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组织工程骨和外科人工植入物的仿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背景:虽然已经有应用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颌面骨缺损的报道,但因其缺乏植入早期的力学强度,尚不能应用在四肢负重部位修复骨缺损.目的:探讨负重组织工程骨的新型支架的仿生力学设计、多孔纯镁支架的仿生形态学设计和多孔纯镁支架仿人骨材料表面涂层的仿生技术,以及其他负重组织工程骨候选支架仿生技术和外科人工金属植入物仿生表面涂层技术的发展现状.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EI数据库1899/2007与仿生材料相关的文献,并以ELSERVIER、Springer、万方外文文献数据库以及CHKI中文数据库文献索引为辅助,英文检索词"Biomimctic materials",中文检索词"仿生学".纳入与仿生学、仿生力学、仿生材料及技术相关的文章.文献评价:共得到3 501个索引,选择35篇完全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综述.其中有关仿生学1篇,生物力学1篇,组织工程用仿生材料1篇,负重组织工程骨的新型支架3篇,医学用金属材料的仿生表面涂层技术12篇,医学用生物陶瓷的仿生表面涂层技术1篇,医学用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的仿生涂层技术4篇,纳米生物有机物大分子和生物无机物分子的自组装6篇,生物材料的体积修饰或改性2篇.资料综合:①为解决负重组织工程骨早期力学强度不足问题,仿生涂层的多孔纯镁新型支架是临床试用前期研究最佳候选方案,仿生涂层的多孔纯钛支架,可能作为上述研究的其他选择.②多孔双相生物陶瓷支架压缩强度较低,可能不足以解决问题,利用仿生技术对整体修饰或改性可能是有前景的.③多孔生物高分子聚合物支架,可以利用仿生技术对整体修饰或改性以改善力学性能,但是效果非常有限.结论: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解决负重组织工程骨的早期力学性能不足问题.外科植入物金属,以及多孔生物金属、生物陶瓷、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等组织工程骨支架表面,均可利用仿生涂层技术进行表面修饰或改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早期临床工作中应用非生物型材料(骨水泥)治疗髋关节,由于固定范围较大,时间较长,且骨水泥界面的老化、破裂而引起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效果欠佳,所以置换后髋关节活动度的恢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目的:探讨使用生物型与非生物型植入材料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和进展,评价不同材料髋关节假体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及CNKI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不同植入材料,全髋关节置换,内固定材料"或"Carpal bone,fracture ununited"为检索词,纳入与生物材料及组织工程人工髋关节相关的文章。结果与结论:生物型内固定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及生物相容性。目前髋关节置换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金属关节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髋臼的组合,但金属的弹性模量与人体骨骼相差甚远,导致应力遮挡效应,容易引起假体的疏松和不稳定。生物惰性陶瓷在活体内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很好的机械强度;生物活性陶瓷具有骨传导特点及与活骨整合的性能。复合材料假体因其可调的弹性模量和足够的力学强度,接近人体骨骼的力学性能而逐渐被重视。但目前还缺乏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力学相容性好的理想假体材料。因此应从改进人工髋关节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材料的耐磨性与力学性能,增强假体与宿主骨的结合性,减少应力遮挡等方面来提高植入物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更好地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背景:聚乙烯醇是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特性的聚合物,因其水溶性、成膜性、乳化性、胶黏性,而且无味无毒,被广泛用于临床领域。
  目的:综述聚乙烯醇及其复合材料在骨、软骨、皮肤、血管等组织工程支架中的应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知网数据库、1980年1月至2012年12月Pubmed数据库及 Elsevier数据库中,有关聚乙烯醇及其复合材料在骨、软骨、皮肤、血管等组织工程支架中应用的文章,中文关键词为“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组织工程支架”,英文关键词为“Poly (vinyl alcohol),composite material,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
  结果与结论:虽然聚乙烯醇及其复合材料还存在强度不够高、植入后有并发症等缺点,但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特性,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从实验室到临床前研究都有很大的进展。对于其修复的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修饰,改善细胞与支架材料的相互作用;通过模拟细胞生长微环境,制备仿生材料,提高材料的亲水性、对细胞的黏附性,促进细胞的分化增殖;构建具有可控三维多孔结构的支架,并赋予其控制释放细胞生长因子等功能,更好地仿生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制备出降解速度与机械强度能够完全适应组织再生需要的支架,研制复合、仿生材料是今后支架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的羟基丁酸-羟基辛酸共聚体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并且降解产物无毒性。 目的:将兔肾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羟基丁酸-羟基辛酸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复合培养,观察支架骨层血管化效果。方法:运用溶剂浇铸-颗粒沥滤法,制备具有骨层/骨与软骨界面层/软骨层3层结构的羟基丁酸-羟基辛酸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将传代培养至第3代的兔肾微血管内皮细胞,接种到一体化骨软骨支架骨层支架上,MTT法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活性,10 d后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内的生长状况。 结果与结论: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外观具备明显的3层结构,各层之间连接紧密,骨层疏松多孔,各层支架孔隙均匀且相通,一体化支架孔隙率为78%。兔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在支架上分裂增殖良好,复合培养10 d后,细胞在骨层支架内呈立体生长,中间界面层内未发现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细胞黏附生长于骨层支架孔隙间,细胞依附支架的多孔结构生长,形成管腔样结构,但细胞并未长入中间界面层。  相似文献   

5.
