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甲双胍是双胍类降糖药物之一,二甲双胍是它的大名(学名),它还有许多小名(商品名),如降糖片、格华止、美迪康或迪化糖锭等。近年来随着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胰岛素抵抗的深入研究,也开发出了二甲双胍许多新用途,远远超出了降血糖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是一类古老而又现代的降糖药,自1921年Banting和Best发明胰岛素以来,拯救了大量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患者的生命。迄今为止,胰岛素是最有效的降糖药物,人们在临床工作中也积累了大量使用胰岛素的经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1DF)指南(2005版)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肥胖者)或磺脲类药物(非肥胖者);如不能达标,可加用第2种口服降糖药,亦可3类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胰岛素促泌剂之间不能联用);仍不能达标,才考虑加用胰岛素治疗。在整个治疗路径中,  相似文献   

3.
尽管口服降糖药物品种繁多,但若按作用机制划分,无外乎四大类:分别是促胰岛素分泌剂(包括磺脲类和非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及a-糖苷酶抑制剂。每一类药物在作用机制、起效快慢、作用时间长短、降糖效果、服药方式及不良反应方面均不一样,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加以选用。  相似文献   

4.
二甲双胍是临床常用降糖药物,具有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被推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目前在我国市场上,二甲双胍的常用剂型有二甲双胍普通片(或胶囊)、肠溶片(或胶囊)和缓释片(或胶囊)。所用二甲双胍剂型不同,会在药效、起效速度和毒副作用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服用方法也有区别,若能正确掌握这些方法,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医药与保健》2012,20(8):42-43
如何选择降糖药物目前市场上的降糖药物非常多,包括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等。我们在选用这些药的时候,既要关注这些药物本身的降糖能力,同时也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此外,还要考虑到这些药  相似文献   

6.
潘永源 《医药与保健》2008,16(11):28-29
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非磺脲类促泌剂及胰岛素增敏剂五大类。糖尿病患者只有使用适合自己的降糖药物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7.
二甲双胍是许多糖尿病患者的老朋友,如进口的“格华止”、国产的“麦克罗辛”、“降糖灵”等,其化学名都是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一线用药,在帮助“糖友(即糖尿病患者)”降糖一事上功不可没。二甲双胍即可以单打独斗(单独用药),也擅长团结协作(联合用药),与胰岛素合用还能有效降低胰岛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有些糖尿病人必需用胰岛素治疗,可有些病人却对胰岛素不敏感,这就是胰岛素抵抗(IR),同时,胰岛素抵抗又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首选药物是胰岛素增敏药,常用的有:格列酮类、双胍类、降脂药类、微量元素类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并进行疗效对比.方法 4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随机给予二甲双胍片500 mg,2次/d,即二甲双胍组(24例),给予罗格列酮片4 mg,1次/d,即罗格列酮组(24例),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 在两组患者取得相当降糖疗效基础上,二甲双胍组和罗格列酮在治疗后空腹和馒头餐后C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亦有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两药物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未见显著差异,但二甲双胍在降低餐后胰岛素、改善IR方面没有罗格列酮明显.结论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都可降低IR和改善β细胞功能,但罗格列酮降低IR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0.
王书栋  金伟 《健康必读》2009,8(4):12-14
胰岛素抵抗是造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生殖和代谢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通常用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来治疗PCOS患者,单独用胰岛素增敏剂就有一定的促排卵作用。但是,联合其他药物还能提高生殖力和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而且,还有可能降低孕期并发症。研究证明PCOS患者应在发病早期就开始用二甲双胍来治疗。  相似文献   

