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老年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心衰患者300例,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单纯心衰组(单纯心衰不合并肺部感染)124例和心衰合并感染组(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组)176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150例作为对照组。176例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PCT组两个亚组,每组8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PCT组根据PCT指导治疗。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PCT水平,收集患者治疗效果、二重感染情况、住院病死情况、抗菌药物疗程、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临床资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和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心衰组比较,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PCT诊断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56,标准误为0.027,P值为0.000,95%CI为0.803~0.910;以0.16 ng/ml为最佳诊断界值,PCT诊断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的灵敏度为82.14%,特异度为73.24%。常规组和PCT组临床有效率、二重感染率和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组抗菌药物疗程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升高,血清PCT水平在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及指导抗菌药物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评价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感染程度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206例,年龄65岁,其中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156例(心力衰竭合并肺炎组),单纯心力衰竭患者50例(心力衰竭组),另选取本科室同期住院的25例单纯肺炎患者作为阳性对照(肺炎组),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根据PCT水平将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分为0. 5μg/L,0. 5≤PCT2. 0μg/L,2. 0≤PCT5.0μg/L,≥5. 0μg/L 4个亚组,分析各亚组的静脉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死亡率和细菌感染率差异。应用SPSS 19.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或χ~2检验。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对心力衰竭合并肺炎的诊断效果。结果心力衰竭合并肺炎组PCT水平为(2. 210±1. 014)μg/L,明显高于单纯心力衰竭组[(0. 120±0. 097)μg/L,t=13. 583,P=0. 000]和肺炎组[(1. 031±0. 425)μg/L,t=6. 732,P=0.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诊断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炎的截断点为0. 32μg/L,灵敏度为87. 8%,特异度为96. 0%,阳性预测值为98. 56%(137/139),阴性预测值为71. 64%(48/67)。随PCT水平升高,4个亚组静脉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时间、住院时间、MODS发生率、死亡率和细菌感染率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检测血清PCT水平对评价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入院时感染严重度、指导抗生素治疗及评价患者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7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重症组)、30例非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非重症组)、30例除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非感染组)、3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与非重症组、非感染组及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与非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老年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预测和识别老年人重症肺部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水平对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意义。方法选本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80例作为重症组,同期非重症肺部感染患者80例作为非重症组,同期健康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160例感染患者均治愈出院,测定3组研究对象入院时及治疗后治愈时PCT水平、白细胞计数以及体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重症组PCT水平为(5.97±1.03)ng/ml,显著高于非重症组(1.54±0.26)ng/ml、对照组(0.11±0.05)ng/ml,tAB=37.299;tAC=50.827,均P0.05;重症组体温、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与非重症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愈后,三组PCT浓度、体温、白细胞计数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降钙素原与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重症肺部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我院住院患者126例,分为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组(观察组)30例、心衰组39例和肺部感染组57例,健康体检者23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PCT、CRP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CT、CRP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部感染组、观察组、心衰组及对照组PCT及CRP水平呈明显降低趋势(P0.05)。心衰组心功能(NYHA)Ⅱ级、Ⅲ级、Ⅳ级患者PCT水平分别为(0.03±0.01)μg/L、(0.06±0.04)μg/L、(0.11±0.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1,P0.01)。心衰组心功能分级与PCT呈正相关(rs=0.61,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CT、CRP水平检测截点值分别为0.13μg/L、12.15mg/L,PCT+CRP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PCT、CRP[0.864(95%CI:0.721~0.927)vs 0.813(95%CI:0.728~0.932)和0.754(95%CI:0.635~0.873),P0.05]。结论心衰患者血清PCT明显升高,且能反映心功能;血清PCT、CRP水平对心衰合并肺部感染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更优。  相似文献   

6.
