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4 毫秒
1.
在69具成人(男49女20)防腐尸体上,对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的长度、外径以及两侧头臂静脉间夹角作了测量,同时观察了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的瓣膜,结果如下:1.颈内静脉:长度(自二腹肌下缘至静脉角)左侧为97.4±13.4(61.0-129.0)mm,右侧为98.9±15.1(59.0-133.0)mm;下1/3段外径:左侧为7.8±2.8(3.0-16.0)mm,右侧为8.3±2.6(3.0-13.0)mm;瓣膜:左侧下1/3段有双瓣4例,  相似文献   

2.
第1-4对肋间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2具成人尸体上解剖观察了第14对肋间静脉间的组合型式、交通支、上、下端的汇入处及瓣膜发现第一肋间静脉经肋骨小头下向上可汇入椎静脉、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其中以椎静脉为主(右侧40.63%左侧37.5%),汇入处外径右侧2.03±0.76mm,左侧2.13±0.91mm。第1-4对肋间静脉间的组合型式也相当复杂。右侧以第二与第三肋间静脉共干江入夺静脉弓较多,占28.13%,汇入处外径4.36±2.12mm。左侧以第二,第三和第四肋间静脉共干汇入奇静脉或副半奇静脉较多,占37.5%,汇入处外径2.56±1.71mm。同侧第1-4肋间静脉之间的纵行交通支左侧有19支(占59.4%),右侧有10支(占31.3%),主要是第一与第二肋间静脉之间的交通支。静脉内瓣膜较少(右侧19处,左侧11处)。  相似文献   

3.
胸导管壶腹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2具成人尸体上,对胸导管颈部进行解剖与观察,并测量了胸导管末端的有关数据.且剖开管壁观察了胸导管末端的瓣膜.结果52具尸体中有37具(71.2%)的胸导管末端存在壶腹样膨大,壶腹处的管径平均为4.8±1.4mm,壶腹的长度平均为9.5±2.5mm.在52例胸导管中有瓣膜者33例(63.5%),无瓣膜者19例(36.5%).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瓣膜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具成人尸体上,对60侧股静脉,胸静脉、股深静脉、胫前静脉,56侧胫后静脉,58侧腓静脉的瓣膜进行了观察,深入研究了各段静脉瓣膜的出现率、数目、形态、分布和位置。单侧下肢深静脉瓣膜总数平均值为48.61个。绝大多数瓣膜为双叶瓣(99.34%±0.14%),极少数为单叶瓣(0.61±0.14%),三叶瓣罕见(0.03±0.03%)。双叶瓣大部分位于静脉的前、后壁(88.78±0.58%),少部分位于静脉的左、右壁(11.21±0.58%);单叶瓣位于静脉的后壁;三叶瓣位于静脉的右、后、右壁。  相似文献   

5.
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改进的解剖依据和临床验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为改进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方法提供解剖学基础 , 并通过临床应用加以验证.方法20具成人标本,按改进穿刺点定位的具体操作步骤,解剖观察右锁骨下静脉的行程、毗邻,测量与该静脉有关的数据;并用该法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2 180例.结果穿刺点至右锁骨下静脉、右锁骨下动脉和静脉角的距离分别为(3.5±0.6)cm, (2.9±0.6)cm 和 (5.7 ±0.9)cm, 锁骨表面至第一肋表面的深度为(2.3±0.4)cm, 锁骨下缘与锁骨下静脉的角度为 37.5°±11.6°.统计了按此置管术施行的临床资料2 180例,穿刺成功率为98.85% (2155 例 );穿刺失败率为1.15% (25 例),并分析了失败的原因.结论改进的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具有成功率高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解剖80例尸体对甲状腺下静脉回流方向的观察,结果如下:1.甲状腺下静脉双支者48例占60%:(1)甲状腺下静脉右支注入右头臂静脉者20例;(2)甲状腺下静脉右支注入左、右头臂静脉汇合处者22例;(3)甲状腺下静脉右支注入左头臂静脉末端者4例;(4)甲状腺下静脉右支注入右颈内静脉与右头臂静脉交界处者1例;(5)甲状腺下静脉右支注入右颈内静脉末端者1例;(6)亚状腺下静脉左支注入左头臂静脉者48例。2.甲状腺下静脉单支者29例占36.25%: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为新生儿锁骨下静脉穿刺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具30侧新生儿尸体的锁骨下静脉及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锁骨下静脉属支腋静脉与锁骨中线交点距锁骨中点下缘(6.2±1.7)mm;锁骨下静脉与锁骨下缘交点指数为39.0±4.5,提示交点在锁骨中内1/3交点稍偏外侧。静脉角位于锁骨上缘距胸锁关节外侧(10.0±2.4)mm处。上述三点相连,即为新生儿锁骨下静脉的体表投影。结论沿锁骨下静脉体表投影穿刺进针可获较高的穿刺成功率,穿刺应首选右侧,穿刺插管长度不超过5.8cm(右)或4.7cm(左)。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具30侧新生儿尸体标本的颈内静脉及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颈内静脉外径左(5.6±1.7)mm,右(6.5±1.0)mm.颈内静脉与头臂静脉夹角左(114±8)°,右(145±9)°,颈总动脉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的近中点处,其交点平面以下颈内静脉长度为(2.7±0.5)cm,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长度分别为2.4、1.4和1.8cm.结论新生儿颈内静脉下段口径粗大,与颈总动脉伴行毗邻清楚,变异较小.穿刺易在颈总动脉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稍外侧进针,插管长度左侧为7.0cm,右侧为6.0cm.  相似文献   

