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ET-CT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PET—CT实施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使PET—CT检查技术形成1种比较科学的标准化的统一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PET—CT质量控制的基础;技术人员的培养是PET—CT质量控制的关键;建立放射防护制度是PET—CT影像质量控制的保证:加强PET—CT质量控制是提高PET—CT敏感性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检查单PET/CT,可谓防癌检查的“撒手锏”,一次扫全身,有无肿瘤,有无癌症转移,都能看清。很多人便产生误解,以为做一次PET/CT,就相当于做一次全身检查。去年底,老张就遇到过这“囧事”。  相似文献   

3.
赵向东 《健康天地》2010,4(3):37-37
PET—CT作为放射影像医学检查中的最新技术,在短短10年左右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本文在分别介绍PET和CT的基础上,通过回顾PET—CT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总结了PET和CT结合的意义,并展望该技术在我国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PET—CT的显像原理及临床应用。方法:分析PET—CT的显像原理。结果:PET以解剖影像的形式及其相应的生理参数,显示靶器官或病变组织的状况,高档CT技术进行精确定位,精确提供靶器官的解剖和功能双重信息。结论:PET-CT实现了PET和CT的同机融合,形成两种技术的优势互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PET—CT受检者体外y剂量当量率的监测,分析评价受检者体外剂量变化及对周围人员的影响。提请管理部门、医院及PET—CT受检者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护周围人员的健康。方法用辐射剂量仪对一例PET—CT受检者注射18F—FDG药物后体外叮剂量当量率进行跟踪监测。结果随时间距离的变化,PET—CT受检者体外叫剂量当量率衰减显著,注射18F—FDG药物后24h体表剂量可达本底水平。结论应合理规范PET—CT检查。加强PET—CT受检者的24h管理,有效减少受检者对周围公众或家属的辐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PET—CT应用的正当性和对环境可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PET—CT扫描诊断流程进行分析,识别出放射性产污环节及污染因子,并以某医院PET—CT中心为例,对职业照射及公众照射剂量进行估算。结果PET—CT应用中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年有效剂量均低于根据最优化原则设置的剂量约束值。结论职业照射剂量和公众照射剂量可控制在根据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原则设定的剂量约束值以下的尽量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功能影像设备PET-C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ET—CT是功能医学影像设备,其成像理论和技术复杂,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对PET—CT设备和技术的认识尚存在着争论,本文就PET—CT设备相关的技术理论、未来软硬件发展的趋势进行探讨。以期对PET—CT的全面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CT在临床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建伟 《职业与健康》2007,23(2):139-140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CT(PET—CT是将PET和CT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影像设备,同时具有PET和CT的功能,其独有的融合图像技术,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形态结构,大大提高了对病变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决策依据,而且为手术、放疗提供了精确的生物靶区定位信息。现将PET—CT在肿瘤、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使用PET/CT与MRI对妇科肿瘤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对自2011年6月—2012年12月该院就诊的20例妇科肿瘤患者行PET/CT与MRI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PET/CT与MRI检查对原发病灶的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能更有效地检出转移淋巴结,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PET/CT—核医学影像发展的未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核医学影像的发展经历了闪烁扫描机γ照相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以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几个阶段,它们的显著特点是可以进行功能成像。尤其是PET在分子水平进行功能成像,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但解剖结构不清楚;PET/CT将PET的功能图像和CT的解剖图像融合,不仅能检出细小的病变组织,而且能准确定位。可以说PET/CT代表核医学影像的未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卫生部 近期,卫生部拟启动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PET—CT)集中采购工作,并已委托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负责集中采购工作。卫生部要求,PET—CT配置医疗机构需与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签订《PET—CT集中采购委托协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PET/CT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对PET/CT的技术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果:PET能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人体组织的生理、病理、生化、代谢改变;多排螺旋CT则可显示机体精细的解剖结构。结论:PET/CT可实现PET图像和CT图像的同机融合,形成2种技术的优势互补,具有极高的诊断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述PCT/CT在体部γ刀定位中的应用。方法:2007—05-2008—05,利用PET/CT设备对120例患者进行体部γ刀定位及图像融合。结果:用PET/CT扫描可在不用碘造影剂增强情况下进行肿瘤有效显像.较单纯CT定位获得更丰富和准确的图像信息,有助于指导靶区(GTV)勾画。结论:PET/CT在γ刀治疗定位中明显提高了GTV的定位精度,增加了碘过敏患者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4.
杨洪 《现代保健》2011,(2):128-12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乳腺癌诊断及术后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的76例病理类型最终确诊为乳腺癌的病例行”F—FDGPET/CT显像和胸部诊断CT扫描,检查范围包括乳房原发肿瘤、淋巴结及全身器官,并将18F—FDG PET/CT和胸部CT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8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91.3%,特异性为53.1%,准确性为85.3%;而胸部诊断cT的灵敏度检查为62.1%,特异性为29.8%,准确性为55.6%。在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上,18F—FDG PET/CT的灵敏度(99.8%)高于胸部诊断CT的灵敏度(53.1%)。而在对肺部转移灶检测上胸部CT的灵敏度(989%)高于18F—FDG PET/CT(42.9%)。结论18F—FDG PET/CT在对乳房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诊断复发的发现和判断上显示出明显优势;但胸部CT在发现肺部转移灶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地位不可取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ET—CT系统外照射屏蔽防护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外照射剂量水平。[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某院PET—CT系统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辐射水平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并进行分析。[结果]该院经屏蔽防护后,PET—CT系统屏蔽防护后,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辐射水平低于国家规定剂量限值。[结论]PET—CT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可达到安全和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6.
PET/CT对于国内的很多肿瘤患者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这项近乎“天价”的仪器检查项目却是众多患者可望而不可及的。近期搜狐健康邀请了肿瘤治疗、放射治疗领域的专家就PET/CT技术在我国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分析现在卫生系统的中大型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PET/CT的实际情况,提供创新PET/CT的技术、质量、运行“三优化”建设模式,实现区域共建共享;建立与国内一流PET中心合作平台,优化PET/CT诊断模式;建立完善的随访、关怀制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PET/CT使用率、诊断准确率、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核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γ相机和SPECT只能进行常规单光子显像,PET和双探头SPECT符合显像系统既能进行单光子显像,又能进行正电子符合显像,PET/CT系统的出现不仅提供高质量的衰减校正图像,保证了正电子显像校正数据的可靠性,而且能进行同机图像融合,提高了影像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核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PET和PET/CT的原理以及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1975年,Phelps和Ter·Pogossian首次应用了计算机处理正电子发射层析成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距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PET作为一种先进的核医学影像手段,对于功能、代谢和受体分布等的显示具有优势,被称为“生化显像”和“分子成像”[1]。而后,研究者[2又将其与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结合在一起,在1998年试制出第一台PET/CT并开始试用。PET/CT可提高病灶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同时缩短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量SIEMENS LSO晶体PET/CT的本底计数。方法利用仪器本身的Syngo软件中PET Monitor工具或作一个床位的PET/CT空白扫描.测试一台SIEMENS Biograph 16HR PET/CT的LSO晶体本底计数。结果SIEMENS BIOGRAPH 16HR PET/CT的LSO晶体本底计数率约为net trues:.45counts/s、Randoms:545counts/s、Prompts:550counts/s、Single Rate:745750counts/s,标准差SD分别为:0.26、2.52、1.53、765624;结论作一次一个床位6分钟PET/CT空白扫描,是测试LSO晶体PET/CT的本底计数率简单而又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