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梗近期预后之相关性.方法:对120例心肌梗塞病例36h内的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程度分析.结果:白细胞≥10×109比白细胞<10×109,中性粒细胞≥80%比中性粒细胞<80%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近期死亡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梗患者心衰、心律失常及住院病死率密切相关,是心梗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不良预后的可靠独立指标.对白细胞水平监测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鉴别和判断预后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说明白细胞参与阻塞血管及产生自由基的病理机制以利于更好地有重点地观察高危患者 ,降低心梗死亡率。方法 对 80例AMI患者入院后 4 8h近期内的外周血WBC计数进行检测。结果 WBC计数 >10 .0× 10 9/L患者的死亡率 ( 2 3.0 8% )与WBC计数 <10 0× 10 9/L患者的近期死亡率 ( 4 .88%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大量白细胞导致Ca2 超负荷 ,加速心肌死亡 ,因此在急性心梗早期应设法降低白细胞数量及功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升高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0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1例。分别测定血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值。结果血WBC计数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后两者相比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性粒细胞值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而后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WBC计数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血细胞计数的引进促进了血液学检验技术的发展,BC-5500型血细胞分析仪为五分类仪器,将白细胞分成五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此种仪器的所谓分类,只能起到过筛作用,当白细胞数过高、过低,白细胞直方图异常,使用它不能识别异常细胞(幼稚细胞)。因此,当白细胞分类及图形出现异常时,应涂片显微镜复查,以便校正所发生的计数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与肺癌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观察并分析22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变化与生存期长短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升高与其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肺癌患者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升高提示预后不佳,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检查者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含量(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参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MCV、MCH、PLT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RBC、HCT、HGB、WBC、PDW、MPV、P-LCR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2周后HCT、WBC、PLT、PDW、MPV、P-LCR检测值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它们的变化时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与住院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N)与住院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62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住院患者,在入院24 h内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结果:262例患者院内死亡47例(17.9%).饮酒可能降低AMI患者的住院死亡率.随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住院死亡率呈上升趋势,WBC≤10×109+个/L组与WBC>15×l09个/L组,N<0.8组与N≥0.9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AMI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越高,住院死亡率越高,白细胞计数及巾性粒细胞比率对判断AMI患者的病情危险性及预后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蔡春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2):1399-1401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病种分为脑出血组(172例)及脑梗死组(203例)。脑出血组按血肿体积分组,血肿体积在20ml以内组80例,21~50ml组71例,50ml以上组21例。脑梗死组按梗死再分小组,梗死体积在6cm3以内组77例,梗死体积6~10cm3组88例,梗死体积大于10cm338例。比较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并通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析白细胞计数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3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118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占31.5%,188例中性粒细胞增多,占50.1%;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相比,前者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均更明显;在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各分组中,血肿体积越大、梗死体积越大则白细胞计数越多。脑出血组及脑梗死组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者的预后较正常者差,病死率也相对较高。结论: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7,(8):1142-1143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血清PTH水平的中位数(99.6pg/ml,化学发光法)为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PTH≥99.6pg/ml)及对照组(PTH<99.6pg/ml)。对比两组心功能及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C)及白介素-6(IL-6)水平,分析PTH与心功能等级的关系。结果:本项目共纳入观察组39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及NYHAⅠ-Ⅱ级比例相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血CRP、Cys-C及IL-6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PTH水平与NYHA等级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r=0.66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PTH水平升高提示心脏功能不良,可用于临床辅助评估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老龄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时收缩压( systolicbloodpressure , SBP )对于预后判断的价值。方 法 回顾性分析 35 例因心力衰竭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时平均 SBP 分为 3 组,即 SBP<100 mmHg组( A 组)、100~140mmHg 组( B 组)、 >140mmHg 组( C 组),对其进行为期 2 年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院 外生存情况、脑钠肽( brainnatriureticpeptide ,BNP )、肌钙蛋白( cTn ),尤其关注院外死亡患者出院前 24h 动态 SBP 监测情况。