9.
心冠状窦的观测及其口径推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临床对心冠状窦作导管介入提供依据,本文对30例成人正常心脏的冠状窦进行观测.取自心大静脉和钝缘静脉汇合处作为起端.冠状窦穿入右房壁处作为末端,冠状窦长度的均值(X±SDmm)为44.40±4.95(3.42~5.32),起端外径为3.75±1.11(1.92~6.40),中部外径为6.05±1.52(3.72~8.20).末端外径为8.93±1.76(5.52~12.00).冠状窦口全部朝向右前上方,窦口中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9°±6(37°~61°);窦口呈椭圆形者22例占73.3%,呈圆形者8例占26.7%;窦口长径为11.53±2.03(7.22~17.50),宽径为9.33±2.91(5.02~13.00).冠状窦瓣:有不完全瓣膜者22例占73.3%,无瓣膜者8侧占26.7%;瓣膜呈半月形者12例占54.6%,袋状(瓣膜成片覆盖窦口面积超过一半的)和网状各4例各占18.2%,条索状和筛状各1例各占  相似文献   

10.
髂总静脉隔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68具成人尸体观察测量了髂总静脉间隔,左、右髂总静脉隔.结果:髂总静脉间隔出现率为96.55%(66例),左髂总静脉隔出现率为71.05%(38例),其横径男5.36±0.88(1.00~14.02)mm;女4.18±1.30(0.62~9.32)mm.右髂总静脉隔无1例存在.文内对髂总静脉隔的存在与下肢静脉曲张的形态学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作者观察了164具尸体中(成人90具,童尸74具),椎动脉的起点及其通过各颈椎横突孔的情况。一、椎动脉的起点在164具尸体即328例中(男174,女154),椎动脉直接起于锁骨下动脉315侧,占96±1.0%,其中右侧者164,占50±2.7%,左侧者155,占47.2±2.7%。左侧椎动脉直接起于主动脉弓,9侧(男4,女5),占2.73±0.89%。此外,有3侧椎动脉起于甲状颈干(占0.92±O.5%),一侧左侧双椎动脉(占O.3±0.3%)。高华令在216侧中见到2例椎动脉起于甲状颈干,2例左侧双椎动脉都是女性。高华令在216侧中还见到1  相似文献   

12.
头静脉汇入颈外静脉的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14侧成人尸体的头静脉末段进行了解剖观测,发现47侧(7.65%)与颈外静脉直接或间接相连。其中头静脉主干越过锁骨前面直接汇入颈外静脉41侧(6.68%);与颈外静脉间接借越过锁骨前面的交通支相连6侧(0.98%)。头静脉主干汇入颈外静脉的部位距锁骨上方1.52±0.78cm;越过锁骨的位置,距锁骨内侧端的直线距离为8.54±1.10cm,距肩峰外侧端的直线距离为6.40±1.30cm;在锁骨前方的外径为3.40±1.10mm。本对头静脉的此种汇入变异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镜面人标本时,发现其左、右两侧头臂静脉变异较大,左头臂静脉缺如,右头臂静脉直接汇入左心房。为积累解剖学数据,现报道如下。本例标本上腔静脉及奇静脉与正常解解剖标本分布相反,均位于左侧胸腔。上腔静脉(外径30.90 mm)在正中线左侧29.48 mm处,自右心房起始至左颈内静脉与左锁骨下静脉分支处长度为81.84 mm。奇静脉(外径25.56mm)位于正中线位置。左、右两侧头臂静脉与正常解剖标  相似文献   

