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甲状腺多发结节伴甲状腺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甲状腺多发结节中甲状腺癌的发生率、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诊断方法以及手术方式等,提高对甲状腺多发结节伴恶性肿瘤的认识,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2年12月治疗的68例甲状腺多发结节伴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结果:同期137例甲状腺癌中,甲状腺多发结节伴甲状腺癌为68例(49.6%),其中乳头状癌占98.5%。68例中,多灶性甲状腺癌占23.5%,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发癌变的占66.2%,占同期所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的12.0%。结论:甲状腺多发结节中的甲状腺癌大多为乳头状癌,普遍患病年龄偏大,癌灶多与良性疾病并存。对甲状腺多发结节应想到恶性的可能,对可疑结节应行手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明确性质,争取一期手术根治。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甲状腺结节伴癌变4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甲状腺结节伴癌变的诊断、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治疗的456例多发性甲状腺结节伴癌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结果]456例甲状腺多发结节伴甲状腺癌中,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病、甲状腺腺瘤等良性疾病伴发乳头状癌431例,占94.5%,滤泡状癌21例,占4.6%,髓样癌4例,占0.9%。[结论]甲状腺结节数目与甲状腺癌无直接关系,不能将结节数目作为判断甲状腺结节是否为癌的依据。对手术切取的结节应常规行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明确性质以指导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冰冻切片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提高甲状腺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减少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56例甲状腺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资料。结果:冰冻切片诊断良性病变309例,恶性肿瘤36例,延迟诊断11例;45蜡切片良性病变314例,恶性肿瘤42例,其中冰冻切片假阴性诊断5例(1.4%),冰冻切片确诊率为98.5%。结论:提高切片质量,掌握正确的取材方法,提高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力,可提高甲状腺手术中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微小癌66例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诊断明确的66例TMC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32例疑为甲状腺癌,34例均于术中冷冻和术后病理确诊.47例合并甲状腺良性疾病,伴颈淋巴结转移8例.初步研究结果提示,TMC术前不易确诊,且易漏诊,对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时应仔细触诊,术中均应行冷冻切片.高频彩超提示,甲状腺结节中的微钙化(砂粒样钙化)是术前诊断甲状腺癌(乳头状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4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同期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836例,合并甲状腺微小癌42例(42/836,5.02%),其中术前诊断3例。所有患者均行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微小癌39例(92.9%),其中乳头状癌37例,滤泡状癌2例;术后石蜡病理切片证实42例,其中乳头状癌40例,滤泡状癌2例。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中常见,但并发甲状腺微小癌时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有利于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使治疗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6.
倪佳 《肿瘤学杂志》2014,20(12):1031-1034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合并钙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彩色超声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240例甲状腺结节中,甲状腺良性疾病钙化率为23.3%(38/163),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钙化率达75.3%(58/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47,P〈0.001)。钙化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750~0.871)。微钙化患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风险是非微钙化者的5.348倍(95%CI:2.804~10.200),而粗钙化患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风险是非粗钙化者的4.000倍(95%CI:1.564~10.230)。[结论]钙化尤其是微钙化对于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异性较高。当彩超发现甲状腺结节中有微小钙化时应提高警惕,尤其是微钙化,应进一步做针吸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桥本氏病(HD)合并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TC)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年间收治的HD合并PTC12例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随访。结果:HD合并PTC的患病率为25%(12/48)术前误诊、漏诊达75%,术中快速切片确诊11例,术后病理切片确诊1例。全组病例均出现甲状腺结节,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不同范围的甲状腺切除术,3例加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切片发现颈淋巴结转移3例,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8年,患者预后好,无一例死亡、复发或转移。结论:HD可继发PTC。HD合并PTC诊断困难。诊断关键在于充分了解HD和PTC的临床表现,综合运用血清免疫学检查、B超、同位素扫描、细针抽吸细胞学等检查。对怀疑HD合并PTC者应予以手术治疗。术中快速病理切片大多可确诊,手术方式应个体化,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片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癌的诊治经验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47例甲状腺微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40例,男性7例,女:男5.7:1。以甲状腺结节就诊的29例,在健康查体中超声发现甲状腺结节18例。发现结节到就诊时间最长15年。手术前47例均行甲状腺彩色超声检查,其中30例提示甲状腺结节内存在钙化呈细砂粒状。术前行甲状腺结节穿刺19例,有8例诊断为甲状腺癌,4例诊断为甲状腺腺瘤,5例诊断为甲状腺肿,2例诊断为桥本氏甲状腺炎。手术行冰冻快速病理诊断43例(包括术前8例),误诊4例。结论:甲状腺微癌误诊率较高,彩色超声显示甲状腺结节内细砂粒样钙化对甲状腺微癌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甲状腺微癌的手术治疗应与甲状腺癌一样对待,甲状腺微癌同样有较高的转移率。  相似文献   