结果 3 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3 组出院后 2 年内 BNP 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 ),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其中 A 组上升明显( P <0.05 ); cTn 随访阳性情况,出院 3 个月时 A 组与 B 组阳性例数多于 C 组,出院 6 个月时 A 组多于 B 、 C 组,出院 1 、 2 年时 A 组多 于 B 、 C 组且 B 组多于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随访 2 年内事件组 25 例(死亡)与非事件组 9 例(生 存)出院前 24h 动态 SBP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事件组出院前 SBP 水平显著降低( P <0.05 )。结论 SBP 可作为老龄患者出院时有效判断预后的指标,临床医生对于 SBP 较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应采取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DM)是冠心病(CHD)的易患因素之一,其发生率是非DM患者的2~3倍。但是目前就血糖水平的高低与CHD严重程度有无关系的研究结果各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PBL)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其预后意义,提高临床医生对APTE的认识。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60岁以上老年住院APTE患者326例,分析患者PBL升高的原因及预后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比较分析PBL升高组(n=78)和PBL正常组(n=248)患者的年龄、性别、D?二聚体水平、肺动脉栓塞部位、近端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远端DVT、基础疾病、深静脉置管、吸烟史、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结果:下肢近端、远端均存在DVT患者的PBL显著高于无DVT组和仅下肢远端DVT组(P < 0.05)。统计学分析显示,心力衰竭、近期(<30 d)骨折、间质性肺病和D?二聚体水平是老年APTE患者PBL升高的相关因素(P < 0.05)。PBL升高组溶栓比例、在院死亡、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机械通气使用、心肺复苏率均高于PBL正常组(P < 0.05)。结论:PBL升高的老年APTE患者预后较差,需要重点关注心肺功能不全、下肢近端及远端均存在DVT的老年APTE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并测定95例缺血性心衰患者及80例冠心病无心衰患者血清胱抑素、肌酐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将心衰患者分为高CysC组及低CvsC组,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心血管事件、病死率和再人院率情况差异;分析心衰组患者胱抑素与BNP、肌酐、C反应蛋白等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心衰患者较无心衰患者胱抑素C水平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清CysC组患者3个月心血管事件、病死率和再人院率明显增加,与低血清Cys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与肌酐、脑钠肽(BN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缺血性心衰患者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衰患者,血清CysC水平有可能成为诊断缺血性心衰的一标志物;CysC水平与缺血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血清CvsC可能成为为缺血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段玉柱 《河北医学》2003,9(7):601-603
目的 :探讨血白细胞 (WBC)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WBC计数水平将 90例AMI患者分为A组 (WBC计数≥ 10× 10 9/L)和B组 (WBC计数 <10× 10 9/L) ,对照观察两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并发症及死亡率变化。结果 :A组并发症如严重心力衰竭 (KillipⅢ~Ⅳ )、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高于B组 (P分别为 <0 .0 1、<0 .0 5和 <0 .0 0 5 )。结论 :WBC计数能够评估AMI的近期预后 ,可作为AMI危险分层的简便而可靠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F患者(观察组)和检查正常的老年人(对照组)各80例,比较2组RDW-CV、HRV指标差异,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心功能分级下RDW-CV、HRV指标差异,对RDW-CV与HRV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RDW-CV较对照组升高(P<0.01),观察组中24 h窦性R-R间距均值的标准差(SDNN)和5 min窦性R-R间距均值的标准差(SDANN)均较对照组下降(P<0.01)。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RDW-CV较心功能Ⅱ级明显升高(P<0.01),而SDNN和SDANN均较心功能Ⅱ级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中RDW-CV与SDNN和SDANN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CHF患者RDW-CV变化与自主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olial Infarction,AMI)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对AMI预后的意义。方法将59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按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率(L%)分为两组,L%≥20.3%者为A组,L%<20.3%者为B组,对两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B组与A组比较,前者的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心衰发生率无显著差异,B组总死亡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AMI早期血淋巴细胞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并选择8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比较不同研究对象间血清Hcy、NT-proBNP及LVEF,并比较不同Hcy水平患者的预后。结果:CHF患者血清Hcy为(17.88±4.1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2±4.61)μmol/L(P<0.05);CHF患者血清Hcy、NT-pro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增高,LVEF则逐级下降,不同分级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血清Hcy与NT-proBNP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Hhcy组与正常Hcy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正常Hcy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Hhcy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血清Hcy水平增高,且其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贺明轶  秦俭  李亚林 《疑难病杂志》2014,(6):558-559,562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cTnI和NT-proBNP水平改变,并探讨两者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其中存活组34例,死亡组26例。、治疗前存活组患者的cTnI和NT-proBNP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治疗后cTnI和NT-proBNP水平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nI联合NT-proBNP检测对于预后预测价值的RO(曲线下面积为0.930,敏感度为91.01%、特异度为92.35%,均明显高于cTnI(分别为0.888、80.23%、83.02%)和NT-proBNP(分别为0.732、53.2l%、90.03%)。结论 cTnI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