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电向量图(VCG)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新疆兵团第一师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心电图(ECG)、VCG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ECG诊断符合44例,诊断符合率为73.33%;VCG诊断符合56例,诊断符合率为93.33%。VCG诊断符合率高于E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行VCG诊断的价值显著,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塞伴心力衰竭病人远期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对于这类病人如何改善其心功能,提高存活率是临床所关注.本研究目的旨在观察卡托普利(captopril)是否能改善陈旧性心肌梗塞病人左室功能并提高运动耐量.一、对象和方法1.病人选择:3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左室扩大伴左心功能减退病人进入本研究.男性3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8.2士6.1岁.所有病人符合:(1)有OMI病史,心电图显示心肌梗塞图形(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证实有相应梗塞区域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或消失;(2)由超声决定左室大小,男性舒张末期内径≥55mm,女性≥50mm,为左室扩大;(3)左室功能不全:如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及肺水肿,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60%,左室缩短分数(Fs)<35%;(4)超声心动图检查除外能引起左室扩大的其他疾患.  相似文献   

3.
我们通过测定5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和5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的QT离散度(QTcd)及心室晚电位(VLP)两项指标,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分析,以探讨QTed、VLP对心肌梗塞患者临床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113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监测结果,探讨OMI患者Q-Tc延长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以便对OMI患者病情的评估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102例室性心律失常(VAs)伴或不伴心肌梗塞(MI)病人采用信号叠加心电图进行体表心室晚电位(LPs)检测发现,非AMI伴VAs病人LPs的检出(10/62,16.13%)与MI病人(14/40,35%)有显著差异(P<0.05);MI伴室性心动过速(VT)病例的LPs阳性率(8/12,66.67%)与MI不伴VAs病例(6/28,21.43%)及非MI伴VAs病例(10/62,16.13%)有显著差异(P<0.01);后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这提示LPs出现与心肌异常折返活动有关,其最适检测对象是MI伴VT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动态血压监测(ABPM)已逐渐用于监床的诊断及指导治疗,为探讨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动态血压规律,我们对42例病人进行了监测,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2例病人全为男性,年龄44~68岁(58.1±7.2),所有病人均经ECG、酶学及多方面检查确诊为心肌梗塞,梗塞位置及范围未加区分。病史8~42个月(17.5士8.6),为排除高血压病对结果的影响,所有病人均选择为无高血压病史者。l·2ABPM方法用英国产MEDILOG·ABPmonitoringsystem无创性自动记录仪,监测自8~gain开始到第二天8~gain结束。白昼(6am~10pm…  相似文献   

