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胆汁对人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 (APBDU)胆汁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 9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四唑氮蓝比色 (MTT)法检测QBC93 9增殖状况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前列腺素E2 (PGE2 )含量。结果 APBDU胆汁与正常对照组胆汁比较明显促进QBC93 9细胞增殖 (P <0 .0 5 ) ,这种促癌活性可被环氧合酶 2 (COX 2 )选择性抑制剂Celecoxib拮抗。用APBDU患者胆汁处理 2 4h的QBC93 9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上升(P <0 .0 5 ) ,S期细胞比例为 ( 3 2 .2 4± 1.3 3 ) % ,比正常对照组 ( 10 .5 6± 1.47) %明显增高 (P <0 .0 5 ) ,G0 /G1期细胞比例为 ( 4 9.72± 4.13 ) % ,比正常对照组 ( 74.81± 5 .10 ) %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APBDU胆汁具有潜在的促癌活性 ,这种促癌活性依赖COX 2和PGE2 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胆管结石患者胆汁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的影响 ,探讨胆管结石与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 2 0份胆管结石患者胆汁和 10份正常胆汁对QBC939增殖的影响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胆管结石患者胆汁与正常胆汁比较 ,明显促进QBC939细胞增殖 ,用胆管结石患者胆汁处理 4 8h的QBC939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上升 (P <0 0 1) ,胆管结石胆汁组 (47%± 10 % )S期细胞比例比正常胆汁组 (2 3%± 3% )明显增高 (P <0 0 1) ,G0 /G1期细胞比例 (42 %± 8% )比正常胆汁组 (6 3%± 10 % )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胆管结石患者胆汁具有潜在的促增殖活性 ,胆管结石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良性疾病胆肠吻合术后返流液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的影响,探讨胆肠内引流术与胆管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四唑氮蓝(MTT)比色法检测良性疾病胆肠吻合术后返流液对QBC939增殖的影响,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QBC939环氧合酶-2(COX-2)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前列腺素 E2(PGE2)含量。结果 胆肠返流液组增殖指数(46 33±7.69)比对照组(25.57±1.03)明显上升(P=0.043),G0/G1期细胞比例(56.70±8.61)%比对照组(73.68±5.69)%明显降低(P=0.010),这种促癌活性可被COX-2选择性抑制剂Celecoxib拮抗。结论 良性疾病胆肠吻合术后返流液具有潜在的促增殖活性,这种促增殖活性依赖COX-2和PGE2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对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凋亡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观察GABA对人系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ABA对胆管癌细胞QBC939凋亡的影响,PCR-ELISA法观察其对QBC939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cAMP含量.结果 GABA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由2.6%增至26.8%,P<0.05),促进细胞凋亡(凋亡率由4.8%增至28.03%,P<0.05),并且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0.82±0.048 vs 0.56±0.054,P<0.05),同时促进胆管癌细胞内cAMP含量的增加[(0.59±0.049)nmol/L vs (0.82±0.033)nmol/L,P<0.05].结论 GABA可能通过受体后信息介导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从而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石胆汁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的影响,阐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内在关系。方法应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20份幽门螺杆菌阳性胆管结石患者胆汁、20份幽门螺杆菌阴性胆管结石患者胆汁以及20份正常胆汁对QBC939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与凋亡。结果与幽门螺杆菌阴性胆管结石患者胆汁和正常胆汁比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石胆汁明显促进QBC939细胞增殖(P〈0.05),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石胆汁处理48h的QBC939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上升(P〈0.01),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石胆汁具有强大的潜在促增殖活性,胆道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MTF比色法观察GABA对人系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作用,PCR-ELISA法观察其对QBC939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分析GABA对胆管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明胶酶谱法分析GABA对QBC939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mRNA和酶活性的影响,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法处理.结果 GABA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抑制率由2.6%增至26.8%,P<0.05);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0.82±0.05)vs.