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术前合并房室阻滞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方法与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2年来术前存在房室阻滞的AVNRT患者行RFCA治疗的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13例患者[男8例,年龄(64±14)岁]中4例曾行RFCA治疗,8例为原发性PR间期延长,1例曾行房间隔修补术,其中诊断慢快型AVNRT 10例,快慢型和慢慢型各1例,未诱发心动过速1例。未诱发者未行消融,其余所有患者消融均成功,随访5~24个月期间未见心动过速复发及房室阻滞加重。结论在合并房室阻滞的AVNRT患者进行消融时应根据心内电生理检查情况决定消融策略。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常规RFCA治疗PSVT患者。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5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3例,计有旁道70条,显性旁道35条,隐匿性旁道35条,其中位于冠状静脉窦憩室颈部心外膜旁道1例,双旁路2例均为左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2例,均为慢-快型,其中有两例患者术中未能诱发出心动过速,予RFCA阻断慢径治疗。RFCA治疗PSVT总成功率为99.1%,其中房室结双经路介导的PSVT成功率高达100%,复发率为3.6%,均复治成功,并发症发生率5.6%。结论采用常规方法RFCA治疗PSVT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射频消融术 (RFCA)治疗儿童房室经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体会。方法  1992年 3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应用射频消融术 (RFCA)治疗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共 5 2例 ,男 3 0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8 4± 3 2 )岁 (3 5~15岁 )。全部病例均行食道心房调搏术及心内电生理检查 ,选择消融慢径路。结果 食道心房调搏术S2 R跳跃延长(63 1± 10 3 )ms(5 0~ 110ms) ,心内电生理检查AH跳跃延长 (5 2 4± 15 8)ms(3 0~ 10 5ms)。总消融成功率 97 6% ,输出功率 (18 2± 3 2 )W ,放电次数 (12 1± 4 2 )次 ,手术时间(1 5± 0 5 )h ,X线曝光时间 (18 5± 5 4)min。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过程中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与房室结前传功能的关系。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指RFCA放电过程中交界性心律时出现室房阻滞、快速交界性心律(≥150次/min)、和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位法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9AVNR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后位法RFCA对76例慢-快型AVNRT患进行慢径消融,其中,男24例,女52例。年龄18-62(平均42),岁,先从冠状窗口(Cso)下方的D区开始依次向Cso上方的C及B区寻找理想靶咪,进行试消融及巩固消融。结果:76例AVNRT中74例消融成功,成功率97.4%;并发症少,仅2例出现短时间I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结果提示后位法射频导管消融是治疗慢-快型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导管射频电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行导管射频电消融术100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其心电生理和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中复发10例,复发率为10%。复发病例中7例术后慢径残存,未复发病例中3例慢径残存,慢径残存患者复发率高。未复发病例消融后的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FPERP)较消融前缩短,分别为(277±41)m s和(318±46)m s(P<0.05);而复发病例消融后的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FPERP)较消融前无明显缩短,分别为(298±48)m s和(311±56)m s(P>0.05)。复发病例心内电生理特点复杂多变,多种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多见,未复发病例多为单纯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的电生理基础仍然是房室结双径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与慢径残存及复杂的房室结、慢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告射频消融术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75例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75例,其中左侧旁路168条,右侧旁路113条.消融总成功率为99.2%.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 (房颤 )是房室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及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国外报道发生率为 19%~ 44% ,并因其对显性预激患者具有潜在的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及猝死的危险而倍受重视。射频消融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AVRT和AVNRT的一线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AVRT和AVNRT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后房颤的发生情况 ,从而分析成功的射频消融慢径及房室旁路对房颤的预防作用。资料和方法对象为 1994年 1月~ 1999年 12月在我院导管室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 90例AVRT和AVNRT…  相似文献   

9.
采用射频电消蚀(RFCA)对14例房室结双径路(AVNDP)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进行房室结改良术.结果是,13例房室结双径路电生理特征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诱发窗口消失,成功率达92.8%(13/14),无严重并发症.随访l~12月,2例复发.表明采用RFCA治疗AVNRT效果良好,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快 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在临床上少见 ,其射频消融方法学与慢 快型一样 ,往往多次放电无效 ,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长 ,激动标测寻找慢径最早心房出口作为消融靶点 ,国内外少见报道。我们应用这种方法射频消融治疗快 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快 慢型AVNRT 7例 ,男 3例 ,女 4例 ,年龄 2 4~ 6 7(43±18)岁 ,心动过速病史 6~ 84个月。电生理检查方法与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方法相同。标测和消融方法为 :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后 ,用消融电极在中后间隔仔…  相似文献   