7.
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糖代谢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追踪调查了224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糖代谢状况,分析该人群糖耐量异常与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的联系。224例中,符合NIDDM诊断者52例,符合IGT诊断者54例,计高血糖占47.3%。与同期同社区3万普通人群成年糖尿病调查结果比较,分别是其50-59岁及≥60岁同年龄组NIDDM患病率的2.7及3.2倍,IGT患病率的3.4及3.7倍。显示了心肌梗塞与糖代谢异常二者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心室壁心肌肿瘤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心室壁心肌肿瘤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 ,意旨早期诊断。  方法 :对 1992年 12月~ 1999年 7月 5例经心脏影像检查发现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心室壁心肌肿瘤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本组 5例经病理证实为心室壁心肌肿瘤 ,其中 ,左心室心肌海绵体瘤 ,脂肪瘤、浸润性脂肪瘤、左心室和双心室心肌纤维瘤各 1例。 5例均以室性心动过速 (VT)为首发临床表现 ,心室率在 16 0~ 2 0 0次 /分 ;心电图 (ECG)均有酷似心肌梗塞改变 ,包括异常 Q波 2例 ,ST段抬高 2例 ,T波深度倒置 5例 ,又均无明确的心肌梗塞史 ;而且 ,肿瘤部位与 ECG异常所在导联和 VT起源部位基本一致 ,其中 1例经心内电生理证实。  结论 :1对临床上以 VT为主要表现 ,并有 ECG酷似心肌梗塞改变又无明确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 ,应高度疑诊为心室壁心肌肿瘤 ,并行影像学检查确诊。 2 ECG示酷似心肌梗塞所累及导联和 VT起源部位对心室壁心肌肿瘤有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时域法对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同时检测体表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观察心肌梗塞后远期HRV、QTd改变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心电向量图诊断50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电向量图(VCG)诊断下壁陈旧性心肌梗死(0MI)的敏感性。方法 以常规心电图(ECG)诊断下壁心肌梗死的标准为对照,对50例中两诊断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2种检查方法差异有显性意义。结论 VCG诊断下壁OMI的敏感性高于ECG。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体外反搏治疗陈旧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我院以体外反搏(ECP)治疗40例陈旧性心梗病人,现结合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陈旧性心肌梗塞病人40、例均符合WHO标准,系住院病人。心功能≥Ⅵ级及有ECP其它禁忌者除外,随机分为ECP加药物治疗组(A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基本药物为硝酸酯类,钙离子桔抗剂或β-阻滞剂。A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3~65岁,平均57岁。B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6~66岁,平均57.3岁。体外反搏治疗仪器为广州产下肢及臀部气囊二级序贯反搏机,充压至0·4kg/cm’,…  相似文献   

12.
1998年5~6月我们对驻地干休所离退休干部22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水平进行了测定。其中单纯冠心病105例,男103例,女2例,年龄67~85岁,平均78.2岁;冠心病并发陈旧性心肌梗死57例,均为男性,年龄70~81岁,平均67.3岁;冠心病并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7例,均为男性,年龄73~79岁,平均75.8岁。对照组66例,为驻地干休所健康离退休干部,男65例,女1例,年龄66~82岁,平均75.1岁。冠心病的诊断参照WHO标准,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符合1979年WHO标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参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两组受检者无肝肾疾病及结缔组织疾病病史,肝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运动负荷 2 0 1铊 (2 0 1 Tl)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Ex- 2 0 1 Tl SPECT)判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价值。  方法 :对 PTCA术后 3~ 6个月的 12 8例患者 (心绞痛 74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 5 4例 )进行 Ex- 2 0 1 Tl SPECT及运动负荷心电图 (Ex- ECG)。将左心室划分为 9个节段 ,采用 4级评分法对 2 0 1 Tl分布进行视觉评价 ,比较延迟像与负荷像的核素分布。  结果 :12 8例冠心病患者 ,Ex- 2 0 1 Tl SPECT判断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 79%、89% ,明显高于 Ex-ECG(Ex- ECG 为 5 9%、6 8% ,Ex- ECG 为 5 2 %、74% ) ;心肌梗塞患者的 Ex- 2 0 1 Tl SPECT敏感性明显高于 Ex- ECG (P<0 .0 1) ,其特异性无显著差别。冠状动脉再狭窄程度越重 (狭窄 <10 0 % ) ,其检出率越高。  结论 :Ex- 2 0 1 Tl SPECT使心肌显像对判断 PTCA术后再狭窄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资料来源于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心。Q波型心肌梗塞(Q-wave MI)患者在1年后的静息心电图(ECG)检查中,可从ECG的变化获得重要的预后信息。例如:某份ECG检查显示有其它异常改变而缺乏Q波者,意味着其预后不良,这种ECG表现以女性患者多见,故作者认为,这点可能有助于解释在心肌梗塞(MI)后早期死亡率中女性高于男性的临床现象。 1948年Framingham的5209例登记患者中,Q-waveMI存活者251例,1年后静息ECG检查;无异常者31例(12.4%);无持续性Q波而有其他异常者37例(14.7%):有持续性Q波而无其他异常者108例(43.0%);有持续性Q波伴其他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关系。  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仪和超声心动图仪测定 31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 (为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组 )、2 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 (为陈旧性心肌梗塞组 )和 35例正常人 (为正常对照组 )血浆总 Hcy水平和颈动脉 IMT。  结果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总 Hcy水平分别为 19.5 3± 6 .0 2 μmol/ L 与 2 6 .35± 10 .48μmol/ L ,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11.2 4± 2 .31μmol/ L (P<0 .0 0 1)。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组和陈旧性心肌梗塞组患者两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 IM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总 Hcy水平与左、右侧颈总动脉及右侧颈内动脉 IMT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982 (P<0 .0 1)、0 .475 1(P<0 .0 5 )、0 .4792 (P<0 .0 5 )。  结论 :陈旧性心肌梗塞组患者血浆总 Hcy水平与颈动脉 IMT相关 ,提示颈动脉 IMT的增厚与血浆 Hcy水平升高的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6.
1993年,我们对30例冠心病患者行心电图(ECG)、核素心肌显像(ECT)、冠脉造影对比检查,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材料和方法:男28例、女2例;平均年龄54.4岁。均为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规心电图和活动平板试验心电图中有一项符合心肌缺血者判为ECG阳性。ECT采用~(99)m锝-甲氧甲基丙基异睛(~(99)mTC-MIBI)做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有心肌梗塞史者仅作静息心肌显像。冠脉造影以冠脉腔径狭窄>50%为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作的规律,为控制心绞痛发作提供最佳用药时间窗。方法分别选择36例因心绞痛发作住院的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和老年非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比观察。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记录24h血压波动情况,用ABPM分析软件电脑自动分析测量结果。每次心绞痛发作检查常规心电图和测量血压,并记录检查结果。依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判定患者属于杓型或非杓型高血压。统计血压波动曲线峰值出现的时间和心绞痛发作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患者在3:00~6:00、6:00~9:00和17:30~20:30三个时间段是心绞痛发作的高峰期。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每次心绞痛发作不但心肌缺血明显,而且都伴有血压升高;非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只有2(2/36)例,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高血压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高血压类型的心绞痛发作时间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组14(14/14)例非杓型高血压全部集中在3:00~6:00时间段发作;而非陈旧性心肌梗死组非杓型高血压只有8(8/18)例,其他时间均有发作。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作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心绞痛发作伴随血压升高。在3:00~6:00时间段发作是心肌损伤严重的表现。心绞痛的发作与正常血压波动无明显的相关性。预防再梗死的重点时间应该在3:00~6:00时。  相似文献   

