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王庆保  刘健  万磊 《安徽医学》2010,31(2):131-134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调节T细胞(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20正常健康者分为两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调节T细胞的表达频率,检测两组实验室指标,观察两组实验室指标与调节T细胞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组白细胞(WBC)、免疫球蛋白A(IgA)、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糖酸蛋白(α1-AGP)、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红蛋白(Hb)、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CD4+CD25+CD127-T细胞的表达频率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D25+T细胞与Hb、IgM、ESR呈正相关,CD4+CD25+CD127-T细胞与IgM呈正相关(P〈0.01或P〈0.05);CD25+T细胞与RBC、IgA呈负相关,CD4+CD25+T细胞与补体C4呈负相关,CD4+CD25+CD127-T细胞与ASO呈负相关(P〈0.05)。结论CD4+CD25+CD127-Treg在RA患者的外周血中显著降低,并且与疾病的活动性高度相关,说明调节T细胞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早期检测可能为RA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免疫指标变化,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诊断为RRTI的62例患儿的免疫学指标水平,与同期的23例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血清IgG、IgA、CD4^+/CD8+水平RRTI组低于对照组,CD8^+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IgM、CD4^+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CD4^+/CD8^+、IgG、IgA、IgM指标1项以上异常者,RRTI组60例(96.8%),对照组5例(2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RTI患儿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可通过免疫调理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武当追风胜湿液熏蒸浴对风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RA)色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RA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采用武当追风胜湿液熏蒸浴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口服雷公藤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检测免疫功能。结果①二组治疗前kG、IgA、IgM各值明显增高,补体岛明显下降;治疗后IgG、IgA、IgM各值显著下降,补体G明显上升,治疗组各值变化更明显,接近正常值水平。二组各值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二组治疗前CD4^+明显上升,CD8^+显著下降,CD4^+/CD8^+增大;治疗后治疗组CD4^+明显下降,CD8^+显著上升,CD4^+/CD8^+恢复正常。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武当追风胜湿液董蒸浴治疗,可明显改善RA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补体、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UC患者(UC组)和1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用血清免疫球蛋白分析仪经快速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UC组CD3^+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C组CD4^+及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UC组CD4^+与CD8^+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C组补体C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UC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和补体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武鸣凤  李秋  单洪际 《中外医疗》2014,(28):108-11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细胞免疫(CD3+、CD4+、CD8+等T细胞亚群)及体液免疫(IgM、IgG、IgA)变化及与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随机抽选该院在2010年7月—2014年5月收治的175例HFMD患儿,其中轻症型63例、重型60例、危重型52例;同时抽选同期131例健康体检儿为对照组,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IgM、IgG、IgA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结果 HFMD患儿细胞免疫(CD3+、CD4+、CD8+等T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体液免疫(IgM、IgG、Ig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轻症型、重型、危重型患儿的CD3+、CD4+、CD8+水平不断降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P〈0.05;t=5.89,P〈0.05;t=3.78,P〈0.05;);IgM、IgG、IgA水平不断升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P〈0.05;t=4.01,P〈0.05;t=3.52,P〈0.05)。结论 HFMD患儿尤其是有脑炎合并症的重症患儿会出现显著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及调节紊乱,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化,以期能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急性期MPP患儿196例(MPP组),其中轻型152例,重型44例,选取同期外科择期手术7岁以下儿童50例为对照组,检测IgA、IgG、IgM水平及CD3^+、CD4^+。结果:MPP组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轻型患儿X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型患儿IgM水平高于轻型患儿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CD3^+、CD4^+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轻型患儿CD4^+低于对照组,重型患儿CD4^+低于对照组,CD3^+低于对照组及轻型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感染患儿存在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及T淋巴细胞低下,重型肺炎患儿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蒋文良 《现代医学》2014,(7):755-758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0例健康儿童为A组,26例应用维生素D哮喘患儿为B组,53例未用维生素D哮喘患儿为C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OH)D3的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IgA、IgG及IgM,碱性磷酸酶及抗碱性磷酸酶法行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测定。结果:B、C组患儿的25-(OH)D3、IgA及CD4+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显著低于B组(P〈0.05);B、C组CD4+/CD8+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显著高于B组(P〈0.05);B组与C组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A组(P〈0.05);25-(OH)D3水平与IgA、CD+4呈正相关,与CD+4/CD+8之值呈负相关。结论: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免疫功能紊乱,25-(OH)D3水平与免疫功能有相关性,应用维生素D制剂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伴贫血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新风胶囊对其的影响。方法:40例RA活动期伴贫血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新风胶囊组(XFC)和正清风痛宁组各20例,均1月1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同时设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的数量及其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并研究其与临床症状积分、疾病活动度指标(DAS28分值)、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活动期伴贫血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数量明显下降(P〈0.01),活动期伴贫血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2.75±1.01)%和(4.18±0.89)%,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②RA活动期伴贫血患者CD4^+CD25^+CD127^loTreg表达水平与临床症状积分、DAS28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呈负相关(P〈0.05),与血红蛋白(HGB)、血清铁(SI)及补体C3、C4呈正相关(P〈0.05),而与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RBC)、血清铁蛋自(SF)、转铁蛋白(TF)无明显相关性(P〉0.05)。③两治疗组相比,XFC组在总有效率及改善关节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指标方面与正清风痛宁组相似(P〉0.05),但在上调CD4^+CD25^+CD127^loTreg表达水平、降低DAS28分值及升高HGB、降低PLT数量方面显著优于正清风痛宁组(P〈0.05)。结论:RA活动期伴贫血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表达水平低,并且与疾病活动度及贫血相关指标密切相关,提示该细胞参与了RA的发病和疾病的活动,同时也可能为RA引起贫血的原因之一,XFC可以高CD4^+CD25^+CD127^loTreg表达水平,升高HGB、降低PLT数量,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贫血  相似文献   

9.
