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压氧对新生鼠HIBD模型神经元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新生7日龄大鼠HIBD模型,在缺氧缺血后急性期给予2.0绝对大气压(ATA)的高压氧(HBO)治疗,每次1h,每日1次,共7d,在治疗后7d处死大鼠,用透射电镜观察受损侧脑组织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Western-blot检测神经元胞浆细胞色素C含量的变化。结果新生大鼠HIBD模型缺氧缺血后7d神经元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形态异常,表现为线粒体体积缩小。嵴结构模糊、紊乱,有的呈现空泡样变,且神经元胞浆细胞色素C的含量升高;与HIBD组相比,HBO治疗后神经元线粒体的数量减少较HIBD组轻,线粒体的形态较规则,结构较完整和清晰,神经元胞浆细胞色素C的含量降低。结论新生大鼠HIBD模型缺氧缺血后7d线粒体的形态和结构有异常改变,从而使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释放入胞浆,导致神经元胞浆细胞色素C的含量升高。HBO治疗后神经元线粒体数量的减少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减轻,神经元胞浆细胞色素C的含量降低,其机制可能与HBO治疗改善了脑组织神经元的能量代谢,使线粒体因能量代谢障碍受到的损害减轻,最终使缺氧缺血对脑组织神经元的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中的应用及疗效仍存在争议。至目前为止,HBO在新生动物HIBD中的实验研究不多,这些实验注重近期病理和生化结果的评价,缺乏远期功能评价指标。该实验评价早期HBO治疗对HIBD新生大鼠远期脑病理和行为的影响。方法:7日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8)、HIBD组(n=17)和HBO组(n=17,HIBD后0.5~1h开始2个绝对大气压HBO治疗,稳压30min/次,每日1次,共2d),以大鼠37~41日龄的学习记忆功能(Morris水迷宫实验)和42日龄的脑形态组织学(脑重量、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AchE纤维面积和NOS神经元数)来判断干预效果。结果:HIBD组学习记忆功能严重不良伴有脑形态组织学的明显缺损,与对照组比较水迷宫实验的平均逃逸潜伏期(EL)延长(56.35±22.37svs23.07±16.28s);搜索时间和搜索距离缩短(29.29±6.06svs51.21±4.59s)和(548±92cmvs989±101cm),左脑重量减轻(0.601±0.59gvs0.984±0.18g);CA1区存活神经元数减少(100±27个/mmvs183±8个/mm);AchE纤维面积减少(18.50±2.24)%vs(27.50±2.18)%,NOS神经元数减少(19.25±4.33个/mm2vs33.75±5.57个/mm2)以上两组比较均P<0.05。HBO组学习记忆功能不良改善,脑形态组织学缺损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EL为39.17±21.20s;搜索时间为36.84±4.36s;搜索距离686±76cm;脑重量0.768±0.85g;存活神经元数133±25个/mm;AchE纤维面积(21.94±2.73)%(均P<0.05)。结论:早期HBO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HIBD所引起的学习记忆功能不良并减轻了HIBD所导致的远期脑形态组织学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该研究探讨了高压氧(HB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 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的迁移与分化的影响。方法:7 日龄 Sprague-Dawley 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HBO组。采用 Rice-Vannucci 方法制成 HIBD 模型。造模后 3 h 内行HBO 治疗。分别于 HBO治疗后 7 d、14 d、 28 d,采用 BrdU/DCX,BrdU/β-tubulin,BrdU/GFAP和BrdU/O4免疫荧光双标法,用共聚焦显微镜动态检测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 SVZ)与大脑皮层内源性 NSCs的迁移与分化。结果:治疗后7 d,HBO 组损伤侧SVZ 区 BrdU+DCX+细胞数(84±21 个/mm2)增加,多于对照组(39±14 个/mm2)与模型组(68±17 个/mm2)(P<0.05);治疗后14 d,SVZ区BrdU+DCX+ 细胞数减少,而皮层区BrdU+DCX+ 细胞数增加,HBO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8 d,各组大脑皮层BrdU+DCX+ 细胞数减少,大脑皮层出现BrdU+β-tubulin+,BrdU+GFAP+,BrdU+O4+细胞。HBO组BrdU+β-tubulin+与BrdU+O4+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P<0.05)。结论:高压氧可促进 HIBD 新生大鼠内源性NSCs迁移到大脑皮层并分化为成熟的神经细胞。[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49-75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发现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可以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脑白质损伤。但延迟开始治疗的时间是否也有同样的作用尚不清楚。该文探讨不同时间窗 HBO 治疗对 HIBD 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从而探讨 HBO 治疗 HIBD 的时间窗。方法:采用 Rice 法制成 HIBD 模型,分别于HIBD 后 3,6,12,24,72 h 开始给予 HBO 治疗,每日1次,连续 7 d。HIBD 后 14 天(生后21天)开始采用盲法进行T迷宫试验、放射性迷宫测试、足错误测试行为学测试;测试完毕,用髓鞘碱性蛋白 (MBP)免疫组化法检测胼胝体与纹状体区髓鞘蛋白。结果:HIBD 后 3,6,12 h HBO 治疗各组T 迷宫测试、放射性迷宫试验和足错误测试的测试结果均优于HIBD模型组(P<0.05)。