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面孔情绪认知功能障碍,探讨情绪认知缺陷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国人面孔情绪测验(CFET)对38例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与50名正常健康者比较,同时作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分裂症患者六种基本情绪认知正确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喜、怒、悲、惊、怕的远隔错误分显著高于对组(P〈0.01)。PANSS总分与CFET惊(r=0.33,P〈0.05)和怒(r=0.32,P〈0.05)的远隔错误分呈正相关;阳性症状评分与CFET怒的正确评分(r=-0.40,P〈0.05)呈负相关,而与惊(r=0.35,P〈0.05)和怒(r=0.34,P〈0.05)的远隔错误分呈正相关。结论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情绪认知障碍,这种障碍与某些症状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面孔情绪认知活动的变化及疾病稳定期患者面孔情绪认知缺陷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中国人面孔情绪测验(CFET)、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对4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纵向评估观察.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治疗后稳定期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时基线CFET总正确数评分[(76.62±13.07)分]和6种基本情绪正确数评分[喜(18.81±0.56)分、惊(14.10±4.61)分、怕(6.43±4.63)分、悲(12.12±4.68)分、厌(10.12±5.90)分、怒(15.05±4.60)分]均低于照组[分别为总分(105.13±5.54)分,喜(19.62±0.52)分,惊(18.33±1.72)分,怕(14.70±2.30)分,悲(18.28±1.31)分,厌(15.67±2.42)分,怒(18.46±1.32)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人组时、治疗1个月和随访6个月时CFET的各项正确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随访时SDSS评分与CFET总正确分(r=-0.509,P=0.001)及惊(r=0.325,P=0.04)、怕(r=-0.375,P=0.019)和悲(r=-0.367,P=0.021)的正确分呈负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面孔情绪认知缺陷具有素质性特点,与患者的社会功能障碍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情绪认知缺陷、述情障碍和情感淡漠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中国人面孔情绪测验(CFET)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6)对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与88名正常健康者比较,同时对患者作阴性症状量表(SANS)情感淡漠或迟钝分量表评定.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CFET总分及6种基本情绪认知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AS的总分、因子1、因子2和因子4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CFET正确数评分与TAS的总分、因子1、因子2和因子4评分呈负相关,35项相关系数中27项(71.4%)差异有显著性.情感淡漠或迟钝分量表评分与一些CFET评分呈负相关,49项相关系数中9项(18.4%)差异有显著性,而与TAS评间,除眼神接触差评分与TAS总分呈正相关外(r=0.272,P=0.014),余变量间相关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分裂症患者的广泛的面孔情绪认知缺陷与述情障碍可能更多地反应了一种素质性特征,存在某种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而述情障碍与情感淡漠间可能具有不同的病理性情绪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阿立哌唑治疗24周,治疗前后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持续操作试验(CPT)、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与4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24周后PANSS量表各项指标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均P<0.01);WCST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及CPT各项指标[分别为(65.93±20.48)分、(17.90±7.19)分、(23.11±15.75)分、(27.15±2.51)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1);研究组于治疗后在上述WCST和CPT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仍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量表分、阴性症状分量表分的改善与WCST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P<0.01),与CPT总分呈负相关(P<0.01),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分与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r=0.393,P<0.01).结论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持续改善作用,且认知功能的改善与精神症状的改善存在着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张程赪  陈世强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353-1355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认知缺陷、述情障碍和情感淡漠症状的相关性评估.方法:采用中国人面孔情绪测验(CFET)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6)对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100名正常健康者比较,同时对患者作阴性症状量表(SANS)情感淡漠或迟钝分量表评定.结果: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CFET总分及6种基本情绪认知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AS的总分、因子1、因子2和因子4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著,患者CFET正确数评分与TAB的总分、因子1、因子2和因子4评分呈负相关,35项相关系数中27项(71.4%)差异有显著性.