钛基金属材料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弹性模量低,抗腐蚀性强,生物相容性好,是目前骨科常用的内固定材料.但是,钛基金属自身的生物惰性对其作为骨植入物的骨整合性能有一定影响.通过对钛基金属表面涂层修饰来提高骨整合性能是目前骨植入物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无机钙磷酸盐材料以及有机生物分子(包括细胞外基质成分,生长因子以及酶分子等)获得了广泛的研究,有机一无机复合物涂层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作为新的涂层材料来提高钛基金属材料的骨整合性能以及生物效能.  相似文献   

6.
骨组织工程中大孔支架材料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理想的多孔支架材料的寻找和制备是目前骨组织工程中研究的热点之一。磷酸钙骨水泥是骨组织工程中惟一能自行固化、生物相容性好的制备大孔支架的材料,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通常用这种材料制备的多孔支架脆性较大,限制了它的应用,利用复合材料的优点对其进行改性是其今后发展的方向;综述了骨组织工程中对支架材料的要求、常用材料的优缺点、常用的制备方法等,对磷酸钙骨水泥有机增强制备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重点综述,并对杂化支架材料的优点及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关键的问题是建立血管网,为新骨的形成提供氧气及营养物质,并为机体提供代谢途径。 目的:综述近年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特点,并着重介绍复合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 方法:以“骨组织工程,血管化,支架材料,复合支架材料”为中文检索词,以“bone tissue engineedng,vascularization,scaffold,compositescaffold”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01年1月至2014年1月的相关文章,将所有文章进行初步筛选后,对保留的文章进一步详细分析、归纳并总结。 结果与结论:按照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来源不同,可将其分为人工合成材料、天然衍生材料和复合支架材料,单一支架材料难以作为最理想的材料修复骨缺损,复合支架材料能在不同程度上弥补单一支架材料的缺陷,因此近年来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发展由单一材料发展为复合材料,并呈现人工合成材料与天然材料有机结合的趋势。但复合支架材料在临床应用中仍然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控制复合材料比例,使材料降解速率与组织细胞的生长速率相适应,保持复合材料的多孔隙和高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8.