9.
钱蛟  邬颖杰 《肿瘤学杂志》2006,12(3):204-205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到2004年10月收治的3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病例。[结果]35例是在甲状腺良性病变术中及术后发现。颈淋巴结转移4例,有2例患者表现为多灶性,无一例复发及转移。[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常因合并甲状腺良性病变而被发现,术前B超检查、术中冰冻有利于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术中诊断甲状腺髓样癌的方法,以提高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分别于术前对甲状腺结节病人进行血清降钙素(CT)、癌胚抗原(CEA)检测。对 CT、CEA 水平升高患者,术中观察冰冻切片的同时用冰冻切片进行 CT、CEA、CK19、TTF -1、CD56、Syn、Cga免疫组化染色。对比分析血清中 CT、CEA 水平与甲状腺髓样癌组织中 CT、CEA 的关系及术中、术后 CT、CEA、CK19、TTF -1、CD56、Syn、Cga 免疫组化结果。结果:2007年1月至2013年8月间共诊断甲状腺髓样癌32例,术前血清 CT 或 CEA 水平升高患者中经过病理切片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共检出髓样癌22例(22/40,55.00%),明显高于血清 CT 水平和血清 CEA 水平正常组检出的10例(10/655,1.53%)(P <0.05),血清 CT和 CEA 水平在甲状腺髓样癌中呈正相关(P <0.05);血清 CT、CEA 水平与甲状腺髓样癌组织中 CT、CEA 表达一致(均 P <0.05)。术中病理免疫组化结果与术后免疫组化对比,未见假阴性。结论:对术前血清 CT、CEA水平升高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术中结合 CT、CEA、CK19、TTF -1、CD56、Syn、Cga 免疫组化染色,能够明显提高术中甲状腺髓样癌诊断准确率。此法具有准确率高、快速、简便、经济等优势,解决术前或术中甲状腺髓样癌诊断困难、误诊、漏诊率高的问题,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微小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伟胜  张文瑾 《实用癌症杂志》2003,18(6):644-645,648
目的 一步明确甲状腺微小癌的概念,提高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35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微小癌。21例是经术中冷冻病理检查确诊,14例术前确诊。4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远处转移至骨、脑。1例术后5年半死于骨、脑转移,其余患者未复发,均健在。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起病隐匿,术前难确诊,多数经术中冷冻而获诊断。部分瘤体较小时即出现转移而预后差,可见瘤体虽“微小”但生物学行为并非“危小”。临床上应争取早期发现并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华友  钟鸣  田衍  舒若  孙亮 《实用癌症杂志》2011,26(6):606-607,620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术前B超检查诊断为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冷冻病理诊断为甲状腺微小癌18例,2例术后石蜡切片证实为甲状腺微小癌。术后石蜡切片诊断为乳头状癌30例,滤泡状癌2例。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为临床常见病,术前B超检查、术中冷冻送病检有利于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率,甲状腺微小癌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135例甲状腺微小癌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1987年6月至2002年6月手术治疗的135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甲状腺微小癌中76例(56.30%)术前拟诊甲状腺良性病变,而术中或术后发现为甲状腺微小癌。对原发灶均行一侧腺叶及以上切除。37例行功能性颈淋巴清扫中有13例有颈淋巴结转移。123例(91.11%)随访6个月至10年,无1例死亡。[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多数因拟诊甲状腺良性病变在术中或术后发现,腺叶切除可作为主要手术方式,对临床淋巴结肿大者行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机能亢进并甲状腺癌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1例甲亢合并甲状腺癌病例,占甲亢手术病人的3.4%。可发生于不同类型的甲亢病人,病理检查呈局灶性徽小癌6例占54.5%,多数病例要靠术后病理诊断。分析术前误诊原因:①临床上对本病缺乏应有认识。②大部分病例的癌肿尚属早期,常难发现。③对甲亢患者~(131)I扫描为冷结节,合并甲状腺癌的警惕性不够。治疗原则应同甲状腺癌,但对术后才明确诊断,肿瘤属于微小隐性癌,不一定要做二期手术,可术后口服甲状腺素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刘建  胡跃 《实用癌症杂志》2009,24(4):399-400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甲状腺微小癌的男女比为1∶4.5;71.8%(28/39)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发现的;97.4%(38/39)为乳头状癌;56.4%(22/39)行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体大部分切除术,43.6%(17/39)行患侧腺体全切术。术后随访0~10年(平均7.2年),仅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对侧叶复发,行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治愈,其余病例至今未见复发。结论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甲状腺微小癌女性发病率较高;绝大多数为乳头状癌;多数因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时疑为恶变行快速病理检查发现;手术方法多为行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体大部切除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免疫组化在甲状腺乳头状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乳头状增生性病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方法:对36例普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11例微小乳头状癌、9例伴发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乳头状增生性病变和7例Grave’s病伴滤泡上皮乳头状增生标本进行HBME-1和CD15免疫组化染色,并将染色结果与HE切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36例普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1例微小乳头状癌均为HBME-1表达阳性;CD15在普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微小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9%和27.3%,HBME-1和CD15在普通型乳头状癌和微小癌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伴发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良性乳头状增生性病变HBME-1表达阳性率为66.7%,阳性程度与乳头结构和细胞核特点密切相关:CD15表达均为阴性。Grave’s病伴乳头状增生性病变HBME-1和CD15表达均为阴性.结论:伴发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乳头状病变在形态和免疫表型上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有部分重叠,是一类介于良性增生和乳头状癌之间的性质未明、有组织学和免疫表型异质性的病变;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变内的网状瘢痕提示恶性可能。对这两种病变的认识有助于甲状腺疾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王亚秋 《肿瘤学杂志》2004,10(4):228-229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2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48例甲状腺微小癌.[结果]37例合并甲状腺其它良性病变,10例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表现为多灶性.1例术后8年出现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常因合并甲状腺其它良性病变或淋巴结转移而被发现,少数有多个病灶.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Aim