11.
射频导管消融 (RFCA)治疗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 (AVJRT)导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对患者造成心理、生理负担且患者难以接受 ,一直是心电生理学科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近年来RFCA治疗AVJRT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射频改良房室结双径路的能量,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初步手术成功率和复发率.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对20例(女14例,男6例),平均年龄(43.4±17.1)岁频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采用射频消融能量从5W低能量开始,无效则按每5W逐渐递增,限定最大能量为30W进行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结果20例患者全部改良成功,平均释放能量5~30W,平均(17.6±7.2)W,术后平均4~30个月随访,无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2个月复发AVNRT,经再次射频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成功.结论采用低能量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功能,疗效满意,对减少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有益.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频消融术 (RFCA)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一种最有效方法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SVT中最常见的一种。本文总结了 40 1例AVNRT的RFCA资料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995~ 2 0 0 3年在我院心内科行RFCA治疗的AVNRT患者共 40 1例 ,男 1 32例 ,女 2 69例 ,年龄 9~ 86( 4 6.5± 1 6.7)岁 ,均有频繁的SVT史 ,且药物不能预防发作 ;心动过速时均有心悸、头晕等症状。入院后予体检、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2例Ebstein畸形 ,1例风湿性瓣膜病 ,其余心脏结构和功能基本正常。操作方法 :①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  相似文献   

14.
消融房室结慢径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但AVNRT消融终点标准意见不尽一致.本文分析163例AVNRT的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电生理特征及慢径消融时的心电改变,并对其消融的终点标准、消融方法学及并发症预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治疗的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特点及性别和年龄差异。方法:总结2008-01-01至2012-06-30期间,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我院住院并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患儿(14岁)。根据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以及性别和年龄进行分析。结果:共入院442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284例,女性患儿158例,平均体重(33.70±12.52)kg(13~80kg)。入院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1.70±2.52)岁(3岁~14岁),其中3~6岁50例,7~10岁74例,11~14岁318例,442例患儿中房室旁路266例(男性患儿188例,女性患儿7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76例(男性患儿96例,女性患儿80例)。房室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11~14岁患儿中房室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患儿更容易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P0.05);而在10岁以下患儿中则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是相关的。由房室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在11~14岁患儿中女性患儿比男性患儿更容易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和比较应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对老年人和青年人房室结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仅患有慢 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分为两组 ,老年组 (≥ 6 0岁 ) 36例和青年组(14~ 4 5岁 ) 4 0例 ,均为行慢径消融术成功病例 ,对比消融前后和两组间的房室结功能参数 ,分析和比较这两组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电生理特点的异同。结果 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两组病例消融后较消融前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及最长A2 H2 间期均缩短 ,而老年组的心动过速周长、消融前后窦性心率周长及消融后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均较青年组延长。结论 老年人的房室结前传电生理特性较青年人为差 ,而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慢径有效消融后 ,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不受年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射频改良房室结双径路的能量,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初步手术成功率和复发率。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对20例(女14例,男6例),平均年龄(43.4±17.1)岁频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采用射频消融能量从5W低能量开始,无效则按每5W逐渐递增,限定最大能量为30W进行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结果:20例患者全部改良成功,平均释放能量5~30W,平均(17.6±7.2)W,术后平均4~30个月随访,无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2个月复发AVNRT,经再次射频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成功。结论:采用低能量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功能,疗效满意,对减少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有益。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经验。方法分析7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的RFCA过程,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6例。结果消融成功69例(97.2%),失败2例(2.8%),复发2例(2.8%),并发症2例(2.8%)。结论RFCA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 ,导管射频消融是近年来出现的根治 AVNRT的新疗法。我院从1992年至今以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32 5例 AVNRT,经临床不断探索 ,近 4年成功率为 10 0 % ,无 1例并发三度房室阻滞 ,近 3年术后无 1例复发 ,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从 1992年至今对 32 5例住院 AVNRT患者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男性 132例 ,女性 193例 ,男女之比为 1∶ 1.49。年龄 12~ 6 8岁 ,平均 (4 5 .1± 12 .2 )岁。  体格检查大多数未见异常。其中合并高…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体表心电图对房室结折返性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价值,对以射频导管消融、心脏电生理检查、心外膜标测的方法确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88例患者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作对照研究。结果显示:(1)P'波出现率在AVNRT占33%,在AVRT占100%(P<0.01)。(2)R-P'间期<80ms时常见于AVNRT,而≥80ms多见于AVRT(P<0.01)。(3)AVNRT在下壁导联(Ⅱ、Ⅲ、aVF)常见假性S波,而V_1导联常合并假性r波。(4)AVRT无文氏现象,但常出现束支传导阻滞改变且符合Coumel-Slama定律。认为以上特点对两者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