11.
《长寿》1998,(8)
糖尿病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一种代谢内分泌疾病,尤其是老年人以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较为多见。治疗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磺脲类(如甲苯磺丁脲、优降糖、达美康、糖适平等)和双胍类(如降糖灵、降糖片)等。近年来,临床上又应用一种新的口服降糖药物——拜糖平(阿卡波糖)治疗糖尿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有三大类,即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降糖药;胰岛素增敏剂:包括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由于其作用机制各不相同,特点也不同,故服药时间也因其作用机制而定。为使药物发挥最佳降糖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根据各类药物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在不同的时段服用,从而降低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血糖控制在一个理想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早期阶段——胰岛素分泌量往往并不低,甚至有的偏高 这一阶段,胰岛素的分泌量往往并不低,甚至有的偏高,首先应该考虑用单纯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如果无效再考虑选用双胍类药物,如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可以联合用阿卡波糖(拜糖平);体重正常和消瘦者单独使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或与阿卡波糖联合应用;血糖还控制不好的患者可与双胍类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参芪降糖颗粒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对初诊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肥胖指标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钟山县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2例初诊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治疗4周)和联合组(参芪降糖颗粒和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联合治疗,治疗4周),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肥胖指标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TG、TC、LDL-C、BMI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参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腹围均显著缩小,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 参芪降糖颗粒联和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联合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15.
叶四春 《药物与人》2014,(4):229-229
抗糖尿病药物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其中,口服降糖药物可以分为苯甲酸衍生物类、噻唑烷二酮类、磺酰脲类、R-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五大类。随着糖尿病的普及率日益提升,但仍然存在着使用不规范、使用不当等情况,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抗糖尿病药物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格列美脲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胰岛素治疗情况下,加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增敏剂等,但不增加胰岛素用量,不加用任何胰岛素促分泌剂;观察组在胰岛素剂量不增加基础上加用格列美脲片,每日1 ~ 6mg,可加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但不加用其它胰岛素促分泌剂.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情况.结果 经过12周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率(89.00%)明显高于对照组(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标率、胰岛素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格列美脲作为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可以联合胰岛素治疗,有利于实现血糖控制达标,可作为使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很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健康新知     
《中老年保健》2020,(2):4-5
<正>奇妙的二甲双胍美国研究人员对最常用的降糖药二甲双胍进行了分子水平的研究,发现其两条新的生化途径,将这种"奇妙"药物的神秘面纱又揭开了一层。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其通过增加糖的利用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除了降糖作用,近年来诸多研究显示二甲双胍还具有抗肿瘤、减肥和延长寿命等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8.
空腹高血糖反映胰岛B细胞的基础分泌功能下降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肝糖输出过多所致。常见于青壮年或较重的病人。治疗:①消瘦者早用胰岛素,若病人不接受,可用中长效磺脲药如优降精、达美康、亚莫利等,同时与胰岛素增敏药联用。②肥胖者用双胍药与胰岛素增敏药(文迪雅)联用,晚餐川二甲双胍缓释片。③白天用口服降精药,睡前用中效胰岛素。病情严重者还需用强化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5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脂肪肝组、罗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组和糖尿病组,分别通过普食、高脂饲养、给药、腹腔注射STZ建立模型,14周时用胰岛素耐量试验衡量大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血浆抵抗素浓度。结果胰岛素耐量试验显示,脂肪肝组用降糖率计算血糖下降幅度仅为对照组的约66%,与脂肪肝组比较,罗格列酮组降糖率明显增高约50%(P<0.01),二甲双胍组降糖率增高约15%(P<0.01)。糖尿病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比脂肪肝组高约26%(P<0.01);各组血浆抵抗素之间方差分析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大鼠血浆抵抗素与降糖率、血糖等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脂饲养正常SD大鼠14周产生严重的胰岛素抵抗,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均可显著改善高脂饲养脂肪肝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抵抗素可能与大鼠的肥胖、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及2型糖尿病无关,而且不受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干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在目前的降糖药物中,有些药物不但降糖效果好,而且还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如利拉鲁肽. 利拉鲁肽属于GLP-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中的一种,其他药物还有艾塞那肽、利司那肽等.利拉鲁肽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药物一起使用,比如二甲双胍、磺脲类降糖药、胰岛素等.利拉鲁肽需要皮下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