李玉魁 《山东医药》2006,46(11):47-48
将37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为观察Ⅰ组(出血坏死型,17例)、观察Ⅱ组(水肿型,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两组入院当天及综合治疗1周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15例)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观察Ⅰ组、Ⅱ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观察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1);治疗后观察Ⅰ组PCT水平明显高于Ⅱ组及对照组(P均〈0.01),而观察Ⅱ组PCT水平接近正常,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提示血清PCT可以作为AP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王浩  李霞  林良毅  王萍  林少华 《心脏杂志》2014,26(3):323-326
目的:观察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白介素 6(IL-6)与急性心力衰竭(心衰)并发肺部感染中的关联性。方法:将急性心衰患者184例分别于发病后第1、2、3、5天抽取静脉血, 检测血清IL-6、PCT的变化,同时依据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及痰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心衰组与心衰并发肺部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IL-6、PCT动态变化的意义。结果:心衰发生后第1、2天单纯心衰组与并发肺部感染组炎性反应指标较正常值明显增高。单纯心衰组发生后第2天PCT达到高峰,第3、5天PCT明显下降,降低幅度大于50%。但第3天单纯心衰组有59%患者血清PCT≥2.0 μg/L;而继发肺部感染组第1、2天血清PCT水平也表现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3天及第5天患者血清PCT水平持续升高或下降幅度<30%。IL-6的动态变化:单纯心衰组发生后IL-6缓慢上升,第3天白IL-6达到高峰,持续升高至第5天下降不明显;而肺部感染组各时点观察IL-6水平持续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衰发生后,血清PCT水平的动态变化与继发肺部感染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70岁以上心衰合并肺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PCT指导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PCT指导治疗组根据血清PCT水平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对照组根据病情和临床症状进行抗感染治疗。比较PCT指导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情况、病原菌培养结果、住院天数、抗感染治疗疗程、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及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 PCT指导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CT指导治疗组培养出病原菌20例,病原学阳性率为36.4%,对照组培养出病原菌19例,病原学阳性率为34.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CT指导治疗组的住院天数和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PCT指导治疗组抗感染治疗疗程、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PCT指导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血沉(ES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CT指导治疗组治疗后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PCT指导能够缩短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的疗程,降低抗炎药物费用以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白介素-6(IL-6)与急性心力衰竭(心衰)并发肺部感染中的关联性。方法:将急性心衰患者184例分别于发病后第1、2、3、5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IL-6、PCT的变化,同时依据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及痰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心衰组与心衰并发肺部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IL-6、PCT动态变化的意义。结果:心衰发生后第1、2天单纯心衰组与并发肺部感染组炎性反应指标较正常值明显增高。单纯心衰组发生后第2天PCT达到高峰,第3、5天PCT明显下降,降低幅度大于50%。但第3天单纯心衰组有59%患者血清PCT≥2.0 μg/L;而继发肺部感染组第1、2天血清PCT水平也表现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3天及第5天患者血清PCT水平持续升高或下降幅度〈30%。IL-6的动态变化:单纯心衰组发生后IL-6缓慢上升,第3天白IL-6达到高峰,持续升高至第5天下降不明显;而肺部感染组各时点观察IL-6水平持续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衰发生后,血清PCT水平的动态变化与继发肺部感染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的检测对肝移植术后细菌性中老年肺炎患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2例行肝脏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中老年患者,将其分为细菌性肺炎感染组和非细菌性肺炎感染组。提取两组患者发热初期及48 h血清,检测PCT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并比较两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结果 PCT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细菌性肺炎患者与非细菌性肺炎患者中的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表明细菌性肺炎组和非细菌性肺炎组发热初期PCT和CRP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差;但患者病情发展48 h后,PCT比CRP表现出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00%vs 86%,87%vs 71%,P0.05)。结论 PCT比CRP更能灵敏地检测到肝移植术后患者细菌性肺炎的发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连续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中的意义。方法治疗前所有入选患者进行痰细菌学培养,肺炎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及血清PCT测定。治疗后24 h、72 h再次检测血清PCT水平。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评分组及低评分组;按血清PCT0.1μg/L作为界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两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58例老年肺炎患者痰细菌学培养阳性20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0例,肺炎衣原体抗体Ig M阳性2例,痰细菌学培养阴性26例。