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惊蛰节气的到来标志着仲春的开始。动物入冬藏匿于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春雷始鸣,惊醒了地下越冬的蛰虫,人们便称这天为“惊蛰”。惊蛰时节,乍暖还寒、蛰虫惊醒、万物复苏,动植物进入生长状态。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的开始。惊蛰后半个月,  相似文献   

2.
正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来看看这一时节小儿养生要点。起居适量运动,注意睡眠小儿身体顺应天时,阳气会开始往外生发,惊蛰意味着阳气从涌动走向出表的进一步。这时身体健康经络通畅的小儿阳气会畅行周身,用于加速生长、同时也会用于排除一些小小的堵塞不通让身体更通畅。但是如已经亚健康,身体不是很通畅,体内素有寒邪的小儿,则容易出现郁热,即热堵在体内特定位置,导致一些症状在外部表  相似文献   

3.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处于春季三个月,寒气开始消退,气候渐渐变暖,万物复苏萌发,气候变化以风为特点。  相似文献   

4.
惊蛰食梨     
正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蛰时节已到民间数九的"九九",此时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这时,我国除东北、  相似文献   

5.
按照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出现,雨水渐多。  相似文献   

6.
猪心枣仁汤     
每年3月6日左右是24节气的第3个节气——惊蛰。此时天气渐渐回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冬眠动物和多种昆虫感于春季温暖,震惊而出。惊蛰处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期,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并会出现雷雨或连续阴雨。  相似文献   

7.
公历3月5日或6日为惊蛰。此时太阳处于黄经345度,进一步向北半球靠近。从惊蛰开始,春雷震耳之声能使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或小动物惊醒。然而雷电特别是雷暴又会造成巨大的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  相似文献   

8.
猪心枣仁汤     
《现代养生》2012,(3):1-1
每年3月6日左右是24节气的第3个节气——惊蛰。此时天气渐渐回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冬眠动物和多种昆虫感于春季温暖,震惊而出。惊蛰处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期,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并会出现雷雨或连续阴雨。  相似文献   

9.
《健康大视野》2010,(9):104-104,106
中国的农历是每隔15天为一节气,大约3月5日左右是”惊蛰”,3月20日左右是”春分“,4月5日左右是”清明”.4月20日左右是“谷雨”,5月5日左右是“立夏”。古老的农业生产一向来以节气为农事安排的指导。茶叶生产也是一样,早发品种往往在“惊蛰”和“春分”时开始萌芽.“清明”前就可采茶。  相似文献   

10.
【气候特点】惊蛰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3月4~7日。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顾名思义,当天气逐渐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此时过冬的虫卵开始孵化。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土地的温度,更是动物体内的生物钟在敲响。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短短几句就把惊蛰的物候描写得栩栩如生。惊蛰时节,气温回升,雨水增多。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  相似文献   

11.
养生历     
谭新 《健康大视野》2010,(5):132-134,136-138
惊蛰习俗 惊蛰这一天也叫“白虎开口日”,我国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  相似文献   

12.
惊蛰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由于惊蛰时候天气转暖,雨水渐多,人们除了出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的“春困”症状外,还会在这时节容易感染肝病、痄腮、流感等疾病。惊蛰应该多食补肾增强免疫力的东西,让病毒、细菌远离人体。在中医看来,不同体质的人养生方法也不一样,市民必须分清自己的体质,切勿乱吃乱补,避免弄巧成拙。  相似文献   

13.
春季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春为四时之首,是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的时令,立春后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万物生发,动物从冬眠中苏醒,小草发芽,这也是养生的开始。人们应该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起居的调养,加强锻炼等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春季从立春开始,经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共计6个节气,天气由寒冷渐渐转暖和,大地回春,万物开始萌生发育,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然而,春天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因此应注意保健养生.……  相似文献   

15.
惊蛰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相似文献   

16.
黄元金 《健康生活》2011,(3):29-29,31
自从盘古开天地,每每初春的雷雨声,震醒了蛰伏地下的小昆虫、小动物出土活动。因此,古代天文学家将这段时期,特定为惊蛰节气。惊蛰,意味着春  相似文献   

17.
魏翔 《长寿》2013,(2):7-11
公历三月是春天的中间时分,古称"仲春",包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的天气已转暖,并渐有春雷的出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出土活动,雨水渐多,是春播的有利时机。春分的"分",是过了一半的意思,此时正是农家最忙的时节,也是春暖花开的时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相似文献   

18.
三月份到了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和春分,天气渐暖,但气温变化较大,气候干燥,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容易出现肺燥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状,此时应适当吃些滋阴润燥、润肺止咳的食物,如梨、蜂蜜、百合、甘蔗、枇杷等。到了仲春时节,肝气已旺,脾易受伤,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季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即少吃酸味食品,多吃甘味食品,以补益脾胃之气,如大枣、山药、大米、小米、糯米、红薯、南瓜、栗子等。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注意寒热均衡,尽量不要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惊蛰过后,天气转暖,万物复苏,各种细菌、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于是,春季流行病也开始增多,如流感、流脑、流行性出血热、肝炎、水痘、带状疱疹、风疹等。这个季节应注意预防各种流行病的发生,做好个人卫生,室内多通风,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相似文献   

19.
从二十四节气来说,三月包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今年的惊蛰是3月5日,春分是3月20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惊蛰时的气候特点有一定地区差异,但一般而言,按照中医的养生理论,惊蛰节气的养生应顺肝之性,以生发为主,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饮食方面应清温平淡,多食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增强体质.春天万物复苏,此时节良好的起居习惯应该是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