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例 1,患男 ,32岁 ,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行VVI型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常规穿刺右锁骨下静脉成功后 ,送入鞘管时 ,受阻于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注入处。改选髂外静脉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例 2 ,患女 ,81岁 ,心电图示异位心律 ,心房纤颤 ,最长RR间期达 5 0秒 ,急诊经右侧锁骨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经过常规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 ,不能送入鞘管及电极 ,经过透视考虑上腔静脉畸形、狭窄。改为髂外静脉途径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方法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 2 - 3厘米 ,髂外动脉内侧穿刺髂外静脉成功后 ,送入起搏电极至右室心尖部 ,测试各…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16岁,因先天性心脏病,行第二次手术而入院。行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加肺动脉瓣缝闭加右室(解剖左室)—肺动脉连接术。术后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周后经左上腔静脉植入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93岁,因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在植入起搏器的过程中,遇到双侧锁骨下静脉迂曲,导丝没能通过。为了绕过迂曲部分,尝试在右侧锁骨中线内侧穿刺,静脉造影显示穿刺针进入了上腔静脉。经讨论后决定,采用上腔静脉植入,手术成功完成,没有围手术期并发症。2个月后随访,起搏器工作良好。提示在通过传统路径植入起搏电极导线困难时,直接穿刺上腔静脉植入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54岁。1989年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右侧头静脉入路植入VVI型起搏器。1994年因电极漏电经左侧锁骨下静脉入路更换VVI型起搏器。2000年6月因电池提前耗竭和头颈部肿胀、紫绀半年入院,应用原左侧锁骨下静脉的电极再次更换VVI型起搏器并同台行静脉造影诊断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先后行上腔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术后一直服用华法令。2008年4月再次出现电池提前耗竭入院,行静脉造影见上腔静脉依然完全梗阻,遂行心外膜起搏器植入术,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5.
右上腔静脉闭锁经左上腔静脉置入起搏器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者伴显著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 ,反复晕厥 ,行VVI型起搏器置入术 ,术中造影发现右上腔静脉闭锁 ,永存左上腔静脉。最终经左上腔静脉及冠状窦将起搏电极固定于右室心尖部。术后临床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6.
随着心脏永久起搏器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偶可碰到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现将我院遇到的1例右上腔静脉缺如合并左上腔静脉(left superior vena cana,LSVC)成功植人永久起搏器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后插入导引钢丝时发现走形异常。行左锁骨下静脉并造影证实为左上腔静脉永存,再穿刺右锁骨下静脉,并造影证实为右上腔静脉缺如。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导线时通过导引钢丝前端适当塑形,采用主动电极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72岁,因病窦综合征拟植入DDD型永久起搏器。术中发现左上腔静脉永存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经左锁骨下静脉-永存左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置入主动固定电极,电极固定于房间隔时起搏阈值过高,故最终植入VVI型起搏器。 相似文献
9.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20,(1)
1例男性75岁病窦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永久起搏器治疗,术中发现永存左上腔静脉,尝试经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器电极,心室电极经右房游离壁反折后跨过三尖瓣环固定于右室心尖部,心房电极塑形后固定右心耳,完成手术,术后药物控制心房颤动,3个月随访症状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0.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6,(2)
一名70岁女性患者,因发作性头晕、黑矇伴有窦性停搏4.5s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中发现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与上腔静脉之间无交通支。心室电极经左房侧壁反折后再进入右室,心房电极将钢丝塑形成J形后固定在房间隔。成功植入了心室和心房电极。术后随访2年电极无移位,测试参数良好。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36岁。半年前因起搏器电池耗竭在外院更换新起搏导线时发现上腔静脉入口处几近阻塞而放弃手术。笔者尝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后在鞘管内送入超滑亲水导丝并顺利经过上腔静脉狭窄处进入右心系统,撤出普通的鞘管及扩张管并换用左室递送系统沿导丝成功穿过上腔静脉狭窄处,撤出扩张鞘,自鞘管内送入心室电极导线至右室心尖部固定及起搏参数均满意的部位。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提示应用超滑钢丝结合长鞘通过狭窄的静脉送入心室电极导线,在临床上需要时是可以尝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畸形、迂曲、狭窄时永久起搏导线置入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静脉造影或观察导丝走形证实 6例患者存在静脉畸形、迂曲、狭窄 ,其中 5例高龄患者置入永久起搏器时 ,其上腔静脉系统迂曲、狭窄 ,无法使用起搏器穿刺套装内的导丝及鞘管将导线送到起搏部位 ,另 1例为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有右上腔静脉缺如。试用 175cm 0 .0 35长导丝以及 6 8FINPUT鞘替代普通起搏器穿刺套装。结果 :使用175cm 0 .0 35长导丝以及 6 8FINPUT鞘顺利地将起搏导线送入右心房中下部 ,安全地完成置入手术 ,无并发症。结论 :一旦送入导线或导丝困难 ,应积极地进行血管造影 ,不应盲目的推送 ,使用 175cm长导丝增加支撑力 ,结合IN PUT鞘管通过狭窄或纡曲延长的血管段 ,给起搏导线提供一个光滑的通道 ,可顺利的将起搏导线送入心房及心室。 相似文献
13.