HIBD 后24,72 h HBO 治疗组行为学测试结果与HIBD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HIBD 后 3,6,12 h HBO 治疗各组大脑皮层胼胝体与纹状体区域 MBP 吸光度显著高于 HIBD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HIBD 后24,72 h HBO 治疗组与 HIBD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IBD 后 12 h 内HBO 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白质损伤, HIBD 后 24 h 治疗则疗效不显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308-31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疗程的高压氧(HBO)治疗对96 h时间窗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8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HIBD组和HBO组。HBO组根据HBO治疗时间窗的不同分为2H,48H和96H组,即分别于HIBD后2,48 和96 h给予HBO;各亚组又根据不同疗程分成1疗程组(HBO-1)、2疗程(HBO-2) 和3疗程组 (HBO-3 )。HBO组(压力为2 ATA)每天给予HBO 1次,连续7 d为一疗程,休息3 d后进入下一疗程。各组待96H组的3疗程亚组完成全部疗程后,即鼠龄38 d (HIBD后31 d)时一同处死。采用TUNEL染色检测大脑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并采用NSE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皮层神经元数量。结果:① HIBD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高于CON组,同时NSE阳性细胞明显少于CON组(P<0.01)。② 随着治疗时间窗的延迟,单疗程HBO对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③ 在48H和96H HBO组,HBO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随着疗程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但2H HBO组经过一疗程HBO治疗后,凋亡细胞数量已经减少至CON组水平,而且NSE阳性细胞数量增加也接近CON组,随着疗程增加不再有明显变化。结论:① HIBD后2 h给予一疗程的HBO治疗即可明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及保护神经元;② 增加疗程可增强治疗窗延迟的HBO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与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6):464-470]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前的研究已经证实高压氧(HB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有保护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从HBO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和髓鞘的影响来探讨HBO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7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HIBD组、高压空气治疗组(HBA)和高压氧治疗组(HBO)。HBA组和HBO组于缺氧缺血后1h内分别行HBA和HBO处理,每日1次连续7d。BrdU免疫组化检测在体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Westernblot测定nestin的表达。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组化检测髓鞘损伤。结果:HIBD后3周,HIBD组缺血侧的室管膜下(SVZ)区和海马齿状回(DG)BrdU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HBO组SVZ区BrdU阳性细胞增多不明显,但DG区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与HIB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IBD组nestin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下降,HBO组表达增加,HBA组增加不明显。HIBD后1周,HIBD组MBP免疫组化损伤评分增加,HBO组与HBA组损伤评分均有减轻,HBO组与HIB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与HB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O可减少新生大鼠HIBD后内源性NSCs的死亡和减轻髓鞘损伤,这可能是HBO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 能够促进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的增殖,并且发现Wnt 信号途径参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故本课题将探讨 HBO 对 HIBD 新生大鼠脑内源性 NSCs 增殖分化过程中 Wnt-3 蛋白的变化的影响及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7 日龄 Sprague-Dawley 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HIBD)及高压氧组(HBO)。采用经典的 Rice 法制成 HIBD 模型,HBO 组在 HIBD 后 3 h 内进行 HBO 治疗(压力为 2 个绝对大气压,稳压 1 h,每日 1 次,连续 7 d)。采用 BrdU/nestin, Wnt-3/ nestin 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 HIBD 后 6 h,24 h,3 d,7 d,14 d,缺血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 SVZ)增殖的 NSCs 及 Wnt-3 蛋白的动态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M 510,Zeiss)分析细胞内 nestin 蛋白与 Wnt-3 蛋白的荧光强度,统计学分析二者相关性。