背景:前期研究已经成功制备了硫酸钙,冻干骨复合型生物多孔支架,但其表面的疏水性不利于细胞黏附、增殖。目的:观察Ⅰ型胶原表面修饰对硫酸钙,冻干骨复合型生物多孔支架亲水性和细胞相容性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学对比观察,于2007—10/200806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及山西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应用Ⅰ型胶原进行表面修饰制备复合Ⅰ型胶原的硫酸钙/冻干骨复合型生物多孔支架。方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原支架(对照组)和表面修饰后的支架(实验组)复合培养。主要观察指标:测定表面修饰后支架的亲水性:扫描电镜观察表面改性后的材料及细胞与材料复合的形态学特征:分别使用MTT法、细胞蛋白质及碱性磷酸酶定量方法对细胞与材料复合培养后增殖与分化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面修饰后的新型多孔硫酸钙支架的亲水率高于原支架(P〈0.05)。实验组细胞的黏附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培养的不同时期实验组的细胞数量、细胞的蛋白质含量及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Ⅰ型胶原表面修饰后的硫酸钙/冻干骨复合型生物多孔支架的亲水性和细胞相容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背景:前期实验自行研发了一种可进行成骨及成软骨双向诱导分化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 目的:探索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力学刺激能否提高组织工程骨软骨修复山羊膝关节缺损的效果。 方法:取青山羊12只,制作双侧后肢股骨内髁骨软骨缺损,随机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缺损处均植入在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成软骨、成骨诱导2周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复合体,不同的是实验组将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置于磁力搅拌仪上给予力学刺激,对照组未给予力学刺激;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置。植入后12,24周进行大体观察,Masson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学评分。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新生软骨与骨组织生成,实验组修复骨缺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空白对照组无新生软骨生成。表明通过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体外培养阶段的力学刺激,可以改善以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物对膝关节缺损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彭磊  胡蕴玉  徐华梓  王臻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2):12-13,i0001
目的:探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乳酸-羟基乙酸与磷酸三钙人工合成仿生复合材料骨移植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11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完成.新西兰兔,雌性,体质量2.5~3.0 kg.仿生人工骨材料为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快速成形实验室提供,将其剪成2 mm&;#215;4 mm&;#215;1 mm大小,750 mL/L乙醇浸泡消毒30 min,紫外灯照射2 h灭菌,烘干备用.在新西兰兔股骨上端,抽取约1.5 mL骨髓,进行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和培养.将第3代骨髓基质细胞以4&;#215;1010L-1细胞密度接种于仿生人工骨材料中,第7天取材,透射显微镜及其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粘附情况.结果:仿生人工骨复合物表面及其孔隙内长满细胞,透射显微光镜下可见细胞覆盖的光照影.扫描电镜下观察:3 d时,仿生人工骨复合物载体表面细胞生长密集,胞体呈不规则的球形、梭形或多角形,从胞体生出的细胞突长短不一,有的与其他细胞相连.第7天时细胞在孔洞中长满,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分泌.结论:快速成形仿生人工骨复合材料与骨髓基质细胞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具备作为细胞支架骨移植材料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背景:烤瓷熔附金属的物理性质同其各组分的性质明显不同又受到其影响,大多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质可用混合律来预测,但烤瓷熔附金属力学性质的影响因素非常多,预测的结果明显偏大,因此有必要将其力学性质与材料力学的理论分析通过数学模型联系起来,以指导其使用。 目的:探讨对烤瓷熔附金属修复材料进行力学分析的实验与计算方法,分析其相关程度和内在联系。 设计:分别利用三点弯曲实验,参照复合材料混合律测试并计算材料的强度和模量,将实验与计算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 材料:制作不同金瓷比,外形为26mm×4mm×1.5mm的烤瓷熔附金属试件15个,分5组,每组3个。 方法:采用三点弯曲实验测量烤瓷熔附金属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观察其变化规律,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讨论其相关性。 主要观察指标:烤瓷熔附金属材料实验及理论计算结果及二者的比较。 结果: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有明显相关性,可以通过修正的理论公式来预测烤瓷熔附金属的力学性质。 结论:烤瓷熔附金属各组分的几何形态参数和力学参数与其总体力学性质有规律关系,可以用通过校正的理论公式进行预测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应用何种尿道组织工程修复重建支架材料更为合适的争论仍不断出现,其生物相容性及力学特性的评估也鲜见报道。