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08~2005—08我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4868例,检出大肠息肉482例,检出率9.9%,切除息肉906个。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临床分析经大肠镜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方法分析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治疗疗效及并发症、病理结果、随访情况。结果临床表现黏液血便、腹痛为主。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3.19%,其中肿瘤性息肉占56.92%,息肉多发于直肠、乙状结肠,癌变亦多发于直肠、乙状结肠,46例息肉癌变均发生在肿瘤性息肉。息肉切除率100%,并发症发生率0.31%,随访大肠息肉复发率12.27%,癌变率1.92%。结论黏液血便是肠镜检查的重要指征;肿瘤性息肉与癌变有关;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息肉术后定期随诊,对早期诊治、预防大肠癌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安全性及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在结肠镜下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结果279例395颗大肠息肉均成功切除,无一例穿孔,4例出血,经内镜下处理均有效止血。结论采用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电子肠镜下大肠息肉切除的治疗和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电子肠镜下大肠息肉切除的治疗和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1995~2002年在电子肠镜下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息肉的部位、大小、术后病理、治疗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应用肠镜下电切除治疗大肠息肉患者621例,切除息肉807颗,成功获取732颗进行了病理检查。发生术后出血3例,穿孔1例,无手术死亡率。结论肠镜下电切除是治疗大肠息肉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对防止息肉癌变起到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息肉因其容易发生出血与癌变,如其中的腺癌息肉已属于癌前病变,故临床一经发现就应切除已达成共识。治疗方法有内镜下治疗与手术治疗。在内镜下治疗方法中,我科内镜室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在对2136例大肠检查中,共检查出并行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249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术中配合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肠息肉治疗50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由于结肠镜的广泛应用,经结肠镜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已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1994-01~2003-12我院内镜室进行了4890例结肠镜检查,检出大肠息肉509例,共710枚息肉,检出率为10.4%,均采用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在结肠镜引导下应用腹腔镜对某些大肠疾病进行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家猪实施结肠镜引导,定位后进行腹腔镜下大肠部分切除的操作训练。在此基础上于2002年10月-2003年12月对12例大肠良性肿瘤患者行大肠部分切除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在40—120分钟,平均80分钟。术中出血10-100毫升,平均55毫升。术后1—3天肠蠕动恢复,平均1.5天。术后无出血、吻合口漏、尿潴留等并发症。术后住院4—6天,平均5天,全部随访3—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在结肠镜引导、定位后行腹腔镜大肠部分切除安全可行。关键是要求手术者能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技术和丰富的开腹大肠手术经验;同时需要内镜医生的大力配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肠高频电切术所致的组织学损伤。阐明其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临床防治并发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了34例手术切除大肠标本上的47处内镜切除部位和内镜切除标本。结果 内镜切除标本的深度仅限于黏膜下层内,47处内镜切除部位的黏膜下层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28处(59.6%)可见肌层或浆膜层的电热损伤,常表现人肌层肌组织坏死、内外肌层间出血或纤维化及浆膜损伤。病变大多是局灶性的,与黏膜下层的病变不连续,呈现“跳跃”式的分布。内镜切除部位有肌层或浆膜病变者,内镜切除标本的平均最大径大于没有肌层或浆膜病变者(P〈0.05)。内镜切除标本最大径〈10mm时,也可见肌层或浆膜的损伤。结论 内镜切除术引起的无症状肠壁电热损伤并不少见,其出现与内镜切除标本的大小有关,内镜切除最大径〈10mm的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粘膜菌群在大肠腺瘤癌变发病机制上所起的作用。方法:对45例大肠腺瘤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肠粘膜菌群进行培养并作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两组病例粘膜菌群在需氧菌、厌氧性消化链球菌、革兰氏阳性无芽孢厌氧杆菌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腺瘤癌变组类杆菌检出4例(66.67%),脆弱群类杆菌占75.00%;梭菌属检出5例(83.33%),败毒梭菌占80.00%,产气荚膜梭菌占60.00%。对照组及腺瘤无癌变组均未检出上述细菌。结论:粘膜菌群的改变在大肠腺瘤癌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指出通过内镜下手术切除大肠腺瘤及合理应用抗生素对预防大肠腺瘤癌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27例大肠息肉癌变肠镜特点及诊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大肠息肉癌变肠镜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 回顾内镜下大肠癌变息肉分布,病理类型及诊治。结果 27例,共31个大肠息肉癌变,其中2例2次息肉癌变,1例3次息肉癌变,该组息肉癌变率为5.1%,癌变息肉主要分布在直肠及乙状结肠,共24例,占77.4%,癌变息肉的分布与息肉分布成正相关,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占22.9%,绒毛管状腺瘤12.9%,管状腺瘤最少见,为2.9%,1例息肉癌变是炎性息肉,〉12.0cm癌变息肉占整个癌变息肉71.0%,息肉癌变以无蒂息肉最高,其次是亚蒂,有蒂最低。活检诊断率为61.9%(13/21),内镜下切除诊断率为100%(16/16)。内镜切除16例,其中9例追加手术,15例直接手术。结论 对息肉,尤其是腺瘤应定期复查,甚至应终生定期复查,可明显提高早期癌发现率,减少活检漏诊率。  相似文献   