(0.56±0.05)(P<0.05);抑制胆管癌细胞穿透Matrigel胶的能力(在100 μmol/L浓度的GABA作用下,穿透细胞数由(60±10)个降至(43±4)个(P<0.05),同时胆管癌细胞分泌的基质蛋白酶MMP-2和MMP-9的mRNA和活性下降,这三种效应均成浓度依赖性.结论 GABA抑制胆管癌细胞QBC939的生长并减弱侵袭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端粒酶活性和基质蛋白酶MMP-2和MMP-9的分泌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埃罗替尼和塞来昔布协同抑制胆管癌细胞生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埃罗替尼(erlotinib)与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检测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用药前、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方法观察用药前、后细胞中COX-2、EGFR下游信号及凋亡、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QBC939细胞表达COX-2 mRNA和EGFR mRNA及相应蛋白。埃罗替尼、塞来昔布抑制QBC939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同时,塞来昔布增强了埃罗替尼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联合用药显著降低p-MAPK、p-Akt及PGE2表达。结论:塞来昔布和埃罗替尼均可抑制胆管癌细胞的生长,而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能同时阻断EGFR和COX-2信号通路。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人胰胆管合流异常胆汁对胆管细胞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U)患者的胆汁对人胆管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APBDU与胆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APBDU患者胆汁对胆管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经APBDU胆汁处理的胆管细胞c-erbB-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APBDU患者胆汁与正常对照胆汁比较,能明显促进胆管细胞的增殖(P<0.05),这种促增殖作用可被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celecoxib或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抑制;流式细胞仪分析经APBDU胆汁处理的胆管细胞其处于S期的细胞明显增多(P<0.001);Western blot法检测经APBDU胆汁处理的胆管细胞其c-erbB-2表达增多。结论APBDU患者的胆汁对正常胆管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可能潜在致癌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 D3]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的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1,25(OH)2 D3与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共同培养,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免疫细胞化学观察bcl-2的表达.结果 0.1~0.5μmol/L的1,25(OH)2 D3对胆管癌细胞QBC939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经1,25(OH)2 D3作用72h后细胞G1期比例升高,S期比例下降,其中0.5μmol/L组细胞G1期由(50.3±1.0)%上升至(65.5±3.2)%,S期由(39.4±0.5)%下降至(23.6±0.7)%;并且可诱导细胞产生凋亡,0.5μmol/L组作用后细胞凋亡率由0.5%上升至24.6%;bcl-2的表达下调.结论 1,25(OH)2 D3能抑制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引起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反义RhoC基因对胆管癌QBC939细胞株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反义RhoC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MP-2在QBC939细胞、转染空载体的QBC939细胞(QBC939-V)、转染反义RhoC的QBC939细胞(QBC939-AS)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QBC939细胞MMP-2 mRNA吸光度相对值为0.588±0.074,QBC939-V细胞为0.629±0.06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BC939-AS细胞MMP-2 mRNA吸光度相对值为0.286±0.097;与QBC939及QBC939-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义RhoC基因能够抑制QBC939细胞株的MMP-2表达.  相似文献   

11.
胆道探查术中胆道下端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防下端胆管探查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方法总结自1992年5月~2004年5月期间1315例胆管下端探查术中12例胆管下端损伤的原因。结果胆道探查术中用金属探条极易损伤下端胆管。结论胆道探查术中用规范操作是防止损伤的有效措施,及时发现损伤并对损伤部位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是提高病人预后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移植胆道重建时肝内胆管变异的处理.方法 总结2005年1月~2006年9月肝移植工作中遇到的7例肝内胆管变异病例胆道重建的经验、教训.结果 7例供肝均是术后经T管胆道造影时发现有不同类型的肝内胆管变异.病例1由于术中遗漏了右前肝管,术后出现严重胆汁漏,开腹行外引流,二期胆肠吻合;病例2右肝管汇入胆囊管,T管上臂影响右肝管排空,介入技术处理;病例3、7术中及时发现肝管遗漏,及时纠正才避免胆汁漏的发生;病例4~6虽有胆管变异,但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顺利拔除T管.结论 熟悉肝内胆管解剖变异的类型,术中仔细分辨肝门组织结构,及时发现肝内胆管变异,正确处理可避免由于肝内胆管变异造成的技术相关性胆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配合使用胆道镜施行胆总管切开探查105例,并采用镜下缝合和打结技术常规安置T管。结果 2例胆总管探查为阴性,102例结石取净、净石率99.0%(102/103)。结论 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措施,可根据条件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4.
