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陈良万,胡淦英关键词:疾病,心血管,基因治疗近年来,随着在分子水平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基因治疗已成为目前医学生物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所谓的基因治疗是应用基因工程和细胞生物学技术,将正常的基因转移到体内,以期通过导入基因的表...  相似文献   

2.
基因治疗是将治疗性基因导人到发生病变的细胞内,以替补突变基因的功能,或封闭异常基因表达的治疗方法。抗病毒基因治疗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细胞内免疫和基因免疫技术。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讲,基因治疗应有两个基本目的:一个是恢复异常表达或缺失的体细胞基因的功能;另一个是引入有治疗价值的其他来源的基因。目前基因治疗主要集中在免疫基因治疗、直接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基因治疗、改善肿瘤化疗疗效的基因治疗、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基因治疗是随着对遗传性疾病的认识的深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在80年代初期,就提出了基因治疗的模式,即基因修正法,基因替代法,基因加入法,基因修饰法。到90年代,世界首例肤耷脱氨酶(ADA)缺乏世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基因治疗获得成功。近年来,基因治疗在肿瘤上的应用取得一些进展,现作一概述。1肿瘤细胞作为受体细胞肿瘤细胞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基因治疗受体细胞。主要包括:(1)点突变技术;(2)特异性导人药物敏感基因;(3)导入抗癌基因;(4)应用友义态核耷酸技术等。近来,P53基因和Rb基因已分别导入了肺癌…  相似文献   

5.
杨华 《四川医学》1999,20(4):390-391
1前言1.1概念:基因治疗是以正常基因替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近年来,基因治疗发展很快,特别是单一基因缺陷的疾病,如腺苷脱氨酶缺陷,囊性纤维化等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1.2基因治疗的基本手段:目前基因治疗的基本手段是将外源性目的基因通过载...  相似文献   

6.
目前基因治疗已经成为科学家治疗多种难治性疾病的一种新手段,基因导人技术是基因治疗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技术。目前研究较多的基因导人技术共分为两大类:一,病毒载体基因导人法;二,非病毒载体基因导人法。前者转染效率高,但存在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等问题。因此,近年来人们对非病毒类载体系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超声微泡造影剂与靶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但迄今为止缺乏安全、高效的基因载体及基因转移方法,目前常用的病毒载体存在免疫原性和致突变性,而裸质粒等非病毒载体又存在转染率低、靶向性差等缺陷。因此,发展安全、高效、可控、简便实用的基因载体及基因转移方法己成为基因治疗研究的重点。超声医学在长期发展中,从诊断超声、治疗超声走向两个新的应用领域:药物输送和基因治疗。微泡(microbubble)的使用已被证明可以大大提高超声效应即基因或药物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8.
成功的基因治疗要求将治疗基因高效、细胞特异性地传递到靶组织并稳定表达。因此需要发展细胞导向性转移基因的基因治疗载体。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RV)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成功率最高的基因治疗载体,但普遍缺乏细胞导向性。RV载体靶向转移基因可以通过两种水平来实现:1.基因传递水平,利用天然或修饰RV包膜糖蛋白与细胞特异性表面蛋白的相互作用使基因定向传递到靶组织;2.基因传递水平,利用组织特异性启动子控制基因在特定组织表达。本文主要讨论RV载体在基因传递水平靶向转移基因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人γ-干扰素基因导入人大肠癌细胞中的方法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将人γ-干扰素(huIFN-γ)huIFN-γ基因尽快用于临床基因治疗,寻求基因导入的有效方法。方法:利用导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huIFN-γ基因导入人大肠癌细胞株,利用PCR、RT-PCR以该基因的整合和表达进行鉴定,并对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的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该基因已经有效地进入细胞内并实现了表达。结论:利用脂质体可以有效地将huIFN-γ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内,基因表达的持续时间可以满足肿瘤基因治疗的需要,不同细胞株基上清中huIFN-γ的分泌量不同。  相似文献   

10.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蒋秉坤基因治疗(genetherapy),是用遗传工程的方法,将有正常功能的目的基因,以适当方式引导入患者体内,以增补或置换有缺陷的基因;目的是纠正或改善由于该基因缺陷所致的临床表现。基因治疗可应用于遗传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获得性免疫缺...  相似文献   

11.
Gene therapy holds great promise. Somatic gene therapy has the potential to treat a wide range of disorders, including inherited conditions, cancers,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Early progress has already been made in the treatment of a range of disorders. Ethical issues surrounding somatic gene therapy are primarily those concerned with safety. Germline gene therapy is theoretically possible but raises serious ethical concerns concerning future generations.  相似文献   