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缺血侧大脑半球nestin、Wnt-3 总蛋白的动态变化。结果 :SVZ 区 BrdU+ nestin+ 细胞于 HBO 治疗后 3 h 开始增加,7 d 达最高水平,显著高于 CON 组与 HIBD组(P<0.01),14 d 时 BrdU+ nestin+ 细胞数开始下降,但仍多于CON 和 HIBD 两组(P<0.05);NSCs 细胞膜表面 Wnt-3 蛋白于 HBO 治疗后 3 h 开始增加,3 d 时达最高水平,并维持较高水平至 14 d 时开始下降;直线回归分析示细胞内 Wnt-3 蛋白与 nestin 蛋白呈直线相关(r = 0.893, P<0.05);Western blotting 分析示缺血侧大脑半球Wnt-3 蛋白于 HBO 后 3 d,7 d 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至 14 d 时表达开始下降;nestin 总蛋白水平于 HBO 治疗后 21 h 开始增加(P<0.05),7 d 达最高水平,后下降。结论:高压氧可以促进 HIBD 新生大鼠内源性 NSCs 的增殖,其机制与 Wnt 信号活化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3):241-246]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9只新生大鼠HIE模型分成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模型制作后48小时及七天处死,观察脑大体改变和脑含水量。结果显示,采用2.3ATA治疗三次有明显减轻脑水肿及脑软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UCBMC)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远期行为学及组织学的影响。方法 7 日龄 Sprague-Dawley 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组、UCBMC 移植组及 UCBMC 联合HBO(UCBMC+HBO)组。采用Rice 法制成HIBD 模型。HBO 于造模 3 h 进行,造模后 24 h 行 UCBMC 移植。采用Western blot 法观察联合治疗对 HIBD 大鼠脑内IL-1β、TNF-α 蛋白的影响,采用T 迷宫、放射性迷宫试验及尼氏染色法,观察联合治疗对 HIBD 大鼠远期行为学及HIBD 大鼠脑海马 CA1 区组织学的影响。结果 移植后24 h,UCBMC+HBO 组大鼠脑内 IL-1β、TNF-α 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HIBD 组与 UCBMC 组(P<0.05)。HIBD 组学习记忆及运动能力均减退,海马CA1 区锥体细胞数减少,UCBMC+HBO 组大鼠学习记忆及运动能力均较UCBMC 组及HIBD 组有改善,海马CA1 区锥体细胞数显著多于UCBMC 组及HIBD 组(P<0.05)。结论 UCBMC 联合HBO 治疗可减轻HIBD 新生大鼠IL-1β、TNF-α 蛋白的表达,促进脑损伤的修复并改善远期行为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7日龄Wistar大鼠54只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吸入氧氮混合气体55 min制作HIBD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HIBD组和褪黑素治疗组,每组18只.正常对照组既不结扎亦不缺氧,褪黑素治疗组在缺氧缺血前30 min予褪黑素15 mg·kg-1 腹腔注射.在缺氧缺血24 h,取每组6只脑组织匀浆用于半胱天冬酶-2、半胱天冬酶-3活性测定,其余每组6只在缺氧缺血72 h取其脑进行石蜡包埋,并进行半胱天冬酶-3、凋亡诱导因子(AIF)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上述指标用于计算脑梗死体积和海马CA1神经元的丢失,HE染色用于计算脑损伤积分.结果 缺氧缺血24 h,HIBD组新生大鼠脑组织半胱天冬酶-2、半胱天冬酶-3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a<0.05),给予褪黑素治疗后,半胱天冬酶-2、半胱天冬酶-3活性均明显下降(Pa<0.05);72 h时褪黑素治疗组半胱天冬酶-3和AIF的阳性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Pa<0.05);褪黑素治疗组脑损伤积分、脑梗死体积、CA1神经元丢失均显著下降(Pa<0.05).结论 褪黑素对HIBD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外源性雌激素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酶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探讨雌激素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日龄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HIBD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丹参干预组(丹参组)及雌激素干预组(雌激素组),制备HIBD模型后注射雌二醇2 mg/kg及丹参注射液(0.15 ml/10g)。缺氧缺血后72 h处死,取大脑皮质,制作脑组织匀浆,检测脑组织中SOD、NO水平。结果 HIBD组与NS组脑组织中SOD水平低、NO水平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雌激素、丹参治疗组SOD水平高、NO水平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结论 雌激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能使大脑皮质SOD水平升高,降低NO水平,对HIBD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远期学习记忆及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凋亡诱导因子(AI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56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槲皮素低剂量(20 mg/kg)组和槲皮素高剂量(40 mg/kg)组,每组1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经右颈总动脉结扎并缺氧制作HIBD模型。