肝内胆管复发结石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调查肝内胆管结石订后结石复发情况,研究其与原发结石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29例手术取净结石的患者术后结石复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有35例49处肝内胆管复发结石,复发率为27.13%,复发结石在肝内的分布广泛,依次为左肝管,右肝管,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左外叶和尾状叶,分别为13、12、8、6、4、3和3例次。35例复发结石中,9例无症状,16例症状较轻,10例症状明显。随访病例肝内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总结教训,为防治胆道损伤提供经验。方法 总结1990年1月~2000年12月23例腹腔镜胆道损伤的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A型(迷走胆管漏)损伤11例,11例均经腹腔引流治愈;D型(肝外大胆管侧壁损伤)5例.再次手术修补漏口放置T型管支撑3月;E1型3例,行胆总管一空肠Roux-en-y吻合术;E2型1例.行胆管空肠Ruox-en-y吻合;E3型2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E4型1例,行右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随访时间最长8y,平均5.4y。术后22例恢复良好,D型1例反复出现胆管,经再次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治愈。结论 腹腔镜所致的胆道损伤,应及时发现,正确处理,以达到满意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了肝胆胰外科中不常见的胆总管引流白胆汁14例和术后不寻常大出血2例,指出这些不常见表现实际上为肝功能不全的反映,当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同时还就肝功能不全的表现方式和治疗进行了讨论,强调保肝和营养支持治疗是其根本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肝门胆管良性狭窄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前瞻性地评价肝门胆管良性狭窄的处理方式与近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观察了按病因不同分为4组的25例患者,分别以不同方式治疗所取得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肝门胆管空肠吻合术治疗良性医源性肝门胆管狭窄疗效确切,随访期间返流性胆管炎1例,发生率较低,仅为10%,肝门胆管原位整形保持了胆管生理学的完整性,惟需可用的良好的自体修补组织及合理的手术设计两个因素;含石的萎缩右半肝切除加肝门胆管整形既达到了清除病灶的目的,又保持了胆管的通畅性及生理功能的完整性;气囊扩张虽对轻度环形狭窄有良效,但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伴肝门管状狭窄气囊扩张疗效欠佳。结论 根据不同病因选择各异的治疗方案(个体化),处理肝门胆管良性狭窄可获近远期良效。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漏的各种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05年5月施行的LC3868例。结果术后发生胆漏22例,胆漏发生率为0.56%。所有胆漏患者经保守治疗、再次腹腔镜探查置管、内镜治疗和腹腔引流管充分引流后造影拔管治疗。结论非主胆道损伤所引起的胆漏多可经非开腹手术治疗而治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出现胆管癌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年来收治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于介入治疗后3~5天突然出现皮肤巩膜黄染,8例B超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内絮状回声。全部患者均行ERCP检查确诊,7例内镜下胆总管内癌栓完全取净,未放置胆道引流,另5例放置胆道引流管,全部患者均恢复出院,4例患者随访1.5年仍带瘤生存。结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胆管癌栓脱落引起梗阻性黄疸不少见,诊断应与肝功能衰竭鉴别,治疗首选内镜下胆管取癌栓和/或胆道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20.
肝外胆道重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1991年12月,收治肝外胆道囊型扩张34例,梭型16例。采用不同方法重建肝外胆道。囊型扩张者切除囊肿,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25例;间置空肠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9例。梭型扩张者行间置空肠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7例;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5例,随访平均6.5年,除1例死亡外,49例均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