情感淡漠或迟钝分量表评分与一些CFET评分呈负相关,49项相关系数中9项(18.4%)差异有显著性,而与TAB评间,除眼神接触差评分与TAS总分呈正相关外(r=0.27,P=0.01),余变量间相关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广泛的面孔情绪认知缺陷障碍可能更多地反应了一种素质性特征,存在某种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而述情障碍和情感淡漠间可能具有不同的病理性情绪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强迫与分裂症状的相关性及其自知力特点.方法 采用强迫症状评定量表(Y-BOCS)、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52例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Y-BOCS总体严重程度条目得分[(26.7±4.78)分]与PANSS总分[(86.9±13.4)分]之间无显著相关(r=0.191,P>0.05),Y-B0CS第11条自知力得分[(2.65±0.81)分]与PANSS总分[(86.9±13.4)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6,P<0.01),Y-BOCS第11条自知力得分[(2.65±0.81)分]与Y-BOCS总体严重程度条目得分[(26.7±4.78)分]呈显著正相关(r=0.387,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强迫症状与分裂症状无显著相关,强迫症状并非精神分裂症的固有症状;自知力与强迫及分裂症状均有相关,针对这类患者进行抗强迫及抗精神病治疗应均能有效改善自知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及其与眼区情绪识别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童年创伤经历问卷(CTQ)对7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评估,同时作眼区基本情绪识别任务(EBEDT)测试,与5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组CTQ总分[(47.86±13.26)分]高于对照组[(34.27±7.27)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分量表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EBEDT总正确率[(73.42±11.86)%]低于对照组[(86.74±6.16)%],总平均反应时[ (4321.40±1956.83) ms]高于对照组[(2776.75±703.42) ms],喜、惊、恐、悲、厌和怒六种情绪的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CTQ总分与EBEDT总正确率及喜、惊、悲和怒眼区情绪识别的正确率呈负相关(分别为r=-0.390,r=-0.419,r=-0.451,r=-0.391,r=-0.344,P<0.01);正常对照者CTQ总分与EBEDT总分呈负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水平与眼区情绪认知能力存在相关,提示早年的创伤经历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社会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罗汝琴  陈仁云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070-207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免疫状态、细胞因子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检测45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1β、IL-2 、TNF-α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2 、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清IL-1β、IL-2水平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IL-lβ治疗前后的差值与PANSS量表减分率呈正相关(r=0.82,P<0.05);治疗前IL-2与PANSS量表阳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55,P<0.05);治疗前TNF-α与PANSS量表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69,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处于免疫激活状态;IL-1β水平的变化也许可以作为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一个参考指标;细胞因子与精神病理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障碍与精神症状、注意、记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0例首次发病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执行功能,数字划销测验(CT)评估注意功能,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评估记忆功能,PANSS量表评估精神症状.分别将治疗前WCST成绩与精神症状、净分、失误率、记忆商做相关分析;将治疗前WCST成绩与治疗6周后精神症状的减分值做相关分析.结果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与阴性症状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99,0.398,0.31;P<0.01).与数字划销测验的净分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38,0.35,0.31;P<0.01),正确数、分类完成数均与净分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3,0.26;P<0.05);总测验次数、随机错误数均与记忆商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29,0.28;P<0.01或P<0.05),治疗前持续错误数与阴性症状的减分值呈显著负相关(r=-0.225,P<0.05).结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障碍与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联系,执行功能障碍可能是其他认知缺陷如注意、记忆及某些精神症状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时期肠道菌群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疾病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对分裂症患者症状的影响。方法 纳入住院分裂症患者不同时期各40例,收集病程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等资料,收集血清,用超敏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患者细胞因子的水平,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采用Meta Gene Mark进行患者肠道菌群的宏基因测序。结果 患者急性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缓解期,两者结果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阳性因子分与TNF-α和IL-17呈负相关(r=-0.323,P <0.05; r=-0.356,P <0.05); IL-23与量表阴性因子得分显示正相关(r=-0.349,P <0.05); IL-6与量表认知因子得分显示正相关(r=-0.388,P <0.05); 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