未出现排斥反应,但多次伴发肺部感染,出现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存活33天。结论合理强度的免疫抑制治疗和合理的抗生素应用是肺移植术后感染防控和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纤维支气管镜是肺移植术后感染防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本组8例心脏移植受者应用免疫诱导方案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8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免疫诱导采用术前12 h内及术后第14天2剂赛尼哌1.0 mg/kg(抗白介素-2受体抗体)结合术后前5 d 5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00 mg/d的方法,免疫抑制维持治疗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 骁悉(或硫唑嘌呤) 泼尼松三联方案。结果全组无死亡,移植后早期心内膜心肌活检无明显急性排斥反应,无移植物功能不全,无明显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发生机会性感染,1例远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心脏移植围术期采用2剂赛尼哌结合5剂ATG进行免疫诱导治疗方案能有效预防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和减少器官功能损害,但可能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小泛素相关修饰物1 (SUMO1)在此过程中的表达特点.方法 在小鼠背部异位气管移植模型中,分别建立同系移植组(C57 BL/6-C57 BL/6)和同种异体移植组(BALB/c-C57 BL/6).在术后第7、14、30天,每组取6只动物获取移植物,动态检测排斥反应病理学变化、移植气管管腔阻塞率、有核细胞计数和SUMO1阳性细胞表达及计数.结果 同系移植组气管仅有轻微损伤并于术后14d修复;同种异体移植组术后7d气道上皮严重损伤伴大量的单核细胞浸润,术后14 d上皮坏死伴纤维增生,术后30 d,上皮细胞完全消失,管腔填塞.同系移植物术后管腔阻塞率为2.8%~4.3%,同种异体移植物在3个时间点分别为(3.5±0.4)%、(29.8±3.5)%和(92.5±3.1)%.同系移植组SUMO1主要在黏膜上皮细胞中表达;同种异体移植组SUMO1第7.天在黏膜下层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表达,第14天在浸润的单核细胞和增生的纤维母细胞中高表达,第30天表达更为明显.术后第7天,同系移植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每组织切面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294.5±83.1)、(299.5±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MO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51.8±59.2)、(237.3±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同系移植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617.3±70.1)、(774.6±1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MO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20.0±33.9)、(489.0±1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同系移植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276.3±119.0)、(875.0±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MO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05.6±92.1)、(781.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物经历了典型的急排期、过渡期和慢排期的动态过程,是研究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斥反应动态过程的优良模型.在此过程中,SUMO1在新生有核细胞中的高表达,可能与急性排斥反应和气管纤维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本组8例心脏移植受者应用免疫诱导方案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8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免疫诱导采用术前12h内及术后第14天2剂赛尼哌1.0mg/kg(抗白介素-2受体抗体)结合术后前5d5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00mg/d的方法,免疫抑制维持治疗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 骁悉(或硫唑嘌呤) 泼尼松三联方案。结果 全组无死亡,移植后早期心内膜心肌活检无明显急性排斥反应,无移植物功能不全,无明显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发生机会性感染,1例远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心脏移植围术期采用2剂赛尼哌结合5剂ATG进行免疫诱导治疗方案能有效预防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和减少器官功能损害,但可能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临床肺气肿单肺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结果与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临床肺气肿单肺移植的处理方法.6例患者均接受单肺移植手术,其中右肺移植3例、左肺移植3例.术后采用FK506 霉酚酯酸 甲基强的松龙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度过术后早期(>30d).4例患者观察到急性排斥反应,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渡过.3例患者术后因并发症再次手术,1例因术后胸腔出血而手术并最终痊愈,2例因保留的自体肺发生自发性气胸而手术并分别在肺移植术后第74天和77天死亡.最终4例肺移植受者出院并存活至今,目前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单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移植的有效方法,术前应谨慎地选择恰当的受者,根据其双肺的具体情况确定恰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心肌声学造影在检测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心肌灌注变化中的价值。方法采用BrownNorway大鼠23只为同种异体移植供体[雄性,12~15周,体质量(143±23)g],Lewis大鼠53只为同种异体移植受体、同系移植供体及受体[雄性,12~15周,体质量(158±19)g]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同种异体移植18只,同系移植12只),按移植后第2、4、6天分为3组(每组同种异体移植6只、同系移植4只),分别行心肌声学造影,自动拟合曲线,比较不同组间A、β及A×β值差异及同组内同系移植与同种异体移植大鼠间差异。结果成功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同种异体移植18只,同系移植12只)。同种异体移植大鼠于术后第6天A值(15.87±4.20)、β值(0.320±0.019)、A×β值(4.974±1.355)显著降低(P<0.05,P<0.01),同系移植大鼠术后第2天A值(21.71±0.017)、β值(0.365±0.013)、A×β值(7.908±0.374)低于第4、6天(P<0.05)。在同种异体与同系比较中,A与β值于术后第6天均有差异(P<0.05),而A×β值则于术后第4天出现差异(P<0.05),到第6天差异更加显著(P<0.01)。结论心肌声学造影可反映大鼠心脏移植后缺血再灌注及急性排斥反应发展过程中心肌灌注逐渐下降的变化特点,对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监测具有应用价值,A×β值为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1996年12月24日为1例严重肺功能损害患者施行右侧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患者存活了45天,死于脑干、脑实质多发性出血。在此期间,成功地控制了4次急性排斥反应及防止了严重肺部感染的进一步蔓延。认为(1)诱导一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TH/TS)的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肺急性排斥反应;(2)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对防治术后并发症有重要作用;(3)术后应选用有针对性抗生素及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抗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夹心化学发光法检测17例首次肾移植患者术前1d、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1周、2周和3个月血BNP浓度。17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前1d血BNP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肾移植术后血BNP浓度呈下降趋势(χ^2=14.25,P=0.027)。13例没有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血BNP浓度术后1周和3个月与肾移植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当天的血BNP浓度显著增高,加强抗排斥治疗后很快下降。结论:肾移植成功后可以降低血BNP水平,但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血BNP浓度显著增高。因此,血BNP浓度可作为早期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王怡 《北京医学》2012,34(6):498+500