槲皮素组在造模后立即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槲皮素,每日1次,连续7 d;假手术组和HIBD组分别在同一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1日龄时,各组大鼠行悬挂实验和滑棒实验检测神经功能,28日龄时各组大鼠行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大鼠断头取脑,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PARP-1和AIF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海马Bcl-2和Bax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HIBD组的神经功能和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而与HIBD组比较,槲皮素低、高剂量组的神经功能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海马的神经元结构完整,排列整齐紧密;HIBD组海马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且排列疏松;槲皮素低、高剂量组则较HIBD组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HIBD组大鼠海马PARP-1、AIF和Bax表达高于槲皮素低、高剂量组,而槲皮素低、高剂量组高于假手术组,Bcl-2的变化则与此相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槲皮素低、高剂量组相比,神经功能、学习记忆能力以及PARP-1、AIF、Bcl-2和Bax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槲皮素可以改善HIBD新生大鼠的远期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PARP-1/AIF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NMDA型谷氨酸受体的激活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探讨NMDA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K 80 1对HIBD的保护机制。方法 30只 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IBD组和HIBD +MK 80 1组 ,每组 1 0只 ,后两组大鼠结扎右颈总动脉后暴露于低氧环境制备HIBD模型 ,HIBD +MK 80 1组大鼠于低氧处理前腹腔注射MK 80 1 0 .3mg/kg。所有大鼠于HI后立即断头处死 ,制备脑单细胞悬液 ,以流式细胞仪测定脑细胞线粒体跨膜电势 (△Ψm)、以荧光扫描仪测定脑细胞内游离钙([Ca2 + ]i)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HIBD组大鼠双侧脑细胞△Ψm值及右 :左△Ψm比值均显著降低 ,[Ca2 + ]i显著升高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或 0 .0 1 ) ;MK 80 1 +HIBD组大鼠脑细胞右 :左侧△Ψm比值较HIBD组升高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两组间脑细胞右 :左 [Ca2 + ]i的比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MK 80 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改善脑细胞线粒体功能有关 ,而与其对 [Ca2 + ]i水平的影响关系不大 ,其保护机制可能不是经过“NMDA受体 [Ca2 + ]i △Ψm”途径、而是通过“NMDA受体 其它 △Ψm”途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新生鼠脑远、近期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研究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害(HIBD)新生大鼠的远、近期脑保护作用,对新生7天的SD大鼠制作HIBD模型,31℃亚低温干预分别持续6小时及3小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脑组织中凋亡细胞数,并进行行为观察。结果发现新生大鼠HIBD后有近期大量凋亡损害和饥饿诱发后远期行为如空间探索能力、生存竞争能力损害;亚低温干预可使近期凋亡细胞数减少,远期损害减轻,31℃亚低温持续6小时比3小时效果显著。提示:31℃亚低温对缺血新生鼠脑远、近期都有保护作用,持续6小时比3小时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物实验已证明美金胺对缺氧缺血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是美金胺治疗能否改善脑缺氧缺血大鼠的长期预后,目前尚无有关研究资料。该研究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探讨缺氧缺血后即刻使用美金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长期预后的影响,以期对美金胺的有效性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为今后建立安全有效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60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缺血组(HI组)和美金胺20mg/kg治疗组(治疗组)。各组分别于23日龄始连续5d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训练,于28日龄和35日龄正式测试,比较各组的逃逸潜伏期(EL)。结果:28日龄各组EL(s)值分别为:35.1±5.3(HI组)、20.6±3.4(治疗组)以及23.1±21.8(对照组),其中HI组与对照组在EL值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35日龄各组EL值(s)分别为:35.6±32.3(HI组)、16.3±13.2(治疗组)以及19.7±16.7(对照组),其中HI组与对照组EL值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HI组和用药组则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新生大鼠在脑缺氧缺血后即刻使用美金胺可显著增强其空间辨识和学习记忆功能,改善其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中细胞红蛋白基因的表达及变化.