桂乌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桂乌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活动期的RA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9例与西药对照组44例.中西医结合组采用桂乌汤结合MTX治疗,西药对照组单用MTX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6%,西药对照组为67.4%,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在临床治疗各阶段能减轻关节肿胀、疼痛、晨僵,降低实验室检查指标,与西药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优越性(P<0.01或P<0.05).结论:桂乌汤与MTX联合治疗RA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MTX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7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45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ESR、抗CCP抗体和RF水平;比较抗CCP抗体和RF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示值;测定RA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结果RA组和非RA组抗CCP抗体、RF、hs-CRP、ES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A组抗CCP抗体和RF水平均高于非RA组(P〈0.05),而RA组的hs-CRP和ESR水平与非RA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抗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CRP、ESR均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 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有利于提高RA检测的特异性,对RA的早期诊断有意义;抗CCP抗体对疾病活动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早期低位肛周脓肿患者,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评分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探讨自拟中药汤剂在早期低位肛周脓肿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8年10月浙江省中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低位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各0.2 g,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每天1剂,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肛门疼痛、全身症状、肿块大小及肿块质地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TNF- α、PGE2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早期低位肛周脓肿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凝血因子(FI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CHD)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5例及西药组35例,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液中CRP、FIB水平。结果 2组治疗前CRP和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FI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RP、FIB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CRP、FIB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 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服用中药健脾安肠汤的同时口服西药;对照组30例只口服西药。服药4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体征方面及实验室检查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麻黄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麻黄汤,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7d,对治疗前后相关临床资料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情况及临床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加味麻黄汤联合西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沙向红 《疑难病杂志》2006,5(2):100-10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儿科门诊7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2组在西药解痉、抗炎、平喘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同时加服中药平喘汤治疗,对照组加用沐舒坦。7天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价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2组喘息、咳嗽、哮鸣音单项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WBC、嗜酸性粒细胞(EO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EO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麻枳化浊方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ICC)分布数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给予麻枳化浊方、西药组给予西沙必利、联合组给予西沙必利加麻枳化浊方进行干预治疗;在光镜下观察大鼠肠道组织的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组织中c-kit抗体阳性ICC细胞的表达及分布特点,并使用FR-980复日生物电泳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大鼠胃窦c-kit抗体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A)值。结果:中药组、西药组及联合组大鼠小肠推进率较模型组均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胃窦部c-kit抗体平均光密度值减少,表达减弱(P0.05),中药组、西药组与联合组尚可见着色较深的c-kit阳性细胞,其平均光密度值较模型组升高(P0.05),且中药组及联合组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麻枳化浊方能够降低DGP大鼠血糖水平,提高其小肠推进率,可能为其治疗DGP的作用机制之一;麻枳化浊方能够增加DGP大鼠胃窦部c-kit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可能通过调控其胃窦部Cajal ICC的数量,促进大鼠的胃排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92例痛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2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关节疼痛缓解时间和关节红肿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β( IL-1β)、 C 反应蛋白( CRP)、血沉( ESR)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76.09%)( P<0.01);治疗组关节疼痛缓解时间和关节红肿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2组血清 IL-1β、 CRP、 ESR 治疗后明显下降( P <0.05);治疗组血清 IL-1β、CRP、 ESR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进行疗效观察,方法:建立慢性肾小球肾炎单纯补肾化瘀利水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进行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定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肌酐、尿 氮、24h尿蛋白定量均有改善(P<0.05)。而单纯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与单纯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流失,提高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愈率其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术式术后残留肾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术后残留肾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残留肾结石患者接受ESWL术后分为3组,分别采用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排石汤治疗、中西医结合排石汤加尿路通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4个疗程。结果3组结石的治愈率分别为:69.70%、93.94%、94.12%,西药对照组与排石汤组、尿路通组结石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残留肾结石患者的治愈率,加快结石排出,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