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标本采集质量。方法:对微生物标本质量进行监测,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患者准备不足、标本污染、采集量不足、送检不及时、标本送检数量不合要求、暂存不当等问题,进行干预后,各类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加强患者健康指导,完善标本采集手册,系统培训标本知识,落实标本采集的环节控制,加强科间联系等干预措施可提高标本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医护人员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院19个临床科室(不包括小儿内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病区)当天在班的、工作中涉及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医护人员共76名,进行微生物标本采集技术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 56%的医护人员仅采集单份血标本送检做血培养;79%的医护人员在采集血标本前未按照3步消毒法进行皮肤消毒;中心静脉导管可疑相关血流感染时,在保留导管和拔除导管这两种不同情况下能正确选择采血部位和采集标本份数的仅占23%和18%;65%~72%没有掌握各种微生物培养标本的正确保存方法。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对规范采集微生物培养标本认识不足,采集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应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有关微生物标本采集技术的培训,加强环节管理,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保证检验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
标本采集质量中的护理风险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赖兰萍  孙劲松 《现代护理》2005,11(14):1092-1093
目的 为了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方法 对采集的不合格检验标本作为风险事件呈报,并进行原因分析、追踪,进行标本采集的专项培训,改变护理工作流程等护理风险干预措施。结果 不合格标本由护理风险干预前的105例,下降至护理风险干预后的20例。结论 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干预措施,保证了检验标本的质量,对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方法对采集的不合格检验标本作为风险事件呈报,并进行原因分析、追踪,进行标本采集的专项培训,改变护理工作流程等护理风险干预措施.结果不合格标本由护理风险干预前的105例,下降至护理风险干预后的20例.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干预措施,保证了检验标本的质量,对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护理操作工作中,由于个别护理人员对检验标本的采集重视不足,对影响检验标本质量的因素缺乏深入的了解,在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常出现一些不当之处,使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往往需要重新留取检验标本。对此,笔者对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甘敏  沈琼 《现代护理》2006,12(2):158-158
白血病患者需要多次采集血标本复查各项细胞数据厦生化项目,我们通过500余次的血标本采集,针对常发生的误差问题、溶血凝血问题以厦标本留置问题,采取相关措施。包括选择好采血部位及合适的采血针,做好心理护理,注意采血过程的各个细节问题。以厦合理的标本送检,尽可能减少我们护理人员这一环节的误差。为医疗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临床微生物血培养的标准化操作对实验室结果可靠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血培养阳性是微生物实验室危急值报告项目之一。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统称血液感染),并可感染血管外组织,属临床学急症,应尽快采集血液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集小儿血液标本过程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4例小儿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护理问题.结果 发生小儿血液标本采集不规范和经验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人力资源欠缺,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护士缺乏专业理论知识等.结论 通过改进血液标本采集工作流程,建立护理问题登记本;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协调好护理与相关部门的工作;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等措施,对小儿血液标本采集的过程进行科学管理,降低了护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血液标本采集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虹  陈秉娥 《当代护士》2005,(10):51-52
对临床采集血标本中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认为影响检验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有:对患者交代不够详细,采集前未按规定作为准备;采集标本方法不当;采集部位不当和采集标本量不适当;标本送检不及时;标本容器选择不当;患者和标本不符。采取的对策是:正确指导患者做好采集前准备,如禁食、休息、情绪的控制、正确的体位,防止溶血,正确扎止血带,及时送检标本,加强查对制度,充实检验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的采集及其技术。方法将我院临床科室涉及到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的51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其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及技术情况,分析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善建议。结果在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中,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有仅采集单份血标本、血标本采集没有严格实施三步消毒法、没有掌握标本保存方法、其他等四个方面。结论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中,医护人员对规范标本采集认识不足,引起了诸多问题,所以要制定明确的操作流程,加强相关医护人员技能与知识培训,促进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检验是检测患者体内的病源体,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标本采集部位、采集方法、患者治疗情况、病变发展阶段等因素密切相关。为了提高检出率和准确率,在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做到如下要求:  相似文献   

12.
白血病患者需要多次采集血标本复查各项细胞数据及生化项目,我们通过500余次的血标本采集,针对常发生的误差问题、溶血凝血问题以及标本留置问题,采取相关措施,包括选择好采血部位及合适的采血针,做好心理护理,注意采血过程的各个细节问题,以及合理的标本送检,尽可能减少我们护理人员这一环节的误差,为医疗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夏德发 《临床荟萃》1998,13(18):821-822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action,NI)的病原体监测是NI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在NI全程质控中所起的作用已显得举足轻重.然而,我国多数医院当前NI病例的病原体检测阳性率普遍低下,成了NI管理水准进一步提高的严重障碍.据浙江省NI管理质控中心统计,即使在该省开展NI管理工作较好的27所医院中,1997年7~9月内共监测住院患者75258例,其中发生NI3893例,检出病原体1191株,阳性检出率仅30.59%.当前造成许多医院的NI病原体检出率不高的原因的确甚多,但关键的问题笔者认为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陈淑华 《现代护理》2001,7(11):64-64
现代医学中,检验古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相当大的程度上,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决定性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用标本留取或处理不当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或检验无法进行,特别是需要抽血检查的检验因人为的溶血或凝同,不得不重新取血。本文针对临床采集血标本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掌握正确采集血液标本的方法,避免发生医疗纠纷.方法 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护理干预组51例,对照组常规采集血液标本,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干预.然后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标本正确送检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对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护理干预,使标本准确、及时、元误的送检,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尿标本微生物检验采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措施。方法对22例微生物检验出现问题的标本进行统计,分析采样过程中存在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通过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知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功能受血钙、磷及钙磷乘积的影响。结论规范尿液标本采集的操作规程,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是提高临床尿标本微生物检验采样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标本的采集是各项检验的关键环节之一,其采集、保存及送检的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与真实,保证标本的正确采集与及时送检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笔者经过20多年的护理工作,发现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本文通过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所产生的96例来自住院病人的不合格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制订了减少标本采集环节中差错的对策,对保证检验标本的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潘伟 《全科护理》2012,10(32):3048-3049
[目的]探讨体检中心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体检中心的体检者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统计与分析,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有16例血液标本不合格,其原因包括采集试管错误、采集方法不当、采血量不足、标本送检不及时、护士责任心不强、体检者自身原因等。[结论]通过对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能够减少检验结果的误差、提高体检报告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质量控制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已经在国内外达成共识。现代检验医学管理提出了将质量控制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由于涉及部门较多,较难控制。而对于分析前误差常常是由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运送的不规范引起,不仅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还严重浪费医疗资源。尤其对于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控制直接关系到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重视分析前的质量非常重要。要做好微生物检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就全面了解产生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和环节,从而减少不合格标本的数量,让微生物标本真实的反应患者的情况。本文就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送检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产生原因、分布部门及解决对策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