目的:评估应用于尿道修复重建多种生物材料的力学特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脱细胞法制备小肠黏膜下层组织、膀胱脱细胞基质以及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同时编织法制备聚乙醇酸支架。单轴拉伸测试测定各类支架生物力学特性,光镜及扫描电镜测定支架表面孔径大小。线粒体代谢活性MTT法检测各种生物材料的细胞毒性。所有支架表面接种海绵体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14d后进一步评估细胞渗透情况。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评估显示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在弹性模量以及断裂强度方面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其余材料(P〈0.05)。MTT结果显示所有支架材料均支持正常的细胞生长代谢,并未发现存在明显的细胞毒性。聚乙醇酸在扫描电镜中显示出最大的孔径(〉200μm),同时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的尿道面(〈5μm)和海绵体面(〉10μm)观察到明显不同的孔径大小。细胞接种14d后聚乙醇酸材料的内部可见种子细胞的广泛分布,在膀胱脱细胞基质以及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的尿道面未发现有明显的细胞渗透迹象,而小肠黏膜下层组织和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的海绵体面观察到明显的细胞渗透生长表现。提示所有支架材料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在力学特性方面也与正常尿道组织相仿,但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在力学和组织学的诸多参数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不同比例的复合材料其弹性模量不同,植入体内可由此产生应力遮挡,从而影响材料与宿主骨的生物结合,最终影响骨缺损的修复效果。 目的:对活性煅烧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制成的组织工程骨进行弹性模量测定,为临床上修复不同部位的骨缺损提供实验依据。 设计:对照实验。 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 材料:实验于2002—08—21/2003—03-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完成:昆明种小鼠10只,体质量10~15g,雌雄不拘;新鲜1岁小牛长管状皮质骨;新鲜尸体股骨下端松质骨标本和新鲜尸体股骨中段标本各6个。 方法:提取牛骨形成蛋白并进行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制备有活性的煅烧骨颗粒,将牛骨形成蛋白与煅烧骨颗粒以1:25的质量比复合后,再与骨水泥按0:10,4:6,5:5,6:4和7.5:2.5的质量比进行复合,对活性煅烧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制成的组织工程骨进行弹性模量测定,并与正常人成年男性的股骨.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弹性模量测定及比较结果。 结果:含活性煅烧骨颗粒60%的复合材料(活性煅烧骨颗粒:骨水泥为6:4)的弹性模量与正常成年男性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成人股骨(6.2167±0.2229)MPa;松质骨(1.3517±0.3069)MPa;活性煅烧骨颗粒:骨水泥为0:10(5.7100±0.1663)MPa;活性煅烧骨颗粒:骨水泥为4:6(3.5101±0.2050)MPa;活性煅烧骨颗粒:骨水泥为5:5(20041±0.1500)MPa;活性煅烧骨颗粒:骨水泥为6:4(1.5018±0.0057)MPa;活性煅烧骨颗粒:骨水泥为7.5:2.5(0.9004±0.0251)MPa,P〈0.01]。 结论:含活性煅烧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制成的组织  相似文献   

14.
背景:镁是一种高强度的轻量金属,可在生物环境下降解,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生物医学材料。但其在生理环境下的快速腐蚀一直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另外,镁在许多生物学反应及骨代谢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的:回顾总结镁金属的应用进展及其在体内的生理作用与机制,并对其调节骨代谢的研究进行综述。 方法:总结并归纳发表于相关核心期刊上的关于镁金属材料研究及镁调节细胞生理和骨代谢的文献。对于以镁金属作为辅助材料或未将镁作为细胞生理调节主要研究对象的文献则不予参考,另外,特别关注镁对骨代谢相关细胞生理调节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通过对文献的复习可知,可降解镁合金是一类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新型生物移植材料,并且,镁是活细胞内含量最丰富的阳离子之一,是每个生物学过程所必需的一种辅助因子,镁缺乏可引起包括骨质疏松在内的多种疾病,它可通过多种机制调节骨的转化。但关于镁材料的性质及镁对机体生理活动和骨代谢的调节机制仍有许多问题尚不清楚,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同时,了解镁离子对骨生理的影响,对于镁金属的临床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背景:制备具有细胞识别信号的细胞外基质替代材料及仿生支架是目前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目的:制备并筛选出能够满足构建骨-软骨复合组织要求的多孔三维支架,并评价其生物学性能。方法:制备胶原-壳聚糖、明胶-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钠、胶原-陶瓷化骨、明胶-陶瓷化骨支架材料,以新鲜关节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胶原-壳聚糖支架孔径50-200μm,孔隙率(90.5±2.1)%;明胶-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钠支架孔径100-150μm,孔隙率(78.0±1.1)%;胶原-陶瓷化骨支架孔径400-500μm,孔隙率(67.5±2.1)%;明胶-陶瓷化骨支架孔径300-400μm,孔隙率(65.9±1.2)%。明胶-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钠与明胶-陶瓷化骨支架基本符合实验要求,其结构与生物化学成分近似于自然细胞外基质,能够模拟细胞外微环境。说明明胶-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钠与明胶-陶瓷化骨支架可作为复合组织的支架。  相似文献   

16.
