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实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下,经上肢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与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选择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给药,采用传统穿刺置管方法无法实施或穿刺失败的患者197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跟踪引导下,选择上肢最合适穿刺静脉,确立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进行穿刺置管,将静脉导管置入中心静脉内,要求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结果 本组197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血管的选择:左上肢静脉95例,右上肢静脉102例;选择贵要静脉150例,肱静脉24例,头静脉14例,肘正中静脉9例;穿刺时间为20 s~22 min;仅有5例出现穿刺局部血肿,无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发生;超声对导管尖端定位的准确性达96.95%(191/19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上肢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的方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明显缩短穿刺间,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肥胖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拟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的肥胖患者5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组,即观察组25例,体表定位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组,即对照组25例,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试穿次数和穿刺24 h内及1周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96.0%,平均穿刺时间(8.2±0.8) min,平均穿刺次数(1.2±0.8)次,首次试穿成功率68.0%,对照组穿刺成功率72.0%,平均穿刺时间(17.2±1.9) min,平均穿刺次数(2.4±0.2)次,首次试穿成功率28.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后24 h内误伤动脉与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穿刺1周内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较体表定位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更加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重大手术及危重患者必要的监测及治疗手段,传统的方法多是依靠解剖定位,但是肥胖患者因为大量的脂肪堆积导致颈部相对的变短和解剖标志不明显,给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并发症.为了提高此类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麻醉科将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用于肥胖患者取得很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实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32例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和用药的患者接受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选择穿刺血管,确立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对穿刺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引导,并对导管末端进行初步定位.结果 32例患者均在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穿刺引导时间为22 s~19 min,30例1次穿刺成功,1次成功率为93.75%.结论 彩超引导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邵春燕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0(12):852-852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化疗、静脉高营养治疗和术前准备等。尽管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不断改进,但由此导致的并发症如气胸、误伤动脉等仍屡有发生[1]。我科对82例患者成功实施了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由肘窝静脉沿血管送入上腔静脉的一种方法,已发展成为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1,2].但因肥胖、反复插管所致血管条件差及血管硬化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很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精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在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将2008-01-2014-01在我院治疗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500例患者随机分成超声组(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245例和对照组(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法置管)25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入院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而尝试进针次数和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精确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对37例尿毒症患者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16例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管置入组(U组)169例,传统盲法经皮穿刺导管置入组(T组)147例,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和并发症。结果U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7.6%,高于T组的83.0%(P〈0.05);U组穿刺时间(9.8±2.2)min,低于T组的(15.2±3.8)min(P〈0.05);T组穿刺并发症8.8%,高于U组的1.2%(P〈0.01)。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能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评估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12年3月-2013年5月的12例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总结分析.结果:12例患者,7例导管位于右上肢,5例位于左上肢.男8例,女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4例,肺部恶性肿瘤3例,乳腺恶性肿瘤3例,均为女性患者,腹部恶性肿瘤2例.11例患者上肢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均消失,1例患者出现双上肢静脉广泛栓塞,临床上怀疑合并肺血栓栓塞.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短时间内准确的判断上肢静脉血栓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栓大小、形态及范围的变化,反应血流再通的情况,清楚的显示导管的位置以及状态,很大程度帮助临床判定溶栓治疗的效果及指导治疗方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栓范围、大小、导管的位置以及状态及其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临床PICC术后血栓形成溶栓效果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并真空负压引流对胸腔积液患者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胸腔积液患者156例。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78例,观察组78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对照组行常规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引流有效率及平均引流时间等。 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8.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46%(χ2=6.84,P=0.01);观察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6.