To analyze the accuracy and limits of frozen section analysis in a population of 45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for thyroid disease.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authors report their experience in frozen section analysis for thyroid disease. From January 2003 to December 2006, 45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yroid surgery and had frozen section diagnosi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e frozen section analysi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definitive histological results.

Results

In this study, histological findings showed 387 benign lesions and 65 thyroid cancers. The frozen section results were classified as ??benign?? in 372 cases, ??malignant?? in 40 cases and inconclusive in 40 cases.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for carcinoma were 75%, 99.7%, 97.5% and 96.5% respectively. The reasons of not performing frozen section examination in our patients were varied and intricate. Some are related to the pathologists, such as false interpretation and wrong selection of samples, while others related to the type of the tumour, such as microcarcinoma, minimally invasive follicular carcinoma and 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carcinoma.

Conclusion

The frozen section analysis of thyroid lesions has high specificity and low sensitivity. The causes of discordance between frozen section analysis and final histology are varied, complex and sometimes difficult to interpret.  相似文献   

19.
赵时梅  史林  罗宇 《实用癌症杂志》2012,27(4):384-385,39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3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例,女性12例,男女之比为1∶12,女性中位年龄为46岁。同时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亢5例(38.5%),单独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30.8)%,单独伴甲亢4例(30.8%)。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具有典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学特征。结论 PTM发病隐匿,常与其他甲状腺疾病共存。病理医师对甲状腺标本常规行书页状取材,连续切片,可提高PTM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