背景:单纯植入猪小肠黏膜下层修复腹壁缺损存在早期血管化不足,导致修复失败。目的:构建可控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多壁碳纳米管-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支架,评价其体外控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性能、力学性能及细胞毒性。方法:通过浸染将装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多壁碳纳米管复合到猪小肠黏膜下层上,构建可控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复合支架,并根据多壁碳纳米管与猪小肠黏膜下层的不同质量比(0,1%,3%,5%,10%)构建5种多壁碳纳米管-猪小肠黏膜下层。结果与结论:①复合支架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控释性能:随时间的延长,各组的累积浓度增高,且随着多壁碳纳米管质量的增加,释放浓度也逐渐增加。②复合支架的力学性能:1%,3%,5%,10%多壁碳纳米管-猪小肠黏膜下层最大载荷及弹性模量均高于猪小肠黏膜下层(P〈0.05),且随着多壁碳纳米管质量的增加,最大载荷逐渐增加。③复合支架的成纤维细胞毒性:多壁碳纳米管在复合支架中质量分数≤5%时对细胞的生长无影响。表明构建的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支架具备良好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控释性能、力学性能及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背景:软骨组织工程支架作为软骨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其外形和孔结构对实现其作用和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的:回顾目前若干种常用软骨组织工程中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至2013年PubMed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DIRECT、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s;fabrication",中文检索词为"软骨组织工程;制备方法;支架材料;多孔支架"。 结果与结论:制备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方法有相分离/冷冻干燥法、水凝胶技术、快速成型技术、静电纺丝法、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及气体发泡法等。目前研究发现,支架中孔径的大小对组织的重建有着直接的影响,孔径为100-250 μm的孔有益于骨及软骨组织的再生。通过溶液浇铸/粒子沥滤法、气体发泡法所制备的支架孔径大小在这一范围内,因此比较适合用于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研究人员通常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以期能制备出生物和力学性能方面更加仿生的组织工程多孔支架。  相似文献   

18.
背景:复合磷酸钙骨植入材料的物理结构和无机成分与人体骨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可吸收性和生物相容性。研究证实续断细粉能明显提高骨缺损修复速度。 目的:观察川续断复合磷酸钙骨复合植入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骨体部制备长约1.0 cm、宽约0.5 cm、深约0.3 cm的骨缺损,右侧植入川续断复合磷酸钙材料作为实验组,左侧植入磷酸钙骨材料作为对照组。植入后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CBCT检测、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①大体观察:实验组成骨速度、材料降解率及硬度高于对照组。②CBCT 检测:实验组材料与周围组织结合紧密度强于对照组,且材料降解速度快于对照组。③扫描电镜:两组材料与周围正常骨组织间大多由纤维结缔组织充盈,实验组比对照组更为紧密,空隙更加微小,随着时间的增加,材料与周围正常骨组织的结合更为紧密。④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成骨速度及成骨活性优于对照组。表明川续断复合磷酸钙骨植入材料具有明显加速成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在骨与软骨组织支架复合材料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磷酸钙纤维/聚乳酸(HAP/CPP/PLLA)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的特性。方法:采用溶媒浇铸、粒子滤取技术与气体发泡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纳米HAP/CPP/PLLA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测试该支架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结果表明,纳米HAP/CPP/PLLA支架复合材料具有三维、连通、微孔网状结构,并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较好的压缩模量,是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0.
背景:理想的组织工程尿道替代物应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足以承受长时间的尿液排泄冲击,而静态培养的尿路肌性管腔强度不佳。已有研究表明,力学刺激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和细胞外基质的分泌。 目的:探讨生物反应器内构建组织工程化尿路肌性管腔的可行性。 方法:酶消化法获取脂肪干细胞,经体外培养和扩增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将脂肪干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后,将其置于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实验组予以动态力学刺激培养;对照组为静态培养,先采用基础培养基培养3周,而后用成肌诱导培养液诱导4周,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90,CD44,CD105表达率分别为99.42%,98.12%,93.27%;CD34,CD45表达率分别为4.92%和0.38%,实验组培养的肌性管腔色泽明亮,管腔圆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细胞材料复合物在诱导4周后,细胞表达结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材料复合物胶原成分多。对照组构建的肌性管腔色泽暗淡,管腔轻度塌陷,细胞材料复合物胶原成分较少。提示脂肪干细胞复合聚羟基乙酸材料在生物反应器内动态培养可构建具有良好结构的尿路肌性管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