11.
联合钛夹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巨大肠息肉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国良  盛红  吴文玉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328-2328
大肠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息肉恶变与其大小、形态、病理类型有关,有文献报道大于2cm腺瘤恶变的危险性是2cm。以下者的4.6倍。所以及时发现并治疗大肠息肉,特别是直径大于2cm的巨大息肉,对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自1997年以来,我们应用内镜下高频电摘除大肠息肉612例,其中对58例直径大于2cm的粗蒂、广基巨大肠息肉联合钛夹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我院53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进行内镜下切除手术,总结手术中的配合经验及护理体会。方法:护理重点是术前肠道清洁、心理护理、合理术前用药、术中病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等。结果:99%的患者内镜下治疗均获得成功.只有1倒有残留,术中出血5例,术后出血3例,采取氩气刀喷射氩气止血或用钛夹。高渗盐水注射等方法止血.均成功。结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下切除手术中,有效的护理配合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氯化钠溶液辅助肠镜下高频电切切除大肠广基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006-03-2010-03我院消化科收治的大肠广基息肉患者,采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氯化钠溶液,再行高频电切除治疗广基息肉。结果 162例大肠息肉均完整切除,切除息肉直径在0.5~2.5 cm,操作过程无出血、穿孔。结论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氯化钠溶液辅助肠镜下高频电切切除大肠广基息肉,能够有效控制术后创面出血,适用性强,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经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切息肉354例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科2001-03~2004-10应用PetaxEC-3830F电子结肠镜共检查3084例,检出大肠息肉354例。结肠镜下电切大肠息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电子肠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息肉系指结肠粘膜的各种局限性隆起病变,可发生与任何年龄,是大肠癌前病变。肠镜检查是发现肠息肉最好的方法,同时也是治疗息肉最简便,安全、有效方法。是减少大肠癌发生的有效措施。2006年6月-2007年1月我院在电子肠镜下高频电电切治疗大肠息肉57例,切除息肉80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治疗大肠隆起病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各型大肠隆起病灶的切除效果及其安全性,和对各类良性大肠息肉和早期癌的治疗价值。方法:于病灶基底部黏膜下层注射高渗钠—立止血液,病灶举起后。用透明帽吸引法使之形成假蒂,于假蒂处圈套收紧并高频电凝切除,收集标本行全瘤病理检查,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结果、切除结果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切除52例59个病灶(半球状和扁平状隆起病灶占38个),57个被完全切除,完全切除率达96.61%(57/59),且无穿孔及明显出血并发症发生。对8例早期癌和29例腺瘤患者进行3个月~36个月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具有完全切除率高、穿孔和明显出血并发症更低的优点。就隆起病灶形态而言,能有效切除球状至扁平状病灶;就隆起病灶性质而言,能有效治疗各类良性大肠息肉和黏膜层早期大肠癌。  相似文献   

17.
梁延杰  殷健 《诊断病理学杂志》1999,6(4):225-226,I010
目的 研究ET-1含量与大肠癌分化,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9例经5年以上随访的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15例正常大肠粘膜活检标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结果 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粘膜上皮细胞中均有ET-1阳性表达,但大肠癌细胞的阳性表达率,阳性强度及ET-1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细胞(P〈0.01),大肠癌中高,中,低分化癌组之间的阳性反应也不相同,分化低者阳性率最高,阳性强度最大,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术的治疗效果及护理配合。方法应用高频电凝电切除术对450例共812颗大肠息肉患者的治疗配合护理进行分析。结果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成功率为99、78%,1例穿孔。结论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术的治疗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放大肠镜鉴别及治疗大肠肿瘤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61例患者的78个病灶进行染色后放大观察,按工藤分型进行了同步pitpattern诊断。镜下摘除或手术切除后,将放大肠镜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其一致性。结果放大肠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2%,敏感性为98.4%,特异性为85.7%。肠镜下对70个良性病变进行了同步微创治疗,并为决定其他8个病灶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通过放大电子肠镜对病变表面的腺体开口形态进行观察、分型准确,是及时鉴别大肠病变中肿瘤与非肿瘤的良好诊断方法。利用内镜可以完成对绝大部分病变的同步、微刨治疗。  相似文献   

20.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国内多采用开腹手术行全结肠或全大肠切除治疗。腹腔镜下结直肠切除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的优势,国内开展全结肠或全大肠手术较少,手术配合尚无固定模式。2006年11月,本院为1例直肠恶性肿瘤及家族性息肉病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腹会阴联合及全大肠切除术,手术顺利。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