正急性排斥反应为同种异体肝移植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移植后数天至数月内,可使移植器官丧失功能,继而导致移植失败,患者死亡[1]。该病一旦确诊,应立即予以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若排斥反应仍未见明显缓解,则属于难治性排斥反应[2]。我科于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50例,4例出现难治性排斥反应,均应用兔抗人胸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对1例双侧特发性肺纤维化伴肺大疱、肺功能重度减损的患者进行左肺移植。结果:术后7d顺利脱机拔管,术后15d胸部CT检查显示左肺扩张良好,左肺血液灌注良好,术后肺功能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术后49d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周密的手术方案、术后严密的监测和及时处理是肺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围术期的处理及术后生存率。方法:2006年1月20日为1例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功能重度减损的患者进行左肺移植。结果:患者术后24h顺利脱机。术后连续5d甲强龙冲击预防急性排斥,术后第9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随后发生肺感染,低心排,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40d胸部CT示左肺脓胸形成,经保守治疗,肺功能明显改善,术后63d出院。结论:终末期肺纤维化是肺移植最常见的手术适应证,单肺移植术后肺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疗效.方法 对1例46岁终末期肺气肿患者同期行右侧单肺移植和左侧肺减容术.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减容侧肺无明显膨胀,纵隔无移位,移植肺无受压,扩张良好.患者术后无明显排斥反应,术后60 h拔气管插管,108 h脱离呼吸机,7 d下床活动,45 d 出院.术后减容侧出现轻度胸腔漏气,胸腔内注入高渗糖数次后治愈.术后肺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 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可避免因单肺移植后导致对侧气肿肺过度膨胀,压迫移植侧肺,从而影响移植肺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等问题,提高肺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手术方法、早期临床结果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为4例终末期肺疾病患者施行了单肺移植手术,均为右侧单肺移植.其中第1和第2例为同1天完成.结果:第1例术后合并顽固的铜绿假单孢杆菌和不动杆菌感染,几乎对所有的抗生素耐药,于术后第33天死于严重感染所致的多脏器衰竭.其余3例均顺利出院,目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SaO2和FEV1均显著提高.结论:单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方法,但术后感染及排异发生率高,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治疗腹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2例I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施行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1例高龄酒精性肝硬化终末期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施行同期原位肝-异位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2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第5天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10天停用胰岛素,2例均分别于术后20、22 d出现消化道出血,经止血治疗后痊愈;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第3天移植肝肾功能正常,术后第10天移植肝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后逆转;肝胰联合移植患者术后第5天停用胰岛素,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4例患者分别随访29、26、9、6月,移植物功能均正常。结论 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是腹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肝胰联合移植可减少胰腺的排斥反应,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Zhao X  Song GM  Xu JL  Wang XJ  Song HM  Qu X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7):2657-2659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供体脾细胞(SPC)和环磷酰胺(CP)预处理移植受体,然后行异位心脏移植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心脏中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果SPC和CP预处理后,移植心脏中ICAM-1、V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减低,而ICAM-1和VCAM-1在急性排斥反应和环孢素A(CsA)治疗组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均P〈0.05)。急性排斥反应与CsA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AM-1和VCAM-1的表达水平与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大鼠实验性肺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异系间移植术后2d,移植肺内小血管及支气管周围出现单核细胞浸润。4d上述细胞浸润波及肺泡壁,导致肺泡壁增厚,肺内小静脉系及毛细血管管腔变窄,血流不畅。术后6d,血液循环严重障碍处,肺泡完全坏死,环抱素A可使上述排斥反应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8.
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治疗腹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2例Ⅰ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施行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1例高龄酒精性肝硬化终末期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施行同期原位肝-异位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2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第5天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10天停用胰岛素,2例均分别于术后20、22d出现消化道出血,经止血治疗后痊愈;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第3天移植肝肾功能正常,术后第10天移植肝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后逆转;肝胰联合移植患者术后第5天停用胰岛素,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4例患者分别随访29、26、9、6月。移植物功能均正常。结论 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是腹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肝胰联合移植可减少胰腺的排斥反应,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以T细胞活化表达的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 ICOS)为基础的荧光示踪技术无创诊断小鼠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以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为模型,分为同系移植、同种移植、同种移植+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治疗(同种移植治疗组)及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分别在移植术后1、3、5、7 d,采用荧光染料Cy7.SE标记抗小鼠ICOS抗体(Cy7.SE-ICOS-Ab)经尾静脉注入移植小鼠,用荧光实时显像仪观察移植物荧光图像变化;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脾脏T细胞表面ICOS表达,H-E染色分析心脏移植物病理改变。结果 同系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组小鼠移植术后各时间点基本不显影;同种移植术后1 d,移植物荧光图像无明显变化,但术后3、5、7 d荧光逐渐增强,术后7 d时荧光强度最明显;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停药3 d移植物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停药5、7 d后强度明显增强。H-E染色表明:各时间点同系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组小鼠心脏移植物无明显排斥反应;同种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在术后(或停药后)1 d移植物无明显排斥反应,术后3、5、7 d排斥反应逐渐出现并加重。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术后1 d,各组脾脏T细胞表达ICOS水平无明显差异;同系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组在各时间点基本不表达ICOS,但同种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在术后(或停药后)3、5、7 d ICOS表达逐渐增加(P<0.05)。结论 ICOS表达强度与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强度有关,荧光标记的ICOS抗体可能有助于无创评估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