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95%(χ2=4.85,P=0.03)。观察组的引流总有效率为84.42%,高于对照组的69.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3)。观察组平均引流时间为(3.40±1.11)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3±1.1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0)。 结论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入并真空负压引流应用于胸腔积液治疗,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并发症,提高引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正常足月新生儿颅内静脉系统的超声成像特征,为临床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方法 正常足月新生儿65例,以前囟为声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颅内静脉及静脉窦的走行、形态及血流频谱特征.结果 ①室管膜下静脉、大脑内静脉、Galen静脉、上矢状窦、直窦、横窦、窦汇显示率为100%,基底静脉和下矢状窦显示率分别为21%(14/65)和29%(19/65).②颅内静脉流速较低.③65例中9例室管膜下静脉、大脑内静脉、Galen静脉,62例直窦,63例横窦,65例上矢状窦和窦汇血流频谱具有搏动性;14例基底静脉中1例具有搏动性;19例下矢状窦中4例具有搏动性.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识别颅内静脉系统,但受到一定的限制,且不能测量Galen静脉、窦汇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超声联合反送导丝检查法在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组628例在采取常规方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基础上加用血管超声检查联合反送导丝检查法,通过血管超声检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内有无导管影或导管影是否正常,以及检查退出导丝能否顺利反送到预定刻度,来判断导管有无异位和打折;对照组555例只采取常规方法置管,最终通过X线检查有无导管异位和导管打折。结果 实验组发生导管异位5例,异位率0.8%。对照组发生导管异位33例,异位率5.9%。两组患者置管导管异位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血管超声检查联合反送导丝检查法对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和导管打折,能早期发现,及时调整,从而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下肢静脉性溃疡术前定位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的临床价值.方法 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60例,64条患肢.术前30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0例行静脉顺行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功能不全交通支静脉的检出数及检出率.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顺行造影对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1% vs 96.7%,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费用低,操作简便,可多角度、多方位及反复多次进行无创检查等特点,可精确定位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可作为检查下肢静脉性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或注射凝血酶治疗动脉插管术后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压迫或注射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评估。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20例动脉插管术后所致股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行压迫及注射治疗。结果14例假性动脉瘤采用单纯压迫法治疗,成功率为86%(12/14)。2例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瘤内注射医用吻合胶(OB胶),1例闭合后动脉瘤处产生硬块,另1例形成远端动脉阻塞。4例注射凝血酶者治疗成功率为100%(4/4)。结论 超声引导下对动脉插管术后假性动脉瘤采用单纯压迫法或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而采用瘤内注射医用OB胶则可能产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式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系。方法:将359例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的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81例采用导管固定装置固定,对照组178例采用常规双缝线固定,两组患者的置管方法、冲封管方法等导管维护方式相同,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穿刺处皮肤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两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缝线固定相比,思乐扣固定皮肤感染率较低,皮肤红肿出现时间较晚且红肿程度较轻,是一种无创性操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We describe a case of late perforation of the right internal mammary vein by a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serted via the left subclavian vein. This resulted in extravasation of parenteral nutritional fluid and breast abscess formation. Delay in reaching the diagnosis was experienced in this case and in two cases previously reported.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was similar in all three cases with good early function of the catheters followed by symptoms of chest pain and signs of inflammation in the breast contralateral to the site of insertion of th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onfirmation of correct placement of th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must be sought in any patient who develops these symptoms or signs so that the delay in diagnosis we experienced can be avoided. This may be obtained by a lateral or oblique chest radiograph or by contrast studies if preferable.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行为,以减少置管后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某老年医院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的183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83名护士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CVCRI )预防知识得分6~19分,平均(13.61±2.47)分。 CVCRI预防知识平均正确率为68.06%。不同职称、不同科室、不同学历护士之间CVCRI预防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964,19.388,6.705;P<0.01)。护士对CVCRI预防相关态度得分27~40分,平均(32.55±3.79)分。护士预防CVCRI相关的护理行为得分58~79分,平均(71.99±4.48)分。接受调查的护士中,95%的护士在过去的3个月参与过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与使用;67.8%的护士能够严格执行更换敷料时戴清洁或无菌手套;59.5%的护士能够做到应用碘剂消毒液消毒之前用75%乙醇预先清洁皮肤;只有21.3%的护士经常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培训。结论临床护士对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预防态度均较好,但对其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掌握尚需进一步提高,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知识培训时应有针对性地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