18.
<正> 心源性猝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及重视.陈旧性心肌梗死(OMI)伴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与心脏性猝死有密切相关.文献报道,一般心肌梗死后晚电位(VLP)持续性阳性一年内的发病率为16.7~28.9.为了减少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提高长期预后的准确性,本文对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一年以上并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晚电位测定,以了解心室后碎裂电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当前举世瞩目的常见多发病,其发病原理仍不明了。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TXB_2、6-酮-PGF_1α、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对鋗与方法对象45例(男41例,女4例)冠心病门诊患者(按1979年WHO的诊断标准),平均54.4±7.5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包括陈旧性心肌梗塞9例),稳定型心绞痛23例(包括陈旧性心肌梗塞10例)。经询问病史、查体、X线和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心、肺、肝、肾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正  相似文献   

20.
我们测定了43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病人和对照组28例的血浆心钠素(ANF)含量变化,分别为32.2.36±46.46 pg/ml、230.26±29.84pg/ml(P>0.05);心功能Ⅲ级者为633.46±163.57pg/m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左房扩大组和双房扩大组分别为414.49±64.93pg/ml、566.94±262.89pg/ml比心房正常组159.70±15.28pg/ml显著升高(P<0.01);血压升高组比血压正常组明显升高,分别为371.25±73.47 pg/ml、192.75±19.55 pg/ml(P<0.05)。结果表明OMI患者血浆ANF升高,提示该病人可能合并心功能不全,心房扩大或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