12.
环氧化酶-2基因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Guo GL  Yao ZX  W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9):1661-1664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30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6例远离肿瘤的正常乳腺组织中COX-2 mRNA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 COX-2 mRNA在86%的乳腺癌组织(26/30)中表达显著增高,与β-肌动蛋白产物带的积分吸光度比值为0~1.180;癌旁组织表达明显增高,吸光度(A)值为0~0.652: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几乎不表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正常乳腺组织COX-2 mRNA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显示80%(24/30)的乳腺癌组织COX-2呈阳性表达;58%(17/30)癌旁组织COX-2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正常乳腺组织未见COX-2蛋白表达。结论 COX-2 mRNA及COX-2蛋白表达在部分癌旁病变中增高,在绝大多数乳腺癌组织中明显增高。COX-2的过度表达发生在乳腺癌的早期,并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用于乳腺癌高危人群的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Gene therapy: here to sta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Advances in biotechnology have brought gene therapy to the forefront of medical research. The feasibility of gene transfer was first demonstrated in experiments using tumour viruses. Thi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viral and nonviral methods for the genetic modification of somatic cells. Two main approaches emerged: in-vivo modification, in which gene transfer vehicles are delivered directly into patients, and ex-vivo manipulation, in which cells from the patient are grown in culture, genetically modified and then returned to the patient. In 1990, shortly after the safety of retrovirus-mediated gene transfer was demonstrated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melanoma, the first clinical trial of gene therapy was initiated for adenosine deaminase deficiency. Since then, the number of clinical protocols initiated worldwide has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Although some clinical trials now in progress are concerned with relatively rare 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 most are concerned with more commonly encountered cancers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Preliminary results suggest that by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e dream of treating diseases by replacing or supplementing the products of defective genes or introducing novel therapeutic genes will become a reali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突变蛋白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术前未行特殊治疗48例甲状腺癌和15例良性病变中p53突变蛋白的表达。结果:p53突变蛋白在良性病变中无阳性表达,恶性肿瘤中为16/48(33.3%),其中,分化性腺癌为12/43(27.9%),未分化癌为4/5(80%)。在恶性肿瘤中,其表达高于良性病变(P<0.05)。但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AMES分级无明显相关。结论:p53突变蛋白表达于甲状腺恶性肿瘤,在细胞恶性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因治疗病毒载体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眭维国  邬俊勇  陈洁晶  戴勇 《医学综述》2008,14(24):3702-3703,3739
基因治疗是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发挥治疗作用,因此它可用来治疗一些后天性和遗传性疾病,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载体。目前应用的载体主要有包括病毒和非病毒载体,但在基因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是病毒载体。本文就近年来病毒载体系统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改进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抗体结构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抗体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肿瘤治疗领域,抗体也扮演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迄今美国FDA已经批准了20多种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的治疗,其中用于胃肠道肿瘤的至少有9种.这些抗体药物主要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反应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以及通过阻断血供和改变细胞信号通路等机制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随着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重组抗体和抗体片段等新型抗体及其偶联药物的设计也得到了发展,抗体携带同位素、毒素和其它细胞毒性剂等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使得治疗性抗体的开发进入了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17.
 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FR)是一种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偶联蛋白。除个别组织外,叶酸受体在正常组织上表达水平很低,而在许多肿瘤细胞表面过表达。叶酸受体与叶酸及其衍生物有高度的亲和性,基于这种特性,可将显像剂、治疗药物等与叶酸偶联,靶向给予肿瘤细胞,从而应用于肿瘤的影像诊断如核医学显像、核磁共振显像、荧光显像和肿瘤治疗如化疗、同位素治疗、免疫治疗、反义核苷酸治疗及基因治疗中。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及相关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对公众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是造成社会经济负担的主要原因。最近研究指出表观遗传学可能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表型的变化并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然而可影响基因的表达并遗传给下一代。此外,大型临床试验UKPDS和DCCT-EDIC均证实代谢记忆的存在,即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血管炎症仍能持续发生。尽管表观遗传现象尚未完全阐明,但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有望成为难治性疾病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Gene therapy revolutionizes medicine by treating the causes of disease rather than the symptoms. This type of medicine would involve a therapeutic gene administered and a delivery system adapted to the targeted pharmaceutical objective. Although originally considered only as a treatment for inherited single-gene defects, gene therapy has also found applications in acquired illness, such a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Finally, gene therapy requires stringent evaluation to see that it lives up to its enormous potential.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