方法 将出生7d的SD大鼠50只分成5组,其中实验组在手术后制成脑损伤模型,并且在血流阻断4、12、24、48 h取脑;对照组为假手术组,术后即取脑.设计细胞红蛋白基因引物,提取脑组织总RNA,进行PCR.以GraphPadPrism统计软件包的One-way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设计的新生大鼠细胞红蛋白cDNA序列引物可靠,扩增产物与设计相符.实验组细胞红蛋白mRNA的表达在缺血4h开始升高,24 h达到高峰,48 h开始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细胞红蛋白mRNA表达增强,提示细胞红蛋白可能在脑缺氧的适应性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型抗癫痫药物妥泰(TPM) 口服和腹腔注射两种给药途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生后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单纯缺氧缺血组、TPM口服给药组、TPM腹腔注射给药组(各32只),两种途径均在缺氧缺血前后给药妥泰剂量分别为缺氧缺血前150 mg/kg,缺氧缺血后即刻每间隔12 h给药1次,每次100 mg/kg,持续5 d.口服及腹腔给药剂量相同,妥泰首剂150 mg/kg,以后100 mg/kg,12 h1次,至研究日.通过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ting等方法,观察HIBD后各组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大脑皮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TPM不同给药途径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TPM两种给药途径均能明显减轻脑组织损伤;GDNF的表达于术后12 h开始上升,第3天达高峰, 第5天有所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两种途径给药组GDNF的表达比单纯缺氧缺血组各时间点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DNF的表达在两种途径给药各时间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BD后GDNF表达随时间而变化,于损伤后第3天达最高水平;两种途径给药对GDNF表达无明显影响,均可发挥较好的脑保护作用;TPM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增加胶质细胞分泌GDNF而实现. 相似文献
18.
乌司他丁对缺氧缺血性新生鼠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方法 选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60只制备HIBD模型。乌司他丁治疗组大鼠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8、16h腹腔注射乌司他丁一次,术后24h处死。取脑组织迅速秤重,固定,切片行HE和TUNEL染色,测定凋亡细胞数,对皮层脑细胞变性坏死和胶质细胞增生行病理量化评分,电镜观察海马区细胞形态。结果 治疗组在脑重增加值及左、右脑重差值、凋亡细胞数和病理量化评分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P〈0.01);各治疗组之间比较上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减轻缺氧缺血后脑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及凋亡,对新生鼠HIBD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方法选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60只制备HIBD模型。乌司他丁治疗组大鼠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8、16h腹腔注射乌司他丁一次,术后24h处死。取脑组织迅速秤重,固定,切片行HE和TUNEL染色,测定凋亡细胞数,对皮层脑细胞变性坏死和胶质细胞增生行病理量化评分,电镜观察海马区细胞形态。结果治疗组在脑重增加值及左、右脑重差值、凋亡细胞数和病理量化评分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P<0·01);各治疗组之间比较上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缺氧缺血后脑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及凋亡,对新生鼠HIBD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以及血管新生情况,探讨HIBD时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血管新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7日龄Wistar大鼠176只随机分成实验组(n=88)和对照组(n=88),两组分别在缺氧缺血(HI)后0、4、8、12、24、48、72h及7、14、21、28d(每个时间点8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及血管新生情况。结果正常7日龄Wistar大鼠于脑组织多种细胞的胞浆中可见VEGF表达,9日龄时达高峰;HIBD后VEGF蛋白于HI后4h表达逐渐增加,于48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并且于HI后4h~14d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正常新生大鼠脑皮质中新生毛细血管数各时间点平均为3~8条/HP;而实验组于HI后3~28d的新生血管数为10~12条/HP,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并于HI后4~72hVEGF表达程度与新血管形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28,P〈0.05)。结论正常7~35日龄新生大鼠脑组织内有不同程度的VEGF蛋白表达。HI可诱导VEGF表达增加:VEGF参与了HIRD后腩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