2痰菌阳性组PCT水平较非典型病原体组及痰菌阴性组高,且随治疗时间的推移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菌阴性组及非典型病原体组的血清PCT水平无明显变化规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评分组PCT水平较低评分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评分组PCT阳性率较低评分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监测血清PCT水平对老年CAP患者的病原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PCT升高程度有助于评价老年CAP感染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我院ICU住院的肺炎合并脓毒症104例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36例,严重脓毒症组37例,脓毒性休克组31例,并选择同期单纯肺炎患者40例。同时根据脓毒症患者是否于2周内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三组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血清PCT、APACHEⅡ评分依次增加(P<0.05)。死亡组血清PCT水平较存活组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均呈高表达状态,PCT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离子隙(SIG)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改变及其与CHF患者心功能、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HF患者90例,根据心功能(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30例、心功能Ⅲ级组30例和心功能Ⅳ级组30例;根据CHF病因分为冠心病组2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组45例和扩张型心肌病组20例;选择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在测定血气、电解质等的基础上,应用Stewart-Figge方法学的方程式计算SIG,采用电化学免疫法测定NT-proBN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Ⅱ、Ⅲ和Ⅳ级组患者SIG[(5.54±2.23)mmol/L、(7.65±3.12)mmol/L和(10.54±3.84)mmol/L vs(1.70±0.81)mmol/L]、NT-proBNP[(114.85±36.23)ng/L、(476.30±79.45)ng/L和(782.50±99.38)ng/L vs(42.74±11.29)ng/L]水平明显升高;且心功能Ⅱ、Ⅲ和Ⅳ级组间SI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不同心功能组治疗后SIG和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HF患者SIG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424,P<0.01)。结论 CHF患者血清SIG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心功能不全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NT-proBNP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CHF的早期诊断、风险评估及治疗评价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并进行预后判断。方法对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45~86岁,平均62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50例教师体检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计算出心率震荡(HRT)的参数: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值(TS),并分析两组的参数值,心脏超声测量左心室内径及射血分数。结果CHF组TO值(0.4839±0.1421)%,对照组TO值-(0.3467±0.1352)%;CHF组TS值(2.1638±0.2547)ms/RR间期,对照组TS值(6.2434±1.3589)ms/RR间期,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中发现TO、TS均异常的CHF患者的再住院率、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窦性心律震荡能反映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和自主神经平衡性的变化,对CHF患者的危重程度评价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AECPHD)治疗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424例AECPHD患者,随机分成PCT治疗组(n=210)和常规治疗组(n=214).主要观察指标为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住院天数、临床有效率、病情加重例数以及死亡例数等.结果 PCT治疗组在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及二重感染发生例数等方面均少于常规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临床有效率、死亡率、加重例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AECPHD治疗中参考血清PCT水平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可达到有效治疗效果,缩短抗菌治疗时间,避免了过度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抗感染治疗策略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本院住院的老年心衰患者共16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5例)和PCT指导治疗组(80例).常规治疗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病情变化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而PCT指导治疗组根据患者血清PCT浓度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抗菌药物疗程、抗菌药物费用、二重感染率以及半年随访期间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PCT指导治疗组在临床有效率(81.2% vs 82.5%)、住院病死率(5.9%vs 5.0%)、半年随访期间肺部感染的发生率(32.9% vs 31.3%)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PCT治疗组患者在住院总费用(5 854元vs 9 652元)、抗菌药物疗程(10.2 d vs 16.7 d)、抗菌药物费用(2 543元vs 3 646元)及二重感染率(2.5%vs 7.1%)等方面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值均<0.05).结论 老年心衰患者在PCT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能减少抗菌药物使用量,降低住院费用,降低二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