14.
材料:女尸(年龄12~13岁,身长1.40m,死因:颅骨开放性骨折,脑挫裂伤),解剖时发现该尸体存在第二条左头臂静脉.该尸体左颈内静脉与左锁骨下静脉汇合成一极短的左头臂静脉(长O.8cm)之后,立刻又分为二支.第一支左头臂静脉越过主动脉弓上方,与右头臂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第二支左头臂静脉向右平主动脉弓下缘注入上腔静脉,注入口距第一条左头臂静脉的人口0.85cm.第一条左臂管静脉直径为0.5cm,长为3.37cm,第二条左头臂静脉直径为0.51cm,长为3.65cm.此种头臂静脉异常,在心肺手术和放射线诊断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5.
在30具尸体上,对60例面静脉的瓣膜进行了观察,发现75%的面静脉具有瓣膜。调查结果表明,一般解剖学教科书关于面静脉无瓣膜的提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有关骶外侧动脉解剖的资料甚少、且不完整,大多仅限于起点部位及支数调查。为此,我们选用死亡不超过24小时的新鲜尸体56具(男38女18),其年龄分布为:7月以上胎儿12具、新生儿11具、婴儿8具、1岁以上儿童11具、成人14具。先经腹主动脉或髂总动脉插管灌注血管填充剂(天然橡胶12具、硫酸钡32具、ABS树脂3具、淀粉9具)。常规固定后置于放大镜或双目显微镜下解剖,部分标本脱水后二甲苯—冬青油透明,灌注ABS树脂标本腐蚀制成血管铸型。结果如下:1.骶外侧动脉支数对55例(110侧)标本统计,以2支者为多见,共74侧(67.27±4.47%),3支者也不少见,占23.64±4.05%,1支及4支者较少见,(表1)。2.骶外侧动脉的发出部位对两侧242支骶外侧动脉进行观察,以直接发自髂内动脉的最多见,125支(51.65±3.25%);发自臀下、臀上动脉者次之,分别为53支(21.90±2.66%、48支(19.83±2.56%)(表2)。对  相似文献   

17.
在100侧成人头静脉末段中,行走于三角胸大肌沟内占93.9%,在锁骨中1/3外侧部下方一横指的此沟内,几乎全部能找到头静脉。头静脉锁骨下曲小于90度者占5.1%,可影响插管,须外展上肢校正。头静脉末段单干型多见,占96.0%。常汇入腋静脉。如头静脉双侧汇入颈外静脉,或口径细小,插管均难成功。头静脉末段汇集三角肌支、肩峰支和胸肌支,存在一对瓣膜或单瓣者占61.6%,二对(或单瓣)以上者占28.3%,无瓣膜者占10.1%。  相似文献   

18.
<正>局部解剖学教学解剖纵隔标本时,发现1例左头臂静脉注入冠状窦并奇静脉缺如的变异,此例同时伴有心静脉系的异常。现报道如下:成年男性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解剖纵隔。发现其左、右头臂静脉并未汇合成上腔静脉,分别于纵隔两侧下行(图1),右侧注入右心房,左侧注入冠状窦。左、右头臂静脉分别由同侧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右头臂静脉起始处直径17.0 mm,垂直下行穿纤维心包,注入  相似文献   

19.
在89具尸体对胸导管瓣膜的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为:瓣膜的出现率为98.9±1.1%;形状为半月形,且以双瓣为主,占94.2±1.0%;数目在1~14个之间,平均为6.3±3.4个。瓣膜分布于脊椎C_7~L_1之间,但以胸导管颈部和上胸部出现较多(占78±1.7%),总的印象是其数目自下而上逐渐增多,这种分布规律可能与流体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给临床经左颈静脉插管行肝内门 -体静脉支架分流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在 4 8例成人尸体上解剖并观测了双侧颈内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下腔静脉上段的长度、外径、以及各有关静脉间的角度。结果为左颈内静脉长度 :10 6.9± 18.3 m m,外径 :13 .6± 3 .4 mm ;左头臂静脉长度 :66.3± 10 .8mm ,外径 :15 .9± 4 .1mm;上腔静脉长度 :4 8.5± 9.8mm,外径 :2 1.4± 8.4 mm;右心房长度 :68.7± 17.4 m m,上口外径 :2 0 .2± 4 .7mm,下口外径 :2 3 .9± 6.0 m m;下腔静脉上段长度 :2 1.5± 6.5 m m;左颈内静脉延长线与左头臂静脉间的角度 :4 5 .5°± 10 .3°,左头臂静脉延长线与上腔静脉间的角度 :5 8.3°± 12 .7°;5 8.3°± 12 .7°;左颈内静穿刺点至肝静脉口的总长 :2 4 3 .2± 2 3 .6m m。结论 :在经左颈内静脉行肝内门 -体静脉分流术时只要掌握了插管静脉的角度和深度仍具备和右侧穿刺途径一样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