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卫衡  刘道兵  张强 《中医杂志》2004,45(4):317-317
作为糖皮质激素的并发症,股骨头坏死在SARS康复患者中有所发生,根据我们多年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经验及SARS继发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特点,认为运用中医"治未病"的思路,对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治未病"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三部分.  相似文献   

2.
从无病重防、欲病防作、既病防变、病瘥防复四方面探讨"治未病"思想在股骨头坏死防治中的应用。认为"治未病"思想对股骨头坏死的防治具有指导作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股骨头坏死发生和恶化的重要途径。从精神情志、饮食习惯、药物干预等方面进行调治,借助现代医学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中医养生保健,能有效预防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改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精华,涵盖了疾病发生的各个阶段。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和治疗中,中医药及时介入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全国名中医袁今奇教授结合案例,从这三个方面提出:对于高危人群,采取扶正气、避邪气方法,防止发病;对于已病人群,采取清热化湿、解毒救逆方法,防止病邪深入和转化;对于治愈人群,采取健脾补肺、益气养阴方法,防止复发。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期为中医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何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国中医髋关节疾病中心主任。何教授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2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等髋关节疑难病。何教授运用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指导股骨头坏死的防治,为走出股骨头坏死治疗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其认为“治未病”理论对股骨头坏死的具体指导作用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针对股骨头坏死的高危人群重点应预防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中医”文集征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糖皮质激素的并发症,股骨头坏死在SARS康复患者中有所发生,根据我们多年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经验及SARS继发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特点,认为运用中医“治未病”的思路,对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治未病”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三部分。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疾病康复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治未病"理论含三种境界,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在疾病的康复阶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疾病不仅要治,还要促进康复,防止复发或发展,中医"治未病"强调慢病康复的治疗,并有特殊优势。中医"治未病"理论广泛应用于慢病康复,并初见成效。"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对疾病康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将其与颈椎病的防治结合起来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是未病先防的基础,应充分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源远流长,中医治未病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层含义.历代医家对此有精妙的论述和广博的阐发.继承和发扬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对于提高中医防病治病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具影响的理论之一。"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中医"治未病"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三个层面1.未病先防。就是平素养生,防病于先。首先应该着眼于未雨绸缪,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生。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所强调的:"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最早的"预防为主"的战略思想.本文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从养生防病,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有病早治,防止冠心病加重;"瘥后"防复发,防止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的复发等方面探讨冠心病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中医经典的"治未病理论"含义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临床过程中刘明教授深刻领会"治未病理论"含义,将其贯穿于下肢静脉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多个环节,能指导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防治,降低疾病发生率、防止并发症出现、防止疾病复发,从而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医养生学是研究如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理论和方法[1].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等内容.养生是中医"治未病"的基础工作和根本出发点[2]."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未病”理论索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预防治疗学中"治未病"的概念内涵出发,阐述了"治未病"的基本原则有四:未病先防、将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而"治未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养护正气类调治方法和祛邪于未发、未传类调治方法。当前"治未病"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展中医未病临床诊疗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开展体质及其调理与"治未病"理论的相关性研究,开展亚健康状态及其调治与"治未病"理论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境界和精华,也是现代预防医学的最高体现,其基本内容主要涉及"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即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发病早期则积极干预、治疗,防止疾病加重、传变,并促进疾病的愈合,病情向愈后采取对应措施防止疾病复发."治未病"理论的精髓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于疾病的防治意...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术思想的特色和精华内容,也是中医治病、养生、保健的重要指导理论,其提倡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应早识、早防、早治,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通过整理历代医家的阐述及亲身临床实践,将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理论特色和临床意义归结为"未病养生,重在预防;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四个方面加以详细剖析,认为治未病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特色和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对人民群众的养生防病意义重大,有必要继承、掌握并熟悉运用"治未病"思想的精髓,让中医"治未病"这一经典中医理论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趋势及发病率均有所增加,而现代医学对该病没有特效抗病毒疗法,而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该病的养生防护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不同阶段所采取的措施及注意事项,来阐述治未病思想在病毒性心肌炎养生防护中的作用意义,以期为该患者人群提供理论支持及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之一,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方教授将中医"治未病"思想用于指导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综合防治,将糖耐量异常归属"消渴病"范畴,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制定一套综合干预措施,从而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即"未病先防";方教授特别重视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认为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在糖尿病的早期,应着手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即"既病防变",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脂肪肝是临床常见病症,防护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其向愈,临床上对脂肪肝进行健康管理是防止其传变的重要保障。中医"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内容,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于脂肪肝的健康防护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学理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就儿科而言,治未病思想中的"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应用更为广泛,现就以上三方面在小儿临床与保健工作中应用体会进行阐述。1中医"治未病"理论治未病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刺热》中指出"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这些中医思想均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黄帝内经》预防与治疗学的精髓,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的理论与临床发展中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治未病"理论的内涵为线索,并针对中风病的致病因素,探讨"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防治中的应用,充分反映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