1例双结病变患者安装双腔起搏器,造影显示左上腔静脉连接粗大冠状窦至右房,双上腔静脉间交通支较细不能同时容纳两根电极,心室电极由左腋静脉-交通支-右上腔静脉-右室间隔部,心房电极钢丝塑型后由左腋静脉-左上腔静脉-冠状窦-右房。术后随访6个月,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4.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5,(3)
患者男性,70岁。永存左侧上腔静脉,合并脊柱侧凸和后凸畸形导致的心脏逆钟向转位,经右锁骨下静脉植入双腔起搏器。在术中将导丝塑形,同时依靠心房壁的张力可以将心室电极在心房内形成8字型转折跨过三尖瓣环,送入右室心尖部。心房电极采用螺旋电极固定在右心耳的前端,以保证良好的起搏和感知功能。术中所有的参数符合要求,术后随访起搏器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78岁,因高血压病史10多年,胸闷、呼吸困难2个月,ECG示较长PR间期(0.46s)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各腔室不大,左室舒张径35mm,经二尖瓣多普勒血流示:E峰和A峰融合,舒张期二尖瓣返流明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给患者安装DDD型心脏永久起搏器,调整适当AV间期后,临床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较长PR间期I度房室阻滞、且伴心力衰竭的患者,安装DDD型心脏永久起搏器,似可给患者带来明显的血流动力学益处。 相似文献
16.
一例永久性心房颤动伴有Ⅱ度Ⅱ型房室阻滞及慢性肺动脉栓塞症患者,安装永久性起搏器中发现患者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并经猪尾导管造影证实,将起搏电极钢丝前端塑型后成功将起搏电极送入右室,成功完成手术。肺血栓栓塞症应用华法令治疗。 相似文献
17.
249例永久起搏器置入体会和随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访和总结 2 49例在我院置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随访时间为 6~ 44月。结果 :发生起搏器囊袋出血 13例 ,起搏电极移位 1例 ,心包填塞 1例 ,单腔起搏器发生起搏器综合征 3例。结论 :加强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操作 ,注意止血彻底和术后加强卫生宣教 ,以期进一步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单腔起搏器有增加心房颤动可能 ,易出现起搏器综合征 ,双腔起搏器不易发生起搏器综合征 ,并对心房颤动和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22,(1)
患者男性,80岁,因反复胸闷、气短、乏力一月余就诊,行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5~40次/分左右,于2年半前经左侧锁骨下静脉行VVI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明显缓解,定期随访程控均情况良好。4个月前,患者出现间断不规则左胸前区及肩部跳动感,后行胸部X片提示电极断裂,予以更换电极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73岁,汉族。因病窦综合征入院后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第5天平卧休息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气憋、咯血不适等症状,各项检查明确诊断为肺栓塞。治疗2周左右,康复出院。结论:肺栓塞可能为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63岁,因病窦综合征植入起搏器。术中发现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房、室主动固定电极导线,术后随访3个月,起搏参数正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